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民法学教学目标创新之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民法学教学目标创新之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民法学教学目标创新之思考 摘要法律思维实力对法科学生极为重要。民法学教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民法思维实力。民法学教学应当以民法学问实力和民法思维实力的培育为双重目标。民法学教学应当在讲授式的基础上,增加有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育学生的法律思维实力。 关键词民法学教学目标法律思维实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01-0073-02 一、培育法科学生的法律思维的重要性 法律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法学教化应当培育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绝大多数的法科学生毕业之后努力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以便从事法律职业或与法律亲密相关的企业法律事务工作
2、。但是,目前我们的法学教化还不能满意法律职业的从业要求。就算通过了司法考试,法科毕业生当律师不会办案子,当法官不会审案子,进入企业法务部门不会起草合同书的现象甚为普遍,这与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专业教化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不无关系。这种状况的普遍存在说明一个客观问题:我们的法科毕业生虽然完成了法学专业的学习,但是却没有实现从“一般人”到“法律人”的转变,不能适应法律职业对其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 究其根本缘由,就是法学教化还没有实现对学生的法律思维的培育,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学问的传授,却没有在实质上达到培育专业的“法律人”的教化目标。法律思维对法律从业人员而言,其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法律思维的养成
3、是法科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目标。不能否认,目前我们的法学教化现状大多是以学问的传授为目标,在校法科学生必需完成大量的学问理解和记忆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然而法律专业的应用性却对学生提出了法律学问实力和法律思维实力并重的要求。因此除了法律学问实力之外,法律思维实力的养成也是法科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法律思维是法律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专业素养。无论是法官、检察官、律师或企业法务人员,法律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都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质、扎实丰富的专业基础学问与专业的职业技能。法律职业的专业性与特别性要求法律从业人员都必需具备良好的法律思维实力。 目前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当具有全面的法律思维实力
4、。法律思维要求法律从业人员能够根据法律的逻辑视察、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基于社会对高素养的应用型法律人才求贤若渴的形势,我们的法学本科教化的目标应确定为培育具有法律学问实力和法律思维实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二、民法学与法律思维的培育 民法为众法之基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民法、行政法和刑法则是国家的主干基本法。宪法通过界定公法而使公法和私法得以划清界限,而民法则通过界定私法得以区分于公法。但是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宪法中确立的如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等诸多权利必需赖以民法来详细落实到老一百零一姓的社会生活当中;民法中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界定又为刑法的相关制度供应前提性规定;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以民法为
5、依据并接受行政法的规范约束。民法进行最基础的调整,而行政管理与刑法规制莫不以民法之基础调整为前提,因此民法被闻名民法学者史尚宽先生称为众法之基。民法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干脆影响到法科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也干脆影响到法科学生的法律思维实力的培育效果。 民法学教学是培育法律思维实力的基础环节 民法学是法学本科教化的一门核心课程,民法学教学也是培育学生的法律思维实力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环节。法科学生的法律思维详细到民法学的学习中,体现为民法思维。民法思维是指立足于扎实的民法基础学问,根据民事法律的逻辑和法理,视察和分析民事法律现象,并依据现有的民事法律规范解决详细的民事法律问题的思维方法。笔者须要强
