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打算工作,仔细拟定说课稿,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1、说课的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相识”第一教时“相识分数”及93页做一做。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驾驭了一些整数学问的基础上初步相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
2、是生疏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识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识并感爱好的现实阅历动身,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洁的分数的详细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状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3、教学目标:(1)、在详细情境中初步相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2)、能直观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3)、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体现了在玩中相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2)、“相
3、识几分之一”通过两个学生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利用迁移推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3)、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之分几一、创设学习情境,重视教学学问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和相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供应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二、说教法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
4、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究分数的意义,亲自经验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三、说学法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相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2、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视察生活。四、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1、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2、主动探究,感悟新知。(从面到点)(1)相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揭示课题。(2)相识1/2: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3、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
5、小。4、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阅历和已有的学问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识的分苹果动身,让学生感知平均分)1、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生1:2、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殊?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3、假如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生:每人一个4、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5、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二、教学几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础上再揭示分数,目的
6、:传授程度削减,让学生自主探究)1、请选择信封里你喜爱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察了解状况)2、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日我们先来探讨能平均分。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3、视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2)把()平均分成()4、(依据第3问敏捷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
7、了其中的一份)5、师:(拿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整个用1来表示,那么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这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假如生说不出师自己说)相识1/2、1/3、1/4(在此插入书写方法)在图形下板书各种几分之一,教读法6、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7、揭题:象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为分数(板书:分数)8、举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空白部分还有几个1/4?8、练习:(推断题)三、教学1/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1、(师把学生作品用1/2表示的图往下拉)我们来看这几个作
8、品,都用分数1/2表示,图形不同,为什么都能用相同的分数1/2表示呢?小结:(能用1/2表示的这些图的共同点)把()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2、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3、(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1、(拿出1/2和1/32的两个同样图形)我们来看这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用1/2表示,那个涂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这一块,(可以剪下比一比)哪个大?为什么呀?(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板书:1/2>1/32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板书:
9、1/2>1/8>1/32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觉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五、生活中的分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看到这些东西你联想到几分之一?A、用什么分数表示想到几分之一?B、拓展练习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一、说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年级组提出的如何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专题探讨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探讨成果,把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纳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意趣味性,激发学习爱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另外,我在培育学生
10、计算实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素养教化,一方面注意各学科间的渗透和联系,另一方面留意爱国主义和民族骄傲感的熏陶。二、说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练习为依托,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巩固练习,把本年级的探讨结果培育计算实力的方法孕育其中,本节课我创建性地运用了教材,针对实际状况和素养教化的要求,设计了一些好玩味、有时代科气息的练习,但实际并没有变更学问内容和结构。下面我对本节课学问点做了简洁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先是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起先的,然后是接近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接着是由浅入深的学习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
11、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和驾驭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支配既是对前面学问的巩固和娴熟,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铺垫,又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打好基础。在这节课中学生在巩固练习的同时,我把提高计算实力的方法:培育计算爱好、学习习惯、学习看法、加强口算、驾驭算法,理解算理等方法融入整个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学问,也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增加计算速度,提高计算的精确率。基于以上相识,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教学目标:使学生较娴熟地驾驭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
12、高学生的计算实力。使学生初步理解提高计算实力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体会胜利的欢乐。初步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爱国主义情怀。2、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娴熟地计算。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提高计算的精确率。难点: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三、说教法、学法从素养教化着眼点来看,要贯彻传授学问与培育实力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学问,更要使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去学。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上,采纳谈话激趣、回忆沟通、探讨归纳、强化练习等教学方法,循循诱导,让学生在竞赛、嬉戏、练习、合作
13、中自主学习,巩固和拓展所学学问。四、说教学过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动身,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加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实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始终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学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今日要学习什么学问?想一想。学生可能会依据教材说学习新知。是啊,从课本的内容看这节我们要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但是老师想让大家看看最近几次的作业,拿几本错多的作业给学生看看但是老师想问问:这几天我们学的学问,你们都娴熟了吗?作业得怎么样?(可以拿几本错多的作业
