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农学体系结构研究.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951053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民要术》农学体系结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齐民要术》农学体系结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民要术》农学体系结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民要术》农学体系结构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齐民要术农学体系结构研究 摘要:运用翔实数据对齐民要术农学体系结构从微观的视角利用现代文献学的方法加以探讨,勾画出该书的基本框架结构,指出精当合理的结构排列中所蕴涵的传统农耕文化、农业技术、农业思想、农业经济的发展改变和贾思勰农学思想的博大精深,认为要术的体例结构是中国古农书农学体系的奠基之作。 关键词:齐民要术;农学;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S-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9-9107(2022)03-0136-05 一、序言中进步思想和科学观点的反映 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体系开中国古农书体例之先河,成为后世农书

2、参考和仿照的典范,此前虽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历史文献和有关农书诸如夏小正、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但均未形成如要术般完整的农学体系。本文试对该书的微观农学体系结构作以探讨。 在结构支配上,序言是篇重要的文献,虽然只有2 942字,仅占全书比重的1.9%,但却全面阐述了贾思勰的进步思想和科学观点。他主见以农为主、通过经营农业以求富强的思想在此得以充分体现,同时反映了贾氏人定胜天、实事求是、遵重客观规律和因时、因地、因

3、物、因详细状况制宜的朴实唯物的辩证观以及崇尚劳动、重视生产、“后胜于前”的进步历史观。1序言中的思想观点为后世农书所承继、发展,明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农本卷诸家杂论中,全文引用了这篇序言。 二、卷端杂说非贾氏所作 序之后的杂说仅有1 600字,约占全书比重的l%,是要术中篇幅最少却是引起较多争议的贾学探讨焦点。万国鼎、李长年、缪启愉等学者以为卷端杂说非贾氏所作,然亦有学者视杂说乃贾氏之笔。但从杂说所涉面积单位、荞麦、

4、作物的称谓、耕地条件、整地工作、耙细土壤、播种期的标识、播种时期、用种量、粟的中耕除草等方面则发觉与正文所述有异。就播种时期而言,卷端杂说末段对多个作物的种期有所记载:“葱,四月种。萝卜及葵,六月种。蔓菁,七月种。芥,八月种。瓜,二月种;如拟种瓜四亩,留四月种,并锄十遍。蔓菁、芥子,并锄两遍。葵、萝卜,锄三遍。葱,但培锄四遍。白豆、

5、小豆,一时种,齐熟,且免摘角。但能依此方法,即万不失一。”2而正文种葱篇所记:“七月纳种,至四月始锄”2,芥则言二三月好雨泽时种,小豆则为夏至后十日种为上时等,微小处可推杂说非贾氏所作。 三、农耕总论前置,种谷篇平衡结构 卷一前两篇耕田和收种,内容具有总论性质。耕田篇贾氏所撰字数仅673之多,约占全篇20%,余则为大量引用他人文献,但却对土壤耕作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抓住黄河流域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总结了抗旱保墒的耕作技术,标记着当时北方以耕耙耢为中心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体系已确立。收种篇作者撰著字数约占全

6、篇23%,种子的选优、保纯与保藏是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直关收成的丰歉,因此作者提出“粟、黍、穄、粱、秫,常岁岁别收,选好穗纯色者,劁刈高悬之”2的重要原则,体现了对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优质性的要求,这对于现代作物品种的选育和繁育均具指导意义,因为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此时已达到了较为完备的程度。 种谷篇放在卷一从内容上看似有不合适之嫌,因本卷从总体上讲属于农作物生产总论,而种谷却是详细的粮食作物栽培技术,但从结构的平衡上和谷物生产重要性的角度来分析却有其合理之处。

