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_曲径通幽处的隐晦含义.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988971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径通幽处_曲径通幽处的隐晦含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曲径通幽处_曲径通幽处的隐晦含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曲径通幽处_曲径通幽处的隐晦含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径通幽处_曲径通幽处的隐晦含义.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曲径通幽处_曲径通幽处的隐晦含义 摘要: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是特别高的,它不但在笔墨的运用上独具特色,在置陈布势上也有很大的“玄机”。正如王原祁所说,“画中有龙脉开合”。我们观赏中国的山水画,不仅仅是看它的笔墨、构图,更须要细致推敲它局部的奇妙设置。例如房子与树、树与山,树与舟之间的遮挡,正所谓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这些“隐藏”在画面中的规律,给一幅山水画制造了“冲突”,但这冲突又是对立与统一的。这冲突的存在,让画面动静结合,非常和谐,符合中国的传统哲学。我们可以从山水画的遮挡、山水画中的“藏”“露”,中国的诗歌与山水画去探讨中国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关键词:山水画 “巧藏”

2、“妙露”一、好玩的“遮挡”关系我们在观赏山水画时,总会发觉许多好玩的现象。比如房子总会被树遮挡一部分,如同琵琶行里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树与树之间也是互为穿插,各显姿态,树枝着重于相互穿插与疏密关系;树干的姿态有翩翩起舞的,有整装待发的,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曲径通幽处”总会给人以绵延不绝之感。更好玩的是,山上的雾气,在山的实与虚之间那飘渺的感觉,总会把你带入另一种仙境。这就是虚实之间所产生的“趣味”。龚贤寒林古屋图近景是几棵树,中景是一个小房子,远景是一片树林。中景的房子被前面的树分割成两部分,只露出了一半,让整个画面有开有合,有虚有实,非常好玩。谢赫的六法论中就提到 “经营位置”。经营位置

3、又称“置陈布势”,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构图”。早在唐代,张彦远就提出了:“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明代的李日华先生也说过:“大都画法以布置意象为第一。”“构图”是对景物的位置经营,肯定要合乎天地之法则;阴阳向背,开合起伏。要考虑到对象所处的位置与四周景物的布置,有主有宾,有“藏”有“露”。二、山水画的“巧藏”与“妙露”中国的山水画中总讲求“巧藏”与“妙露”。比如“深山藏古寺,画者并不画庙,而是画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淋漓尽致。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的,这不禁让人想到旁边肯定有庙。庙在深山里,画面上上看不见,就把

4、“藏”字表现出来了,可谓是“巧藏”与“妙露”.黄宾虹先生也提到,中国山水画中“争”与“让”的关系。就是说主要的前面的就要争,次要的、后面的就要“让”。在龚贤的画语录中,也讲到“有主有宾”。主树要争,要义不容辞,客树要“让”,要退后一步。画家在绘画上的概括、取舍是关键。中国画家能够大取大舍,并且方法还特殊的奇妙。例如,画一棵树,能够遮挡“数十里”,一片云能够遮挡几重山。画面看上去还能很自然、很舒适。这就是画家出于大美的要求而大胆的作出的一种合乎民族审美的“巧藏”和“妙露”。例如“马一角,夏半边”,虽然简洁但很充溢,并且还富有改变。厉鹗南宋院画录引曹昭格古要论论马远山水画说:“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

5、顶;或绝壁而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日,而一人独坐。 这就是要奇妙的“藏”起不重要的,奇妙的露出画中主要表达的部分。三、中国的诗文与山水画不只是山水画,中国的诗歌也在变与化中做文章。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王维的山水诗中也体现了虚实、大小等对比关系的处理。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前两联写四季不同景致。作为背景,是虚写;而渡头的落日,墟里的孤烟,作为近景,给人的感觉是干脆可观的,是实写。诗文中的实与虚正是山水画中藏与露。作者重点要表达是实写,作为衬托的就虚写。一首好的诗就是在实与虚中方能显现情境。一首好诗中总有那么两句是耐人寻味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股清泉真的

6、是洗涤了我们的心灵。作为“题眼”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正如山水画中的表现手法,想要表现的地方就重点刻画,将它画的特殊的细致,改变多端;作为陪衬的地方就几笔带过。有些事物显露出来,有些则隐藏。一条小路也要若隐若现的表现出来,方为动人。山水家法中提到,路要有出没,或林下透见,或水脉复出;或巨石遮断,或是林下透见,但要有水脉复出;或是有巨石遮挡,而山坳渐露;或近屋宇,以竹树藏之。宋人画论中提到,城墙相应,房屋楼阁相望。应当让它像带子一样掩映在树林的中间,不行以一一显露出来。假如是显露出来的画,就唯恐跟图经相像了。“山水”不仅是客观物象的再现,更是中国人的一种情思,一种观念的表达。作者可以画亲眼所见的,

7、也可以画内心所思。四、总述中国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是一种好玩的现象,他是通过山水画中的遮挡、虚实等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在表现方法上,也是通过墨色来表现。通过视觉,给我们心灵上的感受。让我们在观赏山水画中,能够思索中国诗歌,甚至是中国文化思想的这种异曲同工之妙。参考文献:1王伯敏著.山水画纵横谈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22.12韩玮.教化部师范教化司组织编写中国画M.高等教化出版社3陈洙龙,陈旭编著.中国书画家画语录图解龚贤M.4许学权编著.金陵八家M.长春;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2.125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1016潘运告主编,熊志庭,刘城淮,金五德译注.宋人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