14、给学生看看)引导学生说一些学生还不太懂,应当再练习。那就巩固复习一下,使我们计算实力再有所提高,计算的精确度也能提高一些,可以吗?师板书课题。(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有必要上这节课,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最大的发挥)(二)回忆沟通,探讨归纳,明确算法,理清算理。1、回忆沟通师:好,那回忆一下,我们这几天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师:对,这段时间我们就是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那每天学习都一样吗?请学生想一想都学了哪几种状况的乘法,同桌之间先相互说一说,然后请学生在全班上说一说。2、探讨归纳,明确算法,理清算理师:你会计算这几种乘法题吗?你能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
15、法吗?小组内相互说说,师巡察指导。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师据学生汇报板书计算方法。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虽然有些还说不完整,但已有一些进步了。师生一起来说算法,并理解算理。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进一步熟识面积单位的大小,经验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并能够进行简洁的换算。2、数学思索: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分析问题的实力,逐步养成主动思索的学习习惯。3、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学问的来源与用途,初步学会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4、情感与看法:引导学生探究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爱好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二、教材分析1、课标解读依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
16、应当让学生经验学问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以往教材相比,这部分学问在结构上与义务教材大体相同,但突出的改变是加强了探究性,让学生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本课在探讨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应留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获得学问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2、内容分析本内容是教科书的第8283页例4及练习二十的相关习题。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驾驭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应当说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从学习长度单位的进率到学习面积单位的进率,是相识发展的一次突破。学好本课内容,不仅能巩固前几节课学问
17、,还能提高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并且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由于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受负迁移影响,学生计算面积进率时简单出错。例4教材采纳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教材采纳11的比例画出了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在正方形内用虚线画出了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生依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教学重点是驾驭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洁的换算。教学难点是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关
18、键是让学生切实参加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三、教法、学法1、由于学生在以往生活、学习中较频繁接触周长等一些进率为10的单位,受相邻长度单位进率为10的影响,学生简单产生相邻单位进率都是10的错误迁移。再加上三年级学生思维安排力较弱,有时在计算中会顾此失彼,出现错误。因此,要加强对比,找寻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相邻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它们的进率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用100乘、除,所以只要求学生口头推算。如要求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可以这样想:因为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个平方厘米,8个平方分米就有8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800平方厘米。又如要求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9、,可以这样想:因为每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300里面有3个100,就是3平方分米。2、学法点拨(1)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与直观图象相结合。(2)注意学问的形成过程,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如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图片中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摆,或画、或算来得出1平方分米=1000平方厘米的结论。(3)要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面积单位换算时,老师要注意学生想的过程,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4)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课时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相识小数中第一教时。P100101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小数的初
20、步相识是在学生娴熟地驾驭了万以内的相识和加减法运算、以及初步相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本课内容包括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相识小数的含义,并认、读、写小部分是一位的小数。这部分内容是小数初步相识中的最基础的学问,它的学习,为再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学问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学问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学问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二、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驾驭分母是10的分数及货币单位元、角,长度单位米、分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的了解多于米与分米,而且对小数也有所接触
21、,为此教学一起先以一些商品的价格引入,不回避学生已经知道的学问,反而以此为基点绽开教学,对教材稍作修改,先学小数的读写法,再通过学生的合作、自学、探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再通过练习,增加学生运用学问于实践的意识,使学生相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三、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相识小数的含义,能认、读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2、通过视察思索、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验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学会探讨沟通,与人合作。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爱国情感。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小数的初步相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
22、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非常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相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肯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许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非常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分数与小数的含义是教学中的关键。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物品的价格,把你收集到告知同学。多请几位学生说说一些商品的价格。二、实践探讨,学习新知.1、读、写小数。既然大家知道0.1元,0.2元,0.6元都是小数,那你认为它与我们学过的1,2,3,4的数有什么不同?(
23、都有小圆点,都有零)指出,小数中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怎样读?怎样写?2、理解小数的含义。分三方面进行。A以元作单位的一位小数B相识以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C借助分数的意义相识小数。每一方面都配以肯定小练习来帮助学生刚好巩固,练习中为学生供应探究和沟通的机会,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学生的探究实力。3、通过自学让学生了解自然数、整数及小数是由哪几部组成的。三、自学“你知道吗?”。通过“你知道吗?”来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贡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首先起源于人类的须要,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爱国情感。三年级数学说课
24、稿 篇5一、说教材“24时计时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的学问。“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教材为学生供应现实的、感爱好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从而主动了解24时计时法的规律,理解和发觉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分,并能正确的进行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打下基础。教材涉及的另一个内容是,通过解决其次个红点问题: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学习计算一件事经过的时间。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已相识了钟表,学习了时、分、秒,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本单元接着学习
