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历史与艺术的当代意识-怎么面对主观意识强的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对历史与艺术的当代意识-怎么面对主观意识强的人.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面对历史与艺术的当代意识:怎么面对主观意识强的人 摘 要:京剧成败萧何是新时期以来继曹操与杨修之后又一部非常精彩、厚重、令人激昂的史剧佳作。它以肃穆但又充溢发觉与创建的姿态面对历史,寻求着历史文化中能够穿透古今、贯穿世事人心的精神内涵;作为与时代同步的艺术创新,它又在清楚的戏曲本体价值认定的前提下,完成着对戏曲艺术的承续与再创。而这样两个方面,正是今日新编历史剧创作中应有和珍贵的当代意识。 关键词:戏曲艺术;历史;艺术创作;京剧艺术;成败萧何;当代意识 中图分类号:J801文献标识码:A 京剧成败萧何是新时期以来继曹操与杨修之后又一部非常精彩、厚重、令人激昂的史剧佳作,也是历来具有深厚创新传统
2、的上海京剧院在戏曲界面对今日共同的生存发展之新机与危机、执着与困惑中,再次作出的一个杰出的新贡献。 作为一部历史剧,它以肃穆但又充溢发觉与创建的姿态面对历史,寻求着历史文化中能够穿透古今、贯穿世事人心的精神内涵;作为与时代同步的艺术创新,它又在清楚的戏曲本体价值认定的前提下,完成着对戏曲艺术的承续与再创。而这样两个方面,正是今日新编历史剧创作中应有和珍贵的当代意识,它在给予作品本身厚重的质地与内涵的同时,也给戏曲界带来了有益的启迪。 一、面对历史的主动创建 成败萧何是写韩信之死的故事。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卓越的战将,为刘邦打天下的西汉开国功臣。其用兵之活、之善、之勇、之神,可从他为后
3、世留下的大量军事典故诸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半渡而击,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八面受敌,十面埋伏等见其一斑,历来为人称颂、广为流传。但正是这样一个伟岸的大英雄,却并无善终,特殊是在他累遭谪贬、全无兵权之际,也即在逻辑上最不该反叛之时却被指称谋反而遭杀,使他的命运在后人眼里充溢着戏剧性,甚至充溢着让人寻思的悬念与疑问。当然,韩信之死,以及构成韩信戏剧性命运干脆缘由的刘邦和吕雉夫妇如何杀韩,这本身就是一个特别惊心动魄的戏剧性故事,但作者却并未停留于此,而是偏偏把眼光、而后将笔墨浓重地落在了萧何身上,也即专写韩信毁灭之中的萧何。 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作者看到了在杀韩的戏剧性故事中,更具有戏剧性的则在萧何。
4、人尽皆知,萧何是个佐国的盖世功臣,尤其是他识才、爱才、惜才、荐才,追回了原本并不受重用的韩信,而最终使刘邦拜韩为大将军,这才有了后面可为大汉立国建立功勋,也成就了韩信的一世英名。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好戏,让萧何的卓识、才智、赤诚、罕举,名扬天下、妇孺皆知。但是,也恰恰是这个萧何,在后来刘、吕杀韩事务之中,史称有送韩入死之举,故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千古浩叹。但是作者更加看重的是,在韩信之死的故事中,于爱才和毁才之间发生戏剧性突转的萧何,内心该有何等巨大的冲突和情感谢荡?而萧、韩之间又会如何面对自己的这位生死之交?刘邦和吕雉原委是怎样相识韩信如此一位旷世英才而又决伤心下杀手?其中每一个关
5、联者在这个悲剧事务中原委如何作为、并担当何种责任?这里面明显有太大的思索和想象空间。尤其是,在杀韩悲剧之中,萧何的戏剧性突转真是担得起“败也萧何”的历史责任吗?于是,我们最终看到,作者由“成败岂能由萧何”的诘问和慨叹动身,将身处悲剧漩涡深处的萧何作为了全剧的核心,以对穿透古今、贯穿世事人心的精神内涵追寻为目标,来呈示这一场悲剧的根由,剖示众生的灵魂,揭示出古今多少往事不由人的历史真实!同时,也深深发出了艺术家悲愤的呼号、无奈的喟叹、由衷的赞美和殷切的憧憬 这是历史剧创作中珍贵但应有的当代意识当代人写历史剧的主体性。这不仅表现在历史与戏剧之间,史家重史而编剧重戏、史家重事而编剧重人、史家重理而编
