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改版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改版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录第一单元 光基础知识梳理3常考简答背记6第二单元 水循环基础知识梳理7常考简答背记9第三单元 热的传递基础知识梳理10常考简答背记13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基础知识梳理13常考简答背记18第五单元 材料的性能基础知识梳理19常考简答背记22第六单元 创新和发明基础知识梳理23常考简答背记262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光 基础知识梳理第 1 课 认识光1. 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2. 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3. 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4
2、. 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5.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6. 不要用激光笔照射他人和自己的眼睛。7. 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如“浴霸”取暖、光伏发电、用激光做手术、灯光照明等。光具有能量。8. 如果利用不当,光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如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电焊弧光会灼伤眼睛等。9. 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10. 防治光污染的方法:夜间要注意控制照明亮度,合理选择灯具,在灯具上加遮光罩;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等。11.2000 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有文献记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2.
3、小孔成像的原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3了光屏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就形成了相对于烛焰倒立的像。13. 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第 2 课 光的反射 1.“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诗句中水里的人和云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2. 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3. 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但光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4.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眼睛是感觉光的器官。5. 光
4、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平面镜,灯罩,汽车后视镜,医用额镜,太阳灶等。6. 光的反射也会带来一些不便和危害,如黑板反光“晃”眼,光污染等。4第 3 课 潜望镜的秘密1. 潜望镜可以从低处看到高处,是潜水艇的“眼睛”,地下掩蔽工事也离不开潜望镜。2.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观察物体的。在潜望镜的窥测口,能看到经过两次反射后的物体。3. 制作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两面平面镜。两个镜片的放置方向是平行的,而且与镜筒的夹角是 45。4. 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第 4 课 彩虹的秘密1.1666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现阳光被分解成了几种颜色的光。2. 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
5、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色散。53. 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4. 制造“彩虹”:背对着阳光,用喷壶向空中喷洒水雾,可以在与太阳相反的方向看到“彩虹”。在阳光下还可以吹出“彩虹”泡泡。5. 雨后彩虹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一般不太长,因为一段时间后空中悬浮的小水滴就受热逐渐蒸发了。6. 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快速旋转七彩陀螺后,能看到它的颜色变成了白色。常考简答背记1. 夜晚、天空中明亮的圆月是光源吗?为什么?答:不是。月球自身不会发光,看起来很明亮是它反射太阳光形成的,所以
6、月球不是光源。2. 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迎着月光走路时,怎样区分干路面和小水坑。答:迎着月光,比较亮的地方是小水坑,暗的地方是干路面。3. 潜望镜的制作原理是什么?利用了几次?答:潜望镜利用了两次光的反射原理。64. 雨后形成彩虹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答:阳光和空气中大量的小水滴。第二单元 水循环第 5 课 雾和云1.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这句诗描写的是高空的云和山间的雾。2. 深秋的早晨有时会看到雾,在高山上能看到云海。3. 制造“雾”(1) 在烧杯中倒入不冒“白气”的温水,杯中除了水还有看不见的水蒸气。(2) 把冰块接近杯口时,烧杯上方会出现一团“白
7、气”。把冰块拿开,“白气”会逐渐消失。(3) “白气”是杯中的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4.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5. 雾和云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6.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它们分为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7. 霾是当下存在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和雾并不是一回事。第 6 课 露和霜 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描写的是露和霜会在不同季节出现,主要受温度影响。2. 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露。冬天,草坪上有霜。冬天的窗户玻璃上也会出现露或霜。83. 在温度逐渐下降(仍
