《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的研究_娄艳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的研究_娄艳秋.doc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在 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宄成果。对本文的研宂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_ 年解密后适
2、用本授权 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学生参与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学生参与是影响学 生学习的关键。如果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缺乏参与,则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更会 影响学习成绩,这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会给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带来很大 的困扰。学生参与是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存状态及学习方式的具体表现,表现为学生的行 为参与、情感参与以及认知参与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本研究从化学学科角度出发,以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特点以及学生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全文主要包含五个 部分,一主要是问题的提出,研究本课题的意义等;
3、二是文献研究,对本研究中涉及的 概念进行界定,对国内外有关学生参与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三是调查研究分析; 四是研究 的结果及分析;五主要是总的分析和结论;最后是对本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的 工作提出一些思考。 本研究采用了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问卷,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 参与。同时采用了高中化学学生参与影响因素问卷,包括学习环境、教师教学、自我效 能感和家长支持。研究主要得出: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包括行为、认知、情 感参与的三个方面,学生参与的整体情况可以接受,是比较积极的状态,参与程度比较 低的是情感参与。而针对具体观察变量,整体而言,学生参与深层次的变量上得分较低, 反
4、映得比较多的是低层次的参与。学生参与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重要的因素,而 在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中钻研和更深层次的元认知参与化学成绩有比较显著的影响。高 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影响因素有学习环境、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和家长支持 等。整体上来说,得分最高的教师教学,比较低的是自我效能感。也提出了提高高中化 学课堂学生参与的策略。 关键词:学生参与高中化学影响因素 III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Student involvement in the course of Chemistry Teaching for senior high
5、school Abstract As a basic elemen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tudent participa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teaching process,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s the key to affect students learning.Lack of community involvement for studen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would affect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behav
6、ioral expression ,Lack of community involvement for studen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brought some problems, which brought the big Puzzles to teachers and parents . It is the survival state of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and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mbodiment of learning style, Show th
7、e students, behavioural engagement involved in emotional engagement and cognitive engagement, etc This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emical disciplines, to th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e process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pro
8、cess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udents. The paper mainly includes five parts:First, is a main part of the problem, research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topic, etc; Second,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study involv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at home
9、and abroad about th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re summarized; The third is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alysis; The fourth is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fifth is mainly the overall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The last is the insufficient o
10、f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some thinking and further work. This study adopted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behavior participate in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involvement Also uses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students to par