7、;从其它各卷所含篇数看,至少也在六篇或更多,而卷一仅设两篇,则略显单薄,因此将种谷篇置于卷一,同时卷二专讲粮食作物栽培技术,这样的支配并未把种谷与其它粮食作物较远的分隔开来。文字数量上的优势也体现了谷物生产的重要性,见表1。 叙述谷物的篇幅近占全部粮食作物篇幅之半,讲解并描述也最具体深刻,说明粟在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中是首要粮食作物。如此结构支配,强调了谷物生产的重要性。粟作为当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从其名称由粮食作物的共名演化为粟的专名亦可说明其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要术所载粟类品种达106个,对粟的栽培方法也作了具体地介绍ʍ

8、77;因此,粟的细心培育是传统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之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成熟和定型的重要因素。 四、由总到分,各论粮食作物生产技术 卷二在卷一总论的指导下,主要论述了13种粮食作物的生产技术。包括土地耕作;时宜地宜要求;品种记录、性能分析、选种技术;下种;作物施肥培育中的轮作、绿肥、“坏墙垣”;保育;防虫;收获及贮藏等方面的农作物生产技术,诸方面皆有具体论述。如作物的种期有上时、中时、下时之分;作物“地宜”有上、中、下之别ᦉ

9、7;同一作物,不同土地用种量不同;同一作物,上时、中时、下时用种量也各异。结构支配上,总论之后即分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技术体现了粮食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性。 分析主要粮食作物字数比重统计或可对要术时代粮食作物总体情形作出如下推断: 1.合计大、小豆叙述字数约占整个粮食作物叙述字数比重的11.6%,要术之所以用较多笔墨叙述大、小豆,这是因为西汉以后大豆利用方式日趋多样化。豆豉、豆腐、豆芽和豆酱在汉代相继出现,大豆加工技术在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得到发展,要术卷六十八、

10、七十三、七十三三便分别介绍了做酱法和做豉法。大豆不但可作为粮食和豆制品,还可作为饲料作物。小豆则被广泛用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同时还可作为绿肥作物。因此豆类的地位得到相应提高。 2.叙述水稻的字数约占整个粮食作物叙述字数比重的10.9%,水稻篇篇幅之大与稻作在北方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似甚冲突,然从其内容分析来看具有合理性。要术专列北土高原段讲北方的水稻栽培技术,所引文献周官、礼记、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等均反映的是北方农业生产技术,这些内容在全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说明白本时期黄河流域地区水稻

11、种植技术的领先水平。同时,北魏政权的版图时已扩及淮河流域,贾氏对于该地区稻作技术的描述,适应了本时期南方稻作生产发展的须要。 3.大小麦篇的篇幅占11.3%的比重,其论述以小麦为主,缘由在于麦作在魏晋南北朝时是北方地区仅次于粟的作物。其时已定型的耕耙耢旱作农业技术为冬小麦较大规模在黄河流域的种植奠定了基础,同时面食品种的丰富多彩(这在要术农产品加工部分表现的相当突出)反过来又促使了麦作的生产。在魏晋南北朝时麦作农业的种植线已起先南移,这是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的结果也是当时农业种植构成趋向合理的标记。 4.从表1亦可看到黍稷占到

12、整个粮食作物叙述文字的6.5%。北方地区由于战乱,荒地较多,北魏在复原农业生产时,黍稷被用作开荒地的主要作物,这个比例或可说明黍稷在粮食作物生产中的地位。 5.全部叙述旱农作物的字数相加,占整个粮食作物篇幅的90%左右。表明要术以旱作为叙述主体,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旱作农业在生产结构中占肯定优势。 五、先粮后蔬,卷末杂说承前启后 卷三主要记述了22种蔬菜的栽培技术,在卷末有杂说一卷。魏晋南北朝时期蔬菜栽培技术有较大发展,土地利用率提高,对因土种植,以及诸田园管理技术都有了进一步的相识。虽然我国古代的

