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前,大学生存在攀比性消费、奢侈性消费以及冲动性消费等多种非理性消费行为,社会环境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以及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导致问题的根本因素。高校应注重勤俭文化氛围塑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勤工俭学,营造理性消费环境,让大学生消费走上正轨。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拜金;价值观 随着物质经济条件的逐步提升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大学生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据支付宝所提供的相关消费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学生平均消费已经突破4万元,其中高端电子产品、品牌服饰、美妆产品深受高校在校学生的喜爱。另外,据调查显示超过76%的在校大学生会参与“双十一”“618
2、”等购物狂欢节并开展“剁手”性消费。由此可见,当前阶段高校学生消费已经陷入居高不下的怪圈,也为缺乏稳定经济来源的高校学生埋下了众多隐患,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培育理性消费习惯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非理性状况分析 (一)攀比性消费逐渐增多,并引发了一系列校园问题。以前,高校学生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学业水平、专业能力等方面,但随着大学生关注焦点向物质条件的转移,攀比性消费逐渐蔓延开来。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理性消费,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考量自身家庭条件与实际情况,盲目扩大消费,最终超过了自我经济极限。一些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会通过信用卡、
3、网络贷款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但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还款能力,最终导致信用失信,为个人与家庭带来严重后果。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陷入高利贷、裸贷之中,并一步步走向深渊。(二)注重奢侈性消费,思想觉悟逐步下滑。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逐步加深,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逐渐传入到我国,并对在校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产生了物质至上的消极消费思维,商品本身使用价值已经不再是决定其消费的根本影响因素,过度关注品牌等商品符号价值,希望能通过名牌产品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并逐渐沦丧在奢侈性消费之中无法自拔。奢侈性消费不仅会对大学生形成严重的经济困扰,还会对其思想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在奢侈性消
4、费的腐蚀之下,“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高尚品德将逐渐消融,艰苦朴素的价值观基础也将分崩离析,最终迷失了自我,甚至荒废了学业和人生。(三)冲动性消费对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冲动性消费是指在外部环境诱导之下而产生的即时性非理性消费行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消费彻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需要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够完成,变得更简单,大学生所面临的诱惑也逐渐增多。例如,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与商家会搜索客户信息并不断发送促销广告,大学生作为尚未完全离开象牙塔的“准成年人”很容易出现自制力失控,引发冲动性消费行为。另外,一些学生在浏览电子商务网站时也会被相关信息吸引,甚至会产生“买到就是赚到”的想法。 二、
5、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成因探源 (一)社会环境的变迁是导致大学生消费观失衡的重要因素。一是我国的时代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自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群众的物质经济条件显著提升,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部分大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就享受着父母准备的丰厚物质条件,并逐渐形成了非理性消费的习惯。二是多元文化格局的发展也为大学生消费观培育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勤俭持家、艰苦节约,非理性消费受到严重抑制。但随着多元文化格局的成型,尤其是在网络普及之后,异种文化的入侵步伐逐渐加速,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标准出现了动摇。例如,欧美文化注重个体体验,并倡导全民消费,部分大学生通过媒体受到了这种思
6、维理念的影响,盲目追求扩大消费。三是信用经济过度宣扬超前消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信用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一些大学生乐于享受信用经济的便利不断提升自身消费能力,而没有意识到信用经济背后的责任意识。(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停滞不前,不注重学生消费观的引导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实际上现阶段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没有结合时代的发展规律创新发展,依然以心理健康、政治以及社会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基准内容,对消费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无法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引导,使得消费主义的浪潮愈演愈烈,对大学生的影响也逐步增加。另一方面,消费观培育必须要全面渗透
7、到学生鲜活的生活之中,以课堂理论教学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生活人文关怀明显不足,无法引发学生生成理性消费的情感共鸣,更不能让大学生培养起理性的消费观念。(三)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弱化了消费观教育的效果。新时代的大学生自小就受到更优质的文化教育,思想活跃、眼界开阔,个人主体意识强烈,也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行事风格,在接受思想教育时这种主体性弱化了大学生对理性消费的情感认同,甚至还会造成逆向效应。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形成了攀比性、奢侈性消费习惯的学生,会不自觉抵触消费观教育的具体内容。 三、引导广大高校学生理性安排消费 (一)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塑造良好的勤俭文化氛围。消费观是一种个体消费理
8、念的内在情感认同,消费观的生成受外部环境与个人基本价值导向的双重影响,既不能通过理论学习习得,更不能通过知识灌输生成,必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情感与价值的认同。另外,大学生不断凸显的主体性也要求高校必须要以消费文化氛围培育作为消费观引导的着力点。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勤俭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为此,高校必须要注重传统文化在学生消费观引导中的应用,坚持以文化“动人”,逐步提升大学生对理性消费观的认同。例如,可以在教室、餐厅等张贴勤俭标语,还可以依托腊八节宣传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形成也有赖于高校的科学引导,思想
9、政治教育作为培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基本学科必须要把握时展的规律与学生的性格特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作用。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教育体系。为配合学生消费观教育任务,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应依托二级学院、专业、班级开展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研究,综合评估校内学生实际消费水平,整合校内既有资源,明确大学生消费观引导的目标与路径,并编制教材,逐步将消费观教育提上日程。另一方面,要加大师资力量投入,提升消费观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要求教师必须要全面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及时发现问题,扑灭非理性消费苗头。为此,应依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组建消费
10、观引导专业化工作队伍,全面实施消费观生活引导工作,确保大学生消费观的良性发展。(三)引导学生参与到勤工俭学实践之中,锤炼学生艰苦奋斗的品格,自觉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劳动是培养勤劳节俭品格的必由之路,大部分高校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劳动体验,经济意识不强,必须要通过勤工俭学项目锤炼其品格。为此,高校可以立足学校实际发展情况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推出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学生在勤工助学中获得改善生活的机会。同时,勤工助学不能单纯以经济资助为核心,更要注重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人生竞争并不是消费的竞争,而在于知识、能力的竞争。(四)优化校园生活配套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校园是
11、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日常消费的主阵地,消费观引导必须要把好校园消费关,为理性消费观的生成提供必要的实践环境。一方面,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诉求,完善校园生活消费机制建设,引导学生消费向校内的转移。例如,可以布设自主售货机、超市等生活消费服务设施。学校还应进一步强化对校内商家的管理,坚决抵制商家诱导学生开展消费。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管校园信用卡与校园贷款使用情况,避免学生陷入危机。学校应通过社交媒体、讲座、宣传栏宣传信用卡与网络借贷过度使用的危害,号召学生在经济能力范围之内展开消费。对于确实有需求的学生学校应联合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合理正规的贷款服务。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