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993523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在探讨产学研合作教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下对课程建设的新要求和新特点,提出了校企协同开展课程建设的详细策略和相应的教学模式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化;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记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37-0183-03 产学研合作教化是应用型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实践实力、应用实力、创新实力和综合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引入合作培育、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等产学合作教化模式,旨在将人才培育链条与产业链条和行业、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有效

2、对接,共同重构人才培育体系,共同实施人才培育过程,共同对人才培育质量达成评价,最终实现校、企两种不同的教化环境和教化资源的融合、融入和融通,培育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养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中的关键环节是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其建设水平的凹凸干脆影响应用型人才培育培育质量,干脆关系到学生的社会适应实力和竞争实力。因此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是应用型本科专业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目前校企合作课程建設存在的问题 2022年教化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化培育安排”以来,参与试点的高校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大力推动工程教化的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根据两段式

3、培育模式,即校内学习阶段,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实力、工程设计实力与工程创新实力为核心;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化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参加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实力。随着安排的启动,各高校依据人才培育标准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建设。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种合作尚处于浅层次,离校企深度融合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存在着相识误区。我们知道,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宗旨应当是学校与企业共同依据实力培育矩阵建设课程,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人才培育标准。但是,一些院校的老师却狭隘地将校

4、企合作建设课程理解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引入企业员工参加或在课程内容上体现企业的技术内容,使得课程建设过分重视满意企业或就业的须要,把重点放在了专业技能的培育上,将专业课程演化成了培训课程甚至是操作层面的课程,忽视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非专业技能的培育。二是课程建设的形式单一,基本实行课程置换和课程共建两种方式;课程置换是将现有专业的相关课程全部或部分替换为企业的培训课程;课程共建是学校引入企业员工参加课程建设,一般只停留在参加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很少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的建设。三是课程建设的范围有限,仅限于专业课程,校企合作教化的理念还没有体现在全部的课程建设当中。因此,如何整合校、企

5、教化资源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是产学研合作教化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下课程建设的新要求 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下的课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比实现了5个转变:从“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从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向“项目实践或者实际案例为主”转变,从“注意结果评价”向“注意学习过程和学生成果产出评价”转变,从“一言堂课堂教学模式”向“交互性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从“单纯的学问评价”向“学问、实力和素养相协调的综合评价模式”转变。产学研合作教化课程开发与建设应以培育具有生产、研发实践实力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人才为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支配将学生的理

6、论学习和体验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的可用的学问和阅历,使得学问在详细的应用情景中不断得以融会贯穿,使学生的学习效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促进学生从学问的被动接受者向学问应用和学问创新的角色转换。 为了有效实现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下,应用型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体现出课程的开放性、敏捷性和实践性,才能打破原有课程的专属性和封闭性,才能将优质的社会教化资源进入课程,才能让学生较为充分的了解社会需求,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实力、创新实力和应用实力,才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学问、实力、素养”的协调发展,才能为学生供应更多的实战熬炼机会。 三、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下课程建设特点 产学研

7、合作教化模式下课程建设与开发是一个困难的创新模式,其关键是使各参加方围绕共同设定的人才培育目标重组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要素,建立一个合作共赢和合作共享的运行机制,共同建设与开发课程大纲、教学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评价以及资源共享等方面内容,体现出开放性、协同性、互动性、递进性和共享性的特点,有力地促进人才培育、科研开发和服务地方三大功能的充分发挥。 开放性: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与一般教化的教学活动不同,它实行“校内培育”和“企业培育”交替培育模式,在企业阶段主要以实际项目为驱动或以真实场景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实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真实性和敏捷性。 协同性:产学研合作教化

8、模式下的教学活动的开放性确定了在课程建设时要充考虑各参加方和各必备要素的优势和特长,要形成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建立协同建设机制。协同性主要体现在各利益工体在目标和追求高度一样的前提下,提倡各要素在共同约束的框架下协同发展和合作。 互动性: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因建设内容多样性和实践性,必需要建立一个动态的和开放的建设机制,形成一个因需而变的“互动开放的教学团队”。但是团队内各参加方要目标一样,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长久性机制。 递进性:课程体系建设时将行业的需求与人才培育的阶段性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拓展口径、发展特性、注意实践、适应需求”构建渐进式教学平台,其中职业素养和专业实力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育

9、的基本标准,专业拓展课程着力解决学生成为准行业人的实力提升,行业应用与实践课程着力打造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的实战平台,四个平台实现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而更大限度满意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培育的共同需求。 共享性:各方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参加课程建设,是提高课程实效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课程建设可以实行“走出去”、“引进来”两种模式,“走出去”是将课程教学“搬进”企业,学生在实战训练中完成课程学习;“引进来”是将企业的设计研发中心引入高校;从而实现互利双赢,既能满意理论课的授课要求和实践课的训练要求,又可满意企业的产品研发要求,使得企业能够深度参加学校的人才培育,并为企业开发新产品,解决技术难题。