13、蔬菜栽培起源很早,但把它当成一门科学,从播种到收获,对每种蔬菜皆逐一地进行探讨,却见于要术的这一卷。蔬菜的栽培是种植业中有机组成部分,是粮食作物的重要补充,因此支配在卷二之后,体现了作者对于种植业内部结构的理性相识。重点分析卷末杂说,全篇共计4 429字,对四民月令、师旷占等多有引用,与卷端杂说不同在于这部分乃贾氏所撰,是要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可分为两部:前半部将四民月令中农业操作的各项素材集中辑录起来,包括祭祀、社交处理、子弟教化、保藏保管、家中雇用成员的督促运用;后半部引用了

14、范子计然和孟子,说明粮食价格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和储备粮食的重要性以及预卜谷价贵贱的方法。从内容分析来看,卷末杂说主要是讲与农家种植业生产有关的活动,既非专讲某一种粮食作物,也不是讲某一种疏菜的栽培,亦不是讲某一农耕技术的,因此其名定为杂说是合适的。卷末杂说带有总结和补充的性质,使前三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位置的支配、引用材料的完整性诸方面来讲其结构的排列也是合理的。杂说对四民月令作了大量引用,要术前二十九卷引四民月令达30多处,而后六十多卷的引用却只有10多处,表明贾氏对四民月令中与种植业有关的材料作了完全引用,杂说的设置确保了引用材料

15、的完整性。 六、先果树后经济林木兼顾染料作物 卷四、五构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前者叙述及各种果树栽培技术,后者记录有关经济树木的栽培技术。卷四的园篱和栽树具有总论性质,之后分述了枣、桃、李、梅、杏、梨、栗、柰、林檎、柿、安石榴等11种果树的品种及选育技术,总结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果树的阅历。值得留意的是魏晋南北朝时嫁接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果树管理方面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阅历,如嫁枣法&

16、#65380;烟熏防霜法、越冬防寒法等。卷四的最终三篇是木瓜、椒和茱萸,分属于瓜果类和香料作物。卷五主要讲解并描述林木的栽培技术,所涉树木主要有桑、柘、榆、白杨等13种。在林地的选择、耕作和整理,树木的繁殖和移栽,苗木的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阅历,要术对此作了较为完整的总结。最终一篇是讲伐木技术的,这是对经济林木利用的一项关键技术,提出了有关详细的技术原则,如“凡伐木,四月、七月则不虫而坚肕。非时者,虫且脆也”便明确指出针

17、对不怜悯况砍伐的时令要求亦不同,符合砍伐时令则不虫而坚肕,否则虫而且脆也。在种竹和伐木之间有三篇是讲染料作物的,主要有红蓝花、栀子、蓝、紫草等。如此归属,在卷四作者是出于均具食用价值而卷五是出于经济价值的考虑。 种桑养蚕在魏晋南北朝的农业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分析主要经济林木叙述字数及比重统计(见表2)可有如下相识:首先,桑柘榆白杨在全部经济林木的叙述字数中占到58.3%较大比重。其缘由在于后魏中期以后,“均给天下民田”,授民桑田作为世业,广植桑榆白杨等树,成为家庭副业。政府行

18、为和林木之利促使了桑榆白杨的种植颇受重视,桑树的种植是耕织结合农业生产结构的体现,对于林木之利贾氏有着较为深刻的相识:“(榆)斫后复生,不劳更种,所谓一劳永逸。能种一顷,岁收千匹。唯须一人守护、指挥、处分,既无牛、犁、种子、人功之费,不虑水、旱、风、虫之灾,比之谷田,劳逸万倍。”3种榆投入劳动少而收益高这体现了一个地主经营家的看法。其次,槐、柳、楸、梓、梧、柞

19、的叙述篇幅仅次于桑、柘,字数占整个经济林木叙述字数的22.6%,肯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经济林木的种植在当时亦受重视。全篇虽然对种植技术多有论述,但重心在于其用途和利润,治生的意图表现地相当剧烈。再次叙述漆的文字虽占肯定的比例但比重不大,这是由于漆虽有种植之利,不过漆制品多为奢侈品,对平民而言漆消费量不大,因而需求量也不许多。 七、养马养牛地位突出北魏畜牧业相当兴盛 卷六为畜牧兽医卷,占全书篇幅11%左右,是要术主体部分。该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汇总了北魏以前有关家畜饲养及医疗的阅历;一是汲取了拓跋氏的牧业阅历&#