8、高于 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4. 在温度降到 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5.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1. 雨和雪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第 7 课 雨和雪2. 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3. 雨来自云,有云才有可能下雨。4. 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5. 云中的小冰晶遇到强大的上升气流时,
9、会反复被抬升。在这个过程中,小冰晶会吸附遇到的小水滴或其他小冰晶,体积会像滚雪球一样变得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落下来。如果到达地面时,它们没有完全融化成水,仍呈固态,就是冰雹。6. 雪是来自云中的小冰品。寒冷的冬季,低空的气温通常在 0以下,降落的小冰晶不会融化,落到地面就是雪。7. 人工降水:人们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缓解农田干旱。8.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改造自然提供了支持。第 8 课 小水滴的旅行1. 大自然中,小水滴不停地进行着旅行,并以不同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的美丽。2. 地球上的水在陆
10、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3. 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1) 蒸发: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2) 降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会遇冷凝结成许多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不断聚集便形成了云。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逐渐汇聚,在适当的条件下,从高空落回地面或海洋,形成降雨、降雪等。(3) 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形成降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汇集到河流、湖泊中;一部分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径流。最终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都汇集到海洋。4. 我国有句关于雪的谚语“瑞雪兆丰年”。大雪盖在农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样,可以保护农作物不受冻,还能将土地表面和农作物根部
11、的害虫冻死。5. 下雨和下雪都能增加降水量,缓解旱情,增加生活用水的储量。6. 雨雪过后的空气很清新。9常考简答背记1. 云和雾是怎样形成的?两者有什么区别?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2. 根据霜的形成过程,思考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答:冬天窗玻璃的温度较低,屋内温度高,屋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便会结成小冰晶(凝华)附着在玻璃表面。3. 雨雪既能带来丰沛的降水,又能使空气清新,所以降水只会给人类带来好处吗?请举例说明。答:雨雪有利有弊。雨雪天影响出行,路面结冰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降水过多会造成洪涝灾害、庄
12、稼减产等。4. 水在自然界中会以多种状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主要原因是温度的高低不同。第三单元 热的传递第 9 课 热传导1. 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勺柄会变热。这个过程中,热从热水传到勺口又传到勺柄。2. 用凡士林将几根火柴依次、等距粘在一根水平的铜棒下方,如果用酒精灯对铜棒右端进行加热,火柴会从右至左依次掉落。103. 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从加热点(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传递。4.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5. 热传导有一定的方向性,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或从一个高温物体传递给一个低温物体。热
13、传导的方向与物体的体积、质量等无关。6. 热传导是热在固体中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需要物体间直接接触。7. 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倒入热水的杯子变热,用热水袋取暖,用平底锅煎蛋等。8. 用平底锅煎蛋时,平底锅的热会先传到与锅底表面接触的鸡蛋表面,再从鸡蛋的下表面向鸡蛋内部传递,从而使整个鸡蛋被煎熟。9. 不同材料传导热的快慢不同。第 10 课 热对流1. 烧水时水温会上升,一段时间后水会被烧开。加热过程中,水不断流动,使各部分的水都逐渐变热。2. 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对流。13.
14、 暖气片或地暖管道的热会使其周围的空气变热上升,周围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促使空气流动,使整个房间变热。4. 地暖管道较多,产生空气对流的路径不止一条,使得房间内空气更容易变热。5. 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造成对流的原因是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相对流动。6. 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用水壶烧水,冬天的空调向下吹取暖,夏天的空调向上吹降温,暖气片安装在窗户的下方,用蒸笼蒸包子等。第 11 课 热辐射1. 冬天洗澡时,打开“浴霸”马上就会感到热,是因为“浴霸“辐射出热量。2. 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
15、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辐射。3. 热辐射传递热不需要直接接触。4. 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125. 三种热传递方式中,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6. 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分析数据。7.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不一样。一般来说,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8. 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浴霸”、太阳灶、烤箱、篝火、太阳能热水器、“小太阳”等。9. 铜、铝、铁中,传热最快的是铜,其次是铝,最慢的是铁。常考简答背记1. 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有
