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089080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摘要禽流感(AI)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它不仅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平安构成了严峻威逼。因此,禽流感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病原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质、致病力、变异性以及对AIV的分子诊断等角度就AIV的分子生物学探讨进行综述,为防治AI供应理论基础。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变异性;分子诊断;探讨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17-5739(2022)11-0216-02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全身性或呼吸器官性传染病,

2、国际兽疫局(OIE)把该病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 rus,AIV)典型的病毒粒子为球形,直径80120nm,有时呈丝状体等多形态,至今A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已发觉有16种,神经氨酸酶有10种。其血清型较多,简单变异。常发生在禽,有时也发生在低等哺乳类动物,至今在人仅有偶发病例。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对鸡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致病性、中致病性和低/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仅会给养禽、畜牧业带来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对公共健康也构成了严峻威逼。 1AIV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 1.1AIV基因组 AIV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共有8个独立的RNA节段。通过对某些毒株

3、8个节段的测序,发觉它们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全部基因节段的5端前13个核苷酸均相同,3端也有12个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另外在每一节段靠近5端1521位核苷酸处有一保守区。其序列为PolyU。这一序列可以在病毒mRNA合成时产生PolyA。 1.2病毒的蛋白 1.2.1血凝素(Hem agglutinin,HA)。HA是流感病毒囊膜纤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基因表达产物中最大的糖蛋白,为诱生爱护性免疫的主要抗原,HA在病毒吸附及穿膜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中和病毒的感染力,反抗病毒的感染和发病。它是A型流感病毒毒力的主要确定因素。 1.2.2神经氨酸酶(Heuram in ida

4、se,NA)。NA由病毒核糖核酸(vRNA)片段6编码,是另一个主要的表面抗原,其成熟的形式是具有催化活性的四聚体,能将唾液酸从糖蛋白和糖脂中切开。其作用是水解细胞表面的特异性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基神经氨酸。避开病毒粒子的聚集,有利于病毒的释放,对病毒在感染细胞四周的扩散实力有很大影响。 1.2.3核蛋白(Nucleo protein,NP)。NP是由片段5编码的结构蛋白。主要功能是使病毒RNA(vRNA)形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以此来稳定vRNA,使其免受核糖核酸作用。另外,NP在病毒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以及确定病毒的宿主特异性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它是细胞毒性淋巴细胞识别的主要抗原。 1.2.

5、4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第7节段RNA编码的蛋白被称为M1,部分分子量较小的蛋白称为M2。M1构成病毒的基质膜,具有型特异性,其抗原性的差异也是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之一。另外,M1在子代病毒粒子的装配方面也有肯定的作用。M2是一种跨膜蛋白,其作用是在HA合成过程中作为离子通道限制高尔基体内的pH值,在病毒脱壳时酸化病毒粒子的内部环境。 1.2.5聚合酶蛋白(PB1、PB2、PA)。A型流感病毒的聚合酶蛋白由PB1、PB2、PA等3种成分组成。这3种蛋白质的共同特点是含有一特异的亲核序列区,其作用是使这几种蛋白质在胞浆合成后能顺当进入细胞核。其中,PB2、PB1与合成互补

6、RNA有关,而PA、核蛋白与病毒的RNA合成有关。 1.2.6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s,NS)。A型流感病毒的结构蛋白由片段8编码。片段8也有2个编码框,可编码2种蛋白质即NS1和NS2。NS1和NS2 两种非结构蛋白的编码区是基因组中最小的RNA片段。NS1和NS2相互间有73个氮基酸重叠,分别由不同的mRNA翻译,提示它们由不同读码框架翻译。在早期感染中NS1合成并在细胞核内积聚,磷酸化的NS1蛋白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起调整作用;NS2主要在晚期感染中出现,并主要在胞浆中存在,目前它的功能还没有彻底搞清。 1.2.7其他蛋白质(HE、M3、NB)。由基因节段

7、7编码,明确的功能还不清晰。 1.3AIV毒力变异的分子基础 AIV很简单发生变异,诱发AIV发生变异的主要机理有抗原性变异,即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和抗原转变(Antigenic Shift)。在甲型流感病毒中,抗原漂移主要是由HA或NA基因发生点突变引起的,其中HA基因的变异率最高。每个核苷酸在每个复制周期中的变异率可高达2.0%。一般认为,来自宿主的免疫压力是HA和NA抗原漂移的主要缘由。由于突变幅度较大或各节段RNA间发生的重排导致抗原性发生大转变导致新病毒亚型的产生,这种变异称为抗原转变。大量试验证明,不同亚型病毒同时感染1个细胞时,病毒基因组可发生节段间的交换。

