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的概念是指_老子“无为”概念求真.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067755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无为的概念是指_老子“无为”概念求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子无为的概念是指_老子“无为”概念求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无为的概念是指_老子“无为”概念求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无为的概念是指_老子“无为”概念求真.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老子无为的概念是指_老子“无为”概念求真 关键词: 道德经;“无为”;翻译;变异摘要: 老子“无为”概念被误译的问题反映了20世纪西方文化对中国古典哲学的相识误区。译者们的理解根植于自身文化,很难深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无为”在原文中包涵着“为于始”、“似无为而实有为”、“无为而无不为”三层涵义,而大多数的译文却简洁地译为“不为”、“不做”,昭显了译者对于老子核心概念“无为”的表面化、简约化理解,以致于陷入“盲人摸象”的翻译误区。只有当原文本文化拥有话语权,中西文化在对等的平面上沟通、传播,才能把“无为”的图像原样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真正把握“无为”概念之真谛。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记码:

2、 A文章编号: 10112435(2022)03039106学界有许多对道德经英译文本的比较探讨,包括对道德经核心概念“道”的翻译和探讨。然而,这些探讨多是就一个译本或几个译本之间进行比较,对核心概念“无为”的专题探讨几乎未见。译本如何翻译老子道德经之“无为”,虽不能强求一个模式,但对它的翻译必需建立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之上,达到客观、真实、精确。“无为”作为老子哲学核心概念,假如仅看表面,其文字的意义好像就是“不为、不做”,大多数英文译者将此翻译成“doing nothing”、“nonaction”、“without doing”等,这明显背离了老子“无为”思想的真谛与根本。本文从老子“无为”

3、概念的本意入手,考辨其英译内涵的变异及缘由,探究正确地翻译解读传统经典之路。一、老子“无为”概念本意求真要明晰“无为”涵义,需先清晰“无”字之本意。许慎说文解字对“无”字的说明是:“无,亡也。”从文字语言学来说,字义总是发展改变的,“无”字也不例外。据庞朴先生的考证,“无”有三层涵义:一曰“亡”,有而后无;二曰“無”,似无实有;三曰“无”,无而纯无,是与“有”相对的一种状态。157-70这是“无”字字义演化的渊源,那么在老子那里,“无为”被给予了怎样的内涵?在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做了这样说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由此看来,老子之“无”既与“有”相对,又非实质上的“纯无”,二者之间

4、存在亲密联系。依照“无”字的渊源和老子之“无”的独特内涵,进一步探讨老子哲学中“无为”这一核心范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一)先有为后无为这里“无”取“亡”之意:有而后无158。“无为”顺应了万物自身发展的规律为之在未有,治之在未乱。如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这样写道:“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强调要把握事物发展中量变与渐变的时机,对其中的每一环节、每个过程,无论是“始”还是“终”,都要遵循其发展规律,顺势而为不枉为,为之有度不逾矩。这样就会达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境界。(二)似无为而实有为这里“无”取“似无实有”之意160,既包括无形的观念

5、、意识的形成,也包括在相识上对事物将来发展的预料、把握和限制。取此“无”之意义,“无为”指通过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这种看不见的“为”,而达到有形的“为”的目的和效果。如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讲的用兵之道,与孙子兵法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调的都是通过谋略、谋势等策略方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是靠面对面的、干脆的交锋达到目的。又如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揭示了老子强调治国先要通过意识教化、思想引导工作,从源头上在民众“争

6、”强之心、“盗”贼之心和动“乱”之心未形成之前,就从意识领域这个源头加以引导与掌控,直至断其根源,而不是等到木已成舟、事已成型之时,再用高压措施、暴力行动去施政,那样是无济于事、徒劳无益的。通过这种“似无为实有为”的行动,最终实现看似没有实行任何措施,而达到即使通过看得见的武力等强行的作为也很难达到的效果,这种作为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是无形的,然而却实实在在地为了、做了。(三)无为而无不为此为老子“无为”之最终结果和最高境界。“无”乃“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著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之“无”,它近似于“有之为有,待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23,又恰似于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

7、第四十一章),却能“矩以之方,规以之圆。圆方则形而此无形,白黑得名而此无名也”23。这样的“无为”正如老子第六十三章所讲到的那样:“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总之,万事“由无以成”,万事为于易、为于始、为于小,终成事大、终得事成,这才是老子“无为”思想的真谛看似无为,实则“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无为”的哲学内涵虽在形式上可分为三层,而本质上是一体。假如可以用“一体三用”来描述这种关系的话,那么“三用”则可认为是“无为”范畴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互为依存,共同构成“无为”这一范畴的核心内涵。因此,从根本上说,老子的“无为”思想不是“

8、不作为”,而是如道德经其次十五章中所阐述的,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基准,顺应万物自身发展规律而“为”,详细方法如老子分别在第六十四章和第六十三章所阐述的“无为而为”、“如何为”、“何时为”的观念。二、英译本“无为”概念考辨据统计,道德经五千言中,共在11章14处出现“无为”, 它们分别是:“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其次章)“为无为, 则无不治。”(第三章)“爱国治民,能无为乎”(第十章)“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其次十九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三十七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第三十八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三章)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第五十七章)“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第六十三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