16、着怎样的规律?答:热总是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或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2. 影响热传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答:物体的导热能力强弱、温度差的大小等。3. 冬天适合穿深色衣服还是浅色衣服?为什么?答:冬天更适合穿深色衣服。因为深色衣服接收太阳辐射热的能力更强。4. 用水壶在煤气灶上烧热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热传递过程?答:火把热传给水壶,水壶又把热传给水,传热方式是热传导;壶内的水不断流14动至沸腾,内部传热方式是热对流;站在旁边的人能感觉到热,是有热辐射。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第 12 课 地球引力1. 生活中物体由于地球引力下落的现象:熟透的苹果会落向地面,潺潺的溪水会
17、流向低处,树叶掉落在地面,跳高运动员过杆后落在垫子上,瀑布从山崖倾泻而下,松手后毽子会落向地面,向上抛出的小球最终会落向地面等。2. 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地球引力。3.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居住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人们把站立时头顶的方向叫上,把脚底的方向叫下。第 13 课 地球内部有什么1. 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们推测地球内部有岩浆。2. 从地下能开采出煤、石油,说明地球内部有丰富的矿产。3. 喷泉说明地球内部有丰富的水资源。4. 科学家曾利用挖掘或钻探的方式深入地下探索。从地面到地心约 6370 千米,而现在最先进的钻探机钻探的深度最大也不超
18、过 20 千米。5. 科学家利用监测到的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了推测,认为地球由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6.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 5 千米到 70 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7. 地幔厚约 2870 千米,温度为 10003000。8.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约为 3470 千米,温度约为 4700。9. 地球的结构和鸡蛋差不多。10. 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11. 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12. 沉积岩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等产生的物质,经过搬运、沉积、成岩等作用
19、形成的岩石。砂岩、页岩都属于沉积岩。沉积岩里常有化石-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13. 变质岩是岩石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的改变而形成的一类新的岩石,大理岩是石灰岩和白云岩等岩石的变质岩。第 14 课 地 震1.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害。2. 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3. 地震的类型基本上分为三种(1) 构造地震:由岩层断裂引起。(2) 火山地震:由火山喷发引起。15(3) 陷落地
20、震:由于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引起的局部地震。4. 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 地震发生时,人若处在低楼层,应迅速跑至室外开阔地带躲避。(2) 如果被困暂时不能脱险,要保存好体力,不要盲目求救。卫生间是室内最佳避震场所,要选择墙角避震。(3) 万一被砸伤,应设法尽快解除挤压物;若发现骨折,首先要保持骨折体位,一定不要轻易移动受伤的部位。5.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6. 遭遇崩塌、滑坡、泥石流时,应选择与崩塌、滑坡、泥石流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逃离危险区,绝不能顺着其运动的方向逃生。第 15 课 划伤、擦伤怎么办1. 手背不小心被划了个小口子,先清理伤口,再贴上创可贴。2. 创
21、可贴是一种常用的外科用药,具有止血、护创等作用。3. 使用创可贴应注意(1) 伤口不干净时不能贴。(2) 伤口较大、出血较多时不能贴。(3) 伤口已经感染、化脓时不能贴。16(4) 贴的时间不能超过 24 小时。(5) 若被液体浸入,须清理创口后更换创可贴。4. 处理擦伤伤口(要注意让伤口透气)5. 崴脚后应及时冷敷。如果脱臼了,应尽快就医,不要乱动关节处。伤情严重时,要及时就医或拨打 120 急救电话。第 16 课 火山喷发1. 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时,岩浆喷涌而出,大地发出巨大的声响等。2.1980 年 5 月 18 日的早晨,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突然喷发。喷出的火山灰和岩浆
22、使周围的度假村、木材场和居民住宅遭到破坏。3.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了地下的平衡时,岩浆受到挤压,向上运动,遇到薄弱的地壳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4. 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形成珍贵矿石,形成地热资源,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提高土壤肥力,产生的火山灰和火山岩是筑路的好材料等。5. 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摧毁家园17等。6. 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火山岩小山、火山岛、火山口湖等。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岩浆之后,7. 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第 17 课 地表的变化1.
23、如今的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2. 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三角洲与瀑布的形成都与水的作用有关。3. 风也是引起地表变化的重要因素。风蚀地貌是在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如雅丹地貌、风蚀蘑菇等。4.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里曾经可能是海洋。5. 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也有很大的影响,如采矿可能会造成地表塌陷。修建水坝、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都会对地表造成影响。常考简答背记1. 地球主要分为哪几个圈层?最外层主要由哪几类岩石构成?答:地球由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球最外层的地
