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转型的专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公司转型的专题调研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公司转型的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中央和集团公司党组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作的相关要求,按照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我于X日前往XX进行实地调研。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公司转型的专题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公司转型的专题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当前经济环境下,融资*模式单一、市场化经营能力弱、债务风险过高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2017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不断调整下,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财预201750号、87号,财预201834号等规范性文件,政府融资*列入金融重点监管区域,管控力度空前从严。二是政策保护消失。2014年,国务院出台43号文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
2、见后,中央要求剥离融资*公司的政府融资功能,并明确了完全市场化转型的改革方向。*公司没有了政策上的倾斜和保护,又难以完全摆脱体制机制的束缚,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三是社会公共资源竞争加剧。*公司获得地方公共资源收入难度加大,产业发展和盈利空间受到新的挑战。融资*的融资难度日益加大,资金严重缺乏,*公司的转型迫在眉睫。 江南城投公司成立于2010年,成立之初主要从事政府委托的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城区安置房建设等公益性项目建设的融资、投资、开发建设等,2018年根据相关*整合的要求整合了区朗州城投(成立于2005年)、区交通投、区空港投公司,资产总规模近200亿元。江南城投作为鼎城区城市建设主要融资
3、*公司,为加快推进鼎城区的城市化进程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当前政策的调整及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面临主要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融资能力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 *公司作为一个特殊的产物,在管理上介于行政化与市场化之间,虽然公司在结构上按照公司法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公司的管理上具有很强的行政化,公司的各项决策基本按照行政手段进行,特别是投资项目的执行主要由各级党委、政府进行决策,未能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确立,而是代为履行相关政府职能,且存在多头管理,导致公司的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形成资金占用巨大,资金使用使用成本居高
4、,盈利能力低下,不能按照自主经营、自主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化主体决策。 建议:城投公司要想成功转型升级,需要不断创新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治理体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依法规范权责,根据功能分类,把握重点,进一步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应在持党的领导下,以公司章程为行为准则,不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决策,规范权责定位和行权方式,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以规范决策机制和完善制衡机制为重点,不提升企业的市场化
5、、现代化经营水平。(二)资产质量不高,变现能力弱,现金流严重匮乏 *公司资产主要以政府注入为主,绝大部分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产,公益性资产,且资产的权利属性也存在瑕疵,资产注入程序不完善,因此在融资过程中无法办理融资抵押。在注入时,出于融资便利的考虑,资产入账评估价值过高,导致*公司账面资产价值准确性严重失实,大部分注入资产不仅不能取得相应的收益,且每年还需缴纳一定的税费,造成公司资金流通性严重不足。由于资产质量不高,变现能力弱,盈利能力底,无法适应当前融资及转型的需要,严重制约公司的发展。 建议:完善土地出让手续,缴纳土地出让金,做实公司资产,盘活企业经营性存量资产。向*公司注入具有盈利性
6、的资产以提高*公司资产的质量,(三)经营性项目拓展不足,盈利能力不强 融资*主营业务对政府依赖程度较高、自身经营性业务较少、公司经营性项目少,公益性项目多,建设项目的收益情况不好。且公司的建设项目投资额大,实际结算少,资金回笼不仅少而且慢,导致公司的应收账款金额越来越大,而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自身造血功能弱。一个没有或欠缺自我盈利能力的城投公司,很难再获得金融机构的顺畅支持。 建议:企业应该通过保持和扩大所熟悉和擅长的主营业务,尽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及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利用利用企业在进行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累积的技术经验和授权经营的公用事业类资产等,进一步提升城
7、市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停车场、相关户外广告媒体、公园等的经营价值,提供相关公用事业、旅游、会展、物流、广告等服务,获取较稳定的现金流。(四)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市场竞争力不足 *公司高管主要为个行政事业单位调入人员,基本无从事竞争性行业从业经验,对市场的研判与把握不足,缺乏专业的企业及项目管理经验。公司的专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管理、财务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缺乏市场化项目的管理的专业人员及团队。为适应转型转型的需要,结合企业投资具体情况,出台相关人事管理政策及薪酬管理政策,引进专业市场化项目管理团队及技术人员,提升企业素质及市场竞争能力。(五)存量债务较高,特别是隐形债务占比较重,存在一定的债务
