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平:2022年“中医药循证走向国际”的解题策略.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977723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幼平:2022年“中医药循证走向国际”的解题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李幼平:2022年“中医药循证走向国际”的解题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幼平:2022年“中医药循证走向国际”的解题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幼平:2022年“中医药循证走向国际”的解题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李幼平:2022年“中医药循证走向国际”的解题策略 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赶赴当地支持并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员累计近600名,其他国家援非医疗队几乎都有被感染者,而服用中药预防病毒的援非医务人员无一人感染,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中医药优势。 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征程”中,循证医学正在为它供应“GPS导航和照明” “循证医学,是科学快速处理海量信息的方法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四川高校华西医院循证医学首任主任李幼平教授概括说,“循证医学只是一种方法学,并非西医学的专利。中医药循证探讨者在用这一方法学解决特定问题时不肯定完全套用,不合适的可以修正。目前张伯礼院士、吴以岭院

2、士、刘保延教授、梁旺盛教授等团队在临床中医药、针灸等专业领域都获得了很好的循证探讨成果。” 中医药循证,如箭在弦 李幼平介绍,2022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高校卫生计量和评价探讨所编撰的2022全球疾病负担探讨报告在全球知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布。从疾病与危急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综合性指标和死亡状况看,食品、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因素对人一生健康的作用不行忽视,而这正是中医的核心理念。 该报告详尽地分析和比较了截至2022年的全球居民的死因、疾病和损害等数据,通过对全球和中国重大疾病负担直观对比后发觉:从非传染性疾病、感染和传染性疾病到创伤,两者状况相像而不相同。排在全球和中国慢性病第一位的都是心血

3、管疾病,但全球发病率是心梗高于脑卒中,而中国是脑卒中高于心梗。 对比不同年龄别的健康损失,2022年全球疾病损失以儿童为主,青年和中年与老年的疾病谱有所不同;而中国疾病损失以中老年为主,慢病为主,且心理疾患突出。全球前10项疾病负担依次为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下呼吸道疾病、慢性堵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癌、HIV、道路交通伤、腹泻、疟疾等。除疾病本身造成的负担,更值得警惕的是风险因素。风险因素第一位是高血压,其次位是吸烟,以及酗酒、可吸入肺颗粒物PM2.5浓度高、多盐饮食、少动、肥胖、空腹血糖高、医院获得性肺炎、水果摄入不足、坚果和种子类食物摄入少等。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与Cochran

4、e Collaboration实现了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卫生组织的循证决策与实践,将循证医学原理和方法引入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基本药物遴选、基本医疗器械遴选,以及上述卫生资源的生产、选购、配送、运用、调整、后效评价和持续改进,以更好地促进循证全球化。 中医药走向国际,药品说明书需标准化 李幼平教授说,慢病主要是以服药为治疗手段。药品从药厂到医生处方,再到患者手中,很重要的抓手就是药品说明书。西药的药品说明书供应了药品名称、目标疾病/症状、有效成分及含量、有害成分及含量、机理与质控。监管机构通过了解药品的成分、含量,就可以有效限制药品的质量。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标准化的意义就在于,中医药要走向世界

5、,必需保证让全球不懂中医、不懂辨证论治的医生、药师、护士等人员按药品说明书就能正确合理地运用。 中医药现代化正快速发展,但最大的差距体现在为患者供应药品选择和运用的指南式说明性文件药品说明书的标准化编写和不断更新上。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的标准化、完善和不断更新,是摆在我们中医药人面前的、刻不待时的重要任务。 中医药循证的挑战:从临床实践到临床探讨 如何把上千年的中医药临床实践转变为中医药循证探讨?李幼平认为,中医药做好循证探讨必需把握4个关键环节。 循证选题 她指出,循证选好题是首要步骤,不是探讨我们擅长的领域,而是必需满意实际需求。选题时要聚焦3个关键词中医药、循证探讨、走向世界。选题应针对重大