24、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2. 说一说,发生地震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有哪些?答:人若处在低楼层,应迅速跑至室外开阔地带躲避;如果被困暂时不能脱险,要保存好体力,最好躲在卫生间的墙角处;可以通过敲击管道向外界求助等。3. 拨打急救电话时要注意什么?18答:拨打急救电话时要保持镇定,告诉接线人员详细地址;要说清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症状等,特别是呼吸是否困难、意识是否清楚等;确保电话畅通;到与急救人员约定的地点等待,接应救护车并为急救人员指路等。第五单元 材料的性能第 18 课 材料的导热性1. 热可以在不同的固体材料中传导。2.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
25、的导热性比较强,非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弱。3. 容易导热的常见金属材料按导热性从强到弱排列依次是铜、铝、铁等。非金属材料中除钻石、石墨外,一般不易导热。4. 冬天,我们触摸金属感觉很凉,而触摸木板感觉不是很凉。这是因为木材不易导热,它不会很快把你手上的热量带走。5. 导热性不同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1) 暖气片是用金属做的,利用了金属材料导热性强的特点,能更好更快地散热,使室内变暖。(2) 烧水壶的壶身是用金属做的,利于导热烧水;壶把手外包着一层塑料,塑料不易导热,可以保护手不被烫伤。(3) 炒锅的锅身是用金属做的,利于导热;锅把手一般是塑料或木质的,不易22导热,防止烫伤。第 19 课 材料
26、的漂浮能力1. 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木船。选用木材造船是因为木材是漂浮材料。2. 泡沫板可以浮在水面上,把泡沫板掰成小块后仍能漂浮在水面上,木条截成小段后也能漂浮在水面上,而铝做的易拉罐被压扁后不能继续漂浮在水面上。3. 自然状态下,有些材料在水中具有漂浮能力,而且它们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这样的材料是漂浮材料。4. 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木板和泡沫板,在加载重物相同的情况下,木板先没人水中。这说明泡沫塑料比木材的漂浮能力强。5. 泡沫救生圈是水上救生的重要装备,一般由泡沫塑料制成,外面包上塑料等,具有耐高温、无皱缩、难分解、不易变形等优点。尤其是遇到尖利的物品时,泡沫救生圈不像充气救
27、生圈一样易破裂。6. 泡沫救生衣、大海中的浮球、河上的浮桥、竹筏等也都是用漂浮材料制成的。7. 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不一定都是由漂浮材料制作的。轮船可以漂浮在海面上,但制造轮船的钢铁不是漂浮材料。第 20 课 陶瓷材料 1.“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中国古代陶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早在 7000 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做出了陶盆、陶罐,后来又创造性地烧制出了瓷器。3.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传统陶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的。瓷用瓷土做原料,烧制温度要比陶高很多。4. 陶瓷材料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地砖、陶罐、瓷
28、瓶、餐具、架设高压线时用到的陶瓷高压绝缘子等。5. 陶瓷材料的熔点大多在 2000以上,耐高温性能强,且在高温下有很高的稳定性。陶瓷的导热性低于金属材料,是良好的隔热材料。6. 常见陶瓷材料具有不易导电、不易导热、耐高温、易碎、耐腐蚀等特性。7. 研究陶瓷材料的特性时要注意安全。第 21 课 保温技术1. 冬天,园林工人给树穿上“外衣”是为了给树保暖。2. 棉被和棉衣里有棉花,棉花的导热性差,而且棉花的缝隙里充满空气,空气也不容易导热。棉衣穿到身上后,可减缓人体热量的散失,从而起到保暖的效果。3. 保温瓶的保温原理:阻隔热传递。(1) 保温瓶的瓶胆由玻璃制造,玻璃不易导热,降低了热传导的效率。
29、(2) 木塞不易导热,既减缓了热传导又有效阻挡了热对流。(3) 瓶胆的真空夹层,能有效阻挡热传导。(4) 瓶胆镀银,银能反射热,可以有效阻挡热辐射。4. 保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 在房顶铺上保温材料。(2) 用泡沫塑料包裹水管。(3) 在蔬菜大棚上盖上草席。5. 设计冬暖夏凉的房子时,房子要既能保温,又能散热,即冬天能减少室内热量的外散,夏天能减少室外热量的“人侵”。第 22 课 居室甲醛哪里来1. 装饰、装修材料中常含有甲醛。甲醛含量超标比较严重时,人们会闻到刺激性的气味,感觉不舒服。2. 我们可以用甲醛检测剂或甲醛检测仪检测居室内的甲醛含量。3. 甲醛检测剂使用方法(1) 检测前
30、将待检测空间密封 1 小时。(2) 打开空气吸收盒,倒入检测试剂,放于检测空间 30 分钟。(3) 将显色试剂倒入盒内,轻轻摇匀盒内液体后静置 10 分钟。(4) 将混合液体的颜色与比色卡对照,得出检测空间内的甲醛浓度结果。4. 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常用于制作树脂、药物、炸药、染料等,还用于房屋、家具和种子等的消毒,以及生物标本的固定与防腐。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居空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居室内空气中甲醛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 0.08 毫克立方米。6. 长时间处于甲醛浓度超标的环境中,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使人出现咽喉不适或肿痛、胸闷、皮炎等症状。如果症状加重,要尽
31、快就医,避免情况恶化。7. 装修、装饰房屋时,如果使用大量含有甲醛的材料,会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危及人的身体健康。8. 降低居室中甲醛浓度的方法(1) 选择环保材料。(2) 勤开窗,多通风。(3) 利用活性炭吸附甲醛。(4) 求助专业机构进行室内空气治理。常考简答背记1. 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合理利用材料的导热性的?请你举出至少三个例子。答:金属暖气片的导热性好,利于散热。炒锅:锅身是导热性强的金属材料,锅把手是导热性弱的塑料或木材。玻璃杯上的橡胶套导热性不好,可以防止烫伤。2. 生活中的陶瓷用品分别主要利用了陶瓷的哪些特点?举出两例。答:碗盘;不易导热、耐高温、耐腐蚀、易清洗。陶瓷高压绝缘子:
32、不易导电、耐腐蚀3. 保温瓶的瓶胆为什么设计成两层间真空的结构?答:瓶胆设计成两层并抽成真空,可以阻隔热传递,减缓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果。第六单元 创新与发明第 23 课 生物的启示1. 葱叶不容易弯曲与它的圆筒结构有关。圆筒结构比平板结构的承重能力强。2. 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了圆筒结构的物品,这就是仿生。3. 仿生学是人们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并根据其中的原理发明了新的设备、工具和技术的学科。4. 通过制作某些东西来解释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如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就是在建立模型。5. 通过仿生设计研发产品的一般步骤6.
