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生态到心灵生态——基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视角-陈小燕.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03967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6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自然生态到心灵生态——基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视角-陈小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自然生态到心灵生态——基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视角-陈小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自然生态到心灵生态——基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视角-陈小燕.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28 生态经济第33卷第12期(2017年12月) EcD,Dgfc口,EcD甩D,吵,V0133,No12(December 2017)斟 “自 然生态到 “心灵生态”一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视角陈小燕(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摘要:随着自然生态危机的凸显,人类可以“诗意栖居”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渐消失。人们不断思考如何解决自然生态危机,希图通过相关技术、经济与管理手段等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却往往忽略了人的内在“心灵生态,危机。作为“自然生态”失衡的始作俑者,心灵生态美的培育是自然生态美实现的根本前提。有机马克思主

2、义的有机思维为治理“心灵生态”的失衡提供了新的视角,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所蕴含的整体性、过程性、联系性等特征为心灵生态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有机思维的“心灵生态培育路径主要包括培养有机的生态思维、倡导以有机共同体为基础的有机教育等。关键词:自然生态;心灵生态;有机马克思主义;有机思维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07(2017)12-22804FromNatural EcologytoSpiritual Ecolog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c Thiking oforganic MarxismCHEN Xiaoy

3、an(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inan Nomal UniVersity,Haikou Hainan 57 11 58,China;Man【School ofPhilosophyHainan No咖al UniversityHaikou Hainan 571158,China)Abstract:With the highlight of the natural ecoIogical crisis,the I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 being wilI be graduaIlydisappearedPeople ar

4、e cons啪tly thinking about how t0 solve me natural ecological crisisThey hope to solVe也e problems ofecolo百cal envimnment by technologyeconomy锄d mallagemem methodsBut tlley igIlore the intrinsic“spiritIIal ecologicalcrisis”of peopIeAs the initiator of me imbalance ofnatural ecology”,me cunivation of s

5、piritual ecological beauty is tllemn蛐entalpremiseThe o唱a11ic thiIl:king of o唱aIlic Mapm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11e balallce of“spiritIlal ecology,me fcatLIres of MaD【s o唱aIlic tlliIlking such as inte鲥劬process,coIlIlection a11d cultural embeddedlless pmVides a new idea forthe cultivation of spir

6、itual ecolo科“Spiritual ecoIogy”cultivation patll based on o玛a11ic thiIll(ing mainly includes me cultiVationofo唱allic ecological tllilll(ing,advocating o玛aIlic education b船ed on o玛aIlic co眦m时and so onKey words:natural ec0109y;spiritllal ecology;o玛锄ic Mar)【doctrine;organic minl(ing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超

7、出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生态危机凸显,人类可以“诗意栖居”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渐消失。随着自然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人们不断思考如何解决自然生态危机,希图通过相关技术手段、经济手段与管理手段等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却往往忽略了入的内在“心灵生态”危机。心灵生态危机是自然生态危机产生的始作俑者。因此,从人的“心灵生态”失衡方面,去探寻导致“自然生态”失衡的症结,培育“心灵生态”,是化解自然生态危机的重要途径。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视角,探索心灵生态的培育途径,对自然生态危机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1 “心灵生态”的失衡:“自然生态失衡的始作俑者11“自然生态”的失衡2

8、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面临着严峻的自然生态失衡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正在不断遭受着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濒危物种增多等生态危机,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之下,我国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农村的庄稼地里因为喷洒农药,杂草越来越少,田间的昆虫也越来越稀有。30多年前,农村的田间地头蝗虫、螳螂、蚂蟥等随处可见。稻基金项目:2016年海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项目“从自然生态到心灵生态: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的文化维度研究”(

9、lnsz201620):2016年海南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双创建设下海口生态环境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20167256);2016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H11ky2016zD-11)作者简介:陈小燕(1979一),女,湖北荆门人,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治理。Emajl:1286473596qqcom万方数据陈小燕:从“自然生态”到“心灵生态” 229田里、瓜菜下、庭院的一角,经常会有青蛇、水蛇和各种不知名的蛇出没。小溪里、堰塘边,会有很多鱼虾欢快地在水里嬉戏。那时候的大米吃起来又软又香,菜园子里的瓜果香甜爽