8、风险 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政府委托代建项目,因财力不足,到最后公司账面应收账款较高,且相关部门的应收账款长期无回款,造成一定的债务风险,在财力安排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政府应出台相关资源匹配政策,将优质资源(资产)折价后交由*公司进行市场化经营,获取相应的经营收益偿还存量债务;建立偿债风险基金池,用于救助短期资金不足时相关债务的偿还,确保不发生债务风险;严控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的投资,降低隐形债务的比重。 *公司的转型及政府债务的化解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体制改革及经营创新为抓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管理,拓展经营,盘活资产,促进融资,进一步建立健全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要
9、加快从以融资为第一要务的贷款机器向产业经营实体的公司化转型,加快以项目为导向的建设经营性*向投资控股型的集团化企业转变,以满足快速转型发展的需要。只有企业发展了,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才能在不增加政府的负担下,通过企业化解债务风险。三、 下步转型方向的思考做城市运营商,城投公司长期参与城市开发,拥有大量项目经验和城市资源,可充分整合自身资源,从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产业实体转变,既能创造出稳定的运营收入和现金流,促进公司转型升级,又能服务于城市发展,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做资源经营者,城投公司在转型城市运营商时,可以紧密结合城市发展所需,积极拓展业务,实现多元化经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做田园综合体,田
10、园综合体作为发展的亮点项目被写进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它是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三位一体,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下步发展过程中,城投公司可将田园综合体作为发展方向,既能够获取资金支持,也能够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实现多方共赢盈利。关于*公司转型的专题调研报告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X日,我与党委委员XXX、XX赴某地进行调研,相关部门人员陪同。X分公司长期面临地区竞争激烈、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但近年来经营稳步提升,干部员工干事创业面貌良好。调研组与分公司班子成员、各
11、部门负责人、基层员工开展座谈、访谈,了解分公司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X日,我与党委委员XX赴X分公司进行调研,综合线条相关人员陪同。近年来,X分公司一直处在竞争形势较为严峻的环境中,但在分公司一把手的带领下,全员共同努力,以党建促生产,以生产强党建,业绩持续增长,形成了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X调研期间,我们考察了XX,与一线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实地了解新零售发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并下沉X营销中心,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与分公司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深入交流,并访谈了基层员工代表,收集一线的问题意见。二、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本次调研共收集29条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发现了党建工作、员工发展
12、和生产经营三个方面,具体而言:(一)党建工作方面:一是党建规范化水平不足。通过总公司每年组织的党务工作认证培训,稳步提升了党建的规范化水平,但还有部分兼职党务工作者没有覆盖,造成各单位之间党务工作能力不均衡。二是党建人才储备不足。目前部分单位党务工作者多为兼职,专业性不足,总部对党建线条晋升通道规划不够清晰,导致部门员工不愿干党建,后备力量不足。三是党员发展名额不足。X公司党委始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标准进行党员发展,但受发展名额限制,部分符合发展标准的积极分子难以及时入党,不利于党建工作延伸。(二)员工发展方面:一是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完善。职级调整办法还需进一步明确,员工晋升机制还需优化,
13、对优秀员工的激励还不够,对一线员工的专业培训仍需加强。与各省分公司的人才交流不足,人才互通机制仍需探索。二是薪酬福利制度需要优化。在薪酬总盘相对固定的现状下,保日常、促优秀的激励原则需要更加突出,薪酬待遇不符预期带来的骨干员工流失现象有加剧趋势;如何做好招得到人才,留得住人才,已成为重要课题。(三)生产经营工作方面:一是制度体系有待完善。还存在制度与基层生产现状不匹配,更新效率不高,示范引领作用不强,鼓励创新空间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在:部分考核指标调整不及时、指标说明不到位;对于新政策、新模式,总公司指导作用不足;制度政策制定方面,调查研究不够深入,针对性不够强,导致在制度出台后出现了各种不适
14、应症状。二是各线条业务流程有待优化。各业务流程仍存在着环节不清晰、信息传达壁垒的现象。例如XX的流程还需优化;部分关系到员工发展或利益的管理办法,传递不到位,导致基层员工不了解;XXX等领域的过程管控灵活性不足,对基层突发情况、特殊情况的响应效率还需提升,等等。在调研发现问题的同时,基层员工也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代表了基层的呼声,公司党委对广大关心公司发展,认真履职尽责的员工表示感谢。希望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多倾听民意,不断提高对员工意见建议的重视程度。三、对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学习教育是根本、调查研究是途径、检视问题是关键、整改落实是目的。X公司体量大、覆盖广、各省分