25、年、月、日,他们就基本驾驭了常用的时间单位。学习这部分学问有助于学生相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支配时间的良好习惯。教材呈现的是三位同学来到壮丽美丽的天文馆前的情景,呈现的信息是售票处天文馆的开馆时间,还有一张今日放映科教片的海报。这一素材的选取,对于学生来说充溢了新颖,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愿望。教材从情境创设到数据的供应都是现实的、科学的。通过真实的素材,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育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打算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详细的
26、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并会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够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2、能正确地把24时计时法和一般记时法进行互换,培育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乐于和同伴合作沟通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3、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和活动中了解24时计时法,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能够精确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因此正确地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和进行记时法之间的互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更好的实施教学,应作以下教学打算:老师打算多媒体课件,学生
27、打算钟表模型学具。三、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好玩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胜利情境中学有所乐。2、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供应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欲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主动参加学习过程。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子,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1、实践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加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2、合作沟通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沟通,有
28、利于学生主动思索,张扬特性,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胜利体验。四、说教学程序鉴于对以上的相识,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建构,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需具有两个条件,即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课始,谈话引入:小明、小芳、小华三个好挚友都是天文爱好者,星期天他们一起去参观天文馆,在门口遇到了一些问题,你能帮帮他们吗?引导学生沟通情境图中的信息,并依据信息提出感爱好的问题:15:00是几时? 15:45是几时几分?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是多长?等问题。指定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回答“15:00是几时?”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9、师:大家可真不简洁,看到15:00就知道是下午3:00,连15:00这样一种新的计时方法都能看懂,海报上的其他时刻,你们也能看懂吗?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好吗?学生进行自主活动。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基础,设计这一环节唤起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存在,同时有助于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实力。(二)、合作探究,探究新知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展示得愈充分,学生的体验就愈深,也就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立足学生的学问起点和生活阅历,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1、相识24时计时法结合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记时法,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
30、不同?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你更喜爱哪种记时法?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学生供应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投入到富有挑战和探究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创设同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沟通、探讨、比较中达成共识,得出“12时计时法”(一般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名称。并说说为什么不叫25计记时法或26时计时法,强化一天24小时。在探讨两种记时法的异同时,适时结合钟面,结合学生的作息习惯,引导学生探究24时计时法的记时规律,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随着钟面的改变,四周环境的改变,让学生整体感受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改变过程。通过对0时的探讨,强化对0时的理解,
31、知道今日的0时就是昨天的24时。并让学生在对喜爱哪种记时法的探讨中明白,运用两种记时法是源于生活的须要,要依据详细状况选择记时法。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探究24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的互换规律让学生试着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很快的用12时计时法表示出来,再让学生出题考老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表述互换的方法,提高娴熟程度,加深对两种记时法之间联系的相识。本环节依据学生的生活阅历积累,引导学生自己去系统探究两种记时法,在老师有条理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梳理两种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分,找到联系点。协助多媒体直观的优势,让学生亲历“数学化”的建构过程,突破重难点。3、学习计算
32、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结合提出的问题: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是多长?引导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找寻解决方法。全班沟通时,只要学生计算出正确的时间,都赐予确定。最终组织学生探讨: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由于干脆计算的方法更干脆,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这一算法,从而实现算法的优化。这一环节实行小组合作的方式,集合集体的才智,探究到解决的方法,培育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实力,又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与胜利的喜悦。(三)、回来生活,应用拓展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本环节结合书中的“自主练习”,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体验胜利。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拨一拨、算一算等活动,引导
33、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所学学问,体会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四)、总结评价,促进发展本节课的最终让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进学生对学问的内化驾驭,培育反思自己学习方式的习惯,通过评价激励,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中去。五、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即24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的相互转化以及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力求简洁明白,体现主要内容,便于学生驾驭和梳理学问。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一、教学内容1、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4、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二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供应了学问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接着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其次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简单了,须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本节课的教学
35、重难点是理解和驾驭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算理,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和良好学习习惯,因为这是能正确解题的关键。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阅历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2、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溢新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阅历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老师的干脆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爱动手,多通过干脆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阅历,对自己感爱好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爱好而进入学习过程的。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全部教学环节都是为此服务
