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小学教学新课标的推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多样的、好玩的,探究学习应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培育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实践、擅长发觉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育落到实处。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在动手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广泛参加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实力的培育。使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相识数学。其活动
2、是“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做数学”的途径之一就是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亲密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圆的相识”一课时,依据学生喜爱嬉戏、喜爱玩的特点,把课堂设计在操场上。让学生站成一横排,作为投掷目标的一个瓶子放在横排中间前5米的位置。分别选择排头、排尾和中间的三个同学套圈。师提问:“谁套中的可能性大呢?”生:“中间的同学。”然后探讨,这样套圈是否公允合理。很明显,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因为站的位置与投掷目标的距离不相同。接着,让学生提建议:如何保证嬉戏公允合理。学生主动思索,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验证,总结出最好的方法是以投掷目标为圆心,学生围成一圈,即每名学生都站在以投掷
3、目标为中心的圆上。最终,依据学生的亲身体验去共同理解、发觉、探讨、概括圆的特征:1圆是匀称弯曲的。2圆是一个封闭的曲线。3直径是半径的2倍。4半径是直径的1/2。5圆内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6圆外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其中特征1、5、6具有独特性,是老师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在详细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数学、应用了数学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二、在自主探究中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老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留有探究和思索的余地,为学生探究问题和思索问题创建机会。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索,也不能简洁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做出推断。要
4、给学生主动参加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敬重学生以不同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以后,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某工厂要用一块长240厘米、宽120厘米的长方形铁片,焊接成一个高30厘米的长方体无盖水箱,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较合理的方案。”首先说明什么是较合理的方案:就是既节约材料,又保证容积最大。学生独立思索,计算后,大部分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从这个长方形四个角各切掉一个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折起四边,就可以焊成一个高30厘米的水箱,容积是324升。这时一个同学说:“把四个角都仍了,太惋惜了。”“我是这样设计的,一边切掉两个正方形,然后焊到对边上,容积378升。”另一个同
5、学说:“我还有第三种方案:先切下两块长12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然后焊在邻边上作为水箱的两个侧面,容积是432升。”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渐渐学会设计出最佳方案,从而使学生不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逐步学会自发地从日常生活中找出数学问题,能从不同角度去思索问题,能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在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三、在合作沟通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加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胜利的喜悦。因此,老师首先要培育学生主动动脑、仔
6、细思索、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加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学问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沟通。这样既能发觉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供应帮助,真正发挥团结的合作精神。其次,老师应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第三,老师肯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索的时间。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老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索时间,就立即宣布“下面起先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索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思索方案,简单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探讨流于形
7、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最终,老师要细心设计问题,老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学问,有利于集体探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问题过于简洁,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简单造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育。如:教学乘法意义时,当出现:2+2+2=6,3+3+3+3+3+3=18,4+4+4+4+4=20后,不提这样的问题“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怎样?”“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而提出“请细致视察三个算式,你发觉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促进学生去找寻算式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促进组内沟通,有利于合作学习。四、压迫努力培育学生的爱好夸美纽斯说过:“爱好是创建一个主动和光明
8、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爱好是打开才智的一把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老师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唤起学习数学的热忱。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要给压力、给任务,为他们创建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感受胜利的愉悦,相识自我价值,激发学习爱好。只有培育了学习爱好,学生的思维才能冲出定势,数学教学与学习过程才会有创建的火花。总之,“教化是学问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数学老师,要在数学教学中采纳敏捷多样的教化教学方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作者单位:河南省太康县城关镇试验小学)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