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共2629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共2629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职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共2629字)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赏识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信心,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文中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学情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加强赏识教育。关键词:高职体育;赏识教育;教学应用赏识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一、赏识教育的作用(一)赏识教育能够明确学生的
2、学习目的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份子,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素质,还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通常来说,高职院校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参与体育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比较高的。为了强化学生自身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常会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比赛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去。但是只要有竞技就会有输赢,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输掉了比赛通常会打消其参与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教学效果。赏识教育能够为不同层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练习要求,让其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适当的学习目标、增强学习信心。(二)强化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
3、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给学生树立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应善于发现班级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并加以赞赏和认可,并将其确立为团队学习榜样,让其充当分组教学中的“教练”,去帮助那些能力稍差的同学。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设立榜样让大家有一个具体的学习和追赶的目标,让榜样带领他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互帮互学的风气。二、赏识教育利用的方式方法(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课堂需要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教师应善于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身体素质的好坏,都应该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教师应该逐步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接受能力和进步幅度等具体情况,对
4、待他们的态度要平易近人,让学生愿意与教师交谈,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愿意向教师请教,听从教师的指挥和教导,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二)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不论任何群体,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后进生”容易产生失落感,问题产生原因可能来自教师,也可能来自于学生。教师应该全面关注这类学生,在他们失落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从而从失落感中走出来。在课堂上多去发掘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进行夸奖,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被人认可的感觉,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三)教师应该把握好溺爱与赏识的尺寸虽然赏识教学需要教师找寻
5、学生的优点,但同时也要懂得如何有效的开展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在发现学生优点的同时,还应该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不足之处,教师应该不断调动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克服缺点,使其在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如果教师没有掌握好赏识的尺寸,就会使学生产生骄傲情绪,达不到赏识教育应该发挥的作用。三、应用赏识教育后的效果(一)赏识教育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对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赏识教育与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优势。通过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善师生关系,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赞赏和肯定不同层次学生,让他们看到自身的
6、进步和努力的成果,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二)赏识教育能够实现班级里的学生共同进步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通过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与赞赏,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较高幅度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鼓励优秀的学生,让他们更加优秀培养学习骨干,让优秀学生担当课堂分组练习的管理者和教授者,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帮手,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及组织训练的水平,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培养组织和管理的骨干力量,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自信,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让其更加优秀。四、结语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被广泛的开展,能够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素质,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参考文献:1杨波.论高职体育健康课程新体系的建构评高职体育健康课程新体系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5):后插8.2张亭.我国高职体育研究现状与热点演化研判基于CNKI-CAJD(1997-2014)数据J.职教论坛,2015(32):80-85.3孙强.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载体构建高职体育新模式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改革为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22-125.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