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发展中的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环境如何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可持续发展中的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环境如何可持续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可持续发展中的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环境如何可持续发展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要良好的法治环境。文章以山西省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现状的调查问卷资料为依据,对山西当前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进行了思索与分析,指出了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内涵与意义,揭示了当前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新农村法治环境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进程有所帮助。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法治环境;法律意识一、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内涵与重要意义(一)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内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把农村工作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建设一个“生产发
2、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相识和行动纲领。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指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建设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内涵应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新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应当致力于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即以现行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为前提,以依法治国为目标,着眼于消退现有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从法律上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其次,新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应当
3、致力于法治治理模式的转变。即转变法的政治统治功能,注意法律宣扬教化与法律服务、法律救济有机结合,引导农夫树立遵纪遵守法律观念,增加参加村民自治和社会管理的意识,驾驭解决冲突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提高农夫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依法维权的实力,主动为农夫群众供应法律服务。第三,新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应当致力于营造“以人为本”的公允理念和价值取向。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是公允,民主政治核心的价值观念是同等。农夫群众是新农村的主子,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得益者。法治环境建设应当着眼于爱护农夫利益、促进农夫发展,从法律制度上设定爱护农夫各项政治、经济和参加社会管理的合法权益。第四,新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
4、应当致力于发展农村地区社会文化事业,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的人文环境。乡风文明不仅要靠精神文明,也要靠法律。国家将须要以强制力保障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二)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一,优化新农村建设的法治环境,是逐步消退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消退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其次,优化新农村建设的法治环境,是确立农夫主体地位、提高农夫素养、培育新型农夫和促进农夫全面发展的客观须要。推动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客观上要求爱护好农夫的合法权益,敬重农夫意愿,维护农夫利益,充分发挥农夫群众的主动性和创建性。
5、第三,优化新农村建设的法治环境,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三农”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新农村,就是要更大程度地发展农业、解放农夫、改革农村,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加强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对于依法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使“三农”发展更加具有活力。第四,优化新农村建设的法治环境,是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迫切须要,也是推动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山西”的迫切须要。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法治是生产关系稳定的最佳保障,是广阔农夫的最好“定心丸”。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部门必需依法履行职责和供应有效服务,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创建良好的法治氛围和
6、外部环境。二、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笔者的调查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到,只有55的农夫明确表示在切身利益遭遇严峻侵害时会可能利用法律武器。而针对自己所处的法治环境,只有一半的人表示满足,而绝大部分村民认为法治环境的好坏主要是由当地官员来确定,有70的人认为当地基层官员的法律意识很一般,而有近1/4的村民认为基层官员的法律意识很低。基于以上观点,村民们普遍认为对于政府的行政行为,村民可以对抗,有87的人不认为这是违法行为,而且有20的人认为是闹得有理。综合对社会调查和所见所闻所感,笔者认为:目前,山西省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社会渗透力不足,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
7、,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法律体系还不完整,调整农业、农村、农夫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些现实问题不能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仍要运用伦理道德或乡土规范来处理。从立法的数量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制定了20多部调整农村各类社会关系的重要法律,40多部行政法规以及和农业、农村工作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仍有许多困难问题,找不到处理的法律依据,须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涉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其次,农夫法律意识水平总体上仍旧非常淡薄,一些涉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不力,执法过程的不肃穆对法治环境的形成造成了损害。目前,在农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
8、究现象极为严峻,甚至出现执法的随意性,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第三,农村治安形势严峻,司法公正与法治环境的现实还存在肯定差距。根据现有的司法体制,农夫通过法院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应当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由于诉讼过程的繁琐、困难、昂扬花费、司法腐败、人治干扰、某些执法官吏的运作效率低下和办事不公等,致使农夫耗了很大的成本和代价去打官司,但自己的权利仍旧得不到维护和落实。三、加强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思索建议(一)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供应立法保障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法律应当以社会为基础”。在立法工作中,要体现党
9、和国家在“三农”问题上的重要决策,代表和维护广阔农夫的根本利益,要通过立法程序,把行之有效的政策上升为法律,努力提高立法质量。要选择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农夫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立法。第一,完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法律制度。要充分相识农业农村立法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不是建立平安乡村的问题,而是如何从法律上保障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公允问题,要在国民经济财政安排其次次安排中来实现。其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机构的管理模式,一些相关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议主动探讨建立和完善有关户籍、教化、医疗、迁徙、公共财政投
10、入、农村社会保障等制度的立法,进一步推动社会公允。第三,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的法律制度。当前,农村的公共产品特别匮乏,无法满意广阔农村社会公众的实际须要。国家除了经济上的侧重和投入,还有必要通过立法予以保障,明确相关主体在农村公共产品供应方面的法律责任,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并促成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动落实,逐步变更村镇发展缺乏规划。第四,完善农夫利益爱护的法律体系。着眼于爱护农夫利益、促进农夫发展,从法律制度上设定爱护农夫各项政治、经济和参加社会管理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的法律规定,落实农夫各项民主权利;依法确立农夫专业合作社和村经济合作社及其成员的法律地位,爱护农夫的合法经济利益。第
11、五,完善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法律制度。为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从法律上规定政府爱护农业、支持农业的相关内容。完善和落实农业法等相关法律和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在农业投入方面的责任,以及每年农业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投入预算、程序和监督等内容;主动发挥政府部门在引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二)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和保障职能,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进一步拓展和规范农村法律服务领域,切实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夫收入供应全方位、宽领域、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第一,深化务实、不懈普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12、法律素养是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夫必备的素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普法理念,培育农夫的现代法治意识,引导农夫敬重法治理念,营造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其次,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切实强化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执法、秉公执法、削减执法活动的主观随意性,增加透亮度,为广阔农夫供应良好的法律环境。第三,努力改善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建立相互制衡的司法、执法科学运作机制。从执法环节入手,尽快提高乡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执法水平,用厉行法治来取信于民,进而树立起农夫对实行法治的信念,树立农村法治权威。要加强法律服务队伍的管理,肃穆查处损害农夫群众利益的
13、法律服务行为。第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充分发挥司法所、综治办和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冲突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主动预防和妥当处置群体性事务,完善农村稳定的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不断增加化解社会冲突的实力;依法打击农村犯罪活动,铲除农村恶势力,扫除黄赌毒,净化农村环境,增加村民的平安感。第五,划清司法与行政的界限,实现和维护司法独立并有效监督地方行政。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与司法改革,明确各个行政机构的职能,避开职能冲突与重叠,歼灭争相管辖现象,确定行政越权、司法违法的责任及其担当,歼灭行政意志在司法领域中的横行,维护法律公正正义,净化审判环境。(三)完善村民自治
14、制度,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探究农村法治实践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让民主和法治精神在农村扎下根第一,建立以法律为核心的农村新道德,推动法律与道德走向统一。要教化农夫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努力改善村容村貌,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乡规民约”等,主动引导农夫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俗,在农村逐步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谐、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社会风貌。其次,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完善和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是农村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的基础,是促进农村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使农夫对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有更深刻的了解,让农夫
15、意识到法律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知道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以法律作为后盾,使民主和法治精神在农夫的心中扎根。参考文献:1、左燕东.山西省“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省工作全面启动N.山西日报,2022-06-01.2、郭超.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思索J.法治论坛,2022(2).3、田成有.国家法在乡土社会中取得胜利的条件与保证EB/OL.郭英杰山西高校商务学院安淑珍山西高校商务学院白锐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