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 .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 ( 中国人民银行 长治市中心支行,山西 长治 046011)摘 要:文章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探究了农村金融的改 革思路,并从农村经济金融协调发展角度对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如何发展进行了分 析。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改革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76921(2022)0900480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在 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三农”问题成了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虽然 自新中国
2、成立以来,中心政府也先后出台了7个“一号”文件支持“三农”的发展,但以前 的“一号”文件都只是侧重于某一个方面,“三农”问题也只是从局部在缓解。党的十六届 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成为我国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起 点。2022年,中心“一号”文件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看法 又进一步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面实行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 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和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将开创我国农村经
3、济增长与发展的新纪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历史任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 呈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党的十七大把农村金融问题 列入统筹城乡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问题关系亿万农夫切身 利益,关系“三农”长远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根本,关系国民经济大局。加快建设农村金融体 系建设,无疑将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发展存在诸多冲突农村金融体系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冲突和问题:农业资金需求缺口大、贷款成本比较高、贷 款的期限不够合理,农夫难以满意抵押和担保方面的要求等等,这
4、些问题阻碍了农村金融支持 “三农”更好更快发展。改进农村金融根本出路在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2.1 经济总量逐年扩大与机构总量逐步削减的冲突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呈现2个明显 特点:机构布局不合理,现存网点大多集中经济发达的乡镇或闹市区繁华地带;经济相 对落后地区机构撒并力度过大。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下降,现有人员年龄结构偏高, 整体素养依旧较差。2.2 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需求迫切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重城市轻农村的冲突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受到限制。各商业银 行将授信额度审批权上收到省分行,基层行只有贴现、保证金承兑和保函、个人质押贷款等 低风险业务
5、的审批权。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及信贷审批机制,尤其是新增授信业务,过于机 械化、程序化,束缚了基层行的手脚,导致办事效率低、难以满意客户和竞争的须要。2.3 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加深与农村金融市场相对垄断的冲突尽管目前农村存在多种金融 组织,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格局。农业银行业务范围已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无 异,在此状况下,农村信用社成了农村贷款的主要供应者,从而在贷款市场上逐步取得垄断 地位。垄断的市场是低效率的、缺乏活力的市场,并且在肯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经济成分的 筹资成本。在结算方式的选择上,由于农村信用社要求贷款必需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使一些 企业为了得到贷款而失去了享受国有商业银行
6、便捷结算服务的机会。农村信用社经营活动存 在着明显的地域限制,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内在动力,导致农村金融供应总量不足、金融产品 单一、服务质量较差。2.4 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化与农村金融产品相对不足的冲突农村经济的发展已呈现出多样 化的趋势,多种行业、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一般只办理小额质押 贷款业务、其他的信贷品种很少,尽管各行今年以来相继开办了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速贷通 ”、“成长之路”等新品种,但从贷款投放状况看,贷款总量很小,把关较严。工商银行对 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小企业也有措施出台,但从详细支持目标看,只局限于具有肯定规模的农 村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此状况
7、下,农村的众多信贷需求主要落在农村信 用社身上,而农村信用社先天素养低、基础差、信贷品种相对单一,难以满意农村经济发展 的多样化需求。3 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从以上的诸多冲突来看,改进农村金融根本出路在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农 村金融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要功能互补、适度竞争的原则;市场化、合作制与政策性相 结合的原则;金融管理层推动改革的原则。3.1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在对农村信用社落实各项实惠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 激励机制上,削减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把农村信用社建成真正的“自担风险、自我约束、 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民主管理”的股份制农村金融机构
8、,使之充分发育成为县域经济中金 融主力军。要实行有力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农村信用 社结算网络。在保证农村信用社队伍稳定的前提下,在员工的录入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 各种方法,对现有不适应信用社工作的人员予以分流。将资金的定价权下放到基层社,让 基层社依据贷款对象来确定利率水平,增加信用社对好客户的吸引力。3.2 发挥政策性支农机构的重要作用农业是弱质产业,风险较高,但农业又是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方 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对农业扶持补贴政策体系。在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资金需求量大 、期限长等方面的金融需求缺口还比较大,这一方面的资金应由政策性金
9、融来供应。其他方 面如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励一些农产品的种植和牲畜的养殖等应实行财政贴息引导信 贷投入等方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政策性金融的服务定位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和服务、农业低息贷款发放以及支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目前,应从以下 几个方面加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收缩县一级机构,机构设到市一级和农业规模特殊大 的县一级;把业务拓展进一步落到实处,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中心政府的政策性支农金融业务要由农业发展银行来做,市或县级以下业务采纳招标或托付 模式。3.3 建立乡镇、城市社区合作制金融组织合作制金融组织的特点是“非盈利性、民主管理、一
10、人一票”,不以盈利为目的,资金规模小 ,支持对象仅限于会员之间。优点是贷款利率低,手续简便、快捷。合作制金融主要定位于服 务乡镇、城市社区民间短期资金的调整,互助性质非常明显,能很好满意农村资金需求的小额 性、零星性、农业的薄利性。如何建立合作制金融呢?合作制金融组织的设立属于制度创新 的范畴,这种创新由政府推动和政策强制推动较社会自发推动发展快。可以由各级政府按比 例注入肯定资金引导设立合作金融组织,在合作组织发展到肯定规模后逐步归还政府的出资 。合作制金融组织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方更具有生命力,因此国家应加大对 中西部地区设立合作金融组织的支持力度。3.4 农业银行的改革农业银
11、行的改革应走纯商业化之路,不应当担当政策性业务,国家应激励和引导其在县乡设立 营业网点数。以便于对资金需求规模大,产品市场分布广的农业企业的金融服务的供应,并且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具有全国或全球视野的大银行不仅能为农业企业供应大规模的资金需求 的服务,还能为企业供应产品市场、结算便利和询问等中间业务服务。3.5 其他金融机构加快邮政储蓄银行改革进程,引导邮储资金回流农村。新近挂牌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应按 “水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的原则,使汲取的农村资金回流到县域经济中。同时,探究建 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主动构建和发展民间金融体 系,发挥民间金融对农村金融的
12、补充和协助作用。从政策、舆论、操作程序等方面引导和规 范民间融资行为,适当赐予发展空间;放宽民办金融的准入门槛,大力发展社区金融机构、 小额贷款组织、小型金融担保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3.6 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步调一样,协调动 作。建立农村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为农村企业和个人建立信息档案。建立失信惩戒机 制,打击逃废债行为,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率。在立法上赐予农村金融主体宽松公允的法律 环境,加强法制监管,保证其健康发展。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健全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法规制度,才能促进新农村 建设与金融改革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 郭沛.中国贫困农户小额信贷探讨J社会科学,2001,(1).2 唐双宁. 服务“三农”是银行业机构共同责任N金融时报,2022-3-17.3 张元红.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9).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