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共4372字).doc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9945263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共4372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研究生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共4372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共4372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共4372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研究生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共4372字)摘要:目前学界日益意识到美国5C标准对外语教学的作用,借鉴学界教学研究和实践,本研究是基于5C标准的研究生跨文化外语教学。美国5C标准指的是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连接(connection)、比较(comparison)和社群(com⁃munity),本研究以教学具体案例为例,考察以5C为标准的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表明以美国5C为标准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是解决研究生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方法。关键词:5C;跨文化;外语教学1美国5C标准美国外语学习的5C标准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在中国知网中以“美国5C标准”为主题词

2、的文章共24篇,其中6篇研究特定英语学习者,4篇外汉语教学,针对口语能力1篇,提高阅读能力1篇,4篇研究大学英语,4篇高职英语,没有对研究生跨文化的研究。这些研究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把5C标准生硬套用于中国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者,不区分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背景。美国1996年制定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修订了三版,从五个方面规定了外语学习者应达到的标准,简称为“5C”标准,5C指的是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连接(con⁃nection)、比较(comparison)和社群(community)。结合本研究,5C标准具体指:1)交际:利用外语交际。指要

3、求学习者应用外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际,在交际中能有效获取口头或书面的文化信息,领悟文化内涵;并能向国际友人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达本国或他国文化信息,实现用外语口头或书面交际的目的。2)文化:体验多元文化。指创造各种场景让学习者体验并领略本国和他国文化,让学习者深切理解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树立独立的文化意识,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澄清西方对中华文化的误读,建立民族文化自信。3)比较:比较语言文化。指通过对比语言和文化,让学习者分析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相似和差异,做到不仅能体悟和接受不同文化的相同之处,还能对文化的不同之处深入认识,培养学习者对不同文化之脉络的把握和不同文化现象之根源的探究,对文化的不同不

4、以简单的优劣做评价。4)连接:连接其他学科。指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让学习者可以以不同学科视角审视文化现象,对同一文化现象多学科、多视角、全方位的阐释和解读可以让学习者构建自身的知识生态体系。5)社群:应用于多元社区。指在线上线下各种社区中应用外语交际,把外语的使用运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最终实现终生学习外语的目标。该标准出台的背景是因为英语是国际语言,美国学生有强烈的优越感。很少有机会使用外语解决问题,导致美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不足。1996年在面对新的世界竞争格局时,美国意识到务必加强外语人才培养,颁布了5C标准。2以5C为标准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本研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线上线下与不同文

5、化群体交流,访谈、记录并撰写报告。这一过程中,教师使用教材相关内容对学生培训,帮助学生认识此种学习活动的方法的意义。学生通过跨文化的亲身体验,形成感性认识,再结合教材的理性知识,加深对本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同,从而提高跨文化对话能力。2.1交际(communication)促进外语学习的动因是内生表达动力(王初明,2014)唤醒对人事物的交际意愿。认知科学和心理语言学也发现语言习得是一种社交过程。在交际环节中,需要设计各种交际场景激发学生口头和书面交际的意愿。先让学生理解消化林语堂文中的观点,是书面理解交际的一种,再通过设计与国际友人口头或书面交流的场景,在交谈中让学生重复或模仿自己或对方使用

6、过的词语或句法,或应用林语堂文章中的词语或句子,在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传达自己的观点,做到使用目标语言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友人互动。具体步骤是在教学中先让学生阅读林语堂家庭与婚姻一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再让学生口头采访3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调查各个不同国家的家庭婚姻观,通过口头交际向国际友人获取相关文化信息,并与对方交流自己对林语堂文中关于家庭婚姻的看法;还让学生与3位不同国籍的人寄送邮件,问询他们的家庭婚姻观,并在邮件中通过书面交际表达自身对林语堂文中的家庭婚姻观的看法。在交际中让学生重复或模仿自己或对方使用的词语或句法,重复或模仿林语堂文中的词语或语句。在对话中融合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使模仿语

7、言和创造语言相结合,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实现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双重目标。2.2文化(Culture)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话,建立独立的本国文化意识和民族文化自信,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澄清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误读。采用真实采访现实中的人物和阅读文化名人的作品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访谈3位西方男女,调查他们对两个问题的看法。第一个问题,问他们中国女人在家中地位如何?“中国女人是否曾受过压迫?西洋人很容易想象中国人的妻子被当作驴子样的供丈夫做奴隶。”(林语堂,2017)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再结合林语堂的作品与采访对象对话,“凡较能熟悉中国人民生活者,则尤能确信所谓压迫妇女乃为西方的一种独