10、口。而现在,由于农药的肆意挥洒,稻田里的蚂蟥几近绝迹,昆虫也快变成稀有动物了。野生泥鳅、乌龟也几乎消失殆尽。不仅仅是农村的生态环境在退化,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现在,人们呼吸着雾霾笼罩的空气,饮用着受污染的水源,吃着加了各种添加剂的食物早在1962年,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女士”1就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指出,由于农药的滥用,原本生机盎然的春天将会变得异常寂静。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儿呜叫,也没有报春花开放的世界。蕾切尔卡逊女士犀利地指出:“人们恰恰很难辨认自己创造出的魔鬼。,农药、转基因食物、汽车尾气等,这些正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白勺“魔鬼”。除了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公共资源也面临

11、着严重的危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21曾经说过:“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由于生态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导致生态资源被过度开发,造成资源的短缺。1968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哈丁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公地的悲剧一文,文中假设有一片公共牧场,向所有牧羊人无偿开放。每个理性的牧羊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都会倾向于放养更多的羊,最终会导致牧场因过度放牧而退化。哈丁指出环境问题属于一种公共资源的问题,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将带来公共利益的损害。哈丁p1指出:“在一个信奉公地自由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追求本人的最好利益,而整体是走向毁灭的

12、终点。公地自由带来整体毁灭。在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公地的悲剧现象随处可见。公共海滩,垃圾成片:野生动植物,遭受捕杀等。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我国学者郇庆治p1曾经说过:“自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本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存在。它是蓝色的天空,它是清澈的流水,它是四时有序的季节更替,它是神奇之余的赞叹与敬畏但身处现代文明中的人们却发现,真实而清洁的原初意义上的自然己日渐远离我们的生活而去,自然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自然了。”随着自然生态危机的凸显,人类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目前,人类正致力于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层面去探索解决自然生态危机的途径,但对心灵

13、生态的关注度还不够。12“心灵生态”的失衡造成自然生态失衡的根源,从本质上说,在于人的心灵生态。心灵生态,是人类在心灵中如何对待大自然的伦理心态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自然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的心灵生态危机。心灵生态美是自然生态美的前提和基础。过程哲学创始人怀特海【51认为人的身体与灵魂、身体与自然、灵魂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心灵的活动是自然之构成的诸多要素之一,因此,不能将心灵和自然割裂开来。西方著名思想家欧文拉兹洛【61认,铲决定人类存亡的不是外部极限,而是内在限度;不是地球的有限性或脆弱导致的物质极限,而是入和社会内在的心理、文化尤其是政治的局限”。“如果我们能超越我们的内在限度,超越那些束

14、缚和困扰当今世界的陈腐观念或行为,那么进化的前景就会“在轨线上”。也就是说,人类遇到的诸如自然生态环境等极限与人类自身的观念和行为等内在限度息息相关。人的心灵生态失衡直接导致了自然生态危机的产生和出现。对心灵生态的探讨,有利于从根本上遏制生态危机的产生。自然生态危机的产生源自于心灵生态的失衡,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生态价值观的扭曲。生态意识是人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伦理意识,是人与自然共存共生、和谐发展的价值意识。当前,一些人仍奉行“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念,缺乏敬畏、尊重自然的价值理性和保护自然生态、维护生态均衡的生态行为。自然生态危机解决,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二是生态责任意

15、识的欠缺。当前,部分民众的生态责任意识缺失,对生态环境恶化带给人类的生存威胁熟视无睹,不能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只有每个公民都具有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生态消费意识的扭曲。受消费主义的影响,一些人贪图消费和享乐,毫无节制的消耗物质财富、挥霍自然资源,导致地球不堪重负。何慧丽和小约翰柯布o”曾经说过:“地球资源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但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奢侈生活所带来的高消费欲望,正在蚕食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必将加速全球生态崩溃甚至毁灭地球的进程。”2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治理“心灵生态”失衡的新视角面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生态危机,从

