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良性生态茶园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关键技术_张文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良性生态茶园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关键技术_张文锦.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福建农业学报 25(6):792 795,2010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 : 1008 0384 (2010) 06 792 04 福建良性生态茶园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关键技术 张文锦,翁伯琦,张应根,李慧玲,吴志丹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 355015) 摘要:在剖析现代茶叶集约生产引发诸多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福建良性生态茶园的 必要性、指导思想、指标要求、模式选择及主要技术等。 关键词:福建茶业;生态茶园建设;指导思想;模式选择;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1. 1 文献标识码 : A
2、On establishment of ecologfriendly tea garden for Fujian ZHANG Wen-jin, WENG Bo-qi, ZHANG Ying-gen, LI Hui-ling, WU Zhi-d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 an, Fujian 355015, China) Abstract :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ly friendly tea garden is seen as the base
3、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ustainable tea industry in Fujian. Based on the various problems on ecology induced by the concentrated tea plantation and produ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lanning,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By using different modes of plantation and requirements of
4、 production, ecologyfriendly tea gardens in Fujian could be implemented. Key words: Fujian; tea industry; ecological tea garde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technology 福建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省。茶叶年产量、平 均单产、无性系良种普及率、多茶类生产和产品花 色品种,居各产茶省之冠;茶园而积、茶叶出口量 和创汇额居全国第 2位。茶叶是福建分布最广的经 济作物,茶业是福建具有比较优势和优先发展的主 导产业之一。目前全省涉茶人员约 40
5、0万人,占全 省总人口的 10%以上,茶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中发 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福建茶业在 长期发展进程中累积起来的一 些诸如植被破坏、地力衰退、环境污染、灾害频发 等生态失衡方而的弊端,以及茶叶品质和安全质量 方而的问题日趋凸显,严重制约着茶业的又好又快 发展,亟待破解。良性生态茶园是现代茶树栽培的 发展方向和必然要求,可解决当前集约化茶业生产 存在的诸多问题。发展生态茶园、走高效生态经济 茶业之路,已成了做强福建茶业的不二选择,其建 设质量与发展成效如何,直接悠关茶业的转型升级 和可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 2010 10 02初稿
