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知行合一在写作的应用(共425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下知行合一在写作的应用(共4255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素质教育下知行合一在写作的应用(共4255字)素质教育下知行合一在写作的应用 一、“知行合一”理念应用于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理论依据1知是行之始,知制约行,选取合理的课程内容如果将“知”作为知识和理论来理解,那么“知”便是“行”的起点。通常,学生的学习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前导,“知”在“行”先,“知”为“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在应用文授课中,教师选取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理清教学重难点,对现代社会中应用率较高的实用文种给予充分重视,并且根据这种实际的使用率,适时更新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礼义仁智信”故事融入不同的文体教学,礼仪教育融入礼仪类文书,诚信教育融入求职信,
2、智慧教育融入策划书等。2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注重教学环节和过程王阳明的传习录在论述教学过程时说:“盖学之不能以无疑,则有问,问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辨,辨即学也,即行也;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非谓学、问、思、辨之后而始措之于行也。”可见,“学、问、思、辨、行”是一个求知的过程,学、问、思、辨是“学”的范畴,而“行”一直贯穿并渗透于求知活动中。就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学习过程既是认识的过程又是实践的过程,认识与实践往往密不可分,不断交替循环。教学相长,具体表现在课堂中教师对各个环节和教学手段的重视,使素质
3、教育贯穿整个写作学习过程。3行是知之成,行为知本,构建课外实践与评价体系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达成。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与行脱节的知则是无用之源。孔子主张学以致用,所学的知识要能够广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不能,再多的知识也是空知。课堂是知识、理论的主阵地,课外应该是“知”的践行地。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创建第二课堂,即“内外兼修”,实现认知与实践的结合,完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二、“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应用文写作课程素质教育“三融入”原则1课程融入人文教育应用文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代诏、表、疏、碑、诔文、书信等应用文书,无不承载了温润的人文情怀。也正是因为蕴含在其中的丰富文化内
4、涵,才使得诸多应用文万古流芳。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抒发作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将舒展眼力、开阔胸怀的情趣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诸葛亮的出师表后出师表前后呼应,表现了一代忠臣与智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与伟大。2课程融入专业教育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主要为培养学生普适性能力和综合素质服务,与专业课互相渗透、支撑。和其他公共基础课一样,应用文课程也一直致力于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随着复合型人才市场的需要,课程的开放性与交融性愈加凸显。将应用文写
5、作课融入专业课,找到与专业课中的契合点,建立应用文写作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渗透交融关系,是应用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难点问题。3课程融入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一个综合理念,同时又是一种人才培养导向,有利于我们培养符合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差不多都是七分讲、三分练,由于课时的限制,讲多练少是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课外写作实践是应用文写作课程中重要部分。应用文写作作为素质教育课程,也需要在第二课堂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在第二课堂实施应用文写作要素中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对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载体,拓展至第二课堂,
