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知识讲解_《推理与证明》全章复习与随堂_提高.doc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0015509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数学-知识讲解_《推理与证明》全章复习与随堂_提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数学-知识讲解_《推理与证明》全章复习与随堂_提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知识讲解_《推理与证明》全章复习与随堂_提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知识讲解_《推理与证明》全章复习与随堂_提高.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推理与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编稿:张林娟 审稿:孙永钊 【考纲要求】1.能对推理与证明的各种方法进行梳理,建立知识网络,把握整体结构.2.能比较数学证明的几种基本方法的思维过程和特点,灵活选用各种方法进行一些数学证明.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差异和各自所起的作用.【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要点一:归纳与类比数学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或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而归纳和类比是合情推理的两种主要形式.归纳推理概念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

2、归纳)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一般分为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一般步骤推广为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检 验观察特例发现相似性类比推理概念 两类不同的对象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类对象的其他特征,推断另一类对象也具有类似的其他特征,我们把这种推理过程叫类比推理 一般步骤(1)找出两类事物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3)检验猜想要点诠释:(1)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因而由归纳所得的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含的范围;而类比是从一种事物的特殊属性推测另一种事物的特殊属性

3、.(2)归纳推理的前提是特殊的情况,所以归纳推理是立足于观察、实验和经验的基础上的;类比是根据已经掌握了的事物的属性,推测正在研究中的事物的属性,它以旧有认识为基础,类比出新的结果.(3)归纳和类比的结果是猜测性的,不一定可靠,但它却具有发现的功能(4)注意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推理的特征是前提为真,结论必为真要点二:综合法与分析法1.综合法定义: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这样一种思维方法:从命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经过演绎推理,一步步地接近要证

4、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综合法是一种执因索果的证明方法,又叫顺推法思维框图:用表示已知条件,表示要证明的结论,为已知的定义、定理、公理等,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已知) (逐步推导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结论)2. 分析法定义一般地,从需要证明的命题出发,分析使这个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逐步寻找使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寻求的充分条件显然成立(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或由已知证明成立,从而确定所证的命题成立的一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分析法是一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又叫逆推法思维框图:用表示已知条件和已有的定义、公理、公式、定理等,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用分析法证明可用框图表示为:

5、(结论) (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已知)要点诠释:(1) 综合法是把整个不等式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对欲证不等式的分析、观察,选择恰当不等式作为证题的出发点,其难点在于到底从哪个不等式出发合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正确运用作为定理性质的不等式,还要注意这些不等式进行恰当变形后的利用分析法的优点是利于思考,因为它方向明确,思路自然,易于掌握,而综合法的优点是宜于表述,条理清晰,形式简洁我们在证明不等式时,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即从结论出发,逐步缩小范围,进而确定我们所需要的“因”,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证题过程分析法一般用于综合法难以实施的时候(2)有不等式的证明,需要把综合法和分

6、析法联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Q;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间结论P若由P可以推出Q成立,就可以证明结论成立,这种边分析边综合的证明方法,称之为分析综合法,或称“两头挤法”分析综合法充分表明分析与综合之间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的终点是综合的起点,综合的终点又成为进一步分析的起点 命题“若P则Q”的推演过程可表示为: 要点三:反证法中学阶段反正法是最常见的间接证法.定义:一般地,首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结论不正确,即结论的反面成立,然后利用公理,已知的定义、定理,命题的条件逐步分析,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公理、定理、定义及明显成立的事实等

7、矛盾的结论,以此说明假设的结论不成立,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反证法的格式: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则q”时,它的全部过程和逻辑根据可以表示如下: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1)反设: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归谬:由“反设”出发,通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与已知条件、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反设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3)结论:因为推理正确,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结论成立要点诠释:(1)反证法体现出正难则反的思维策略(补集的思想)和以退为进的思维策略,故在解决某些正面思考难度较大和探索型命题时,有独

8、特的效果(2) 反证法的优点:对原结论否定的假定的提出,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已知条件.类型一:归纳与类比例1观察下列等式:cos 22cos21,cos 48cos48cos21;cos 632cos648cos418cos21;cos 8128cos8256cos6160cos432cos21;cos 10mcos101 280cos 81 120cos6ncos4pcos21.可以推测mnp_.【思路点拨】观察各个等式的变化规律,主要从位置入手:(1)各等式“=”右侧第一列式子的系数有规律:2,8,32,128,m;(2)各等式cos2的系数有规律:2,-8,18.-32,p;(3)各等式“=

