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古代书籍装帧新解(两则)-成语故事大全50字左右.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046408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中的古代书籍装帧新解(两则)-成语故事大全50字左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语中的古代书籍装帧新解(两则)-成语故事大全50字左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中的古代书籍装帧新解(两则)-成语故事大全50字左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中的古代书籍装帧新解(两则)-成语故事大全50字左右.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成语中的古代书籍装帧新解(两则)|成语故事大全50字左右 摘要:中国很多有关书籍装帧方面的成语中,往往包含着一个典故或者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式:“著于竹帛”说明简帛书籍是中国古代早起的书籍形式,其他所谓“甲骨的书”、“青铜的书”、“石头的书”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书籍载体;“韦编三绝”中的“韦”字,并非多数词典释义中的“熟牛皮”,而应当是经纬之“纬”字的同音假借。关键词:成语;著于竹帛;韦编三绝;书籍装帧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记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6-0235-02一、“著于竹帛”与中国古代的简帛书籍成语“著于竹帛”在中国先秦思想家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6)的著

2、作墨子中数见:如“又恐后世子孙不能知也,故书于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如“故先王之书,圣人一尺之帛,一片之书。”汉代闻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也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这里所谓的竹帛皆是中国古代简帛书籍的代称。古代简册书籍以竹制成,故以竹指代;缣帛书籍以帛为书写载体,故以帛名之。唐代诗人章碣在焚书坑诗中说的:“竹帛烟消帝业虚”的竹帛,即是指秦始皇时代的简帛书籍。以竹木简札为书写材料的简册书籍在中国有着相当久远的运用历史。据文载记载,西周初年周公在告诫殷遗民时就有:“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现代考古发觉支持了文献的记载:河南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就多见“册”字和“典”字,“册

3、”字其形象竹木简札编连而成的册书;“典”字或象供在几案上的册书,或象双手奉册之形,属于典重意义上的宝贵书籍。在图像性质剧烈的商周青铜器铭文图形文字中,简册书籍刻划的更为逼真,“册”字由三长两短的简札和两道细细的编绳构成,与许慎说文解字中“册”字的释义“像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特别契合。只是考古出土和汉代画像砖中的简册书籍的两端均是长短一样的。简册书籍始自商代,历周、秦、汉、三国,直到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代晋自为帝的桓玄(公元369404)下令废除竹简,令之曰:“古无纸,故用简,非立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是由政府下令以纸代简的时间,算起来简册书籍在中国运用了大约一千

4、四一百零一多年。缣帛书籍的运用在中国也很悠久,古文献晏子春秋外篇第七中就有:“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榖,其县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诸侯,以为其子孙赏邑。”看来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的齐桓公时代,帛书就已经和简册并行于世了。假如从公元前700年左右算起,到目前能见到的魏晋帛书,那么缣帛书籍的运用时间至少也有一千多年之久。近年来,一些普及性读物在谈到中国古代书籍的发展演化时,多有所谓的“甲骨的书”、“青铜的书”、“石头的书”、“竹木的书”、“丝绸的书”、“纸张的书”等等说法,好像中国历史上真有过以甲骨、青铜器、石刻材质作为书籍载体的事实。准确地说,在这些所谓的书籍中,只有“竹木的书”、“丝绸

5、的书”和“纸张的书”属于真正的书籍载体,其他材质尚不能纳入严格意义上的书籍范畴。商周时代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和秦汉以后的石刻文字之所以不能纳入书籍的范畴,在于:一是这些文字所附属的器物,都是有着特定用途的器物,并非特地的书籍载体;二是这些文字应用局限在上层贵族之间,不具备传播、沟通的性质;三是这些文献载体存在的时代,简册帛书已经流行。例如甲骨契刻文字,是商代统治者崇鬼信神,预料人事吉凶的记录,采纳龟甲兽骨这些特定的材料,通过困难的修治和宗教仪式,将其结果用刀契刻在其上。其占卜过程仅限于少数巫官和商王,文字也只有他们才能知晓,事后即密藏或埋入地下。因此甲骨文出土虽然数量很大,文字涵盖面广泛,但它