15、公司发展情况差异明显,实地调研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从调研中掌握实情、发现问题、找到对策,更要通过调研来验证问题解决的成效,这正是公司调研工作的初心。本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涉及各方各面,既有共性问题,又有个性问题,我认为可以用三个意识不足来概括。一是担当意识不足。部分领导干部攻坚克难的意识不强,尤其是在当前较为严峻的经营形势下,局部还存在畏难、懈怠的情况,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在部分区域还不能彻底扭转,尚存在依赖既有资源、等待上级支持的现象,工作主动性仍需加强。面向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显短板,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不够,有的干部遇到问题绕着走,怕失误、怕担责的情况还局部存在。二是群众意识不足。对一
16、线员工的心声,重视程度还需提升,基层向上反馈信息的通道还不够完善,解决问题的督办闭环机制还需优化。部分领导干部还存在长官意识,调门高、指导少的现象仍有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扎根一线的作风建设还需加强,下基层调研广度、深度还不足,在制定政策、办法的过程中偶尔有拍脑袋、一刀切的问题,考虑一线实际不够。三是创新意识不足。面对转型改革过程中重点领域、难点问题,敢涉深水区的勇气不够,开拓新业务的力度还需加强,对新模式带来的管理变革需求,部分领导干部仍旧循规蹈矩、不愿大胆尝试和探索,甚至局部存在多干多错,不如不干的不作为思想。少数领域、部分区域仍停留在依赖要素竞争的发展局面,对
17、能力培育不够重视,面向融合发展的转型思维仍需培育。鼓励创新的氛围不够强烈,广大基层干部员工的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挖掘,保护创业、容忍失误的机制亟待健全。四、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要坚持问题导向,真刀真枪解决问题、真抓实干破解难题。X公司正处在转型改革的关键时期,困难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有机会能更加真切的直面问题,有勇气、更有信心能解决问题。作为公司党委书记,我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落实。第一,用高质量党建促领企业发展。要严格按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坚持以始
18、为终,将初心和使命转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转化为勇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完善人才队伍管理体系,构建灵活的激励机制,更多的挖掘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部员工,把担当作为,转化为经营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持续抓好两个责任落实,夯实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打造一支能打硬仗、清风正气的干部员工队伍。第二,以一线为中心,补足转型发展短板。要进一步理顺制度流程,针对性的优化制度政策,满足基层不同的发展需求,并确保各项方针和政策能够层层落实,实现上通下达,确保信息传达到最后一公里。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优化文风会风,统筹好各类
19、调研、检查的广度、频度,为基层减负,力戒机关作风,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做到与一线共患难、同甘苦。要畅通基层反馈信息的渠道,构建问题覆盖广、解决效率高的督办机制,做到有求必应,下大力气解决好广大群众反馈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三,坚持创新为先,营造开拓进取的创业氛围。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尝试,针对新业务发展、推进改革等领域带来的新管理课题,总公司部门要主动出谋划策,推动管理变革,支撑业务拓展,分公司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力争突破。要建立健全保护创新的容错机制,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为敢想敢干的干部员工撑腰。要发动最广大群众参与到创新工作中,通过劳动竞赛、最佳实践、技术创新激励等手段,让基层员工有途径
20、、有意愿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融入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关于*公司转型的专题调研报告今年3月5月间,省企业联合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组织省、市、县企联上下联动开展调研活动,每市调研的企业1030家不等。省企业联合会负责人率队重点调研了滁州市和池州市的部分企业。在调研全部结束后,5月下旬,在宿州市召开省、市企联会长联谊会,专题交流调研情况。现将这次调研成果梳理汇总如下:一、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省产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酝酿着新的机遇。很多企业界的同志认为,危机是落后生产力之危,是先进生产力之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是科学发展模式之机。大家主动应对,积极
21、进取,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谋取新局,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一是产业门类由多到特,在培育主导产业中做优做强大家在实践中体会到,一个市、一个县,产业门类不能求多求全,十个指头伸开,什么也抓不住。各市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引导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蚌埠市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硅基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去年产值达到近千亿。四大主导产业中有多个产品规模位居国际国内领先地位,在电子信息方面,大富机电年产35万套微波射频器件,全球领先;41所电子年产7000台套孵化装备,国内市场占70%以上;双环电子年产3.5亿只绕线电阻器,占国内市场20%以上。芜湖市积极围绕奇瑞汽车,重点