11、ticipate in influencing factors questionnair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cluding teachers teaching self-efficacy and parents support。Through the study: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chemistry teaching, including cognitive behavioral emotions involved in three aspects,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
12、n the overall situation can be accepted, it is a more positive state, with low level of involvement is involved in emotion. But foIV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deep variables reflect more is the low level of participation.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 the students acade
13、mic performance comparison, while in cognitive involve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study and the deeper metacognition in chemistry performanc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e
14、achers teaching self-efficacy and the parents support, etc Overall speaking, teachers teaching, with the highest scores is relatively low self-efficacy. Also put rword some strategies to raise the students to foparticipate in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 Key words: student involvement chemistry for
15、senior high school influential factors 中文摘要 Ill Abstract IV 1. 绪论 . i i.i问题的提出 . 1 1.2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2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3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4 2.1 概念的界定 . 4 2.2 学生参与研究的相关进展 . 5 2.3 学生参与的理论基础 . 6 3.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调查研究 . 8 3.1 研究目的 . 8 3.2 研究对象与调杳问卷的设计 . 8 3.3 行为参与数据与分析 . 8 3.4 认知参与数据与分析 . 10 3.5 情感参与数据与分析
16、. 12 3.6学生参与各方面间相关性的分析 . 14 3.7学生参与和化学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16 3.8 对结果的讨论 . 16 4.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影响因素研究 . 19 4.1学习环境观察变量的调杳与分析 . 19 4.2教师教学观察变量的调杳与分析 . 20 4.3自我效能感观察变量的调杳与分析 . 22 4.4家长支持观察变量的调杳与分析 . 24 4.5影响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状况分析 . 25 4.6对结果的讨论 . 26 5.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学生参与的策略 . 27 6. 结论与反思 . 32 6.1 会吉 . 32 6.2 反思 . 32 参考文献 . 33
17、 隱一 . 35 隱 Z . 36 隱 H . 37 隱 H . 39 親 . 41 VII 1.1问题的提出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中心学科,不仅在人类深入认识自然和人类物质文明 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在人类自身发展思维的过程中产生了极其 深远的影响,因此化学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近十 年来,在化学教学改革领域新的进展不断深入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存在着一 些问题。例如: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学生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 因素都不能得以和谐发展;学生体会不到合作学习的必要,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发 展;学生厌学等问题。 a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一与
18、化学学科本身 有关,化学是 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且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生进一步学习化 学知识会受到诸如已具有的一些较朦胧的化学前概念抑或生活经验的影响。而化 学又与数学知识关系密切,在解决较复杂的化学问题和掌握一些抽象概念时,学 生会常常感到很困难。其二来源于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传统的化学学科教学注 重于学科知识,为达到升学的目的,只要老师多讲题,学生多练题,分数高就可 以了,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影响,对学生学习化学培养兴趣和学科整体发展考 虑不足,而失去化学学习兴趣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这方面直接造成的。当然 若我们细致考察学生化 学学习,就不难发现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参与以及 学生的
19、参与程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 不参与或者被参与现象让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大伤脑筋,同时阻碍了高中化学课程 的进一步发展。本人在学习和实际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也深深体会到学生参与程 度低是导致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 在本世纪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展开,许多教育界的工作者也都 在研究和探讨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归为教学过程中学生 作用和地位问题。从大范围看重新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 的作用或许是课程改革 的主要思路,“ 以人为本 ” 、 “ 发挥学生主体性 ” 的教育思想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受到普遍重视 1,目前高中化学教育
