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教案课题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授课类型新授授课班级授课教师预计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学习建议学习要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学习提示:了解经济发展为清代前期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教材内容本课学习内容为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部分紧密联系。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与商业得到了较
2、快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第一个学期历史课程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的阅读能力和提取基本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插图和观看影像资料,了 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通过问题探究、设计活动,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2.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
3、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导入新课清朝康熙、乾隆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在农业方面,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超出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甘薯等得到推广,经济作物种 植的面积增加。清代手工业的发展也超过前代,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4、,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了一些以手工业为主的城镇。城市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部分大城市中已经形成了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在江浙一带已经有了棉布业市镇、粮食业市镇、盐业市镇、渔业市镇、交通业市镇、刺绣业市镇。思考:清朝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讲授新课预习检测一、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农业发展的表现:1. 扩大;2.兴修水利工程,治理大河;3.种植 ,产量提高;4.种植多种经济作物。意义: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和 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2、 手工业: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如李扁担、李东阳)3、 商业的发展:陆路和水路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商业网(盛
5、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天下”“地值寸金”);北京、江宁等大城市,工商业十分繁荣;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晋商、徽商)。四、清朝时期,人口的增长快, 突出,进一步开垦荒地,植被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作学习(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697页的相关内容。教师提问: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是什么?(学生回答)提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2多媒体展示清代开荒执照图片:教师提问: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自由回答)提示:大
6、力推行垦荒政策;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3教师提问: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提示: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2)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各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
7、000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以生产商为目的也就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2、商业的发展(1)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具体表现: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吴江县的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湖北的汉口镇。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如乾隆时期的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
8、下”地段“地值寸金”。(2)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与晋商相匹敌的是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三)人口的增长1、概况: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2、带来的问题:(1)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垦荒田,使
9、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2)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本课小结(思维导图)巩固练习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B) A重本抑末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鼓励海外贸易 D禁海政策 2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 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 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3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C) A加快
10、发展陆路交通 B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4鸦片战争前,有一位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中国销售,他抵达中国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D) A市舶司 B军机处 C锦衣卫 D广州十三行5. 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B)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6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D) 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教学反思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
11、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商业也因此而空前繁荣,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和商邦。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的增长,这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材习题1.P100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1661年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1661年1766年,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增加接近35%)。促使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等。2. P100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这些作物的种植与清前期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玉米、甘薯、马铃薯属于美洲高产农作物,比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高很多。它们的引种和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