22、培育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突出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基础装备及关键基础件、农业装备、物流设备及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航空及配套设备、船舶及配套设备等八个领域,努力培育打造5000亿的首位产业。马鞍山通过结构调整和机制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实现了从钢铁一业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钢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不断下降,由2007年的62.7%下降到2012年的30%;非钢产业不断壮大,非钢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36%提高到2012年的54%,提升了18个百分点。亳州市一方面继续引导酒和中药材产业向品牌化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了包括煤化工、农产品加工
23、、煤炭、超硬材料等在类的八大产业集群。池州市结合生态优势和市情特点,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培育,使其成为支柱型的主导产业。二是产业布局由散到聚,在发展产业集群中形成竞争优势目前,我省产业集聚效益逐步显现,已成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合肥已成为中国家电整机产业整合、转移中心和中国家电产业的重要制造基地。2012年,家电产量继2011年之后,再次蝉联全国三大家电基地(合肥、顺德、青岛)第一,并拥有了全国25%的市场份额。全国每四台白色家电中,就有一台产自合肥,冰箱产量占全国1/3、洗衣机占全国1/4。滁州市形成以博西华为代表的家电集群,以煤化盐化一体化为代表的盐化工产业集群,以
24、德力为龙头的硅产业集群。该市正在加紧培育这三大产业,使其成为千亿元产业。宿州市以打造中部地区制鞋产业集群为目标,本着整体承接产城一体三化统筹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鞋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研发创新、教育培训、会展旅游五位一体的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短短的几年时间,共引进百丽、东艺、康奈、意尔康、鸿星尔克等一批知名制鞋及配套企业。宿州华夏集团过去一直是传统的零售业,近些年致力于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既增进了企业的竞争力,又增强了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宣城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在主城东部片区布局为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逐步建成城东综合物流园区,城北货运仓储园区,城西专业物流园区等三大物流
25、集聚区。目前全市拥有物流企业300余家,现代物流业渐显雏形。三是加工链条由短变长,在延伸产业链中提高附加值全省各地都注重产业链向两端延伸,提升产业层次和市场核心竞争力。以滁州市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已由初级农产品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已逐步形成一条农业生产农产品食品加工流通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成为拉动就业、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振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预计到 十二五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将达500亿元。蚌埠市依托玻璃设计院、晟光科技等骨干企业发展新型显示产品,目前已形成自上游超薄电子显示玻璃生产中游ITO导电膜玻璃制造下游电容式触摸屏生产手机、平板电脑、电子图书等终端应用产品较全的产业链
26、条。淮南市围绕培育打造100亿淮化,100亿煤化工、100亿煤制天然气、30亿德邦,加快淮化多孔硝铵、乙二醇、中安煤化甲醇转烯烃、国投煤制天然气、德邦100万吨纯碱项目建设;围绕打造200亿元的煤机基地,加快凯盛重工、舜立机械开发区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引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延伸汽车产业链,重点支持陕汽形成5万辆专用车生产能力,打造200亿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基地。这些补链延链项目的实施,实现了链条的上下延伸、左右配套,非煤产业的支撑能力增强,结构得到优化。安庆市的华茂集团,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逐步将华茂国际工业城打造成全球中高档面料中心,形成竞争优势。环新集团向发动机动力总成系统和配气系统覆盖
27、,实现了模块化生产供货,为企业带来了效益,为客户减少了成本,也降低了质量风险。曙光化工集团紧跟国际同行业的技术动态,在实施投资58亿元的曙光化工园中,提升装置水平和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精细化工产品为龙头,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阜阳市昊源集团,以化肥转型升级为契机,进行产品升级结构调整,不断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借助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实施化工新材料系列产品项目,将新增销售收入180亿元、利润16.7亿元。四是环境由黑变绿,在推进生态文明中谋求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省通过加强对地区生态环保指标的考核监察,对污染项目进行限批、一票否决等,倒逼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28、,初步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合肥市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一是不断完善工业节能激励政策,出台了支持循环经济、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支持节能技改和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等财政资金奖补政策。二是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管和调度,涌现了皖维生产用能系统集成、大江水泥预热发电等一批具有标志性的节能工程和项目。三是强化资源综合利用,通过余热余压利用、中水回收、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方式,强化对尾矿、工业三废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四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完成了116户24门以下轮窑和10户造纸企业24条生产线破坏性拆除。黄山市循环经济园区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该