16、20世纪70年代开始,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再汐r回到马克思”,寻找答案。马克思主义的魅力在于,每当人类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回到马克思,从中寻求解决的方案【8l。有机马克思主义(O曙眦ic M赧ism)是为解决当前的生态环境危机,萃取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思想精华,并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而逐渐生成的开放性新学说和新流派。其代表人物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学者、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菲利普克莱顿博士和克莱蒙神学院贾斯廷海因泽克博士于2015年8月出版了中文版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一书。该书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过程哲学三者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建构了有

17、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有力推进了以詹姆斯奥康纳、约翰福斯特等人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万方数据230 生态经济第33卷第12期(2017年12月) EcD,口gfc口,cD九Dmy,V0133,No12(December 2017)展,为资本主义批判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并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胪自然生态”与“心灵生态”的失衡及其治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有机”一词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化学领域“有机”在语言学意义上指的是“当一种知识体系形成于各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系统中时,我们就说它是有机的”【9

18、】。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所涵盖新的文明的主要特征包括:“可持续的、融入具体文化和历史的、建设性后现代的、基于过程思想的、根本性地本土化的、共同体取向的简言之:生态的。”【91具体而言,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蕴含着如下意蕴。21有机整体性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看来,有机科学和有机思维的产生源自予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有机论研究进展促进了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有机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有机马克思主义强调对有机体、生态系统和地球生物圈的整体性理解,强调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有机整体

19、主义强调“人类不是孤立的原子式的单位或个体”【9】,不仅人与入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入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看来,“现代性”的典型特征是机械世界观”,即“把自然理解成是无目的无价值无生命的物质系统”【9】。有机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由机械思维所导致的“现代性”问题,倡导有机思维世界观,强调人自身的有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人自身的有机体与人的心灵之间的双向互动性。22过程性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方式强调过程性思维。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怀特海过程哲学。在怀特海”州看来:“过程就是实在,实在就是过程,自然、社会和思维乃至整个宇宙,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机体,处于永恒的

20、创造进化过程之中。构成宇宙的不是所谓原初的物质或客观的物质实体,而是由性质和关系所构成的有机体。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则是构成有机体的各元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过程,它表明一个机体可以转化为另一个机体,因而整个宇宙表现为一个生生不息的活动过程。”正如雪莱【5】在诗剧海拉斯中所写:“世界在不停地旋转,从生到灭,像水中的泡沫,闪烁,破裂,再生。n怀特海过程哲学为有机马克思主义有机、整体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逻辑理论基础。过程性思维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关系实在论,强调“每个事件都是由它与其他事件之间的关系所构成,因此,不存在完全独立的个体事物州91,人类和其他生命形式也是彼此相

21、互关联的,他们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共荣共生。过程性思维的另一核心特征是公私平衡,即私人的和公共的之间的平衡。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意味着“免除各种束缚的自由,必定是为着他者福祉的自由圳91,既然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自由就应该是“责任之中的自由”【9】,是为了共同体的自由。23文化嵌人性有机马克思主义有机思维的显著特征是“从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养分,与各种文化传统融会贯通从而萌发一种新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建构其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元素,这也是其与其他西方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区别之一。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

22、含的思想是具有现代价值和现代意义的。它借鉴和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易经、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中国佛教文化、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在自身的研究中嵌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易经中的天人合一、天地间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观点;儒家思想中所体现的人是共同体中的人,以及人在这种共同体社会关系网中的交往形式“仁”的观念;道家思想中所强调的人类是宇宙这一流动变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人与自然整体和谐共存的思想;中国佛教传统华严宗的观:分每个现实存在与其他每个现实存在处于相互依存的网络之中”【91和禅宗的当下观念;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的人并不是简单、独立的存在物,构成人体的能量中心通过各种方式相互联系并实现平衡。

23、可见,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是融入了诸多科学原理的混合性理论。3基于有机思维的“心灵生态”培育:从心灵生态美到自然生态美心灵生态失衡是自然生态失衡的始作俑者。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视角而言,自然生态和心灵生态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所蕴含的整体性、过程性、联系性和文化嵌入性等特征为心灵生态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心灵生态美的塑造是自然生态美实现的根本前提。31培养有机的生态思维在生态思维中,“生物都是由他们之间以及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组成。”【91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人类内部、人类与全球生态系统及共处一个生物圈的其他物种之间