8、理论上讲,8个RNA片段存在256个不同的组合方式。事实证明,在自然界中常常有混合感染导致基因重组的事务发生。 2AIV的分子诊断 2.1血清学诊断技术 血清学诊断技术是从禽类体内采集血液析出血清后,检测血清中抗体的有无和滴度改变,如琼脂凝胶扩散试验(AGID)、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AGP试验鉴定病毒或检测特异性的血清抗体或基质蛋白MP(Matrix protein)、特异性核蛋白NP。血细胞凝集试验(HA)和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T)鉴定病毒或血清抗体的亚型,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鉴定病毒或血清抗体亚型等。 2.2RT-PCR分子诊断技术 崔尚金等(19101)建立了一种能够干脆

9、检测禽粪和鸡胚尿囊液中H亚型禽流感病毒RNA的RT-PCR检测方法。检测过程仅需8h,不仅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可大大缩短对禽流感病毒的检出时间。而应用毛细管PCR(15 min,30个循环)代替常规PCR(2.5h,30个循环)进一步缩短检测时间的探讨也已绽开。并进入更深层次的领域,以期用于不同样品的检测,使该方法更加适用于禽流感病毒的临床早期诊断。该技术在特异地检出H或H亚型禽流感病毒同时,还可依据应用特定引物经RT-PCR扩增出的H和H包括裂解位点在内的HA基因片段。经测序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推断H或H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凹凸。 2.3酶免疫测定(EIA)技术 EIA技术在AI的

10、诊断与监测方面已被广泛采纳。Doller等建立了一种从鼻咽分泌物中干脆检测流感病毒抗原的酶免疫方法,该方法无须对病料进行超声处理,而且在4h即可出结果。Cherian等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A型流感病毒RNA的PCR酶免疫(PCREIA)方法。该方法对感染后4d的病料A型AIV的检测特殊有效。Schweiger等建立了用于检测A型AIVN1和N2型的DNA酶免疫(DEIA)方法。该方法简洁、快速,可进行大批样品的检测。 2.4荧光PCR法 荧光RT-PCR技术是20世纪90年头末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将荧光素标记的探针与引物一起,在荧光PCR仪中反应,电脑对整个反应进行实时监测,避开了交

11、叉污染,提高了检测敏感性,已胜利用于人乙型肝炎病毒、衣原体、艾滋病病毒等的检测,依据A型禽流感病毒的共有N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探针,建立的通用型荧光RT-PCR检测方法不仅能够用来检测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而且对其他禽流感病毒亚型也能检出。用通用型探针、引物检测常见其他禽类病毒,未发觉交叉反应。说明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2.5核酸探针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目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探讨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是定性和定量检测特异性DNA或RNA的有力工具。用PCR技术制备了核蛋白基因片段(NPC)的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建立并优化了检测AIV的探针杂交法。该探针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12、和敏感性,为从分子水平探讨禽流感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早期快速诊断供应了新的探讨手段。对以基因芯片技术为基础的检测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诊断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DNA芯片技术可以供应一种有效的AIV诊断方法。 3结论 禽流感是一种全球性的烈性传染病,可在宿主中不断发生变异和基因重组,是2l世纪我国养禽业将面临的最大的瘟疫性威逼。禽流感可在禽、猪和人中进行传播。AIV不仅作为人流感的最大基因库而间接威逼人类健康,而且还可作为人类的新病毒而干脆构成人类的威逼。因此,预防禽流感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和经济意义。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同其他学科间的渗透,禽流感

13、的传统检测诊断技术将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或者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其他学科探讨技术有机结合,肯定会实现诊断的快捷、便利、精确、灵敏、经济、易操作,为禽流感的防治做出重大贡献。 4参考文献 1 李莉萍,韦平,韦天超,等.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技术的探讨进展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22(1):10-12. 2 冯玉萍,马忠仁.禽流感病毒(AIV)的特征与防治J.西北民族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69-73. 3 张家谁,徐红.禽流感病毒致病性探讨进展J.病毒学报,2022(4):335. 4 牟维东,王永灵.禽流感的探讨进展J.中国兽医科技,2004(4):32-37

14、. 5 李建丽,马仲彬,王泽霖,等.禽流感病毒遗传变异及其分子机制J.中国动物检疫,2004(6):44-46. 6 郑腾,陈枝华.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探讨近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2):41-43. 7 金元昌,李景鹏,张龙,等.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探讨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3(1):12-15. 8 (美)B.W.卡尔尼克.禽病学(第10版)M/高福,苏敬良,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1019. 9 衣翠玲.禽流感病毒的探讨进展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l(4):451. 10 魏泉德,谭爱军.禽流感病毒试验检测探讨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22(5):10

15、16-1010. 11 宋晓晖,王中力,陈西钊.禽流感诊断探讨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03(11):45-47. 12 傅生芳,独军政,常惠芸,等.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探讨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22(5):22-24. 13 ROBINSON H L,HUNT L A,WEBSTER R G. Protection against a lethal influenza virus challenge by immunization with a hemagglutinin expressing plasmid DNAJ.Vaccines,11013(11):957-960. 14 THOMAS R,ROBERT A A,JEAN H,et al. Detection of antibody to avian influenza A(H5N1)virus in human serum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erologic assaysJ. Clinmicrobiol,11019,37(4):937-943.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