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体育分类教学(共460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体育分类教学(共4605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体育分类教学(共4605字)摘要:本文以高职体育教育为重点,以职业素养为目标,围绕高职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探索高职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专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求开展体育分类教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基础,以体育素质为核心,制定体育分类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适用于现代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中的实现路径。对高职体育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成为目前高校教育研究的重点。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体育分类教学1高职体育教学现状从高职庨体育课程年教学目标进
2、行分析,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基本都是依靠体育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看来完成的,并没有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独立的体育教学内容。从运动参与进行分析,教师认为只要能够认真上好体育课就完成了体育教学的目标;从运动技能进行分析,围绕学生的运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以上的健身方式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从社会适应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体育课程中的课程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体育道德就是完成了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都是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现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针对专业进行体育分类教学,没有以职业素养作为指导思想,无法达到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2高职体育分类教学模式2.1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高职院校
3、要将热爱运动,终身锻炼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每一类专业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与健康生活习惯,将其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进行体育分类教学,分为建设类专业、机械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餐饮物流类专业以及商贸类专业,对不同的专业进行体育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2。2.2模块化学习根据教学大纲以及职业素养的相关要求,对现有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设置模块教学,并突出素质模块,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1)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主要是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健身养身知识,基础课教学内容要突破传统的不适合职业发展的体育测试标准,将选项课改为岗位锻炼。(2)能力模块:降低运动技能的要求
4、,增加运动兴趣以及习惯的培养,并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体育教学项目。(3)素质模块:在模块化学习中是最重要的一项学习,需要根据职业相关的运动意识以及习惯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将晨跑、课外活动、体育兴趣小组都归纳到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整体的职业素养。2.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革新通过体育分类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相关的体育学习项目,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为了能够全方位的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需要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开展趣味活动,既能够锻炼渗透,又能够丰富学习,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5、与学生所学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对学生设计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重点强调学生身心的均衡发展,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在进行体育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视频或者录像的方式让学生观看体育竞赛,让体育教学变得生动有趣4。2.4构建“素质核心”教学体系构建“以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学生能够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通过这样的过程构建体育评价体系,对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体育训练、学习方式以及综合能力等进行整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标准需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职业素质为主,还要考核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
6、将各项功能进行综合之后建立相应的体育评价考核。为了发挥出评价机制制定的科学性,需要将体育评价的结果记录在学生的档案中,将体育成绩与学生整体的综合发展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对体育引起重视。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实施记录学生的体质变化。素质核心评价体系分为知识占比、能力占比以及素质占比,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素质占比最高,占据整个评价体系的50%,能力占30%,知识占20%,通过这样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以职业素质为重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3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实现路径3.1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课程设置起点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艰巨任务,这种教育使命只有高职院校才
7、能担负得起,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的宗旨就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与高技能人才为主。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培养的学科性人才不同,高职教育具有非常强烈的职业教育指向性,以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主要教育手段。并且高职教育的目标与发展方向明确,就是因为目标的明确才能够确定高职体育课程分类教学的模式。通过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突出与普通本科教育的不同,突出体育课程的职业培养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特点,将其贯穿整个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还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以职业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起点,构建高职体育分类课程,培养学生的体质健康,突出体育课程设置的实用性。3.2
8、以人才培养需求突出课程特色高职教育要以能力作为发展本体,以就业作为导向,构建富有特色的人才教育理念,并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断探索,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6。传统的体育教学以运动技能为主,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强调健康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忽略了职业素养的培养,没有针对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让学生没有形成职业体育素质认识,体育教师没有将终身教育的理念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还停留在最初的教育阶段,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为了让教师能够有目标、有目的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需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构建体育分类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作为体育教学内容设置的主
9、要方向,尊重学生的能力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特点。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时要考虑社会对人才岗位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的人员身体素质开展相应体育教学。体育课程中要包含体能、户外拓展训练,还要有学生的形体训练,将其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以满足不同行业对与人员素质的要求。体育教学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了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基础,让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的节奏,通过自我学习与不断创新开展工作。以不同专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在高职院校中设置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课程。3.3以学生发展制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高职院校涉及到了不同的教育领域,有机电专业、计算机专业
10、、旅游专业、艺术专业以及农林专业,多样化的专业以及社会需求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很多选择性,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岗位技能要求,形成符合高职体育分类专业教学课程体育,以能力与岗位作为前提,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通过调查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设置相应的体能训练,满足不同就业岗位,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自身体验,让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同时要调查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需求,以学生的发展需要设立体育课程,能够更具有针对性。现代的学生在体育知识以及身体素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对应的体育内容设计,体育课程设置的内容要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
11、吻合,能够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上的动力,从而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3.4建立完整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学生完整的人格取向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的人格能够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以及学习能力,还需要掌握体育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意志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些都需要通过体育教学进行实现。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需要建立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体育项目,并通过分类教学模式形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独有的教学体系。以体育项目作为核心,培养学生对应专业的职业素质以及运动能力,这是体育教学
12、最重要的一点内容。有相关的研究表明,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提高知识以及能力,还要增强人的主动性,增加人生的趣味性,而趣味性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现。在运动的过程中与竞争选手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人格与理念,表现出团队合作的精神,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4结语高职教育的职业岗位导向性非常明显,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是高校教育的特色。在高校的职业岗位导向体系中,体育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这样的体系中,能够与职业岗位形成对接。建立适用于现代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高职体育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指导思想,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任务构建体育的健身
13、功能、娱乐功能以及教育功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根据所学专业的课程特点以及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相关的体育教育课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体能的人才,培养学生过硬的身体素质,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牛英群,谢永广.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20):145-146.2秦樟连.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162-163.3李茹.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132-134.4沈铁.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4):81.5李万海.基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职体育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4):88.6陆亚光.基于职业素养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0):119-120.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