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境保护年 [2011年某市环境保护年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环境保护年 [2011年某市环境保护年鉴].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环境保护年 2011年某市环境保护年鉴【综述】2011年,XX市环境保护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2365”的总体思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强化环境管理,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真抓实干,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2011年,XX市环境保护局被江西省环境保护厅评为“全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工作先进单位”,被XX市委、市政府评为2011年度“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先进单位”、“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创先争优先进单位”,被XX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2011年度“社会治安管理综合治理先进成员单位”,被XX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11年度“人口和
2、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赣江、袁河2条河流水质总体良好,监测断面水质合格率100%,跨市界面水质达到类国家标准;市城区饮用水源取水口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保持在二级标准以上; 市城区的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良好好水平。 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成效。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XX市环境保护局依托“结调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大减排体系,展开了减排攻坚战,加大攻坚克难力度,努力探索减排新路径,在措施上推陈出新,在项目挑选上做细做精,全年共落实减排项目31个,其中COD 和N
3、H3-N减排项目17个,SO2和NOx减排项目14个。为保障符合环保要求,涉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适合经济产业发展的项目项目顺利落户,积极向上争取到270余吨COD、414吨SO2总量指标。 环境监测能力得到加强与完善。XX市环境监测站已顺利通过了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西省环境监测站组织的技术专家复审;购置了砷、六价铬等5个种类的环境标准样品,加强了实验室质量控制;完成仪器设备的年度检定工作,配齐了日常监测所必需的药品、器材的采购,保证了日常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加强效能执法,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保障生态环境安全。2011年,坚持“惩防结合,防治为先”的原则,以“环境效能监察提升年”活动为载体
4、,以“强化污染源防治,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工作目标,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切身利”为主线,狠抓“四绿”专项行动、医药制造企业、化学品环境管理、危险废物专项环境执法检查,采取日常监管与集中行动相结合的监管方式,采取严厉的行政措施,推动效能监察执法工作出成效,污染防治能力上水平、上台阶。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762人次,现场检查企业156家次,检查环保设施271台(套)次,发现问题50余件次,提出整改意见60余条,查处设施建设不配套,责令限期设施的企业8家;提出行政处罚的企业7家,罚款金额38.3万元,关停企业3家。 圆满完成了2010年城考。根据关于做好2010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
5、作的通知赣环委办字20111号文件的要求,圆满完成了我市2010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数据和资料汇编的上报,取得了全省县级城市考评第3名的好成绩。 妥善处理环境污染纠纷投诉。以“打造幸福XX推进平安建设”为载体,坚持从机制体制、人员责任及信访投诉渠道入手,合理解决群众的环境诉求,努力提高群众幸福安全感。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努力,四个不准”,即努力强化信访无小事观念,努力健全信访调处机制,努力加强信访队伍建设,努力化解环境纠纷;不准把矛盾上交,不准袖手旁观,不准督办不力,不准查而无果。截至年底,共受理各类投诉信访件116件,调处率达到100%,完成了11件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办理工
6、作,在规定时间内给作出了圆满的处理,得到了代表们和政协委员满意的答复。 丰富环境宣传方式与内容,营造良好氛围。围绕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展开了节能减排宣传周活动,对21家重点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法、减排政策的宣传;围绕“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开展环保知识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在XX市八小电教室,与XX小桔灯作文学样共同举办“庆六一,XX低碳、环保演讲比赛”活动,组织全市近200名小学生、25名演讲小选手参与;与XX市自行车协会合作,自行车爱好者和XX市环保机关干部共80余人,开展“六五环保绿色行”环绕城区骑行活动;开展一周的高、中考静音宣传,向城区建筑施工、建材加工
7、、娱乐等场所发放静音通告160余份,在XX市电台新闻栏目中播放“高、中考期间控制环境噪声”的讲话。组织中小学校教师开展“低碳45分钟绿色课堂讲义征集大赛”,共向国家环保宣教中心发送参赛作品3篇。 环保大楼建设进展顺利。投资约12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6300多平方米的环境监测、监察大楼已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截至年底,正在进行大楼内外墙粉刷和门窗安装。 今年,XX市委、市政府给予了环保能力建设方面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按照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依照东中部地区50万以下城市和中部地区环境监测三级站建设标准,一次性给足了环境监察事业编制20个和监测站事业编制18个的要求,新增环境监察编1
