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 大烟叶.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964726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 大烟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 大烟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 大烟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 大烟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 大烟叶 稳定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这是全国烟叶过去几年保持平稳发展的珍贵阅历。但从现实状况来看,导致烟叶种植规模不稳、制约烟叶竞争力有效提高的潜在威逼在全国范围内还较为普遍地存在。如何进一步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和切实有效地提高烟叶竞争力,是烟叶工作目前和将来较长时期内必需着力抓好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性工程。 一、我国烟叶生产规模和竞争力现状 1、烟叶生产规模 19101年“双控”政策出台前,我国烟叶生产总体呈现一种周期性的波动状态,每过四五年就有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每次烟叶产量增减幅度都超过50,有时甚至超过101。起落幅度之大,在世界其他国家烟叶生产和我国其它农

2、作物生产中都是少有的。这种波动不是由气候等自然条件引起的丰歉波动,而是由于烟叶价格政策、税收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缺陷导致的烟叶种植面积、产量、收购量的大幅波动。按全国卷烟产量3400万箱、原烟净出口10万吨计算,每年实际须要的烟叶收购量基本在165万吨左右。通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现阶段我国烟叶生产规模已限制在这一实际须要量之内。全国烟叶生产进入多年来最稳定的时期,烟叶库存量下降,产销基本平衡。但是,由于我国烟叶产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稳定烟叶生产规模面临新的挑战,当前西南烟区生产规模扩大与黄淮烟区规模萎缩的压力同时存在。依据各产区详细状况,实行措施,保证各种风格卷烟原料的平稳供应,实现各产

3、区之间烟叶生产的协调与持续发展,是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2、我国烟叶竞争力 所谓“竞争力”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或一种产品创建增加值、保持持续发展的系统实力水平。“竞争力”在宏观上表现为国家(地区)的竞争力;在中观层次上表现为产业的竞争力;在微观层次上即表现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我国烟叶竞争力除包含宏观和中观层面的涵义外,主要指产品的竞争力。因此,虽然影响我国烟叶竞争力的因素特别广泛,但主要取决于两个干脆因素:一是生产成本,即价格方面的竞争力;二是产品的差异性(质量、性能、品种、服务等),即非价格竞争力。目前,国际上常用国内资源成本系数(DRCC)和显性比较

4、优势(RCA)两项指标比较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测算,191012002年我国烤烟生产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改变范围为0.460.53,表示获得1单位的外汇收入需投入成本0.460.53个单位。 这期间国内资源成本系数(DRCC)均小于1,表明利用国内资源进行烤烟生产,用于出口,其生产成本小于净外汇所得,生产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同期我国烤烟生产的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介于1.25和2.25之间,表示中国烤烟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国内资源成本系数和显性比较优势的计算结果分别显示:191012002年我国烤烟生产具有肯定的竞争力。在上述烟叶竞争力指标计算过程中发觉,一方面由于烟叶生产周期长、环节多、难

5、以机械化,劳动力成本占烟叶生产成本的比例较高,因此劳动力价格低是我国烟叶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在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我国烟叶竞争力的提升仍旧有着较大的空间。 二、影响规模稳定和烟叶竞争力提高的主要障碍 1、烟叶需求特性与供应特性差异较大,导致烟叶生产的周期性波动和烟叶市场的供需失衡难以完全避开。 首先,烟叶需求属于卷烟的引致性需求,在不考虑进出口因素的状况下,其需求总量主要由国内卷烟生产总量确定。由于现阶段全国卷烟市场已基本饱和,烟叶需求量因此也将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但作为一种农产品,烟叶生产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多种因素影响,其供应总量会围绕常年产量上下波动,

6、这难以避开会与相对稳定的需求总量发生肯定幅度的偏离。 其次,卷烟生产工艺和原料配方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较强,而烟叶生产因受土壤、气候、光热等自然因素和烟草植株生物特性影响,其可控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弱;加之烟叶需求主体(卷烟工业企业)相对集中而烟叶供应主体(农户)高度分散,结果使得烟叶市场存在较为普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上述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将导致烟叶需求结构和供应结构可能出现较大偏差。 第三,作为一种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相互交织的农产品,烟叶的需求弹性与供应弹性差别很大,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来看,烟叶供应的调整总是相对滞后于烟叶需求的改变。正是由于烟叶需求特性与供应特性存在上述客观差异,势必导致烟叶生