20、65377;内容上分别叙述了牛、马、驴、骡、羊、猪、鸡、鹅、鸭等9种畜禽的选种育种、饲养管理、相畜术、兽医术以及酥、酪等乳制品加工和羊毛制毡技术,最终一篇为养鱼。 结合表3依据卷中所列标题及排列依次分析可知:首先北魏时狗己退出了肉用畜的地位,新增了驴、骡、鹅、鸭,说明牲畜的动力来源扩大了,肉类供应种类增加了。其次,牛在马和羊之前,体现了农耕是农业生产的重点,而

21、猪退居牛、马、驴、骡、羊之后,这种结构的改变表明传统家庭饲养业日益向符合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传统农业时代,家庭饲养业的主要目的在于满意畜力役使须要和蛋肉食品供应,而狗的饲养明显是不能满意这种要求的,狗退出肉用家畜行列,使家庭饲养动物的构成更趋向合理。北朝时代形成的这种格局,直到今日也没有多大改变。役用家畜组成已趋向完备化。我国传统农业的动力来源,除人力外,主要是畜力。而役用家畜的组成主要是牛,其次是马、驴、骡,但在秦汉时代骡、驴

22、之类还被称为奇畜而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游牧部族中。北魏时期,黄河流域的农家役畜中,驴、骡占有了肯定的地位。食草性家养动物得到了初步重视,主要有马、牛、羊、驴、骡等。除羊而外,其他皆为役用家畜,而羊却是肉、乳、毛、皮并用家畜。北魏时代,羊的饲养好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叙述篇幅仅次于马,如把相马的内容从有关马的文字中去掉的话,则养羊部分的字数遥遥领先。东汉四民月令中未提羊的饲养,而要术却对羊的饲养叙述得最为具体,专

23、篇列养猪之前。这种局面的出现,可能为北方游牧族入主中原之后所促成。 在第五十六篇中,虽然牛是农业的主要畜力,位置也在马之前,但全篇却是叙述马的字数占肯定优势,马和羊合占全部畜牧字数的73.5%,是全部畜禽中叙述的重点。我国古代的相畜术早己独创,而到魏晋南北朝时则发展到更加理性的阶段。对马的叙述,着重相马,分两步进行的:首先要剔除那些外形严峻不良的马匹,再依据一些基本要求进行个别鉴定,这对于选择优良的军马是至关重要的。该部分内容均引自汉代相马经,饲养和治病部分则为贾氏自己所增加的。再从养羊篇来看,前已述及其中制作

24、毡、酥酪和干酪的方法,反映了牧民必需的生活资料。这种情形是由于此时统治中原地区的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此打下深刻烙印,体现了农耕的汉族和畜牧族交融的痕迹。但假如把畜牧和种植合起来看,则种植业的比重远超过牧业,二者约成7921之比。这决不是一种偶然,它是北魏时期汉族和游牧民族触合中,北魏统治阶级实行汉化和重农政策下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另外值的留意的是:要术的养马治马病诸阅历技术则是完全好用的,而不同于后世农书的照抄古书。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西方游牧民族进入汉

25、人传统的农业区,农牧分界线渐渐南移,在中原地区不少农田被牧场取代,养马业已不完全是以游牧方式进行,而多实行饲牧方式,使北魏养马技术有了明显进步。要术中畜牧兽医专列一卷占较大比重,对于牲畜的选种、品种改良、繁殖、管理以及疾病的防治积累了比以前更为丰富的学问,这与北魏时期农牧经济并存且畜牧业相对兴盛是分不开的。 八、农产品贮藏加工构成要术之主体,内容探讨有待加强 卷七、八、九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主要讲农产品的贮藏与加工,是要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篇幅约占全书的30%左右。