6、和企业行业、专任教师共同设计教学项目、共同参与推进教学工作,建设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比如让学生亲自主持、参加某些会议,并制作邀请函、撰写主持稿、完成会议纪要的撰写;参与校园活动的组织策划,撰写策划案和闭幕词等等。将学习任务与具体活动有机融合,为学生打造由狭窄的课室延伸到生活大舞台的广阔学习空间,不仅弥补了学期36学时的不足,而且使学生的学习生动、灵活,在动态学习中践行“从知到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三、“三知三行”教学实践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确定“格式、内容和情感”作为应用文写作的“灵魂”。本文以邀请函的写作为例,遵循“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7、,坚持素质教育“三融入”原则,阐述“三知三行”教学实践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中国汉语中的“礼”,既是一种规范制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引申到应用文写作,既代表了一种礼仪文体,又通过这类文体表达礼貌与尊重,体现素质与涵养。以邀请函写作为例,秉持立德树人、以“礼”化人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邀请函的写作教学达到“知礼、明礼、行礼”,实现“知晓礼仪文书”与“遵守礼仪规范”的“知行合一”。1分析学情,重组课程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对教材进行重组进行项目化教学,以文体类别为依据,划分为书信类、告启类、礼仪类等。邀请函选自礼仪类文书,共2个学时,前期“
8、应用文写作理论引导”学习提供了基础,邀请函是后续祝颂词、答谢辞等“礼仪文书”的前导。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活泼好动、充满热情,有学习动力,希望掌握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文体帮助处理学习、生活中的事务;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是普遍不了解应用文体的格式和内容写法;了解邀请函的用途,认为邀请函写作很简单,但是没有写过,误认为在网上下载照搬即可;容易忽视从受邀方的角度去考虑内容的安排,容易将邀请函与请柬混同,忽视谦敬词的使用和情感表达。2多种教学手段,把握课堂环节课前,教师将学习资源推送到教学平台,任务:给出特定事件,请同学通过课本自学、例文学习等方式,进行邀请函试写。从任务完成情况看,学生主要对邀请
9、函中要体现的细节内容把握不到位,对谦敬词的使用不得体。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备课,对教学流程任务、时间进行分配与调整。将两个教学重点问题用1个课时解决,难点问题再用1个课时来解决。首先,由孔子和荀子等先贤关于“礼”的论说导入新课,体会礼仪的重要性,引出礼仪文书邀请函的写作。课中采取“三知三行”实施教学。一知格式,行规范之礼。格式一直都是应用文写作的重点教学内容,虽然在其他文种讲授中反复提到格式的规范性,但是因为缺乏经常性的写作训练,依然会有很多学生在格式上“丢三落四”,而且格式规范也一直是学生觉得很枯燥的内容。为此,我们利用了微信小程序中的“vgo微海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套格式模板
10、来制作邀请函并发到朋友圈,图文并茂的邀请函引起同学的兴趣和点赞。随后给出一篇初稿,学生便能快速找出格式上的错误。二知内容,行畅达之礼。学生初稿中主要站在邀请方的角度,对事项内容表达不全面,过于简单,让受邀方“不知所云、无所适从”。我们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各小组抽签进行邀请方和受邀方的角色扮演,同时进行两两角色互换,就对方组员中的邀请事项进行提问和答疑。在不断沟通交流过程中,各小组更加明确“换位思考”,直到双方对邀请事项都无异议,再出具一封事项明确、表达清晰的邀请函。三知情感,行庄重之礼。学生初稿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种是语言生硬,没有感情;第二种又太过浓烈,谦敬词混用。网络信息日新月异
11、的时代,新颖美观的电子邀请函已经替代了传统的书写与打印,庄重的情感色彩越来越淡化。语言写作一直是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们选取比较典型的邀请函和请柬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表现形式、事项、邀请方与受邀方的关系等方面的不同,掌握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而让学生找出其中常用的标志性谦敬语,来描述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最后给出准确、明白、平实、得体和简洁、热情、庄重、文雅两组词汇,让学生分别给两者的语言特色贴上标签。3课后素质拓展,从知到行课后,结合专业同学的就业岗位,以赛事礼仪为切入点进行素质教育。比如在同学们组织比赛中,进行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对手和观众的礼仪教育。赛后,学生用美篇APP制作赛场礼仪宣传页,
12、对全校同学进行推广与教育。将课程内外进行结合,搭建课程内外的关联机制,形成动态的授课过程,构筑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4多维评价,巩固效果为了科学合理的评教,主要采取“2个方面+3个内容+4个维度”评价,课堂表现与课外活动2个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内容,自我评价、组长评价、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4个维度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检验自己的实践能力,并用评价结果反馈、指导教学,完成教学上的从“行”到“知”。四、结语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在进行写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充分实现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美育的统一。参考文献:1张瑜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J当代教研论丛,2018(7)2金光浩,王瑞昆基于知行合一的最新理论教学方法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1)3袁小红,周国强,曾妙红浅谈应用文写作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方法J高教论坛,2012(3)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