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孩子的精神“贫血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089124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治孩子的精神“贫血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诊治孩子的精神“贫血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治孩子的精神“贫血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治孩子的精神“贫血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诊治孩子的精神“贫血症” 四年级某班正在上数学课分数的初步相识。只见老师运用课件出示一只生日蛋糕,请学生把蛋糕平均分成份。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蛋糕的平均分。老师好像想渗透一下思想教化,又问:“这块蛋糕两块给你,两块给爸爸,两块给妈妈,剩下的蛋糕给谁?芽”这时,一个个学生高高将手举起:“给我们自己吃。”“给我们家的狗吃。”学生们的回答使听课的老师愕然:给自己吃,竟然还有甚者给狗吃 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真实案例,虽然像打算“给狗吃”的学生只是少数,但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化者的思索。现在的孩子思想空虚,情感贫乏,缺少健康的价值取向患上了精神“贫血症”。 世纪全世界面临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新技

2、术革命,而是德育问题。德育工作在提倡素养教化的今日显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重要,它涵盖了一个人成才的多方面内容,体现着素养教化的根本目的。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空洞的口号于事无补,必需擅长发觉问题,探讨对策,最终使问题得到妥当处理。 一、 孩子精神“贫血症”的成因 造成孩子精神“贫血”症的主要缘由有以下几点。 亲情的弱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提速,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忙于工作,从早上离家上岗直到晚上回家才能与孩子见面。特殊是网络虚拟世界有很强的吸引力,孩子如同“提线的木偶”被牵引其中,家庭中亲子间的其乐融融几乎丢失殆尽。 少了手足间的情感生活。随着家庭的小型化

3、,作为三口之家的孩子,独来独往,形孤影单,享受不到兄弟姐妹间的游戏游乐以及同辈间的相互提携和精神互助。 家庭空间的封闭。居住空间与邻居的阻隔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人际交往的闭锁,导致父母不在家时,孩子沦为孤独者。 期望目标的失度与偏执。绝大多数家长都期望孩子的学业成果“尖儿又尖”,其神经细胞被学科试卷上的几个阿拉伯数字牵引着,面对孩子内心在想些什么,希望得到什么,有待开发的还有哪些潜能等,则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为此,家长时常会埋怨孩子不争气,而孩子则因屡遭家长的训斥而大为反感,甚至反目成仇。长幼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代沟愈拉愈大。 教化理念的缺失和教化方式的不当。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充分满意孩子在物质

4、层面和金钱上的欲求,“是一种至爱的表达”。相反,家长对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很少关注,舍不得购置旨在提升孩子思想、情感素养的学习用具。这种厚此薄彼的反差,易导致孩子的精神失衡。 归结上述,孩子的精神“贫血症”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实则源于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家庭文化环境的不良和家长教化素养养不高。 二、根除精神“贫血症”的基本策略 “实践即教化”让孩子在体验中发展成长 分析这个打算将蛋糕“给狗吃”的孩子,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芽是他只知道考虑自己,不知道顾及身边更多的人;是他只知道享受,不知道赚钱的辛苦。我们细致想想,生活中的孩子不愿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让位,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背诵小学生日常行为

5、规范,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老弱病残生活的艰苦和不便,所以他们无动无衷;因为没有体验过给老弱病残让位后的华蜜感觉,不知道给别人带来华蜜同时自己更华蜜,所以他们不会让位。久而久之,就习惯成自然了。 我们曾经布置过这样一个特别的作业:让孩子们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洗一次脚,要求细致视察爸爸妈妈当时的表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其结果令我们受到极大的震撼:没想到孩子们的这一举动,几乎令全部的家长都激烈得热泪盈眶。更不行思议的是,这次活动获得的教化效果是惊人的,它剧烈地振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他们感受到,我就给爸爸妈妈洗了一次脚,就让妈妈这么激烈,这么华蜜,我肯定每天都给妈妈一点欢乐。是什么使这一特别的作业有这么

6、圆满的答案呢?芽体验。的确,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才能使孩子们的道德学问化为道德行为,让他们在生活的体验中产生道德情感,在情感的沟通中提升道德相识,在感悟道德学问的过程中形成道德行为。 德育体验的途径有许多,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学校德育实践的一种重要渠道和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获得丰富的道德相识,而且经验各种道德体验,加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不断地将社会要求和行为规范地化为个体人格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渐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堂即生活”让德育课堂回来真实 有效的品德课教学必需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由此,新课程改革的德育课堂必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当前

7、生活、现实生活。对于儿童来说,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在教学中,我们必需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理念,努力在课堂上呈现生活中即时生成的、发展改变着的道德内容,以本真的、主动参加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亲历中推断、选择、体验和感悟,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享受。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换个角度想一想设计片断 小调查课前组织“在生活中,你与同学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或不能解决的冲突”小调查活动。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同学之间发生的冲突,再现学生生活场景。在情境中组织学生换位思索,怎样解决冲突? 心有千千结说说自己心中的疙瘩,议议如何解快乐中的冲突。 从课前组织的小调查活动中老师了解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

8、些社会生活阅历。在换个角度想一想的教学设计中,老师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结合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小品表演活动,引发学生思索、探讨,引领学生面对冲突冲突去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通过“心有千千结”去解开每个学生心中的疙瘩。就在解决的过程中明白:心中多想想别人,我们的生活会充溢微笑。学生在参加活动中获得内心体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促进了道德的生成,即:在与人交往时,能理解、善待别人;发生冲突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缘由,做到宽容待人。这样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选择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融及学生的真情实感,有利于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地视察和体验真实的生活,主动、主

9、动地参加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觉,并综合运用各种学问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 “氛围即教材”让孩子得到熏陶 一年中,孩子有左右的时间是在校内里度过的。校内文化对学生品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建设良好的校内文化,对儿童品德成长来说就是提高学校生活质量。假如学校的整体生活品位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自然就高。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校内文化的建设,让校内的行为承载着文化的使命,如:红领巾礼仪岗体现一种交往、沟通文化;老师值周呈现一种亲和、服务的文化;大课间操是寻求健康的文化;课间活动蕴涵着休闲文化从演讲竞赛、乒乓球竞赛、征文竞赛到捐助义卖活动、华山校内校刊的编辑人人都有文化建设意识

10、,以长远发展的眼光与长效积累的耐性,为学校软实力的增长做贡献。校内文化气息在不断向外扩散,这不就是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孩子们道德品质的发展吗?芽 一年中,学生以外的时间在社区或家庭中度过。一个家庭不仅是亲情的港湾,同时也应是学习的场所,是孩子们起先一段新航程的加油站。作为家长孩子教化的首任老师,必需转变教化观念,成为我们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引领者。作为家长,应多一些精神方面的投入,一方面对孩子不适度的欲求不要一百零一分之一百零一地满意,另一方面应加大精神方面的投入,如增加家庭藏书,多读书,营造读书型的家庭。作为家长,应多与孩子面对面地同等对话,多倾听、多沟通,在沟通中达成理解,在沟通中化解冲突。作

11、为家长,应多开展亲子间的文化消遣活动,如双休日带孩子郊游,共同观赏影视作品,共同参与社区活动等等。作为家长,应多让孩子动手,能由他们自己干的,家长切莫大包大揽。多动手,孩子就会多一些经验,多一些体验,多一些真情实感 综上所述,防止和根除孩子的精神“贫血”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相识,使之转化为道德行动是新课程下小学生德育教化较为重要的一方面。作为教化者的我们须要特殊关注,只有培育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才能输送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