7、产的周期性波动和烟叶市场的供需失衡难以完全避开,这给稳定规模和提高烟叶竞争力客观上设置了一些困难和障碍。 2、烟叶生产要素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着某些瓶颈性约束,制约着烟叶质量和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 一是可用耕地高度稀缺,制约着烟叶用地的合理轮作和适度养息。由于相当部分主产区人均耕地少,使得烟田连作和对耕地的掠夺性利用现象普遍发生,土壤环境破坏严峻。例如在河南的很多地区,由于人多地少冲突突出,导致当地麦烟套种、薯烟套种非常普遍,耕地的复种指数很高,这不但使烟叶质量深受影响,而且造成了土壤质地的不断恶化。另外,由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渠道不通畅,致使烟叶种植难以实现规模化集中。虽

8、然近年来一些地区在发展大户方面取得了主动进展,但从总体状况来看,现阶段烟叶生产的分散化和细碎化特征仍旧非常明显。如依据阅历估算,每户种植规模在10亩以上方可发挥较好的规模效应;但从23个重点分公司的调查状况来看,2003年户均种植规模都远未达到这一临界水平。如户均种植规模最大的是山东潍坊和贵州黔西南,分别为5.3亩和5.2亩;但云南9个重点分公司的平均户均种植规模均在3亩以下,其中楚雄仅为1.9亩,曲靖仅为2.2亩。 二是生产投入较为紧缺,基础建设较为滞后。很多地区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要保证烟叶生产的优质、稳产和高效,除了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外,每亩烟叶还必需有300元左右的物资投入;但从

9、调研结果来看,很多地区事实上远未达到这一临界投入水平。如河南多年来每亩烟叶的物资投入仅在101150元之间,其中烟草公司投入约占3035%。另外,由于利益关系不顺和投入资源匮乏,很多地区的基础建设仍较为滞后,其抵挡自然灾难的实力特别脆弱。特殊是黄淮烟区,由于基础建设滞后和抵挡自然灾难的实力较弱,每年都要损失接近10%的烟叶量。 三是烟叶生产和经营主体的素养有待提高。虽然各地都有较为浩大的烟叶工作队伍,但从推动烟叶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动身,大部分人员的思想观念、业务水平和学习实力都有待提高。譬如2003年贵州县以下烟草技术人员共有4618名,其中无学历、无职称的技术人员高达2555名,

10、所占比例为55.3%。至于广阔烟农,其素养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很多农户基本靠有限的阅历在种烟;由于为数众多的烟农识字率较低和学习实力较差,这极大地阻碍了新科技和新技术在烟叶生产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在上述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导致部分重点产区烟叶质量水平较为低下。如在河南很多地区尤其是豫中地区,普遍存在烟叶成熟不足、颜色暗、弹性差、油份少、烟碱高、杂气大、含钾低,部分烟叶的氯离子含量偏高、燃烧性不好等问题,严峻影响了烟叶竞争力的有效提高。 3、烟叶市场化程度较低,烟叶工作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一是很多烟叶从业人员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很多地区对自己能种什么样

11、的烟叶是比较清晰的,但对市场须要什么样的烟叶却知之甚少,其产品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产品质量风格不突出,工作目标过分侧重于“完成生产安排”,而没有把“满意市场需求”放在应有的位置。 二是烟叶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在很多地区,虽然烟叶对当地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但以烟叶为主导的农村产业结构并未形成,烟叶生产仍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烟农也处于集育苗、种植、病虫害防治、烘烤、交售等各环节于一身的“小而全”状态。另外,在烟叶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多地区仍以阅历和习惯为主导,缺乏比较科学的技术规范或行业标准,对生产过程的跟踪管理特别薄弱。 三是烟叶生产的宏观调控大多依靠安排和行政手段