8、断的批判,非产生于了解中国生活者之知识。”并用他引用的红楼梦中贾母证明中国女性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可以及时澄清西方对中国家庭婚姻文化的误读。第二个问题,中国妇女被禁锢在家中,没有社交的权利吗?被采访的对象认为是的。让学生运用林语堂文中的观点说明中国女人在家庭中足以满足社交需求,“如西洋妇女所享受者,但是中国妇女既已习惯了这种生活,她们也不甚关心社交的集会,而且一年之间,也少不了有相当胜时令节,好让她们露露面,欣赏一番社会活动的欢娱景象,或则在家庭内举行宴会,也可以尽情畅快一下。”2.3连接(Connections)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分离的学科知识,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有助于培

9、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不同文化,达到跨文化对话的目的。各学科领域的经典或最新成果大多以英文发表,不同学科对同一问题的阐释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在本案例教学中,对家庭婚姻问题,让学生查找哲学、历史和经济学视角的不同解读,各个视角的观点相互验证,加深了对婚姻家庭问题的理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婚姻与道德一书中说:“什么造成婚姻的痛苦,结论是:愈文明的人,愈不能和伴侣有永久的幸福。爱尔兰的农民,虽然到了现在他们的婚姻还是由父母做主,他们夫妇之间的生活大多是快乐而贞洁的。人们彼此区别最少的地方,婚姻最为容易。假如男子之间相差无几,女子之间也区别不多时,不会悔恨未与另一个人结婚。但是,若人们

10、的嗜好、兴趣与事业各不相同,则他们总希望有与自己性情相同、情投意合的伴侣;当他们发现所得到的没有本可以得到的那么多时,他们就会感觉不满。”罗素对爱尔兰农民婚姻幸福的归因恰恰也解释了林语堂的观点-过去中国人的婚姻多半是幸福。从历史学维度看,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没有家庭财产继承权,法国在拿破仑民法典颁布之前女人没有离婚权,但中国唐朝时期女性就有离婚权,进一步佐证了林语堂的观点“中国妇女受压迫乃为西方的一种独断的批判”。从经济学看,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尔克在家庭论中指出婚姻让夫妻双方成为各自财务风险的担保人;婚姻可以降低生活成本,但当一方感到投入和收益不匹配,就会出现婚姻危机。从经济学角度再次

11、验证林语堂的观点。2.4比较(Comparison)比较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不仅要比较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异同,重要的是对比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异同,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类具有的共性和不同民族文化独有的特性,可以正确面对本族文化的独特性,不以与“先进”西方文化一致为标准。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比如:以下两个问题:中国女人和西方女人结婚后的家庭角色一样吗?通过对比,学生们知道“中国人则容易想象认为西洋人因为从未领受过孔子学说思想的洗礼,所以西洋妻子不关怀丈夫的衣服清洁与果腹事宜,终日身穿宽薄衬裤,逍遥海滩之上。或纵乐于不断的跳舞会中。这些大方野乘,异域奇闻,固为双方人民茶

12、余酒后之闲谈资料;而人情之真相反忘怀于度外。”中国女性与西方女性需要的权利相同吗?“总之,她们除了在家庭以内的活动,其他一切都属非主要任务,在家庭中,她们生活行动有她们的快活自由。故肩荷兵器以警卫市街之责任,亦非她们所欲关心者。”2.5社区(community)使用外语的频次和场景决定语言的熟练程度。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在互联网、俱乐部或文化活动中有国际友人参加时都使英语,将英语融入生活学习之中,让学生把英语应用到日常中,成为生活的常态,成为终生英语学习者。3总结本研究以5C为标准,从5个维度设计教学,采取线上线下,课堂内外,课本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生跨文化对话教学。本

13、案例教学为研究生文化对话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设计上提供了参考。在外语教学中设计各种场景为学习者提供口头和书面交际机会,选用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比较对不同文化的比较,并结合多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本研究的效度和信度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加以验证。参考文献:1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2王初明.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J.外语界,2014(2):42-48.3袁小陆.外语教育中的文化自觉培养现状与归因研究J.外语教学,2017(5):56-61.4张后尘.从文化对比到跨文化对话J.中国外语,2004(01):73-77.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