20、课程改革也要求工作者们对学生在教学活动 中的主体作用有一个更为清晰地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最典型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学生不参与和被参与现象。学生不参 与现象近几年比较明显,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只是 一味的在学校课堂上混时间。学生被参与现象却是学生不情愿学习但又不得不迫 于家长的要求去学习,在课堂上也是不情愿的参与课堂 教学活动。学生的不参与 和被参与及由此带来的成绩较低及其它相关问题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 扰。学生不参与和被参与导致教师没有激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上用了很 多时间,但教学效果不佳且整体显得懒散,课程设置也显得不连贯,这样的教学 导致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
21、趣,厌倦学习,对学习产生腻烦感,这个现象比较普 遍,而在中学生中尤甚。 如果学生适应不好,不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或者体验不到成功的感受,就会 出现不参与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会逐渐加深,从而会导致一些问题行为产生出来, 严重的会导致一些学生最终离开学校,入 学人数的比例缩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非参与使得课程不会真正达成。对于不参与或被参与的学生来说,学习意味着 每天准时去学校,并且规矩地坐在教室里接受他们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途的教学 内容,他们每天的安排都是一成不变地听讲并完成作业。对于能够适应而参与少 的学生即使记住了教学内容,也并不会应用到生活中,也导致了无效学习的出现。 1.2本研究的理论和实
22、践意义 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共存时产生的活动,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没有学生的参与, 教师的教就没有意义。随着高中化学教学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研究学生参与就 是势在必行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想使新课程顺利进行,就必须提高学生在课 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也必须了解学生参与状况。明确存在哪些影响学生参与课 堂活动的因素;了解这样的学生参与影响因素是不是具有普遍性;这样才能采取 相应对策来更好地组织教学,引起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到化学教学中来,以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 机制的构建提供实证基础;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解决遇到各种问题会带来一定的 启示,这个研究论题
23、对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学生参与 ” 成为 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我国目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进 入了关键时期,关于学生参与的研究对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会带 来一些启示。研究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参与问题,不但能够深入了解学生,而且 2 对于认识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特点、明确影响学生参与因素、设立促进学 生参与的体系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检索资料,搜集相关方面资料,借鉴其中有价值的研 究成果,明确研究的起点。 2、 观察法 深入高中化学课堂进行观察。通过一段不间断的时间进
24、行课堂观察,了解学 生参与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状况。 3、 访谈法 与学生和任课教师沟通,并进行个别访谈,充分了解当前学生参与在高中化 学课堂教学中现状。 4、 问卷调查法 在被选取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编制问卷,并进行相关数 据的检验,问卷合格后再对被试实测和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二、 研究设计 1、 确定研究学校、学生。 2、 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课堂观摩及跟踪了解,并对参与教学的教师和学生进 行课后访谈,以了解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特点和影响学生参与因素, 为调查问卷中项目的确定和确立进一步访谈的提纲提供基础。 3、 通过观察和访谈结果相结合,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25、初步建立有关化 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调查问卷,以及学生参与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4、 对研究学校中的目标学生进行有关问卷预调查。 5、 进行预研究,考察所用问卷是否适用,并进行合理修改,再形成最终问 卷。 6、 在研究学校中,再次对目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7、 对调查的结果及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3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 1 概 念 的 界 定 “ 参与 ” 一词,可作为名词来用,也可作为动词使用。管理学以及组织行 为学中较早的涉及到了 “ 参与 ” 一词,是为揭示成年人卷入群体活动后所呈现的 生活和活动状态。参与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 学生的 “ 参与 ” 可以看做学生的 “
26、 介入 ” 或是学生的 “ 投入 ” ,是体现 “ 学 生在完成与学业有关的活动时付出的生理和心理消耗 ” 的状态变量。有的研究者 认为 “ 学生参与 ” 是指,学生为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为了促进自己的学业从而 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过程 中在心理上的投入或所付出的努力。 有学者认为 “ 学生参与 ” 体现在学生行为与教学行为协同一致的过程中;是学生 用饱满的热情支持、影响和创造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参与表现为应答、设计、 构建的主动,在教学中印证并且表现和发展自己以及与人合作。也有人理解为在 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且全身心地 投入到教学每一环