6、; 2010 11 09修改稿 1茶叶集约化栽培的弊端与建设良 性 生态茶园的必要性 近 50年来,福建茶业基本处于集约化发展阶 段,茶园大多处于丘陵山地上,以专业纯茶园居 多,存在物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失衡、水土流 失、地力衰退、环境污染、自然品质下降和持续发 展能力不足等诸多弊端,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 而 1 3: (1)种植方式由丛栽改为条栽,种植密度 由小变大,条栽密植成了茶树主要种植方式,茶叶 单产大幅提高,而茶树个体长势和抗逆性相对减 弱; ( 2)茶树种植由有性系种籽改为无性系茶苗, 无性系品种普及率超过 95%,使茶树栽培品种多 样性锐减,引发茶园病虫害大而积爆发、茶叶生产
7、农忙季节过于集中和季节性劳力紧张等问题; ( 3) 忽视生态保护与建设,集中成片大而积发展山地专 业茶园,使茶区原有植被破坏,茶园生态链趋于单 一,导致茶园水土流失、有效土层变薄,生物多样 性锐减,生态系统不稳定,茶树易遭受热旱、寒冻 和病虫为害; ( 4)茶园施肥由施用有机肥为主逐渐 作者简介:张文锦 ( 1965 ),男,研究员 .主要从事茶树栽培与育种研宄 ( E-mail: zwj661885516acom)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 2007S000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2008BAD95B08);国家茶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宁德综合 试验站 )( 2008) 第
8、6 期 张文锦等:福建良性生态茶园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关键技术 793 改为以化肥为主,长期不施或少施有机肥,过量施 用化肥尤其是偏施、重施化学氮肥,造成茶园土壤 酸化、板结,土体结构破坏,养分失衡,地力衰 退,肥料利用率和茶叶品质下降,生产成本加大; (5)依赖化肥、农药、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石化能物质的大量投入以获取经济产量的生产模 式,使茶园和周边环境受污染,茶叶安全质量下 降。如,病虫害防治上盲目用药,不注重高效低毒 农药品种选用,适宜用药时期、安全剂量与间隔期 和喷施方法的掌握,甚至发生有虫即喷现象,造成 局部茶叶农残量超标和病虫抗药性增强。同时,化 肥、农药的大量施用,不仅耗费了
9、生产化肥、农药 的大量能源,而且降低了茶园土壤的碳汇能力,与 低碳农业的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建立福建生态茶园标准技术体系,提高 生态茶园建设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指 导不同区域茶场生态茶园建设,形成富有福建区域 特色的生态茶园模式,促进茶农持续 增收和茶业可 持续发展,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一 是良性生态茶 园可提供茶树正常生育和产出的生境条件,提高茶 叶自然品质和产品竞争力。茶树生性喜温、喜湿、 耐荫,对周边生境有特定要求。福建多山,地理纬 度较低,水热资源丰富,但季节性分布不均,雨季 集中,夏暑季多强光高温干热天气,不同茶区、不 同地块茶园立地条件差异又大,只有建设良性生态 茶园
10、才能够满足茶树生育和自然品质形成的需求。 二是良性生态茶园能够提高土壤、太阳能和生物能 的利用率,增强整个茶园系统的产出功能。应用生 态学原理,建成多物种、多层次复合的人工 生态茶 园,合理配置与茶树具不同生态位、有一定经济价 值的乔木和草本作物,形成 “ 林一茶一草 ” 立体结 构,能够较充分地利用自然光能和土壤养分,增强 茶园系统稳定性和茶树抗逆性,进而增加单位面积 茶园的产出率,提高系统整体产出功能 1_5% 2良性生态茶园建设原则及指标要求 2. 1 指导思想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现有茶园为建设重 点,以调整优化茶园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清洁 生产为主线,以满足茶树适生条件、提高茶园
11、系统 整体产出功能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依托龙头企 业和种植大户,分区域按茶类因地制宜地合理配置 和利用自然资源,建立以茶为主、整体协调、循环 再生的良性生态茶园,不断提高福建省生态茶园的 比例与建设水平 2. 2 建园原则 2.2.1谨慎再造原则目前福建茶业发展的规模 已经够大,重点产茶县市大都面临着较大生态压 力,不能再走茶园面积扩张的路径,应禁止毁林或 超坡度( 25) 开垦新茶园;而应将工作着重点放 在质的提升方面,即提升茶叶品质档次,挖掘茶业 可持续发展潜力。 2. Z 2因地制宜原则生态茶园没有统 的模式。 现有各地茶园状况千差万别,建设生态茶园需要因 地制宜,分门别类,区别对待。