6、、疑难、全球关注、影响面广的临床防治需求,从“中国特有、中国特效”切入探讨。 规范实施 循证探讨的设计也有肯定规范,可参考PICO要素设计。PICO,即问题的对象患者、干预措施、与其他措施比较、诊疗结果。设计与方法往往确定了探讨是否胜利,循证医学特殊强调二次探讨,原始探讨和转化探讨,还有对方法学本身的探讨。中医药探讨不能干脆套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学,而必需针对中医药的特点做一些方法学的修正、创新和发展。 循证医学的优点在于,当确定探讨的问题后,从探讨、发表到转化和评价有一整套系统、透亮的规范和流程。其特点是规范、透亮、全程质控、结果共享、刚好转化、后效评价和不断更新。 刚好规范转化 循证医学的特点

7、就在于,它是基于问题的探讨,强调探讨结果刚好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或卫生决策。质量是证据的核心,证据要得到转化和运用必需确保其真实、科学和合理,能满意用户的需求。证据的转化还受决策主体自身阅历、学问、技能及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偏好和环境影响,因此须要对当地的转化条件进行评估。 临床实践指南是临床探讨证据向临床实践转化的桥梁。尽管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历史悠久,但开展临床探讨的时间不长、阅历不足,能被临床诊疗指南接受的证据还较少。我国中医药指南很少,且多为专家共识,而国际主流指南均循证制定。推断指南是否循证制定,要看4个指标证据检索、质量评价、集体探讨和不断更新。 后效评价,持续改进 决策主体将当前可得

8、最佳证据转化为决策后,不肯定会有志向的结果。确定了决策方案后还需建立长期的监测与评价机制,监督评价决策执行的过程、质量和结局效果,确保供应的中医药服务平安、有效,价有所值,生产的证据有用、能用、好用。 跨学科循证合作,共同示范探讨 李幼平教授表示,中医药循证并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因此开展跨学科的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很有必要。目前四川高校华西医学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与南京中医药高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医验方评价与转化重点探讨室合作,就目前中医药临床探讨现状及名医验方评价体系构建开展了相关探讨。 “中医药发展数千年,但其临床探讨仅有几十年,迄今仍缺乏全局性探讨。为此我们两家单位合作开展探究性探讨,目前二

9、次探讨结果表明:中医药临床探讨涵盖了WHO ICD-10 22类编码疾病中的20类疾病,且消化系统的探讨最多,其次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养分和代谢疾病,肿瘤。”李幼平教授说,两家合作单位从全球和中国的肿瘤疾病负担和文献计量学角度,确定以中医药优势癌种为切入点,选择原发性肝癌进行深化探讨,现已获得中医药治疗肝癌能够改善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循证探讨证据,相关探讨结果将在学术期刊接连发表。 中医名医验方是经长期临床实践,疗效牢靠的一类中医药复方,具有重大开发价值,但目前缺乏牢靠的评价标准。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与名医验方评价与转化重点探讨室的合作团队,在对中医

10、药临床探讨评价的同时,也对名医验方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设计。在全面了解中医药临床探讨全背景基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名医验方评价体系的框架及方法、标准与流程。以评价艾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为例进行了探究,拟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从中医理论、基础探讨和临床探讨三个层次开展二次探讨和原始探讨,对优势病种进行综合评价,现已初步建立“名医验方评价体系”, 用此依次评价其他优势病种,验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运用中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探讨结果将进行系列报道。 专家小传 李幼平,探讨员 、博士生导师。先后领导创建Chinese Cochrane Centre/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

11、植免疫重点试验室、循证医学教化部网上合作探讨中心、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 WHOICTRP中国一级注册中心并任主任。创办中国循证医学杂志、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并任主编。先后获原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1016年从美国应召回国创建中国循证医学事业,负责科室的学科、平台、梯队、知名度建设。2002年起任WHO基本药物书目遴选和评审专家,参与基本药物遴选和评价。主编全国第一本循证医学本科生规划教材第13版;第一本循证医学探讨生规划教材第1版;循证用药手册基本药物分册等丛书。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