27、节,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的一种教学形态 2。人们对学生参与 的概念往往都有这样认知: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作为主体介入并影响该活动 的一种行为和过程。主要包括两点:其一以主 体身份主动投入其中,其二所采取 的行为和过程最终是要对所投入的活动起到一定影响作用。故此在教学中,参与 本身就要达到某种目的。 近年来,有的学者把学生参与看做行为参与,也有的学者把学生参与看做情 感参与或认知参与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行为参与、情感 参与、认知参与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是相互孤立的,学生参与应该看作是这三 者的有机结合。 基于以上种种观点,我们认为学生参与就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为了 获得
28、知识或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积极地通过各种行为(规划设计,合作,主持 等)投入到教学活 动中的一种行为体现。行为参与是指学生体现在教学中的行为 付出程度,具体体现在听课的专心与否、作业的完成与否以及是否钻研等。行为 参与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基本表现方式,学生参与是通过行为参与体现 的。行为参与对比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外显性比较突出。情感参与是指学生体 4 现在教学中的情感付出程度,包含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如开 心的乐趣感、收获的成就感,消极的情感如不安的焦虑感和烦躁的厌倦感。情感 参与自始至终存在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参与是否真正实现的关键因 素。认知参与是指学生体现
29、在教学中的思维策略付出程度,思维策略的层次有深 浅之分。有较基础的浅层次策略,也有更深层次的元认知等。 2.2学生参与研究的相关进展 近些年来有许多学者对学生参与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有的是探讨学生的主 动参与对其全面发展、主体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有把学生参与单独作为一个变 量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多数倾向学生参与和相关学习成绩关系,认知参与、情 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参与的影响因素等。目前国外的研究有的 有专门的学生参与研究中心,他们会定期举办相关的论坛和调查,还会制定不同 的调查问卷。 诸多的研究所得的结论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 学生参与和心理投入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外在
30、表现为行为参与。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要把一定的时间投入到在学习,这就外显为行为上。而 心理投入是一种心理活动,并且同时出现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行为是展现心 理,心理又以行为为基础,二者彼此相依。但是学生的行为参与又区别于心理投 入,我们所说的学生参与不是表面的参与,有时行为参与不一定是实质的参与, 不一定存在真正的心理投入。有研究者指出,学生的参与体现在注意、行为、努 力和持久性以及课外学习等,通过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确定学生是否正在参与。更 进一步,在这些 表现中,参与的学生会出现高兴、好奇和欣赏等不同的心理活动 9。学生参与活动中引发了积极的情感,而积极地情感更加引起了参与活动。但 是学
31、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时并不易观察,有的学生看上去在发呆,却可 能在思考有关学习问题;有的学生通过表情看上去在费力思考,却不一定是在思 考学习的相关问题。 二、 认知参与与情感参与相关。有些研究认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 感对他们的认知有着相当影响,积极的情感会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的认知,并对解决创造性问题的 过程起到好的影响;积极的情感使学生做出决定时考虑的更全面 3。 5 三、学生参与和成绩相关。有的研究者认为,学生参与同学生成绩之间有明 显的相关性。二者相互影响,例如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在思考教师提问的问 题时,很容易不确定
32、自己的思考方向是否正确,缺乏信心,导致参与度下降,从 而影响成绩;而成绩较好的学生 ,会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老师的任务从而积极参与。 还有的研究者通过数据量表得出,学生参与和成绩并没有强的相关。 2.3学生参与的理论基础 一、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 主义的思想综合了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皮亚杰和布鲁纳、维果斯基的思想, 在上一世纪 90年代开始,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逐渐影响到各国教育发展和教育 改革,并发展成为教育界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单是由教师 把知识输送给学生,它需要学生建构知识学习的过程且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 上。学生是主动地吸收知识,建构知识,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建构是无
33、可替代的。建构主义倡导的是 “ 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 ,既 不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又强调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是信息 加工的主体、是 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 生活经验背景,对外来的信息和知识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转化为 自己的意义。学生要持续地进行反思、改进并发展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构建出并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思维,并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 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 用 ” 。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分析和解读课程改革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是教师转变角 色不在
34、作为教学主体,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建构,最终掌握知 识。 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马斯洛 ( A.Maslow)和 罗杰斯 ( C.R.Rogers)等学者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理论。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 认为学生主动接收学习内容并使之慢慢渗透到价值观、个性以及行为等方方面 面,并使这方方面面发生改变,学习更是学生自发的对自我的一种评估。有意义 学习的主旨就是实现学生 “ 自动自发的全面发展的自由学习 ” 。不仅是要求在上 课时这样,在备课时也要同样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学生 6 真 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实现这