8、3个,新增监测站事业编12个,新引进高校毕业生6人,破解了一直受人员编制困扰,制约环保队伍发展壮大的“瓶颈”。 附: XX市环境保护局领导名录 【环境质量概况】2011年,XX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引领,始终坚持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6亿元,在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也保持稳定,主要流域赣江XX段监测断面保持在类水质标准以内(总氮指标除外),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值均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环境噪声等效声值平均值均达到
9、声环境功能指标要求。 地表水质量。2011年,流经XX市境内赣江、袁河2条主要河流设置了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地点设置在赣江 四码 头和袁河荷湖馆,每逢单月对监测断面进行取样分析1次,每次分析常规指标24项,全年每个监测断面共取样分析6次。全年监测数据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标准相比对,流经XX市的赣江、袁河段水质达到了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 饮用水源质量。2011年,全年对XX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取样监测6次,每次分析常规项目指标24项,增加项目4项,共28项,根据全年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标准比对,X
10、X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取水口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类,达标率为100%。 大气环境质量。2011年,XX市环境保护局根据大气优化布点要求,城区共布设4个采样点,分别位于XX市四特酒公司、江西农业工程学院、XX市供水公司、XX市沁园苗木公司(作为清洁区参照点)。每季度连续5天、每日早、中、晚3次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一次监测采样,分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3个指标,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 0.030mg/m3,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26 mg/ m3,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91 mg/ m3,达到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噪声环境质量。2011年,XX市城区环境噪声
11、功能区布点数109个,功能区平均等效声级为54.4dB(),交通噪声功能区布点数16个,功能区平均等效声级为67.6dB(),声环境质量达到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的要求,处于良好水平。 【环境监测】2011年,紧紧围绕XX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以污染物总量监测为重点,以地表水和饮用水等常规监测为基础,紧密配合建设项目环评与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工作, 积极做好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不断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在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与技术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夯实基础,强化监测能力建设。XX市环境监测站顺利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监督复审并围绕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新增石油类与动植物油、氟化物
12、、氯化氢、五日生化需氧量4个检测项目。通过对评审组提出的6项有缺陷的内容的整改,强化了三级审核制度,加强了在分析过程中密码平行样的控制以及技术资料、档案、仪器设备和试剂的管理,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贯穿在环境监测全过程,保证了监测报告的准确性、公正性;完成仪器设备的年度检定工作,确保了各类仪器设备在计量准确的前提下的有效运行,为环境监测及时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数据奠定了基础;购置了砷、六价铬等5个种类的环境标准样品,加强了实验室质量控制,保证了日常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强化监督性监测,建立污染源动态数据库。全年完成7个国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及34家企业监督性监测,共获得有效监测
13、数据2058个,为落实环境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完成环境质量监测。按时完成饮用水源地的水质送检工作;XX市设农校、沁园苗木、四特酒厂、自来水公司4个点位、3个主要监测项目,每季度监测城区空气环境质量1次,每次5天,获得有效数据1628个数据;全年降水、降尘监测60次,获得有效数据300个,降雨年均pH值5.41,酸雨率为71.6%;XX市设区域噪声109个监测点位、设道路交通噪声16个监测点位,共获得有效监测数据125个;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做到了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全年累计为相关部门上报各类监测数据报表5次,出具各类监测报告93份,获得有效监测数据7036个,完成监测收费12
14、8475元。 做好委托服务性监测和信访仲裁监测。全年完成企业委托监测35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2家,共提供有效监测数据4850个,为委托单位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及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年参与信访仲裁22次,提供有效监测数据128个。维护了群众、企业合法环境权益,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保障市域环境安全、信访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监测队伍自身建设,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印制了监测人员上岗证考核复习题、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做到人手一套,组织全站人员采用平时自学、周五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提升人员业务知识水平;采取“走出去”方式,先后多次派站里的同志参加上级组织的实验操作技能培训;严肃工作纪