24、,保持和谐、平衡,才会实现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吲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人类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来建构价值观,把地球上的一切其他生命形式看作人类实现自身利益的资源,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威胁着整个人类文明。因此,在心灵生态的培育方面,应该培养有机的生态思维,在对待自然生态万方数据陈小燕:从“自然生态”到“心灵生态” 23l方面,要树立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具有有机联系性的观念,应该摒弃那种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将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的观念。正如大卫格里芬”所言:“我们必须轻轻地走过这个世界、仅仅使用我们必须使用的东西、为我们的邻居和后代保持生态的平衡,这些意识将成为常识。”要在

25、地球人的心灵深处培植有机的生态思维,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成为人们心中的常识,让这种常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人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体现出对自然的关爱、珍惜和呵护,避免让它受到污染和破坏,从而让地球人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共亏“诗意栖居”的生态环境。32倡导以有机共同体为基础的有机教育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倡展开以共同体为基础的有机教育,倡导教育系纡芒“应该教给和培育学生能够体现和反映了人们对生态和正义的希冀和追求的知识和价值观”【9】。“教育的功能在于教给学生与所有生命共生共荣及公正分配资源和机会的知识和价值观州91。因此,从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孩子到成人的每一层次的教育过程中,通过隐性或显

26、性教育,都应该灌输这样的价值观。“共同体”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概念,有机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共同体”的重要性。对于有机马克思主义而言,“共同体就是人们生活在一起构成的彼此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社团、村庄、城市、国家等不同的层次。人类生活在地球这颗共同的星球上,虽然肤色不同,语言各异,但人类社会以及人与地球生态系统是紧密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因此,要树立有机整体价值观,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思维,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33改变消费主义的消费文化导向有机马克思主义拒斥消费主义,主张惜物主义。在消费主义充斥人们心灵的时代,人们追求单向度的消费、享乐,渴望

27、消费更多的物品。俗语说:“女人的衣橱里永远缺少一条裙子,女人的鞋柜里永远缺少一双鞋子。”这是对女性消费主义的生动写照。对于男性而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之快,足以体现男性消费主义的特征。不断研发的新智能手机、新应用程序、新车让人们趋之若骛。技术进步已超越宗教成为新的人民的鸦片【9】。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导致有限的地球资源过度消耗,让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不堪重负,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消费主义是一种生态毁灭的消费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主义的替代性选择是惜物主义。基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消费观,在心灵生态的培育过程中,应该着力改变消费主义的文化导向,

28、倡导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在消费时,应该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要开展全民绿色消费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绿色产品消费。34开展文化嵌入式的有根教育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血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一个具有迫切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时代命题。有机马克思主义积极倡导“有根教育”,认为教育是有根的,教育之根应该深植于民族的命脉、传统文化的血液。应该摈弃传统

29、的割裂教育与传统文化血脉联系的“无根教育”,吸取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如道家思想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强调人道顺应天道,自然无为。易经思想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和谐、敬天尊地,将人纳入到天地、宇宙这一整体中,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个分子。在心灵生态的培育过程当中。要将传统文化的智慧融入教育中,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扎根于基础教育阶段。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如果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学生时代没有扎下根,那么此后这种理念也就不太可能得以发展了。但是很明显,我们需要的不是事与愿违的表面灌输和肤浅说教。基于培育深刻价值反思及积极践行精神的教育改革更加有益得多。”一1

30、嵌入传统文化的有根教育,扎根于学生时代的生态观念,为心灵生态的培育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同参考文献:【1】美1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吕端兰,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Hardin GThe tragedy of me commonsJ】Science,162(1968):12431248【4】郇庆治绿色乌托邦哇态主义的社会哲学【M】济南:泰山出版社,19985】【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思想方式M】韩东晖,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6】美】欧文拉兹络人类的内在限度:对当今价值、文化和政治的异端的反思M】黄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何慧丽,小约翰柯布后现代的希望在中国柯布博士访谈录J】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4(2):254【8杨志华何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视角的观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1):78799儿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廷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M】孟献丽,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0】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杨富斌,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11】美】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责任编辑:国怀亮)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