33、 一些受到生物启示的重大发明(1) 根据章鱼腕足上的吸盘发明了塑料吸盘。(2) 根据蝙蝠利用超声波夜间飞行的特点,发明了雷达。(3) 根据鹰隼等鸟类飞行时的身体姿态,找到了阻力小的流线型结构,发明了23飞机。(4) 根据蜻蜓翅膀末端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能防止翅膀颤动的特点,改进了飞机的机翼。(5) 根据蛋壳可以承受很大压力的特点,设计了蛋壳建筑。(6) 根据蝴蝶的迷彩,设计了迷彩服。(7) 根据小鸭子的蹼,制作了潜水脚蹼。第 24 课 印刷术1. 印刷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其重大影响(1) 隋唐时期之前,书籍大多是手抄的。手抄费时、费力,易抄错、抄漏。(2)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
34、被普遍使用。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印的金刚经残卷。(3) 北宋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克服了雕版印刷的弊端。(4)20 世纪 80 年代,以王选为首的科研团队推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印刷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被公认为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2.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对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文化传播方面,印刷术产生后,大量的文字典籍可以更方便、准确地被保存下来。3. 体验活字印刷术(1) 将土豆切成大小相同的方块。(2) 在纸上写出要刻的字的反向字。(3) 照着纸上的样子将
35、反向字写在方块的底面上。用小刀雕刻,将写字的一面24字以外的其他部分剔除。(4) 蘸上颜料,在纸上印出字。4. 当今先进的印刷技术(1) 静电复印机-静电复印技术。(2) 照片打印机-超微墨滴打印技术。第 25 课 走进虚拟世界1. “VR(Virtual Reality)”的中文意思是虚拟现实。它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完全虚拟的三维环境,需要佩戴专业 VR 眼镜来感受。2. VR 眼镜的镜片是放大镜。3. VR 眼镜的结构4. 做个 VR 眼镜(1) 手持放大镜片看手机画面,看清之后量出手机到镜片的距离。(2) 找一个比手机稍小的盒子,在盒子的一面挖两个镜孔,装上镜片。两孔间25的距离应
36、与两眼距离相等。(3) 按照量出的镜片和手机的距离,将盒子的另一面多余的部分剪掉。5. VR 眼镜是利用放大镜将手机图像放大,使人的两只眼睛各看到一个放大的图像,经过人的大脑视觉系统处理最终使人看到一个虚拟现实的视觉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6. 如果发现看到的画面不清晰,没有出现身临其境的感觉,可能是由于手机离放大镜片的距离过远或过近、镜盒剪裁不均匀留有缝隙等原因导致的。7. VR 眼镜不宜长期佩戴。佩戴时间过长,容易引发眼睛疲劳、晕眩、视觉紊乱,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8. VR 技术的应用:模拟驾驶、模拟手术、观察虚拟世界等。常考简答背记1.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发明是受到了生物的启示?至少列举
37、三例。答:雷达-蝙蝠,国家体育场-鸟巢,复眼照相机-苍蝇。2. 只使用一片放大镜,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吗?答:不能。因为一只眼睛看物体立体感差,两只眼睛看物体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立体感,VR 眼镜需要同时使用两片放大镜才能看到立体的效果。28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教学设计(赠品)【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 5 课。本课旨在让学生在观察多种生物细胞的过程中,了解生物体与细胞的关系及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生物是否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二部分探索,观察比较动物、植物、人体等几类典型生物体的细胞结构。第三部分研讨,发现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不同生物
38、、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结构各不相同。第四部分拓展,细胞不仅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还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学生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后,探索细胞的第二课。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但还需要进一步熟练使用显微镜。学生探索微小世界的欲望已经被打开,渴望观察更多的生物体是否也有细胞结构,对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生物体细胞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建构起“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这一概念,以及认识到不同生物、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结构也都不一样,而且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39、【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 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3.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科学探究目标1. 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2. 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3. 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科学态度目标1. 认识到细致观察和详尽记录的重要性2. 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难点:初步了解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教
