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性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隐性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日益多元化,单一的显性教化方式已不能满意教化发展的新形式,隐性教化作为新型教化方式渐渐受到教化界的关注。探讨隐性教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化教学中应用,对课堂教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隐性教化 思想品德 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01-0084-02 隐性教化是“引导学生教化性环境中,干脆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得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教化阅历的方式及过程”。隐性教化目的潜隐性、教化主体同等性及教化方法间接性确定了隐性教化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引导受教化者。文章通过教学实践思索隐性教
2、化应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隐性教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化教学中的逆境 老师与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改变的过程,这一过程须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参加;老师作为这个改变过程的主导者把握着教学方向,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中主动求知,探究的独立个体。” 1.部分老师观念落后,课堂综合驾驭实力不足 隐性教化提倡“学生为主”,这对老师在课堂上的驾驭实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在现实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通常大包大揽;在讲课时希望学生驾驭更多答题技巧,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实力的培育。很多新老师阅历不多,课堂教学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一些阅历丰富的老师对新的教学
3、设备不能娴熟应用,加之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一场新型思品课成了“补充说明”。 2.学生价值取向模糊 中学生处在价值观关键形成阶段。老师仅靠教材说明各种现象难以使学生信服,思想品德课显得枯燥、乏味;从现实应用的角度,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教化对人在真实社会没有帮助,与现实社会有距离。因此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没有主动性,出现厌学心情,老师费尽心思设计教学也是收效甚微。 课程支配紧,课时少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时支配较少,客观上加大了实施隐性教化方法的难度;可能一些打算开展新形式教学的老师怕影响教学进度,而将案例、情景等进行简洁说明,有时更用灌输教学法取代隐性教化方法的应用。 隐性教化成果浮于表面,内化功
4、能难奏效 隐性教化的成果须要学生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然而,学生在教化、考试制度的重压下,获得的隐性教化所传递的学问、价值观念很难有机会去实践;同时在思想内化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的反馈作用也不明显。隐性教化成果成了一种形式,浮于表面难以深化内心。 二、将隐性教化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化教学中的建议 重视初中思想品德老师素养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不是自己学科的老师,而且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老师的素养对隐性教化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 1.选拔思想道德素养较高的老师 老师肩负着促进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重任,老师的学问水平和道德修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选拔较高思想道德修养不能只靠短期培训和老师道德规范约束,在聘请中要严格把关,更要注意老师道德修养的考察。 2.加强思想品德老师隐性教化行为的培育 教化家布鲁纳认为:“发觉并不限于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它也包括用自己亲身经验而获得学问的全部方法。”随着新型教化形式的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越来越生活化,对好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授课中老师传递学问的职责渐渐减弱,更多地是启发学生思索,因此老师在教学时,不仅能“吃透”教材,更要提升实力;将自己的认知情感与教材融会贯穿,提升隐性教化素养。 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激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隐性教化方法的应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因
6、此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主要以学生受益为动身点。比如说在讲授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古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既有利于提高学习爱好,又可使学生亲身感受社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国现代教化起步较晚,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学生在听课时习惯老师灌输式教学,将自己放入被动地位,这与隐性教化理念相悖。隐性教化在实践中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激励学生主动参加,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参加式学习。隐性教化教学是一个将静态的学问点转化为动态应用的过程,学生能充分参
7、加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和问题解决实力;培育沟通实力和探究精神;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自身完善。 参考文献: 1苏振芳.思想政治教化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2龚志宏.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化中的无意识教化探讨M.郑州:河南高校出版社,2022. 3吴林银.论老师教化观念与教化行为的转变J.黑龙江高教探讨,2004.2.第 91 页. 4贾克水,朱建平,张如山.隐性教化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J.教化探讨,2000,. 5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张树博译,重庆出版社,19101 年版.第 288 页. 作者简介: 任莎莎,新疆石河子高校,在读硕士,思想政治教化专业。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