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代哲理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古代哲理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古代哲理诗 篇一:蕴含深刻哲理的古诗句汇总 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也最为人们所熟识。 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通借jie)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 诸如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 白居易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惊流言日,王莽
2、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放言);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等。 描写人生志向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实自然,读了催人奋起。 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龟虽寿);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也同样是异彩纷呈,对人们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 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简单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陆游的“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方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其实,哲理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久唱不衰,就在于后人在吟唱引用中给予了更多更深的意蕴。 陶渊明有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刚好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时不我待,要
4、惜时勤读。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后两句哲理明显:只从书本上得来的学问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学问更新比方得特别形象生动。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
5、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多数,终归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
6、见功名胜古人-唐.岑 篇二:古代哲理诗词 古代哲理诗词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一些含道应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其本身就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奇显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本文拟从赏析几首哲理诗入手,试图帮助同学们了解哲理诗的特点,提高对事理的相识,辩正地分析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 一、放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
7、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惊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首联提出有方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详细介绍这一方法:让时间证明一切。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方法。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长:假如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本诗告戒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简单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二、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事实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
8、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协作”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三、过沙头(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阅历,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改变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四、论诗三十首(元好问) 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这首诗前两句很简单明白:眼见的真实情景激发心头的真实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句;闭门造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
9、西,总要失真。后两句则说:靠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诗人省略了一句话,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本诗告知我们: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不行能在事业上取得胜利的。 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爱。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方,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胜利所沉醉。阅读并鉴赏这类诗歌,有助于提升对事理的相识,同时增加争论文写作的思辩色调。 六、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1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人借助方塘,形像的抒写自己钻研书卷的体会。半亩方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澄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这首诗讲的是学习要留意方法,防止思想僵化,只有不断地吸取养分,获得新的学问,就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才能豁然开朗,融会贯穿。这首诗形象新奇,情趣盎然,因为富于启发而历久弥新。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开头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
11、体会。这首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视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假如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其实,看待自己,看待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全诗语言通俗,深化浅出,精警简括,逸趣横生,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本诗的重点在后两句,说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浮云遮望眼”,结合当时的现实,可以理解为暗指那些阻挠变法革新的顽固分子。诗人登高抒怀,含蓄而又坚决的表现了自己高瞻远瞩,不畏艰险,锐意革新的远大理想。本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荀子劝学中也说:“
1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看来站得高,比起站得不高还真有优势。在学习中,假如你比别人站得高,当然也就会比别人看得远,看得深,看得全面。可如何方能站得高,绝不像爬上山顶,登上楼顶那样简单。你的学问积淀要比别人厚,你驾驭的方法要比别人好,你的头脑要比别人敏捷,你的眼光才能比别人锋利,你看问题的角度才能比别人新,你的思想才能比别人深刻。 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登高远眺之作。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寥寥十个字,却将天地山河的万千气象收拢于笔端,缩龙成寸,快人胸襟。结尾两句写当前实感,眼界更阔,立足更远,不仅表达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的深
13、刻哲理,而且注入了诗人昂扬奋勉, 主动进取的热力和激情。这首诗气概宏大,意境高远,言论与形象相得益彰,哲理与诗情完备统一,真正达到了情、景、理水乳交融。 十、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人抓住古原草的特性,用野草每年春荣秋枯来说明这样一个哲理:毁灭生命的力气当然强大,但生命的坚韧与宏大更赛过毁灭生命的力气。全诗借景写情,刻画形象生动感人,蕴含深刻,不愧为千古绝唱。 十一、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写蝉以清露为食,择梧桐而居,是表现其心地纯净,立身高洁;写蝉居高声远,是表现其清华隽朗,高标逸韵。诗人
14、以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这样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须要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行的热忱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这首诗寄哲理于咏物之中,读来耐人寻味。 十二、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人借景物抒发情怀,开朗达观,表现出愈挫愈坚,主动进取的精神,揭示了新陈代谢之理。这首诗诗情跌宕,寓意深远,沉郁的意境中又显出豪迈之风。十三、卢梅坡的雪梅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不愿服输,于是诗人放
15、下笔,细细评判,诗人认为梅雪均佳,各具所长。不仅梅雪如此,每一种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也是如此。这首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争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卢梅坡还有一首同题雪梅诗,也是出类拔萃的咏梅之作: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非常春。 此诗深得梅与雪的自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予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十四、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一幅荷塘初夏的美丽图画:泉水悄无声响的细细穿流,倒影在水里的树荫一片晴柔;小荷刚刚露出尖尖细角,一只敏锐的蜻蜓就发觉
16、了, 早早立在它的上头。这首诗很有情趣,卓立小荷上的眼光敏锐的蜻蜓,就像特写镜头一样,为全诗点上了眼睛。小诗富含哲理,启发人们应当敏锐的发觉新生事物。 篇三:哲理诗。 学习目标:熟识几首哲理,并体会哲理诗所蕴含的哲理。 导学内容: 哲理诗所蕴含的哲理。 一、学生阅读诗歌,体会其中包含的哲理: 泥土(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宝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苦痛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包含的哲理是:只有正确相识自己价值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义的人。做个平凡的人,静默奉献,才能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不朽和永恒的价值。 只有人民不朽,只有历史永恒,在不朽和永恒中,个人的作用 只能是微乎其微的。“把
17、自己当作泥土”的精神,正是使自己的生命价值获得不朽和永恒的一种追求。 二、老师明确哲理诗及特点: 1、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厚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显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琴诗;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写作哲理诗,要语 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