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下空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共425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教育下空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共4255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工程教育下空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共4255字)摘要:为不断满足空管行业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国际化空管人才的培养为目标,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本文建立了“国际化工程应用型空管人才”胜任特征框架体系,并基于此研究了交通运输专业(空管方向)“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制度,提升了人才培养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效能,为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提供实践参照。关键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国际化空管人才;胜任特征模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
2、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3。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国际航空交流与合作,努力增强国际航空竞争力。作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的中国民航,需要站在全球化的视角看中国的发展,要提高在制定国际民航标准问题上的话语权,要预判国际政策标准的制定。国际民航间竞争的实际体现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要实现民航强国的目标,需要有卓越的国际化民航人才队伍。空中交通管理作为民航系统核心业务之一,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航空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深度参与国际航空事务的卓越空管人才,以便更好地融入到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去,从而实现行业的安全、协调、
3、可持续发展4。因此,以高端国际化空管人才的培养为目标,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本文建立了“国际化工程应用型空管人才”胜任特征框架体系,并基于此研究了交通运输专业(空管方向)“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制度,提升了人才培养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效能,为培养既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又具备国际化人才特征的卓越空管人才做好了基础性工作。1培养规格的确定国际化空管人才除需具备国际化人才基本素质之外,还应满足民航职业的属性和要求。为不断满足空管行业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确定国际化空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为: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综合性、创新性工程实践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国
4、内外民航发展需求,具识技能要素族图1国际化空管人才培养规格框架有健全的人格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系统的管制运行控制、流量管理、空域规划、安全管理等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航空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全局意识,能够从事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域规划、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5。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法和关键事件访谈法6,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构建了国际化空管人才胜任特征模型,并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确定了符合“国际化工程应用型空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框架,如图1所示。将国际化空管人才培养规格框架
5、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12项毕业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国际化空管人才的培养规格如下。(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美学素养。(2)能够理解工程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和内涵。(3)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5)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学科基础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6)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专业核心基础知识,包括机构、法律法规、航空器、航空器的运行环境等相关知识。(7)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支撑空中交通管制工程实践技能的生成。(8)掌握空中交通管制工程实践技能,具备
6、非常规情况和紧急情况的处置能力。(9)能够利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10)能够针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的特定需求,创新性地提出解决方案。(11)能够使用仿真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特定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1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的能力。(13)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14)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15)具备项目管理的能力。(16)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
7、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2培养方案的设计以国际化空管人才的培养规格研究为目的要素,对“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系统中的内容要素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基于培养规格,细化明确了国际化空管人才的知识能力实现矩阵,借鉴麻省理工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计划”构造方式,并充分考虑空管的行业需求,突出工程应用型特色,同时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程能力,建构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架构如图2所示,形成了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及实践技能课程群以及工程能力培养课程群。3教学方法和培养制度优化设计以国际化空管人才的培养规格研究为目的要素,对“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系统中的方法要素教学方法和培养制度进
8、行优化设计。3.1推进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主要载体,主动探究和学习未知事物,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学习活动7。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具备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使用仿真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满足空中交通运输中的特定需求,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的特定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能够采用科学方法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的能力。在培养方案中引入了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初级项目和高级项目,设
9、计和建立了CDIO初级项目和高级项目的教学实施方案,推进研究性学习。由学生自主组建项目小组,各项目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项目组成员通过合理分工和团队合作,按照项目管理的实施要求,完成从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到运行的全部过程,包括方案设计、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系统验收、成本分析和项目管理,并撰写各部分相应的报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实现从技能型人才培养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变。3.2强化国际视野的培养。为了强化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在第7学期开设空管运行新技术,以专家讲座的形式讲解空管运行方面的国际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并吸收法方的
10、资源建设了空气动力学、领航与导航、航空情报服务、管制规则与程序等十余门全英文授课课程,并在机场管制课程中引入外籍教员参与授课,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不断线,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推行新西兰海外游学项目,项目模式为在新西兰国家航管国际有限公司和梅西大学分2个学习阶段进行,时间为第6学期,共27周。学生在外培训期间成绩和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第6学期学分互认,学生学习结束后可以获得培训证书。新西兰国家航管公司为TrainAirPlus成员,所有课程均经ISO9001:2000和ICAO联合认证。在培训期间,学生不仅会接受最新的理论知识传授,同时还会接受模拟机训练,为今后的管制岗
11、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训课程完全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推荐的空中交通服务培训标准。3.3校企联合,推进实践技能培养。与民航华北空管局签署“4+2+2”深度合作协议,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两种模式:到企业的走出去模式和引企入校的引进来模式。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采用到企业的走出去模式,利用华北空管局的运行环境以及资深教员,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思考和应用已学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机场管制、雷达管制等实践类型的课程,采用引企入校的引进来模式,利用空管学院综合实验室的高保真实验设备,由华北空管局和院校教师联合授课,充分利用一线资深教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院校师资深厚的理论知识,在
12、双方配合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与一线运行情况紧密结合,使学生具备了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手快”的特点。3.4利用互联网+教育改造传统教学。自从MOOC传入中国,受到了各方面广泛的重视,名校、名师、名课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共享,翻转式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国民航大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改造传统教学,引进了若干门优秀网络课程,并为创新创业类课程组织了混合式教学的见面讨论课,授课教师通过生动鲜活的实例,解答在学校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创新的理念变成实践。在此基础上,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学生专业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实战训练,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3、,获得了全国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市银奖、“挑战杯”市级一等奖等多种奖项。4结语基于国际化工程应用型空管人才胜任特征模型对交通运输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借助人力资源管理学中胜任特征模型这一研究工具,构建了国际化工程应用型空管人才的胜任特征模型,与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12条毕业要求相结合,确定了既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又具备国际化人才特征的卓越空管人才的培养规格。以“国际化空管人才”培养规格为目的,基于控制论的思想,对交通运输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构造,形成了时空分布合理的立体化专业培养体系,完成了全英文授课课程以及围绕工程能力培养的项目课程群的教学方案设计。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这一时代性课题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观点,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提供实践参照。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