35、样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充分地尊重、 了解和理解学生,创设自由的、宽松的、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自主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给学生在课堂 教学中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约束提供了理论依据,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分的 活动自由,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学习 认知,増强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目 的,提供了有力保证。 7 3. 高中化学教 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调查研究 3.1研 究 目 的 通过研究学生参与现状,明确学生参与的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课堂参 与找寻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
36、性。 3.2研究对象与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杳的方式。问卷含有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三方 面。问卷采用 5分计分法。要求学生对问卷的三方面中的问题答案进行选择,选 项分别为“ 非常不赞同 ” 、 “ 不赞同 ” 、 “ 不确定 ” 、 “ 赞同 ” 、 “ 非常赞同 ” ,依次计 为 1、2、 3、 4、 5分。问卷最终确定 25题,分数越高,参与的某方面状况就越 好。调杳对象主要是石家庄市两所高中的部分学生,两所学校分别为重点高中和 普通高中。为使所取样本具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分别从其中的三个年级中各随 机抽取一个班进行调杳为了确保调杳可信度,采取不记名、课堂统一答卷并立 即
37、回收的方式进行。共发放给学生 336份问卷,收回 318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 占 94.6 %。问卷内容参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国内外的相关学生参与的研 究理论为依据,并参照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论著,编写设计了 25个选择题, 内容涉及到了行为参与的 “ 专心 ” 和 “ 钻研 ”两个方面,情感参与的 “ 乐趣感 ” 、 “ 成就感 ” 、 “ 焦虑感 ” 和 “ 厌倦感 ” 四个方面,认知参与的 “ 元认知策略 ” 和 “ 浅层次策略 ” 。 3.3行为参与数据与分析 问卷中的项目共有 6个是关于行为参与的,其中 1题至 3题是着重于 “ 专心 ” 方面的考察,而 4题至 6题则着重于 “
38、 钻研 ” 方面的考察。 表 3 1为学生行为参与这一维度上各个项目的平均得分情况 表 3 1学生行为参与各项目的平均得分 行为参与 序号 项目 得分 专心 1 老师讲课时,我能够心无旁骛地听老师讲解 3.91 2 上化学实验课,我会尽可能的自己动手操作 4. 10 3 我能够认真对待老师留下的作业,并按时完成 4. 04 8 钻研 4 对学习上的困难,只要不放弃总会想出解决办法 3. 47 5 我经常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化学习题 3. 00 6 我会尝试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来解答生活中遇到的 一些问题 2. 84 从以表 3-1中可以可看出,项目 “ 上化学实验课,我会尽可能的自己动手操 作 ” 平
39、均得分最高为4. 10,说明多数学生还是喜欢动手实验,愿意参与操作。 项目 “ 我会尝试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来解答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 平均得分最 低为 2.84,说明多数同学不能够把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也不会用课 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化学现象,做不到学以致用。 表 3 2是给出的学生行为参与项目选项所占比例情况 表 3 2学生行为参与项目选项所占比例 匕例 非常不赞 不赞同 不确定 赞同 非常赞同 同 1 0.9 6.6 26.3 33.4 32.8 2 0.6 7.9 12.2 42.2 37.5 3 0.6 4.3 19.6 41.3 34.2 4 1.3 17.3 32
40、 31.3 18.1 5 0.3 33.2 41.3 16.4 8.6 6 0.9 37.1 44.1 12.3 5.6 由上表可以看到,学生行为参与在各项目中 “ 非常不赞同 ” 、 “ 不赞同 ” 、 “ 不 确定 ” 、 “ 赞同 ” 、 “ 非常赞同 ” 各选项所占的比例。在专心方面, 66.2%的学生 “ 赞 同或非常赞同 ” 项目 “ 老师讲课时,我能够心无旁骛地听老师讲解 ” ; 75.8%学 生 “ 赞同或非常赞同 ” 项目 “ 我能够认真对待老师留下的作业,并按时完成 ” ; 近 80%的学生 “ 赞同或非常赞同 ” 项目 “ 上化学实验课,我会尽可能的自己动手 操作 ” 。
41、专心项目中都没有超过 10%的同学上课不是很专心听课或是不按时做作 业、不参与化学实验操作,可见在专心听课或是按时做作业、参与化学实验操作 上完成情况较好。总的来说,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在行为参与 “ 专心 ” 这方面上 情况较好。 在钻研这一方面,只有 50%的学生 “ 赞同或非常赞同 ” 项目 “ 对学习上的困 9 难,只要不放弃总会想出解决办法 ” ,还有 32%则是摇摆不定的,剩余不到 20% 的则属于放弃的;只有 25%的学生 “ 赞同或非常赞同 ” 项目 “ 我经常尝试用多种 方法解化学习题 ” ;而只有不到 20%的学生 “ 赞同或非常赞同 ” 项目 “ 我会尝试 用学过的化学知识
42、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 ,还有 45%的学生不确定。说 明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时欠缺主动,并且忽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是有联 系的,缺乏大胆尝试。可见,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在行为参与 “ 钻研 ” 这方面上 情况不够理想。 3.4认知参与数据与分析 问卷中的项目共有 9个是关于认知参与的,其中 7题至 10题是着重于 “ 元 认知 ” 方面的考察,而11题至 15题则着重于 “ 浅层次策略 ” 方面的考察。 表 3 3为学生认知参与这一维度上各个项目 的平均得分情况 表 3 3学生认知参与各项目的平均得分 认知参与 序号 项目 得分 浅层次策 略 7 在化学学习中我只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学习和解题 3. 93 8 除老师要求掌握的化学知识外,我一概不学 3.91 9 我只喜欢背诵化学原理和知识,不愿理解它们涵义 3. 94 10 遇到困难的化学问题,我会放弃 3. 96 兀认知 11 我会主动地对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