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中的国内传统文化形象(共4179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材中的国内传统文化形象(共4179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教材中的国内传统文化形象(共4179字)摘要:一个组织、民族或者国家的文化形象,往往影响着其他民族和国家对其发展水平、心理认同和认知评价的水平。所以说传播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国文化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内在动力,所以在现行的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提供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供学生学习。文章以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文化形象作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内涵进行解读。关键词: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形象尽管我们常说在吸收文化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传统文化依旧是我们在世界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进程中的坚定不移的根基和准绳,自始至终引领我们在文
2、化的海洋中不迷失方向或者搁浅。由于我国漫长的历史积淀以及中国人民的勤劳,创造出了种类庞大、内涵丰富的文化种类,大到天文、地理、历史、哲学、语言、文学、音乐、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领域广为人知的文化经典和重要发明,小到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颇具特色和趣味的文化形式,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这些文化内容所衍生出的文化形象都非常具有典型意义,也都能够在语文教材中找到它们的影子。1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主要类型中国影响世界的文化符号非常多,像瓷器、丝绸、功夫、论语、周易等,这些文化符号或者说文化形象
3、都相对具体,接下来将从宏观视角对中华传统文化形象广义的类型概念进行介绍。1.1农业文化在人类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从未中断,绵延至今,根基深厚,经过数次的民族文化融合,各种文化和宗教势力的冲突和对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梁漱溟梁先生将文化概括为“文化亦可以说是一民族生活的样法”,也就是“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的中国文化也是数以亿计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毕生追求的目标、生活的内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那么文化便与生活相关,可以说文化即是生活的习惯和凝聚,从生活中来,又指导着生活,文化形象在这一基础上衍生,所以文化形象的类型就离不开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
4、那么第一种文化类型就是农业文化,或者说是土地文化,从现行中小学的语文教材的一百多篇文章当中,尤其在古诗词中,农耕文化的篇目占80多篇,包含了农村习俗、农村趣事、农民的智慧经验、农村传承和历史人文等诸多元素。这些土地文化的因子以日常生活的朴素画面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和人文内涵,既能建立读者与作者的沟通桥梁,又能使学生切身体验到农业文明框架下的山水风光、自然之美、农民生活的不易和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从这样的农业文化当中折射出典型的农民形象、地主形象、山水形象、风物形象以及南稻北粟等地理文化形象。1.2封建文化从战国中期一直到鸦片战争结束之前,中国有长达两千四百多年的封建社会,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必然
5、离不开研究中国古代的封建文化制度,而封建文化最明显的标签就是伦理制度、阶级制度、专制制度和儒家文化体系,毋庸置疑,这些标签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文化系统之中,并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较完备的理论形态和实用性、世俗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既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积极功能,又具有思想限制、人身控制、压抑个性等消极功能。在封建文化庞大的背景之下,既有三皇五帝、秦皇汉武等具有统治意义和神话意味的天子形象。又有孔夫子、颜回、周公等圣人形象。1.3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其实与农业文化和封建文化有重叠部分,这里单独指摘是因为民俗文化更具有人文性,也更具有温度。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瑰
6、宝,更是能够反映普通中国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细节的真实写照,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知识,还有我们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语文教材当中关于节日、饮食、活动、艺术、建筑、医学等文化形象十分丰富,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和持久深远的影响,并且民俗文化能够很容易地融入到生活当中,不失为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2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文化形象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和文化形象大多来源于古人的理想和生活,也代表了古人对美好生活和人生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判断和民族心理的重要体现。而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实在是多如牛毛,笔者在这里选用在语文教材当中范围较广、比较有针对性的3种形象进行讨论,对探索中国哲学、解
7、析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1君子形象君子形象的本质其实就是传统道德和优良品质的缩影和具象化表现。其中有自强不息的生命精神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胸怀。可以说,君子就应该像周敦颐所表达的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君子的形象是深入人心的,这种德才兼备、文质彬彬、和顺厚实、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刚刚好的处事态度,是每一个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我们常说亲君子,远小人,也就是把对君子的向往融入了自己的行为准则中,我们也常常将很多身边的美好的事物或
8、者是理想追求赋予君子的涵义,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形象,代代相传。比如花中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君子:松与竹、梅;五德君子:鸡;君子之好:琴、棋、书、画;君子之饮:茶;君子之佩:玉等,不胜枚举。而这些能够代表君子的形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语文教材当中。比如论语中的君子之行、君子为政之道、君子为人之道、君子交友之道;尚书中的士文化;周易当中对君子“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要求;中学语文教材当中的爱莲说烛之武退秦师等渗透出来的君子形象,无一不深入人心。2.2女性形象每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却少不了丰富的女性形象,而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以悲剧的命运和视角出现,比如说氓当中的女主
9、人公,被氓欺骗、抛弃,在封建阶级的禁锢下也得不到家庭的关怀;再比如祝福当中的祥林嫂,除了封建礼教的吃人之外还有迷信和人的自私,最终导致祥林嫂先疯后死;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悲剧的命运和爱情折磨,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语文教材当中的女性形象大多都有其时代意义和特征,可以说在教材中的女性承担了揭露黑暗、丑陋的一面和各个时代积弊严重的表现的作用。所以说语文教材离不开女性悲剧形象的因素,如果离开了便失去了那种深刻性。有时你会看到女性形象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和张力比君子给人的程度还要深刻的多。因为它能够像窦娥冤那样让你看到社会怎样让善良失去颜色,让花朵黯然失色,你在惋惜、叹息的同时,得到了灵魂的升华,从
10、而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当然你也能够为很多女性形象的伟大光辉所感动和折服,像荷花淀中不甘于落后男人的水生嫂、勇于为中国而死的刘和珍、替父上战场的花木兰以及英勇就义的刘胡兰。我们高兴地发现,从刘兰芝、祥林嫂到水生嫂,伴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妇女的地位及精神面貌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3节日形象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十分丰富。首先是最为重要和隆重的春节;古时候成为上元节的元宵节;祭祀祖先的清明节;纪念屈原和祈福的端午节;象征美好爱情的浪漫的七夕节;阖家团圆的中秋节;老人的节日重阳节等等以及各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节日。在语文教材中挖掘出这些节日因素,不仅能向同学们普及节日常识和文化渊源,也可以拓
11、展学生的知识底蕴。让同学们增加民族认同感。而且这些文章大都能够和同学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像欢乐的泼水节端午的鸭蛋北京的春节端午粽快乐的节日等等。这些节日形象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力量,经得起时光的洗礼并慢慢凝聚下来,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力量。在中华传统节日被其他国家“抢注”的现在,利用语文教材让民族传统节日走进语文课堂,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对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学习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结语文化形象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具有特殊和意义,尤其是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高高飘扬的时候,就更加需要优质的中国文化形象代表为旗帜添彩。我国的传统文化
12、形象现阶段面临着定位不明确、跨文化流通能力不强、缺少话语权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长期的历史条件导致的,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不够强大。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正是因为中华文化形象极具魅力和同化力,所以才遭到了部分国际势力的阻挠和遏制,但我们要视塑造中国国家文化形象为己任,特别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将语文教材当中的中国文化形象讲好。要做到以学生的文化理解为本,以学生的文化底蕴为目标,不遗余力地为维护国家文化形象做出贡献,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文化代言。参考文献:1汪静.浅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以苏教版为例J.速读旬刊,2016(4):147-148.2张峰.文化形象浅谈J.人民论坛,2014(24):22-23.3张瑞娟.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9(09):100,102.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