40、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显微镜、多种装片(花粉萌发装片、蚕豆叶上表皮装片、植物根尖纵切片、双子叶植物茎横切片、人血涂片、骨骼肌纵切片、运动神经元装片、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等)。教师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学习表、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 提问: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那么,其它生物是否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如果是,这些细胞的形状会是怎样的?2.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微小世界,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课题,一是,学生在上节课已经观察过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也一定迫切想了解其它生物细胞究竟是怎样的,顺势导入,让学生更快进入探究状态。二是,本节课的学习时间较紧,学生需要观
41、察并记录一定量的生物细胞,观察、记录的过程对初学者来说是相当耗时的,因此要求导入要简洁明了。二、探索1. 出示观察的装片:以 4 人小组为单位,教师为每组搭配好四种装片。建议两种动物装片、两种植物装片。2. 介绍实验要求。(1) 有条件的情况下,两人一组,轮流观察。(2) 边看边画。用图和简单的文字记录细胞的形态结构。(3) 依据表现,获取更多装片。如果提前完成,可以向老师要其它生物装片。3. 简单回顾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醒注意事项。(1) 步骤:取镜对光上片调焦观察记录。(2) 注意:切片标本轻拿轻放。294. 学生开始观察记录,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5. 教师巡视指导。(1)关注学生
42、操作显微镜是否准确。(2)关注是否做到边观察边记录。若存在困难,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但务必要求画图要真实客观,不能凭空想象。(3)关注如叶片表皮的气孔、植物花粉、人血细胞、蛙卵等单个细胞形态较为清楚的记录单,并让学生将这些细胞形态在黑板上进行板画。设计意图:因为概念的建构,需要建立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所以需要让学生观察较多的生物细胞标本。但考虑到既要让学生观察,又要记录,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因此安排 2 人一组,可以提高合作效率。另外,挑选部分典型的图示让学生画在黑板上,既是对其他学生的范例,也便于对细胞形态的交流。三、研讨1. 请学生上台描述黑板上所画的生物细胞名称并指认单个细胞的形状特点。可以
43、用句式引导:我观察的是 细胞,它的形状有点像 。2. 请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这几种生物细胞,以及自己在小组里观察的细胞,你有哪些发现?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形态一样吗?在同一株植物或同一种动物中,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一样吗?得出结论:(1) 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是不一样的。(2) 同一生物,不同部位、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也是不一样的。3. 以人体中的细胞为例:利用课件出示各种组织的单个细胞,以及由单个细胞组合成的整个组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各部位其实都是以细胞为单位组成的,进而引导学生明白,我们人类的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4. 小结:动物、植物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也就是说,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37
44、设计意图:除了要让学生明白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同一种植物或动物,其生物体各个器官的细胞形态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种器官的细胞,由于不同的组织,其细胞的形态、功能也不同。比如,叶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其形态和功能都不同。四、拓展1. 我们知道,生物体不同部位有其不同的功能与作用。而不同的部位都是由不同形态的细胞组成的,那是不是意味着不同形态的细胞,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呢?2. 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为例,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了气孔,是气体、水分进出的通道;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3. 向学生简单介绍细胞的其它作用,如细胞在生物体中具有呼吸、消化、运动、
45、遗传、排泄、生长等作用,不同部位的细胞承担着不同的作用。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细胞的作用有所了解。细胞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当然这些功能不是由某一种细胞就能完成的。生物体内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它们有着严密的分工,它们共同作用完成了生命的所有活动。【板书设计】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细胞细胞细胞细胞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 6 课。在学生已经能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同时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本课聚焦部分在明确了“显微镜使我们发现了许多微小生物”之后,提出了“在水中,就有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前认知。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制作。第二个活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和运动情况,并进行绘制记录。第三个活动是借助资料,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