12、一是在以茶树 为优 势种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与配置其他物种,建造利 于茶树适生的环境。二要根据各区域自然条件、植 物种群和区域农业经济的特点,选择适宜建设模 式,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科学植树种草,丰富植 被,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良性生态 茶园 。 2. Z 3 循 序 发 展 原 则 生 态 茶 园 建 设 是 个 系 统 工 程,涉及自然、社会和经济等诸多层面。有关生态 茶园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目前还不成熟。因此在 建设生态茶园时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在试点示范 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不可一哄而上。当前,可采用 “ 政府规划,行业组织,科研院校参与, 企业投资 ” 的模式,选择茶区龙头企业
13、或种植大户,先行试点 示范,努力探索形成适宜各区域发展的特色生态茶 园的模式及做法,再逐步大面积推广应用。 2. 3 指标要求 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结合 福建茶业发展水平,当前良性生态茶园应达到如下 要求: ( 1)茶园水土基本不流失。坡度 5 建成等 高梯级茶园,外侧筑埂,内侧置沟;茶园土壤覆盖 率 85%。 ( 2)生境适生且稳定性较强。茶园周边 植被覆盖率 90%,生物多样性丰富;园中生态位 配置合理。 ( 3)栽培清洁化。茶园投入无害化,用 肥用药减量化,耕作管理规范化;过程管理及产品 质量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 ( 4)具有较强的可 持续产能。系统整体产出多,并呈逐
14、年上升趋势; 经济与生态、社会效益协同发展。 3良性生态茶园建设模式选择及关键 技术 3. 1 建设内容 福建茶园生态建设重点是对现有茶园的改造。 一是调整优化茶园种植结构,建立并完善环境与茶 树相协调的生态茶园。二是全面推行生态栽培技 术,维护茶园生态环境,促进无公害茶叶生产。三 794 福建农业学报 第 25卷 是合理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 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3. 2 模式选择 就茶园种植结构而言,以茶为主,人工复合种 植模式是主要的模式。目前常见的复合种植方 式 3 有以下 3种。 3. 2. 1 “ 林(果)一茶一草(药 ) ” 复合种植模式 在茶园行间或外侧适当套种
15、高层(乔木型)林果 树种和绿肥草(药)品种,形成多物种、多层次的 复合立体结构。其优点是能够基本满足茶树生态习 性需求,提高土壤、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丰 富生物多样性,增强系统稳定性和产出功能,保护 生态环境。缺点是操作难度大,涉及树 种的选用、 种植密度的确定及各季遮荫度的控制等诸多问题。 可先在改植换种茶园,以及行距较大、树冠覆盖度 较小的茶园上尝试应用。 3. Z 2 “ 茶一防护林 ” 复 合 种植 方 式 选 择 适 宜 树种,在茶园周边及园内山顶、风口和山腰坡地上 依据地形地势营造带状或网状的防护林带,以调节 茶园小气候,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和慢射光比例,改 善茶叶品质,增强系统稳
16、定性和茶树抵御自然灾害 能力。该模式操作简单,对茶树影响小;适用于规 模较大、集中连片的平面式纯茶园。 3.2.3 “ 茶一草 ” 套 种 方式 在 树 冠 覆 盖 度 较 小 的幼龄茶园,以及重修剪 和台刈茶园中,适当套种 一些豆科或具经济价值的草本作物,形成茶一草两 层结构,可增加表土层覆盖度,有效保持水土和改 良熟化土壤,提高茶园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对 已封行的成龄茶园,在园中套间种草种已不太现 实,可采用行间铺草覆盖方式。 3. 3 关键技术 3.3.1植 树 种 草 ,改 善 茶园 周 边 生 态 环 境 良 性 生态茶园建设,离不开茶园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 首先,应禁止毁林和超坡