26、其中的货殖第六十二非贾氏所撰,除少量引用淮南子•诠言训外,其余全部引自汉书•货殖传。要术前六十多卷中的大田种植、园艺栽培、家庭养殖较多地反映了贾氏的农业经济思想。而此后的酿造制麴、淀粉加工、食盐精制、染料制作、烹调技术则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贾氏的牟利思想。货殖篇在此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紧随其后的卷第六十三是讲涂瓮技术的,对涂法作了具体地介绍,其缘由在于:“凡瓮,无问大小,皆须涂治;瓮津则造一百零一物皆恶,悉不成,所以特宜留意ʍ

27、77;”3确保了各种农产品加工质量不受容器的影响,为此后的造曲、酿酒、造醋、造酱等工艺供应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农产品加工部分在技术上表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技术全面。农产品加工包括酿造、果品加工、蔬菜保藏、烹饪、食盐的精制、肉类的加工保持、淀粉糖化、饼饵、面食、糕点、饮浆、煮胶等有关地主阶级的家庭消费品,从生产、加

28、工到消费的学问无奇不有,甚至连制造笔墨及运用原材料所应具备的学问也包括在内。其次酿造技术系统全面,造酒技术更趋成熟。有关酒、酱、豉、菹等的酿造技术在要术中占很大篇幅,涉及卷七全部,卷八、九的部分。而其中卷六十四至六十七诸篇专论造酒技术,表明此时造酒操作更趋成熟,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艺和酿酒发酵理论的雏形。集中体现了后魏时期制曲工艺的发展和人们对发酵工艺条件诸如原料处理、温度限制、用水质量和配比的进一步相识。因此后魏时期酒的质量随之提高A

29、377;第三,烹饪和饮食文化的旺盛。有11篇涉及面食制作和菜肴加工,后者占较大篇幅,据统计共记载了约169种菜肴和多种制作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烹饪风格的精致和品种的丰富,表明时已形成多民族的风味。另外当时有关烹饪和饮食文化的资料如老子食禁经、崔寔食经、刘休食方和诸葛颖淮南王食经等大部分均已亡佚,而要术对此有所保存。第四,要术最早记载多项工艺技术。如卷九所介绍的五种麦芽食糖的制作法是我国古代食糖工艺的最早特地记载。同时,酿造技术虽然较早出现,但制造过程的具体严谨记述,却以该书为最早ᦉ

30、7; 农产品的加工实质上可分为农产品的加工和畜产品的加工,而农产品的深加工是这一部分的主体内容,从所加工出的产品来看,主要是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的必需品,如酒、醋、面食、食盐、蔬菜等等。面对千家万户的生活必需品生产,虽一家一户用之不多,然体腋成裘,商品总量不行低估。即令这些消费品在地主的庄园中生产、加工、消费,把它看作一个封闭系统,也避开了遭遇商贾盘剥的过程。 最终来分析卷十的有关内容:全卷约23 000多字,占到全书比重的15%强,共有子目149个,基本上是作者搜罗历史

31、上和当时的有关经史子集文献,引用了280多条资料,记录了如书中所讲的“非中国物产者”,所引述的101多种有好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植物,成为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南方植物志之一;所引述的60多种野生植物,其中不少北方也可看到,体现了作者备荒救荒思想,使全书内容更为充溢,体系更为完备。 总之,要术微观农学体系结构的形成,是贾氏对于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全面系统理性相识的结果。书中对战国秦汉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文化的积累等进行了比较客观地总结与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中某些新的因素在书中也有比较充分地反映,如农业商品化趋势增加、地主治生之学出现、农产品加工受到重视、畜牧比重上升等。要术的农学体系结构反映了上述改变、趋势,奠定了后世中国传统农书的体例结构。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