29、市对歙县的33家精细化工企业关停并转24户,对另9户企业按照搬迁、集聚、升级、循环的要求,统一进入循环经济园区,实行集中供热、集中治污、集中脱盐,推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铜陵市圣奥化学科技公司处于铜陵循环经济工业园,发挥与相邻企业的原料互补优势,提高产业链条耦合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仅一年就替代燃煤18000吨,节约资金840万元,节电270万度,同时也为相邻企业创收1400余万元。今年,又在专家指导下,利用变压吸附技术,从焦炉煤气中提取氢气作为橡胶防老剂的原材料,将剩下的一氧化碳和甲烷作为清洁燃料供锅炉和载热体加热使用,不仅挖潜了原料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实现了全过程的清洁生产,
30、保护了大气环境。五是手段由拙变巧,在两化融合中实现流程再造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的产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合肥市于2011年成功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称号。以此为契机,逐步探索走出一条点上抓企业示范、线上抓产业联动、块上抓区域集聚、面上抓环境优化的两化深度融合之路。一是区域层面,以桃花工业园示范园区为典型,鼓励工业园区实施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示范;二是行业层面,以江淮汽车等20家省、市示范企业为龙头,加强产业链信息化联动发展,培育典型,树立标杆;三是企业层面,以京东方制造执行系统等69个市级示范项目为重点,鼓励骨干企业积极采用业务流程重组、企
31、业资源管理等信息技术。去年,合肥市获得工信部第二批两化融合试验区2011年工作综合评价第一名。六是从制造到智造,在技术创新中实现跨越发展近年来,全省各地把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破解企业科技投入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比例不高等难点问题,推进制造业从传统制造迈向智造。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一大批企业立足于技术超前和拥有专利技术,带动产品升级。六安市安徽应流集团原是一家从事砂型铸造的企业,近年来,与大学、研究所合作,引进和开发多种世界先进的铸造工艺和机械加工技术,大幅压縮常规产品,承接核电、飞机发动机部件等高精尖、中大件产品,产品吨均价成倍增加,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
32、%。淮北市的龙波电气、滁州市的全柴等企业都把很大精力、很多投资用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梯级式发展,有效地抵御了危机的冲击。淮北市的安徽科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由从畜禽屠宰副产品中提取生化物质的企业,坚持持续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成为专门从事医药中间体科研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使之走向优质化、高端化、品牌化。这也是一种创新。白酒是最传统的产品。阜阳金种子集团与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作成立了安徽省柔和型白酒酿造及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产学研活动,在白
33、酒清洁生产技术、安全品控技术等方面,取得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40多项,产品畅销不衰。淮北的中意胶带、马鞍山的华菱星马汽车、芜湖市的兆信炉料等企业也都牢固树立科技兴企、自主创新的科技理念,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在转型升级中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转型升级就是另起炉灶发展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就是更换设备工艺等的观念认识普遍存在。一些企业没有搞清市场需求和潜在的技术风险,就盲目转型、贸然投资,等等。由于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带来了行动上的偏差。(二)危机意识不强,转型升级的能力弱不少企业依然满足于现状,没有树立起标兵走远,追兵逼近的忧患意识。有的地方
34、创新没有动力,转型没有魄力,升级缺乏能力,还没有从完全依赖资源和传统产业的思维中解放出来。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而出台的产业振兴、需求刺激政策,在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强化了一些地区、企业对外延式扩张的路径依赖,削弱了地区、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还有一些企业负责人面对转型升级惧坚畏难,信心不足,认为动作太大资金不足,动作太小不解决问题。(三)产业类同、集群优势尚不明显,转型升级基础薄弱近几年,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虽有进步,但与全国产业结构类同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如家电产业,合肥、芜湖、滁州三市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但家电的核心部件仍主要依赖外省企业提供或从国外进口。安