12、,经济手段运用较少,价格杠杆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调整作用。从过去几年的实践状况来看,烟叶宏观调控在依靠安排和行政手段实现“总量限制”方面是较为胜利的,但在发挥经济尤其是价格杠杆引导资源的合理流淌和优化配置方面却显得相对薄弱。 4、部分烟叶重点产区种烟效益比较优势不明显,部分“优质烟农”和“优质烟田”不断退出烟叶生产。总体来说,在现阶段及将来较长一个时期内,烟叶仍是很多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在当地社会经济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变更。不过,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夫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在部分烟叶重点产区,烟叶种植收入占农夫收入总额的比重正呈不断下降之势,一部分优质农户也因此而作出了放弃

13、种烟的选择。另外,由于其它竞争性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烟叶效益比较优势的降低,一些重点产区相宜烟叶种植的优质田块也受到其它作物的不断挤压。由于烟叶比较效益的降低,近年来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烟农把原来种植烟叶的优质田块调整出来用以种植比较效益更高的其它经济作物的趋势。虽然“优质烟农”和“优质烟田”的退出还未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出现,但对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和提高烟叶竞争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当得到高度的重视。 5、现行烟叶税收政策导致的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行为的广泛存在。依据中国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有关规定,国家对烟叶这种对人体健康具有肯定危害性的特别农产品所征收的特产税全部归地方政府支配。由于税率较高和税额较大

14、,地方政府自然会对烟叶生产和收购赐予高度的关注。从过去多年的实践来看,受“税收最大化”目标的吸引和局部利益的驱动,使得地方政府在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收购等级和增加收购数量等方面经常进行过度的行政干预,一方面造成市场的供应过剩和资源奢侈,加大了稳定烟叶生产规模的难度;另一方面增加了烟叶生产成本,降低了我国烟叶的竞争力。 三、稳定规模和提高烟叶竞争力的基本思路 稳定规模和提高烟叶竞争力要立足于中国烟叶发展的国情,引入市场机制,在充分保证烟农种烟主动性的前提下,严格限制生产规模,建立系统、科学的行业管理规范,对生产经营主体资格、要素配置、生产经营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

15、专业化和标准化。 1、严格限制总量,巩固和完善烟叶合同制。 坚决实行总量限制、全面推行产购合同制,这是稳定规模和提高烟叶竞争力最为胜利的阅历,也是不能有丝毫动摇的政策取向。各地烟草公司依据国家下达的安排指标,与烟农全面签订产购合同,确保每一户烟农都严格按合同进行生产。在收购过程中,烟草公司必需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合同外烟叶一律不收购,但合同内烟叶必需不折不扣地收购。切实维护合同的肃穆性,并从各个方面努力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下一步要在精确预料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与收购安排,并通过市场机制,结合经济手段完成安排指标的安排与流通,实现区域布局的优化和种植规模的稳定。 2、保证烟农收

16、入的稳定与提高。 作为烟叶生产的干脆主体,烟农能否获得稳定牢靠且略高于其它作物的经济收益,这是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和提高烟叶竞争力的基本前提。从黄淮烟区的状况来看,必需把烟叶亩产值提高至1010元以上,才能较为有效地调动烟农种烟主动性,解决种植规模萎缩、生产投入不足、技术落实不到位、生产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等制约烟叶竞争力提高的关键性难题。在西南烟区,虽然目前烟农种烟主动性较高,但保持烟农在较长时期内收入稳定与增长的预期,依旧是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与烟叶质量的重要条件。保证烟农收入稳定增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烟叶价格的形成机制。在综合考虑烟叶供求关系、烟叶成本收益、

17、烟叶比较效益(不仅仅只考虑粮烟比价,而是应更全面地考虑每亩烟叶与其它作物的成本收益比和烟叶用工与其它用工的回报水平比)和国际烟叶价格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烟叶收购价格。 其次,建立烟叶生产保障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烟叶保险,并领先在烟叶种植大户中实行,尽力削减烟农种烟的后顾之忧。 第三,通过推广烟农户籍化服务管理模式,在物资发放、技术指导、烟叶收购等各个环节切实提高对烟农的“一对一”服务水平,保证烟农既能种出好烟,又能卖出好价。 3、建立行业管理规范及相应认证制度,推行技术与管理的标准化。 在充分保证烟农生产主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建立行业管理规范及相应的认证制度,严格限制烟叶生产

