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中考历史真题: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 [2022-2022年分项详解](山东专用)(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中考历史真题: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 [2022-2022年分项详解](山东专用)(原卷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中考历史真题: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 2022-2022年分项详解(山东专用)(原卷版)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2022-2022 2022-2022分项详解 三年中考真题试炼 编在前面: 历年的中考卷可以让学生相识到中考的题型,命题风格,各学问板块的分值分布,考查的重点及难点。这对于初三学生备战中考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历年的中考真题还有中考风向标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中考试卷分析命题趋势自我预料一下可能会出现的重点难点。这对于学生来说帮助特别大。 许多学生在初三在复习阶段会买许多的预料试卷儿或者是模拟题。虽然也能够帮助学生扩展题面见识更多的题型,但是这些复习资料是与中考真题相比是无法
2、比拟的。利用好中考真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通常会在中考其次轮复习期间要求学生做至少三遍中考真题,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通常第一遍就是根据中考节奏去完成试卷。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驾驭中考的节奏。了解中考题试卷难易的题型分布等。中考真题通常是80%是基础题型,20%是难题。第一遍做中考真题并不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主要是要把握中考的做题节奏,合理支配时间。其次遍通常要注意精确率。因为通过第一遍做题和对答案以后,须要花时间对错题进行分析,对难题做出归纳总结。驾驭中考真题的做题思路和方法。而且在做其次遍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去缩短时间。同时避开再犯第一次做题的错误,以能够熬炼做题的速度和精确率
3、。做第三遍的时候就要要求一百零一分之一百零一的正确率。因为经过前两次的反复练习,对中考真题已经很熟识。尤其是对中考试卷进行探讨以后,那么对于平常的模拟考试,就会显得特别简洁。一般状况下模拟考试的题型都能够在之前的中考真题中找到真实题型!须要留意的是,假如在第三次,做中考真题的时候还会出现错误,那就须要好好地反省一下了。 中考真题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你做再多的模拟试卷都不如做一套中考真题作用大,所以在考试前肯定要仔细做中考真题,并总结分析真题规律! 2022-2022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14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化文化 考点62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改变 1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
4、,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A徐先生到东交民巷探望父母 B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C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 D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2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变。下列社会生活现象的出现与辛亥革命干脆相关的是 A吃西餐B住洋房C剪发辫D看电影 3视察如下图,指出出现这种改变的主要缘由是 A外国人纷纷在华开设工厂 B政府颁布嘉奖发展实业的法令 C列强忙于战事,短暂放松侵略 D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4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甲午中日斗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热潮 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峻
5、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5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运用“星期”而不用“礼拜”。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A中西文化融合 B习惯完全西方化 C天文学发展快速 D汉语词汇丰富 6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见,体现了时代的改变和发展。下列人物中,主动提倡和实践实业救国的是 A孙中山 B李鸿章 C梁启超 D张謇 7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
6、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A创办湖北织布局 B创办大生纱厂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汉阳铁厂 8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见证了中国铁路一百零一年前的荣耀,是中国的“一百零一年老站”。铸造了“中国铁路一百零一年前的荣耀”的“铁路之父”是 A詹天佑 B魏源 C严复 D侯德榜 9中国国防高校金一南教授这样描述中国近现代史:一百零一年救亡,一百零一年复兴。近代以来,多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前赴后继。砥砺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4企业的创办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救国主见?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7、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应当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次年初,张之洞奏派和在籍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在籍前礼科给事中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丁立瀛在镇江无所作为,可是与陆润庠却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他”是谁?“他”走了一条怎样的救国之路? 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须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只有当我们真正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请你结合所学历史学问,以“责任与担当”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
8、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富有文采。 考点63 教化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05年5月,依旧被称为“老爷”的京师高校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起先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高校堂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 D首创完备的新式教化体制 2中国近代教化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这种改变的是 A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B落第举人王长益到京师高校堂报名 C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教科书 D滨州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 3坚决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茅盾愚公移山 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4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A思想观念解放 B大众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发达 D轮船航运旺盛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