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共3158字).doc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9913594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共3158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共3158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共3158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共3158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共3158字)摘要:“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是提升医学教育整体质量的有益探索。当前的“5+3”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课程设置融通整合不足、临床实践训练安排重复、科研训练实践不足、管理弱化等问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寻求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关键词:“5+3”一体化;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长学制一我国七年制办学成果及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试行七年制医学教育,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1,这种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培养的模式使得七年制毕业生在医疗、教学、科研

2、等诸多方面都比五年制毕业生有较强优势2。七年制医学教育是带有研究生教育性质的长学制本科教育,国内的培养方式以“5+2”和“4+3”分段培养模式为主。“5+2”模式的本科段和普通5年制的培养过程一致,但硕士段则比专业学位研究生少1年,导致临床实践时间偏少,科研水平不高。“4+3”模式的本科段减少了1年,进而缩短了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的时问,与七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有所偏颇3。二我国“5+3”一体化研究现状2015年以来,原七年制办学院校在积极借鉴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总结本校七年制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各院校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南京医科大学通过进一步整合课程内容、优化

3、课程设置、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模块”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4;哈尔滨医科大学进行了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建立七大课程群,包括公共基础、人文社会、卫生与健康、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实践技能、拓展课程等5。对生物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进行了横向整合和模块整合,同时还构建了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首都医科大学将硕士学位课程全部纳入到通科培养阶段统筹完成,为学生进入后期硕士专业学位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阶段进行临床能力培养与科学研究留下充足的时间6。三“5+3”一体化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不能充分体现长学制医学教育的优势长学制医

4、学教育生属于优质生源,但当前的“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套到就业后的社会认可度、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来说,均没有体现出长学制教育的优势。(二)课程设置融通整合不足,“5+3”一体化核心要求体现不够“5+3”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要有新的思考、质的突破,要重组基础和临床的知识体系,将基础课程、临床课程、人文课程融为一体;在大一阶段引入临床导论课程,并设置“临床导师”制,在导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循序渐进地完成本科到硕士阶段的过渡;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必须体现出层次性和实效性。(三)临床实践训练安排重复、科学研究训练不足按照国家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5、训的临床轮转时间为33个月,其中部分内容与第5年的临床实习内容重复,同时也造成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时间和接受导师指导时间、科学研究时间的不足。这就需要将两部分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减少重复、补充不足。(四)多部门管理缺少整体统筹,质量评价有待加强“5+3”中的“5”归口学校教务部门管理,“3”的阶段归研究生部门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则由培训基地负责管理,多部门介入造成职责不清、工作衔接不紧密,有必要建立一套更为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四对“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一)创新培养模式定位“医教协同、能力导向、融通整合、立足转化”,构建以本科入学为起点,以硕士研究生毕业为目标,实现本科教育与

6、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缝对接的“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二)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以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按照“学科知识整合、基础临床融通、本科研究生课程合理打通、通科二级轮转安排有效衔接”的原则,构建五大整合课程群: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医学人文整合课程、公共卫生整合课程、医学科研整合课程、临床技能整合课程,强调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培养,促进在本科阶段注入医学科研要求,为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奠定扎实的基础。(三)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多

7、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倡导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强化理论与实际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科学与人文结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临床思维与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临床医师。(四)加强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是临床医生的核心能力。设立“临床导师”,早期接触临床;利用模拟教学对学生进行临床操作技能的初步训练;合理使用标准化病人,用于临床见习阶段培训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增进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设置“临床技能训练周”;技能中心设置“开放日”;临床实习阶段设置“自主选科实习”。构建出由早期接触临床、临床技能

8、训练、实习轮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临床能力培养体系。(五)加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要将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贯穿在各个教学阶段,重视全过程科研能力的培养。设立“基础导师”、开设科研类课程、实施各类大学生科研项目等措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基础教学阶段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申报各类学生科研项目,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在临床教学阶段,将科研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重点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能力。(六)优化管理体制成立“5+3”医学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对“5+3”医学人才培养进行总体设计,统筹安排培养过程,统一制定同质化要求,在管理机制上实现“八年一贯、一体培养、统筹管理”。本着“优生优培、医教协同”的原则,探索在“5+3”一体化专业中实施双段双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科研能力、临床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促进医学生成长成才。探索改革学位管理机制,在出口方面建立分类培养与分流机制。当前“5+3”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仍值得各高校进一步思考与研究。苏州大学将以“医教协同、本硕融通、能力导向、立足转化”为改革理念,推进医教协同,强调一体化培养,努力构建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现代名医成才新途径。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