6、剧重情、史家重直而编剧重曲等(郑怀兴语)诸多的差异之上,而关键在于,历史真实在此仅仅是一个基本前提而远不是目的,历史剧创作的目的,应当在于从历史的偶然中发觉并创建性地表现其贯穿古今的必定性和一样性,述今人之洞见、抒今人之情怀、展今人之才智,给当代人以穿越时空的独特审美。 正如黑格尔所说,历史剧只不过是“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而已。那么为什么要向历史取材?无非是历史与现实具有某种一样性。的确,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一个不曾间断的过程,我们每一个人都只站立在一个点上,全部的历史、现实、将来,相对于其后的某个点来说都是历史。所以,从哲学的眼光来看,人类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并无截然的分割。因此,历史剧的创作
7、虽然要受到历史真实的制约,但它必需以当代意识为灵魂,而后落实于“编戏”:好看的戏,有意味的戏,让人审察历史的戏,但更是传达今日呼喊的戏。而新编历史京剧成败萧何正是这样一出好戏。 很多人看戏的直感认为该剧的内涵是多义的,其实,在我看来,该剧的多义是在内涵的丰厚,而绝非是题旨的多解。此戏触及的就是在封建政权建立之后的君臣关系改变,于“兔死狗烹”常规之中无可避开的悲剧;以及一切和善、真挚、忠诚、仁厚在这种社会格局之中的无奈、无助、悲鸣、悲叹!因此,这部悲剧首先是一曲对生命尊严和精神自由的现代呼喊;而从萧何那犹如身处炼狱般的灵魂煎熬,那无奈之中不尽的苦痛中,又可以让人体悟到至今人类尚不行真正抵达自由、
8、同等、志向境界的现实生存中种种“身不由己”常态中的苦涩。 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面对历史的一次主动创建,在该剧的创作中,既有选择,也有改换,还有编织,更有创建。 选择,是把笔墨主要落在萧何,重点写其由力保韩信到“诓杀”韩信的心灵巨变与搏杀,而将这场政治悲剧的阴暗置于整台演出的背景构成,全剧突显的则是两个生死之交的悲剧灵魂的无尽纠缠,以及在这无可逆转的悲剧命运大势之中时而闪耀、不曾熄灭的人性光辉。这使全剧充溢了戏剧性的张力,而且由此也直达历史、社会、人心幽深之处。 改换,则是面对诸多史料传闻,对韩信,是毅然改去谋反之说;写其傲岸、性格率直、刚烈一面而改去恃功求封的行为;写其对钟离昧的收留乃出于仁厚
9、、怜悯和义气相投;又将钟离昧自杀原为了韩在受命杀钟离昧时的迟疑,而改成对韩由衷地“谢友恩、酬知己”。对萧何,则是把诓韩入宫改为直言相告,改诱杀为劝死。这些都有效地避开了人物的道德损害,强化了毁灭美妙的悲剧力度。 编织,集中体现在对全剧中萧何由“月下追将才”到“月下追命来”这十年中史料真空的填补。作者选取了两个最充溢危机的事务来分别作为上、下半场的核心冲突:上半场是刘邦诏令韩信捕杀钟离昧,而韩信却收留了钟离昧;下半场是刘邦要韩信随驾征伐反叛的陈豨,韩信却称病不从。同时还设计了萧何得知后宫有变而劝韩出走,从而引出二次“月下追韩信”的情节,形成了与前辈名剧的精彩呼应。 创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从概
10、念动身,努力地揭示悲剧冲突中每一个人物内在生命运动的极大丰富性与独特性。 在这出深刻的悲剧中,韩信自然是个悲剧人物。作为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堪称史上奇人和伟人。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悲剧人物之所以陷入悲剧,除了其他缘由外,也总是自身性格与行为过失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在剧中观赏他直面生死、壮烈舍命,仍不忘对挚友萧何嘱咐“莫嫌韩信忒无赖”的真挚、顽皮、豁达的同时,也肯定可以看到,他决无“收敛”地收留朝廷钦犯钟离昧,甚至在刘邦震怒之中仍直言恳求赐还钟离昧人头以全尸而葬,那种率意而为的性格;当观赏他洞察世事、人心的卓越胆识的同时,也肯定可以看到他不仅在萧何面前直言“君王也不能妄揣臣子”,更在满朝文武面前斥责吕雉“多管朝政”那种狂放轻言的一面。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