36、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实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依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探究并驾驭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结合详细情境,培育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实力。亲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学问、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
37、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做数学”,本节课教学中力求体现:1、建立新型、民主、同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老师角色转变;2、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更,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由“学会”变为“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紧密联系学生现有的学问背景与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重视学生学习经验与体验,强调在过程中理解与发觉。三、教学方法依据本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学问水平,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条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纳谈活法、探讨法、练习法、发觉法等多种方法交叉进行,并敏捷恰当地运用电教优化课堂教学,
38、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多种感知觉都参加学习活动。老师只是在学生探究学问的本质处适当赐予点拨启发。同时运用学问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化,采纳设疑问难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爱好,把数学课上得生动好玩,使学生主动而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1、故事导入,激情引趣爱因斯坦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学生主动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爱好及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情感,让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一种爱好、一种追求。小学生对故事都很感爱好,本环节把教材主题图编成小猴分桃的童话故事,创设这一能引起学
39、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入,用小动物作为主子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境界,启发学生自己发觉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2、自主探究、理解算法出示课题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课题,本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准备有怎样的收获?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确定,学生会依据自己的状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老师硬性规定的,而是学生依据自己原有基础提出来的,自然会为达成目标而努力,从而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探究算法时,先让学生用自己想用用的方法进行尝试计算,荷兰数学教化家弗兰登塔尔曾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建。”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把
40、要学习的东西“创建”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建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告知学生。刚进入这样除法竖式的学习,并且其次次分桃时,十位上的4又不能被3整除,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具有肯定的挑战性、探究性,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时要给学生留有肯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在个别思索之后进行小组合作,并留意加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沟通反馈,自然体现算法多样化,激励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这里敬重学生的差异,激励创新,学生在沟通反馈时,老师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学生会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在他们的心中唤起骄傲感。实践证明,注意激励和发展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保持学习热忱具有极具重要的作用
41、,是培育学生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径。沟通反馈后,面对多种算法,这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最喜爱用哪种算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种算法的优点,进行算法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有别出心裁的想法与做法,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往往正是创新思维的萌芽。 3、 巩固提高,合理迁移 练习既是信息反馈的手段,又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措施。为此本环节支配了练习教材中的两道习题,第一题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合理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培育估算意识。其次题更贴进学生生活。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说课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课题是千米的相识。说教材分析:学生对长
42、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相识,并能够精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洁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它们不仅为本课教学作了学问的铺垫,同时为本课千米与米的化聚作了思路孕伏、迁移。相识千米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须要,也是长度单位形成完整学问体系的须要。教材例3通过到某地还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 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个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且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
43、前做,但这个例题启迪我们教学千米时要留意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5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学习好这课是今后学习土地丈量、平方千米等学问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相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的简洁换算。2通过估计生活熟识路段距离,在视察、比较、揣测和推理等活动,培育学生估测意识和实力,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育学生养成利用生活阅历,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
44、。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行化聚在今后学习中常常遇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须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行简洁的化聚。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千米的观念。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有多重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的学问,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而本节课又是学习较大质量单位吨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结合详细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相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
45、1克的质量观念。2、驾驭1千克=1000克。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物体的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相识,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把初步相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把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欢乐,领悟到学问的情趣,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收集信息、初步感知(三)实践体验、建立概念(四)应用拓展、加深相识爱好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在第一个环节,
46、我创设了背一背的嬉戏,让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背一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这时我给学生提出问题要想知道物体或人究竟有多重,可以怎么办?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其次个环节是收集信息、初步感知: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问阅历的基础上,对于常见的秤和有质量标识的包装袋学生是不生疏的。所以,我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常见秤的图片、调查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请看,这是孩子们通过从网上下载、查资料、给实物拍照等方法搜集到的图片,这是其中一个孩子的调查表:孩子们在展示沟通的过程中,不但相识了常见的秤,开阔了视野,并通过任选桌上的物品称质量,知道了台秤和天平的运用方法,而且从调查表中初步相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新型的课堂教学是充溢生命活力的,它提倡让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在第三个环节,我设计了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为了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