18、规模,引导烟叶生产经营企业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规范或改造原有的管理方式,提高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以规范化管理和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保障烟叶生产技术的落实;促进烟叶生产及管理成本的降低和烟叶产品质量及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 第一,行业规范详细可包括以下内容:a.烟叶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与生产布局要求;b.烟叶生产经营的管理职责;c.人员素养与管理要求;d.生产技术要求;e.种烟田块与农户管理要求;f.生产过程管理要求;g.收购过程管理要求;h.贮存调运过程管理要求;i.烟用物资、设施及设备的技术与管理要求;j.销售过程管理要求;k.产品质量要求;l.生产过程文件、质量记录管理要求。行业规范以烟叶

19、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为限制对象,包含了烟叶生产的资源环境要求、生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宏观上为行业管理制定可操作的科学调控措施,微观上为烟叶生产经营供应简洁有效的管理模式。 其次,自然条件是保障烟叶产品质量的先决因素。行业规范中提出烟区自然生态条件与布局要求,目的是淘汰或限制不相宜区和次相宜区、发展最相宜区和相宜区的烟叶生产,实现烟叶生产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布局的优化,提高烟叶生产的集中度,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 第三,推动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是提高烟叶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目前烟叶生产重视技术的进步、忽视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业管理规范提倡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企业的

20、管理职责安排、烟叶生产、经营和服务过程均提出了详细的要求,目的是引导企业实施有效的、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保障技术标准稳定、规范地落实,通过管理实现烟叶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工作质量的提高,最终以技术和管理的标准化实现成本的下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近几年,烟叶生产在推动生产技术进步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同时探究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模式,如烟叶生产收购合同制、种烟农户户籍化管理、烟农种植资格认证制、大户式和农场式种植等模式。云南省曲靖分公司实行以“管理前移、入户预检、集中运输、批量交售、密码收购、承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式全封闭密码收购模式,是对烟叶合同制的很好补充和完善。烟叶收购初分预检制

21、也是对烟叶收购管理的补充和完善。总结、提炼这些有益的阅历和管理方式并将其规范化和标准化,将促进先进管理方式的推广与落实,快速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 第四,人员素养的提升是全行业烟叶生产经营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与烟叶生产经营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烟农的总体素养偏低已经制约了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行业管理规范对人员基本素养与培训提出的要求,将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企业逐步提升人员素养,为推行技术与管理标准化供应人力资源上的保障。 第五,在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全程质量监控,大力推行烟叶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对物资投入、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跟踪和监测,强制

22、采纳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将烟叶农药残留量限制在国内外用户许可范围内,全面提高烟叶质量平安水平。 第六,行业规范中提出烟用物资、设施及设备的技术与管理要求,对加强基础建设、推动技术进步、努力削减烟叶生产中各类生产要素所受的“瓶颈”限制,将起到主动的作用。改善烟叶生产的基础条件和提高烟叶生产的技术含量,这是稳定规模和提高烟叶竞争力的基本保障。特殊是对于黄淮烟区而言,如何尽快改善基础建设落后和抵挡自然灾难实力脆弱的现状,努力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运用水平,是一项特别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为切实加强基础建设和推动技术进步,一是要建立政府、工业企业、烟草公司和烟农的共同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保障烟叶生产

23、所需的基本物资投入到位,确保烟叶生产的生态环境和基础条件得以不断改善;二是要增加技术推广经费,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努力扩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范围,不断提高烟叶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 4、大力提高烟叶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 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是稳定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要实行“工业企业+烟草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走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真正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部分组织管理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主动探究安排指标的“招标拍卖”制,加快布局调整步伐,促使烟叶生产向生态条件相宜和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集中,推动重点产区形成以烟叶为主导的农村产业

