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运行体系(共292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运行体系(共2927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运行体系(共2927字)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运行体系 1现状与问题现行的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运行机制是上世纪50年代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分支越来越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卫生技术人员的知识面也越来越专科化。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在推动医学科学技术向更高、更深、更精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1医防机构缺乏有效的沟通长期以来,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两个体系各自独立发展,医疗和防病机构各自按照固有的工作规范开展工作,有限的疾病信息得不到共享和利用,尤其是在应对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形不成合力,处置的社会成本比较大,更谈不上能做到及时预警,在疫情即
2、将暴发时,提前介入,防患于未然。1.2临床医生公共卫生知识匮乏,自我防护意识淡漠临床医生在受教育阶段接触的公共卫生知识就很少,参加工作后更是注重所从事学科知识的学习,加之现行的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工作在防治疾病一线的临床医生对传染病的敏感性以及危害性认识不到位。认识上的欠缺导致防护意识的缺失。2003年“非典”疫情的蔓延以及大批医务人员被感染就是典型的例子。1.3重医轻防的局面仍未改善重医轻防是一个谈论了近40年的话题,但直到今天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非典”之后,国家加大了对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投入:利用国债项目重(扩)建了办公场所;利用日元贷款购置了检测设备;利用全球基金项
3、目资助开展了艾滋病、结核病专病防治,等等。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后续投入跟不上,加之长期以来困扰疾控机构的专业人员少、待遇低等问题迟迟得不到合理解决,疾控机构目前的状况只是在工作条件与设施上相比“非典”前得到了改善,而与当前的防病工作要求还相差甚远。尤其令人担忧的还是医疗机构的疾病防治工作。近年来,随着医疗需求的增长,一座座门诊、住院大楼拔地而起,几百万、上千万元的大型医疗设备不断更换,而医院机构的工作条件、人员数量和质量与“非典”前没有明显的改变。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以及预检分诊制度形同虚设;医疗污水不经检测合格就直接排放、医疗废弃物混合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的现象屡屡可见。1.4慢性病防治网络尚未
4、形成,防治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疾病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61%,慢病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大多数慢性病与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服务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慢性病的首要选择。但是,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几乎都是由小型厂矿医院和个人诊所转化来的,他们的观念还是“治病赚钱”,他们的职能仍旧是“坐等病人”。城市社区
5、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规定的各项防病职能至今没有开展,所以说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就存在问题。当然,这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起步晚,管理跟不上也有一定的关系。2建议与对策2.1强化政府责任渥太华宪章中指出:健康促进超越了保健范畴,它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使他们了解决策对健康后果的影响并承担健康的责任。健康是政府的行为,保障健康政府必须给予足够的投入与支持。当前,政府在进一步加强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协调各部门的合作,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的同时,应继续加大对防病机构的投入,并在投入方向上做相应的调整。把投入的重点放在提高对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检测手段和监测预警能力上;放在提
6、高预防保健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的敏感程度上。此外,政府还应创造一种挖掘社会资源的环境,在红十字会设立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基金,随时接受团体、企业或个人的捐助,并给予捐助者一定的社会荣誉,所捐资金用于补充政府投入的不足以及应对突发的传染病疫情或公共卫生事件。2.2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在应对各种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倡导并且做到早期预警,及时介入,事前控制,而不能仅仅是事后处置。早期预警的关键环节有三点:(1)组建由卫生管理、预防医学以及临床医学各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各自岗位上掌握的国际、国内、尤其是当地的疾病信息,共同探讨、分析、预测近期或未来一段
7、时间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趋势,做出结论,作为决策者确定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卫生工作重点的依据。(2)疾控、医疗机构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通过监测捕捉疫情信息。(3)对医疗机构防保工作实行委派制。人员由疾控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足额委派,设施以及工作经费由当地财政单列预算给予保障。具体负责传染病报告与免疫接种工作,负责预检分诊制度的常规化,负责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传染病区隔离措施的建立和规范,负责医疗污水的定期检测与合格排放以及医疗废弃物的特殊处理,负责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定期培训,负责开展对就诊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2.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在早期发现、及时处置
8、传染病以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有效预防各种慢性病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医疗机构所不能替代的。在这里,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功能得到了交叉和整合。防病从这里开始,健康在这里体现。当前,国家要在不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逐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条件和人员待遇的同时,尽快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各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重新定位,“十二五”期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和人员待遇要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样,纳入当地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范畴。为尽快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起有效的防病网络平台,在目前人员得不到及时培训和补充的状况下,可参照美国健康维持组织(HMO)的管理方式,在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机构聘用
9、部分兼职人员,或在政府的倡导下,动员医学院校的在校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2.4改革医学教育模式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强调了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科的独立发展,忽略了两大学科的交叉与整合在防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换句话说,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缺少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首要的问题应该是尽快在医学院校增设全科医学专业,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掌握适宜技术的人才。这只是“权宜之计”。长远的目标应该是在经过大量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建立起一种“阶梯医学教育”模式,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各学院独立设置与发展,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院还可进行更细的分科
10、(系),欲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须先进行全科医学的学习,毕业后,方可进入临床医学或公共卫生各学科进行深造。这样,既可为基层医疗公卫生机构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也能为疾控和医疗机构培养能解决“疑难问题”,能进行科学研究的高、精、尖人才。 阅读次数:人次 药学毕业论文医学检验论文心理健康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医学论文医学教育论文医学科技论文循证医学论文内科医学论文生物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妇产科学论文口腔科学论文急诊医学论文中医药学论文东方医学论文中医教育论文儿科临床论文口腔诊疗论文妇科研究论文中医研究论文医学文学论文合作医疗论文医药卫生论文泌尿系统论文护理教育论文医院护理论文
11、护理论文高血压论文 上一篇论文: 临床医学健康教育理念 下一篇论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联性 临床医学论文临床医学教学研究(9篇)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思考CT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论文(5篇)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医学鉴定临床医学本科生外科实习的探讨观察临床医学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谈儿科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人人工智能在医学生临床技能中的应临床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调查心电图中P波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热门期刊肿瘤影像学杂志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广州医药杂志农林经济管理学报齐鲁药事杂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小学生时空杂志实用护理杂志北京教育教学研究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期刊推荐大舞台双月号杂志应用力学学报杂志成都大学学报杂志文学界杂志理论版散文海外版杂志四川畜牧兽医杂志东方艺术杂志晚晴杂志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杂志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杂志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数学爱好者高一人教大纲杂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