35、徽制造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安徽加工、安徽组装。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支撑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大多为高新技术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多为同类产品的集聚,而不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机集合,企业间分工协作不紧密,产业的组织化和集中度相对偏低,其整体带动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要素制约明显,中小企业面临多重困难当前,我省很多企业还处于三无状态:无自主品牌,无研发中心,无专利产品,抗风险的能力很弱。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多。原材料价格快速上升,销蚀了相当一部分利润。据宿州市企联对该市企业的调研,购进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0%,而企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10%左右,与2011年相比,企业平均利润减少30%40%。人才
36、匮乏和用工短缺并存。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由于普通工人对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要求日益提高,也使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难和用工荒。技术工人稳定性差,有的企业反映,技术工人的年流失率在10%-20%。新技术匮乏,装备水平低。在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建项目投资比重大,真正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低,装备、技术老化问题突出。由于技术创新能力弱,决定了它们只能依靠走低成本扩张之路来维持生计,只能生产低附加值、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难仍然是当前企业普遍反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品或质押物,因而担保难和基层银行贷款难;融资贵表现为贷款利率上浮
37、过大,不得已使用的民间借贷更是数倍于银行利率,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高居不下。中介费用名目繁杂也加剧了企业融资贵。三、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认识和建议(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转型升级,首先应该在思想观念上转型、在思维方式上转型、在发展理念上转型,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正如皖北煤电集团葛家德董事长所说的,观念更新了以后,自然就会出主意、出办法, 就会找到人才,就会开发出新产品。(二)走出转型升级认识上的误区转型升级的核心是追逐市场,追逐效益,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按照市场指向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型;改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
38、效率也是转型;一切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改变都是转型。但不看市场需求,一味求新求高,转了行未必实现了成功的转型。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可能是产业产品不变,而内核常新,也就是把自己的主业做深、做透,实现管理、设计、技术、装备、工艺的升级,产品性能和功能的再开发,即是在现有产业中注入新鲜血液式的转型,而且这是更大量的转型。(三)优化产业布局,垂直整合,错位发展所谓垂直整合,就是坚持大项目带动,通过构建完善产业链,加快主导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配套,推动同一生产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中间品交易市场,促进产业集聚、产品创新和规模经济,实现区域交易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错位发展可以避免竞争中的撞
39、车和挤独木桥现象,减少无谓消耗,合理配置资源。宿州市制鞋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四)突出产业重点,进一步明确转型升级的方向主导产业要以创造、智造为导向。加快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的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促进主导产业从普通制造向柔性化、复合型服务制造升级,从销售产品向为客户提供综合配套的系统解决方案转变,从成本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五)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项目是发展的重要支撑。既要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又要积极实施短平快、专特新项目;既要注重高新产业项目建设,又要注重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既要重视龙头基地型项目建设,又要重视扩链强链型项目建设。其中,扩链强链型项目对我省当前发展最具积极意义
40、。(六)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提高转型升级的组织水平要加快政府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对企业的服务。一是改进政策服务。现行政策多是普遍化的,若能够实行有重点的、差别化的政策,扶持一些重点企业,优势产品,这样才会使新的增长点尽快的成长起来。二是融资服务,解决融资难和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三是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小企业一般不具备建立独立的技术和信息开发中心的能力,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政府协调,建立一些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技术和信息开发机构,为他们提供急需的产品设计、技术支持和信息发布,在克服障碍中顺利地实现转型升级。四是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负担。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清费减负的政策规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