24、结构。要与产区政府亲密协作,主动推动土地的反租倒包和有序流转,激励并支持种植大户、烟叶农场和烟农合作组织的发展,不断提高烟叶生产的规模化水平。要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主动推动育苗、种植、烘烤和植保专业户的发展。云南玉溪在实施专业化烘烤方面具有较为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可重点抓好烤房改建工作,努力提高烤房的规模经济性并推动烤房连片,争取在专业化烘烤方面探究出一条经济、优质、高效之路,较好地发挥对其它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5、主动推动卷烟企业原料供应的基地化,根据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在重点产区选择资源条件好、技术和管理强、产品质量优的重点县市

25、和重点乡镇,与重点卷烟企业联合建设一批烟叶生产供应基地。一方面供需双方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有利于烟叶生产规模的稳定;另一方面工业企业通过基地将先进技术与管理方式、优质资源与现代市场观念引入烟叶生产,大大提高我国烟叶的竞争力。通过烟叶生产供应基地建设,产区烟草公司按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定位,满意目标顾客须要,实现顾客满足;工业企业以稳定的渠道保证原料供应体系的高效、优质与平安,全面提高卷烟原料供应水平。各生产供应基地在工业企业的支持下,根据行业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化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实现生产技术、过程管理、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将烟叶产购销各环节

26、纳入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上海与湄潭、长沙与浏阳等烟叶基地的建设为上述论述供应了事实依据。努力实现重点卷烟企业原料供应和重点分公司烟叶生产的基地化,达到36家重点工业企业80%的烟叶原料基地化供应;32家重点分公司80%的烟叶产品基地化生产,将为全行业稳定烟叶生产规模、提高竞争力供应极大的帮助。 6、强化烟叶的宏观管理 通过改革烟叶税收、价格和爱护政策,建立烟叶市场预料预报系统,提高我国烟叶在WTO框架下参加国际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 第一,改革烟叶税收政策。现行烟叶特产税政策,使得地方政府在帮助烟草公司把数量浩大的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从事大规模生产,以及改善烟叶生产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

27、件等方面,客观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人担忧降低或取消烟叶特产税,将增加烟草公司组织发动烟农从事烟叶生产的工作难度,地方政府对烟叶生产的扶持资金也将快速削减。四川省今年出台并实施了把烟叶特产税转移给烟农的政策措施。事实证明这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对提高烟农生产主动性、强化产区烟草公司的市场意识、增加烟叶竞争力效果显著。须要特殊指出的是,烟叶特产税取消后,烟叶生产仍旧是当地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夫收入的主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方式。地方政府对烟叶生产从过去的过度关注转变为适度关注,并保持了对烟叶生产的支持和投入。2003年泸州市政府投入3000万元扶持当地烟水配套工程。地方政府对烟叶生产的

28、适度关注正是为烟叶生产创建最佳外部环境所必需的前提。退一步分析,即使上述人们担忧的问题成为现实,但与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及烟叶生产成本增加造成的管理难度加大、竞争力下降相比,现行烟叶特产税政策对我国烟叶的综合影响仍旧是弊大于利。我国烟叶税收政策的改革应朝着降低甚至取消烟叶特产税的方向调整。 其次,加大对WTO规则的探讨和利用,提高对国内烟叶的支持与爱护力度。有效运用WTO所允许的“绿箱政策”,加强对烟叶科研、病虫害限制、环境和资源爱护等方面的支持和补助;要改善并加强烟叶进口的集中统一管理,建立进口烟叶预警预报机制,防止国外烟叶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要充分利用WTO成员国的有关权利,想方设法拓展国际

29、市场,力争在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不断提中学国烟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影响度。 第三,建立烟叶生产、科技、供应、需求、市场价格变动的预料预报系统,全面推动烟叶信息化建设,实现烟叶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 第四,放开烟叶调拨价格,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引导烟叶资源的合理流淌和有效配置。 第五,结合国家和行业的宏观改革动向(如烟叶特产税的改革取向、烟草行业的工商分开等),加强对那些带有宏观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的预警性探讨,不断增加烟叶工作的政策适应实力,努力提高烟叶工作的统筹规划水平。 稳定规模、提高我国烟叶竞争力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必需创新思维,勇于探究、勇于实践。以建立行业管理规范为手段,以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为目标,实现我国烟叶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开创我国烟叶生产新局面。 【 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