15、律,强调了服务群众与客户保密制度,杜绝质量事故与客户投诉事件的发生。 【污染防治】按照宜春市2011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分配计划,XX市本年度的减排目标为:SO2(二氧化硫)动态减排475吨,NOx(氮氧化物)99吨,工业加生活COD(化学需氧量)动态减排667吨,工业加生活NH3-N(氨氮)动态减排66吨,农业源COD(化学需氧量)动态减排443.32吨,农业源NH3-N(氨氮)动态减排57.48吨。为完成我市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任务,成立了XX市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削减总量、控制增量”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环境监管为抓手,以XX市城市污
16、水处理厂等重点减排工程项目为依托,抓紧构建起“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环保监督指导、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减排工作运行机制,从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监管、落实责任、注重协调,稳步推进,集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确保实现2011年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以此推动XX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开展水污染防治“绿水”行动,先后对赣江、袁河沿线、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盐化基地、城北工业园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污染企业环境安全调查与专项检查,以及以草溪河水质变劣、盐化基地地表水污染、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口水质超过设计标准的逆向反排查工作,全年查处严重超标排污企业6家,责令停
17、产整改6家企业,关停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企业1家。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绿风”行动,以解决公众反映热点、难点大气污染环境问题为切入点,重点整治了工业锅炉烟尘、炉渣产生扬尘、工艺尾气污染,对晶昊盐化、富达盐化烟尘和扬尘影响城区空气质量的实施了限期治理、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并对曾一度烟尘污染严重的晶昊盐化公司责令停产整治、10万元的严厉处罚;对2家企业工艺尾气超标提出了整改要求,对兴隆特钢大气污染周边环境实施停产整改,关闭了租赁在瑞祥化工厂区内1家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的化工企业。开展农村污染“绿野”行动。实行环境监管重心下移,开展农村工业污染源专项整治,查处并关闭了死灰复燃的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黄土岗镇
18、和中洲乡区域内炼钒企业2家。 为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XX是环境保护局成立了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制定了XX市“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全面排查了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基本摸清了市内产生、使用、排放重金属企业的底数、排放种类和数量,确定了重点防治的行业和企业,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及群众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环境问题。 根据江西省2010年和2011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方案的要求,按污染源个体排污量大小降低排列,筛选出占排污量(固体废物以产生量计)85%以上的企业为重点调查单位,总计92家企业,农业源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13家;同时采取企业集中填报和入
19、户调查核实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各单位根据企业年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如实填报,对能耗、物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点企业进行入户调查、监测、核实,共出动约280人次。对少数企业产品(如添加剂等)类比使用产排污系数,咨询第一次全国污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手册中的有关专家,保证使用产排污系数的准确性、可靠性。按照国家和江西省省、宜春市的统一部署及工作安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重点抓好药业企业中成药及化学药品原药生产线和建材企业的砖瓦窑(轮窑)落后生产装置的淘汰。实现上述行业的清洁生产、安全运营、绿色制造及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扩大污水管网的收集范围,加强了污水处理厂进水能力和处理能力,减少了废水和污染物排放
20、总量,提高了COD和氨氮削减能力。 根据江西省省环科院、宜春市环保局污防科的要求,完成了饮用水源地环境档案基本信息表的上报。 围绕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绿色崛起的意见,树立“经济发展重要,环境保护更重要”的发展理念,切实发挥环保职能,从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手,以环境保护优化项目建设、经济发展,以“把住两头、护住中间,监控全程”为工作目标,做好“两抓、两控,一优、一提”,努力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方面抓环保政策引导,把好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以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崛起为着力点,突出发挥环境管理的作用,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积极把好项目预审关口,坚
21、持“经济与环保发展并重,环境优先”原则,落实“四个不批、四个优先”,建立环保“过滤筛”,对“不符合省准入条件、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科技含量不高、工艺不先进污染隐患重大”的项目一个不予以审批。从源头上构建起“绿色屏障”,控制污染型项目,引进绿色型项目。另一方面抓环保各项制度项的落实,把好项目达标排污关。实施监察、监测、管理“三监”联动,建立建设项目“一企、一策、一档”动态信息台帐管理,落实建设项目通报督查制度,对一部分“先上车,不买票”未环评审批企业,督促补办环评,全年共督促落实补办环评企业6家;对一部分已环评但环保设施不建设全且超时未验收的企业,督促完善环保设施,限期进行验收;对一部分已办环评在建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管理,随时掌握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运营、工艺规模等动态进展情况,重点监督落实环保“三同时”建设。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