6、只是商王朝上层贵族的特别文献,并不具备传播、普及文化的书籍作用。再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其铭文最初仅标名器主祭名或族氏徽号,后来渐渐增多至几十字乃至四五一百零一字的长篇章句完备的铭文,好像具有记事述史的功能。但是,这些青铜器种类繁多,各有专用,或为庙堂祭所的重器,或为等级身份象征,其形体小者几斤几十斤,大的则数一百零一乃至千斤以上,文字内容也仅仅局限在统治阶级上层贵族之间,也不具备传播沟通的作用,不能视作书籍的载体。另如石刻铭文,虽然殷商即见玉版、春秋时有盟书,秦汉碑碣石经更是盛行,也具有部分传播文化的作用,但是这些文字仅仅是古代文献“传遗后世子孙”的协助形式,它们行盛的时代,简帛书籍已经成熟,

7、称之为书籍明显牵强。因此,成语“著于竹帛”反映了中国古代商周至魏晋漫长时期应用简册帛书的基本史实,“竹帛”作为古代书籍的指代名词进入成语是有历史依据的。二、“韦编三绝”与古代简册的编绳在关于古代简册书籍的成语中,“韦编三绝”也许是人们最熟识的典故了。这个成语是说春秋时的孔子晚年喜爱读易,反复探讨,致使编连该书竹简的绳子都磨断了三次。后来常被用作读书勤奋的例子以激励青少年。长期以来,诸多权威的辞书都将“韦编三绝”中的“韦编”释为熟牛皮制作的编简书绳,影响广泛,几成定论。例如: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方读书勤奋。问题在于:一是即使时常舒

8、卷开合,要使牛皮做的书绳连断三次的可能性好像不大;二是现代考古尚没有发觉过牛皮编简的蛛丝马迹。先说“韦”: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说明是“韦:相背也,从舛囗声。兽皮之韦,可以束物,枉戾相韦背,故借以为皮韦。”留意,许慎这里说的是“故借以为皮韦”。从字形来说,“韦”字的小篆和战国古文字形皆像上下左右相违反之形,所从的“舛”字也是对卧的相背之形。假如理解不错,兽皮做的皮条束物时方向相反交叉围绕捆扎,“韦”字的本意应当是像皮条围捆的意思。其声部“囗”回环围绕一周之意,像古代圆形钱币之形。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中认为囗是四周、围绕的围字。后来围字行盛而囗字渐废。再说与“韦编”相关的“经纬”二字:许慎说文解

9、字对经的说明是:“经:织従丝也。”这里的“従”是纵横的“纵”字,指的是绕在织布机轴上的纵向的线。对纬的说明是:“纬:织衡丝也。”这个“衡”字,汉以后的的探讨者都认为是“横”字的假借,是指织布时由机杼所引左右穿梭的横线。受织布经纬线的启发,人们后来常用“经”来指代竖的、纵向的事物,以“纬”来指代横向的与地面平行的事物,如地球之经纬线,如成语之“经天纬地”。据此认为,成语“韦编三绝”中的“韦编”应当是竖条状竹木简札横向编连的书绳,简札像“经”,编绳似“纬”。“韦”是“纬”的假借,“韦”字本意应当没有熟牛皮绳的含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明说“韦”是“借以为皮韦”的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假借者,本

10、无其字,依声托事”。同音假借的现象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常见,如,成语“匪夷所思”中的“匪”就是“非”字的假借。那么古代简册书籍的书绳原委是什么材料,我们可以从古代文献和现代考古两方面来分析。先说文献记载:(1)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汲郡(今河南省汲县)一个叫不准的人盗发了战国晚期的魏襄王墓,得竹简几十车。整理者荀勖等在上穆天子传序中言:“古文穆天子传者,太康二年汲县民不准盗发古冢所得书也,皆竹简素丝编”。(2)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时襄阳有盗发古冢者,相传云是楚王冢,大获珍宝、玉屐、玉屏风,竹简书青丝编,简广数分,长二尺,皮节如新。”由此得知古代汲县和襄阳出土的简册编绳都是蓝黑色的丝织品带子

11、。再说现代考古发觉:20世纪现代考古兴起以来,中国古代简册出土甚多,这些简册的编绳基本上朽腐仅残留痕迹,只有地处西北的甘、青、新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少雨,简册不易腐朽,不少简册编绳犹存,有些甚至完好无损。中国幅员宽阔,东南方气候温润,适于桑蚕,北方干燥少雨,多有植麻。从出土简册编绳的残存痕迹分析,也是东南方多为丝质带子,西北边陲多见细麻绳。但是,无论东西或者南北,无论文献或者考古,都没有见到熟牛皮做的简册编绳。由此,成语“韦编三绝”中的“韦”字,绝非熟牛皮做的编简书绳,而应当是经纬之“纬”字的同音假借。同时,丝质品和细麻绳编的简册假如常常翻阅开合,书绳磨断绝也是符合常理的。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