9、”右侧各系数与常数之和为定值1:2-1=1,8-8+1=1,32-48+18-1=1,128-256+160-32+1=1,m-128=+1120+n+p-1=1.【答案】962【解析】各等式“=”右侧第一个式子的系数:2=21,8=23,32=25,128=27,依次规律m=29512;各等式cos2的系数:2=12,-8=24,18=36,-32=48,依次规律,p51050.;各等式“=”右侧各系数与常数之和为定值1:2-1=1,8-8+1=1,32-48+18-1=1,128-256+160-32+1=1,依次规律,m1 2801 120np11,n400.mnp512+400+50=

10、962.【总结升华】所谓归纳,就是由特殊到一般,因此在归纳时要分析所给条件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到一般性的结论,本题重在找到规律后的应用。除了归纳法以外,还可以结合赋值法求参数的值,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举一反三:【变式1】观察下来等式:1=12+3+4=93+4+5+6+7=254+5+6+7+8+9+10=49照此规律,第个式子是_.【答案】【变式2】正整数按下表的规律排列则上起第2005行,左起第2006列的数应为()【答案】第2行第3列为:6=23;第3行第4列为:12=34;第4行第5列为:20=45;依次规律,第行第列为:.所以第2005行第2006列为:.选项为D.例2. 若,是正数

11、,则有不等式成立,此不等式能推广吗?请你至少写出两个不同类型的推广【思路点拨】本题可以从,的个数及指数上进行推广【解析】第一类型:,.第二类型:,.【总结升华】类比是从已经掌握了的事物的属性,推测正在研究的事物的属性,是以旧有的认识为基础,类比出新的结果,具有由一种事物的特殊属性推测另一种事物的特殊属性,具有发现的功能。本题中第一类型随着项数的增加,第二类型随着指数n的增加,已经超越了高中研究的范畴。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M、N是椭圆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的位置无关的

12、定值试对双曲线写出具有类似特性的性质,并加以证明【解析】类似的性质为:若M、N是双曲线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的位置无关的定值证明:设点M、P的坐标分别为(m,n),(x,y),则N(m,n)因为点M(m,n)在已知双曲线上,所以n2m2b2.同理y2x2b2.则kPMkPN=(定值)【变式2】如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F为左焦点,A,B是顶点,当BFAB时,此类椭圆被称为“黄金椭圆”,其离心率为类比“黄金椭圆”,可推算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e等于( )A. B. C. D. 【答案】

13、A类型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例3求证:.【思路分析】待证不等式的左端是3个数和的形式,右端是一常数的形式,而左端3个分母的真数相同,由此可联想到公式,转化成能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的形式.【证明】,左边 ,.【总结升华】综合法和分析法流程相反的两种证明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选用合适的方法,选择的依据是:对思路清楚,方向明确的题目,可直接使用综合法;对于复杂的题目,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先用分析法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Q;再根据结构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间结论P. 若PQ,则结论得证本题题目思路清晰:等式左边复杂,右侧简单,故从左向右采用综合法证明.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a,

14、b,cR,求证:.【证明】综合法a2+b22ab ,2(a2+b2)a2+2ab+b2=(a+b)2即,两边开方得. 同理可得, ,三式相加得:.【变式2】已知,且,求证:【证明】分析法因为,且,所以,.要证明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明r,即证,从而只需证明,即,因为,所以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变式3】若求证:.【证明】综合分析法由,得,即 (*)另一方面,要证,即证,即证,化简,得.上式与(*)式相同.所以,命题成立.类型三:反证法【高清课堂: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407426 例5】例4若都为实数,且,求证: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思路分析】“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的反面是“都不大于0”。【证明】

15、假设都不大于0,则,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这与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总结升华】正确地作出反设(即否定结论)是正确运用反证法的前提,要注意一些常用的“结论否定形式”,另外,需注意作出的反设必须包括与结论相反的所有情况,也只有证明了与结论相反的所有情况都不成立,才能保证原来的结论一定成立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实数满足,求证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证明】假设都是非负实数,因为,所以,所以,所以,这与已知相矛盾,所以原假设不成立,即证得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变式2】设函数在内都有,且恒成立,求证:对任意都有.【证明】假设“对任意都有”不成立,则,有成立,.又.这与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