10、另外,企业将原本在学生毕业后的聘请与培训“前置”到学生在校期间,使企业的人才聘请竞争处于优势地位。 四、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下课程建设策略 为了提升学生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和社会竞争力,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下课程建设与开发应实行以下策略。 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推动课程实施 课程标准是落实人才培育标准的详细载体,着力关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应当驾驭的学问和应当具备的实力的界定和表述,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课程标准制定是否科学完善干脆关系到人才培育规格和质量。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校企双方要充分汲取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校内外教化专家和骨干老师以及优秀校友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实现课程建设标准与行

11、业的发呈现状与趋势同频共振,能够与产业链条节点和岗位群对接,根据岗位职业实力的客觀要求,将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从业岗位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 共同开发合作型课程,丰富课程内容 合作型课程是指校企双方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的课程,它不以学科来设置课程,而是将工作项目根据“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课程组织形式。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真实体验接受任务、独立完成任务、进行成果展示和学习总结评价等环节,让学生完整的体验“工作过程”。项目课程开发是企业要求与学校才智相结合的过程。因此,企业专家和课程老师在课程开发中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校企双方必需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预先设计问题框

12、架。其次,由企业专家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实力分析。项目课程开发的基础是工作任务选择以及工作任务与职业实力分析,而对这项内容最为熟识的人就是那些长期在对应岗位从事工作且擅长反思的企业专家。因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企业方专家要将自己丰富的企业工作阅历和阅历,以鲜活的典型案例和项目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实力分析。第三,高校老师利用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将企业供应的案例和项目进行梳理和转化,最终实现从职业领域向教化领域的转化、典型案例项目向教学项目的转化,完成教材编写任务。最终,再由企业专家对课程中涉及的工作任务操作过程是否规范,所选设备和技术是否符合企业实际等问题供应看法。 共同建设实习实训

13、平台,实现资源协同 实习实训平台共建是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下课程建设与开发的最大瓶颈,是行业企业真正参加人才培育的详细体现。在实践中,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一个校外实训基地通常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一个合作协议,然后派学生到企业实习走马观花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真正完善和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和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值得深化探讨。 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平台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要突出共建共享共赢,要推动建立建设主体多元化机制,变更过去那种仅仅依靠学校建试验室和校办工厂的主体单一的弊端;在内涵建设方面,要体现多功能性和服务性,照实现技能实训的、产品研发与生和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多

14、种功能,使其具有应用型人才培训、技能鉴定中心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等多种服务面对。简言之,实习实训平台建设是多元主体共同参加的,其功能定位是教学、培训、科技开发和服务“四位一体”,通过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促进教化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资源协同。 共同开展课程评价,提高课程质量 课程评价是体现和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是否与项目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完成学习后是否驾驭了所设定的学问和技能,这些都依靠课程评价来推断。在课程评价环节,让企业专家以第三方的身份对课程质量进行谛视。 在课程评价过程中,企业专家一方面要对课程标准、项目课程讲义和教材、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规范性

15、和科学性做出评估,并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另一方面,也要对老师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确保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进行全要素、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评价。 五、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下课程教学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下课程建设是将人才培育与产业的人才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理论学问学习与实践应用脱节的问题,体现出“参加、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学习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真实项目的时间和质量要求来制定工作流程,并根据企业岗位实力需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将学问理论与实力训练融入项目实践中。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岗位类别

16、进行特地化的训练,并以探讨沟通、特地辅导、企业专家培训、专题学习等内容方式进行辅导与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有分层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等,并遵循实力培育按部就班的原则,起先由老师和企业专家引导学生做,然后由老师指导学生做,最终布置任务由学生自己做,老师讲授越来越少,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伴随者和组织者;学生的学习爱好会越来浓,动手机会越来越多,渐渐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力、工作与学习方法实力和沟通协作、应急处理等社会实力。在评价方式上通过校企双方依托项目载体引入企业评价方式对参加项目化课程的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总之,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下课程建设与开发本

17、质上是一种机制建设和组织模式的创新,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向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各方人、财、物各类资源真正形成向心力、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促进各方从自身特色优势动身,真正为人才培育、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进步供应支撑和引领。 参考文献: 1教化部.教化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化培育安排的若干看法通知Z.北京,2022. 2陈兴文等.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育J.教书育人,2022,. 3许青云.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2,. 4林雪明.课程集群嵌入产学研合作教化模式的思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探讨,2022,.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