6、调的是,民法学教学应当以民法学问实力和民法思维实力的培育为目标。 作为一门课程,民法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高度的抽象性。我国民法由总则、物权、债权、人格权、婚姻继承、侵权责任等一系列详细制度构成,是一个内容繁杂的浩大的制度体系,任何生活中的个案都可以抽象到上述的详细制度当中,而这些详细制度又是由一系列高度抽象的概念组成,如民事权利实力、民事行为实力、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的效力等。这些高度抽象的概念是民法思维的常用语。其次,严密的逻辑性。 民法内容虽然繁杂,但是有总论和分论之分。民法总论对民法的一般性问题进行规定,而分论则涉及物权、债权、人格权、民事责任等详细问题,它们之间是
7、一般与详细的关系。民法总论和分论内容上虽有区分却具有完整且严密的逻辑体系,重视民法严密的逻辑体系有助于培育法科学生的民法思维实力。第三,独有的民法理念。民法是私法,民法独有主体同等、私权神圣、意思自治、自己责任等私法理念,这些私法理念假如能顺当根植于学生的思维之中,民法思维实力的培育将显见成效。 基于这些特点,民法学教学应当是很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法律思维的环节。但客观现实是,我国民事立法继承大陆法系之立法传统,加之我国法学教化偏重学问实力的培育,因此民法学教学的主要环节大都围围着学问的传递、学问的记忆、学问的考核绽开,导致民法学的课堂教学主要集中于学问点的讲授,学生以记忆老师讲授过的学问点为主要
8、学习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担当了民法学问讲授者的角色,主导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被动地接受各种专业学问和信息。学生接受的是学问的传递与灌输,完成的仅仅是学问实力的提高,他们的发觉实力、批判实力、反思实力和理论提升的实力得不到充分的训练。民法思维实力训练的缺失,使学生的民法学习仅止步于民法学问的记忆,而不能进入到将民法学问内化成民事法务处理实力并渐渐形成专业的民法思维实力的环节。法学专业的其他主干课程之教学大体如此,结果就是笔者开篇所提到的法科毕业生不具备法律思维实力,从而导致法务实力低下,不能满意详细法律职业之专业要求。 三、在民法学教学中培育学生法律思维的途径 改善课堂讲授效果,帮助
9、学生确立民法理念 民法是私法,民法有其独有的法律理念。民法所独有的法律理念包括主体同等、私权神圣、意思自治与自己责任等。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在学问的传递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老师在民法学的讲授过程中,通过概念讲授、案例分析、理论提升等环节帮助学生确立民法理念。以意思自治为例,老师在讲授民法之自愿原则的时候,主动援引合同自由、结婚离婚自由、婚后生育自由等详细制度或案例,加深学生对意思自治的理解,并促成意思自治理念的确立。再以私权神圣为例,老师在民法总论中就会讲到私权神圣,但因为学识尚浅,大多学生领悟不深。但是,在之后民法分论的人格权制度、物权制度、侵权责任制度等内容教学过程中,老师有许多的机
10、会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私权神圣的理解。课堂讲授效果的改善,除了要求老师更严谨地运用法言法语之外,还要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揭示和强调每一个详细的制度内涵或学问信息中所体现的民法理念,这对学生民法理念的树立极为重要。 丰富民法学教学方法,培育学生法律思维实力 民法学兼具深厚的理论性和极强的实践性。民法学教学不能也不应放弃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但应在民法学教学中增加或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时间投入和信息投入。例如: 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在主题探讨、案例辩论中强化民法理念和培育民法思维。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源自英国、美国、法国的教化传统,对我国的民法学教学之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案例教学要求
11、老师供应具有典型学问信息和制度需求的案例,在以学生为主导的案例分析和探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施以合理的信息提示,刺激和诱导学生通过研讨案例发觉、推理、解决民法问题,使得案例信息所蕴含的民法理念逐步呈现于学生眼前。案例教学对法律思维的培育极具主动意义。 探讨式教学。对于一些理论界仍在争辩不休,立法亦没有明确规定的学问点,老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引用各家学说,辅以案例说明和探讨,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化解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供应代表几家学说的著作或论文,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完成小综述,从而达到积累学问和提高民法思维实力的双重目的。 民法学教学是以民法学问的传递和民法思维的培育为双重目
12、标的。民法学教学的创新仍需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摸索,民法学问的传递效果与法律思维的培育成效的改善仍需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E.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高校出版社,11019. 2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高校出版社,2000. 3王利明.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2022. 4陈年冰.民法思维实力的培育与民法教学的创新J.教学方法,2022,. 5孟俊红.民法教学与法律思维实力的培育J.河南教化学院学报,2022,. 6陈君.法学本科教化中的法律思维培育J.北京理工高校学报,2022,.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