17、度发展山地茶园;其次, 应采取措施分批淘汰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的低产 劣质茶园,退茶返林还草;第三,在茶园四周、道 路、沟渠两边和茶园内空隙地上 植树种草,营造防 护林、隔离带,种植苦楝、天竺桂、樟树、杉木等 适应性较强、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常绿的经济林 木、水果或珍贵树种等。 3.3.2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园中生态位 3. 3. 2. 1树种选用及配置园中高层树种的选用, 一是要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或能与茶树形成互惠关 系,如:与茶树有不同的生态位,主杆分枝部位和 根系集中层距离表土 50 cm以上,冠层较稀疏;树 根分泌物呈微酸性或中性反应;与茶树没有共同病 虫害。二是适宜当地种植。在高纬度、
18、高海拔茶 园,应配置冬季落叶、春季萌发较迟、抗寒性较强 的 速生树种。三是自身具有一定经济利用价值,如 降檀黄香等。 种植密度依树种冠幅和茶园立地条件而定。若 冠幅大,又处于高纬度、高海拔的阴坡茶园,即要 稀植,反之,则可适当密植。遮荫度一般控制在 30%以内,具体依茶园立地条件、季节、遮荫树种 和加工茶类的不同而异,以创造茶树适生生境条件 为宜。 3. 3. 2 2草 种( 绿 肥 ) 选用主要在茶园 ( 幼 龄、 重修剪和台刈茶园)中和山地茶园梯壁坎边上应 用。草种(绿肥 ) 的选用,一要适宜当地种植。应 尽量选用本地草种,引种外来种,须经严格检疫和 生物入侵风险评估;二要以多年生、匍匐型
19、或矮生 绿肥(草)品种为主,以有效覆盖表土层,避免攀 缠茶树,增加肥源,如爬地兰、平托花生等;三要 因地因种因时制宜,及时割青利用。 3. 3. Z 3生态栽培,保障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 无害化 水土保持。山地茶园等高梯层,外埂内 沟,沟状种植。 品种搭配。改植换种或发展新茶 园时,除了考虑品种适应性和适制性外,还要注重 品种区域布局和合理搭配。可以采用不同品种隔行 (层)或隔数行(层)交替种植方式,增加茶园生 物多样性。 铺草覆盖。茶园推行全园铺草覆盖技 术 .切实保持 茶园水土。铺草厚度应不低于 5 cm。 施基肥时应将腐烂的草料埋入土中。 科学施肥。 根据茶树营养特点和加工茶类需肥特性,
20、因树因土 因时平衡安全施肥。提倡重施有机肥 .有机、无机 肥结合;重基肥,基肥、追肥结合;重春肥,春夏 秋肥结合;重氮肥 .氮磷钾肥结合;以产定肥,测 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过量用肥问 题。 控制源头。可以有效控制茶园投入品不合理 使用带来污染。各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定位, 严格遵照相关标准执行,严把农药、化肥和激素等 投入品质量关,截断外来污染源,切实保障产品无 害化、达标。 绿色防控。优先采用农业防治(适 度嫩采、适时修剪、耕锄培土、清园疏枝、及时封 园等)、物理防治(挂设杀虫灯、防虫板等)和生 物防治(释放天敌、喷施生物农药等),尽量不用 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阈
21、值内。 梯壁留草。采用削草管理,控制杂草生长;禁用锄 草或拔草方式。 总之,建设良性生态茶园要把握关键技术三环 第 6 期 张文锦等:福建良性生态茶园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关键技术 795 节:外筑埂内拉沟,全园覆盖保水土;茶园投入无 害化,清洁栽培规范化;既种树又植草, 改善茶园 生境好。 参考文献: 1 唐小林,骆少君 .中国茶业呼唤可持续发展 J, 中国茶叶加 工,2004, ( 1): 3 5. 2 汪春园 .论高效生态茶业建设 J.茶业通报, 2003, 25 (4): 156-158. 3 唐小林 .对我国茶园生态建设的思考 J.茶叶, 2004, 30 (3): 130-131. 4
22、张文锦,张应根,陈常颂 .发展福建生态茶园之思考 J.茶 叶科学技术, 2003, ( 3): 17 21. 5 黄寿波,范兴海,傅憋毅,等 .试论生态茶园建设的若干问题 J.茶叶, 2007, 23 (2): 23 27. 6 段建真 茶业生态经济 J.茶业通报, 2006, 28 (3): 126 -128. 7 汪春园 .生态茶业建设的理论 J.中国茶叶, 2002, 24 (1): 26-28. 8 粟本文 .茶树生态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J.茶叶通 讯,1998, ( 3): 29 33. 9 黄寿波 .试论生态茶园建设的若干问题 J.茶叶, 1997, 21 (3): 23-27. 10廖琼满,宋建设 .探索安溪特色的生态茶园建设措施 J. 福建茶叶, 2005 (3): 47 48. (责任编辑:翁志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