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育(共325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育(共3250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育(共3250字)摘要: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地位,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农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分析了农业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项目开展情况,并结合现代学徒制特点,阐述了现代学徒制在学生职业道德培育中的优势,指出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职业道德;现代学徒制;农业;高职院校;培育当前现代农业面临转型升级,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地融入农业生产,集约化、智能化、远程化使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面对现代农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农业高职院校却面临招生困难、专业去农化严重、涉农专业毕业生对农业行业的认可度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推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专业情感,解决人才流失等问题。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更新较快,相关实训设备投入也较高,但农业高职院院校的实训设备及资源却比较落后、教材内容滞后,导致学生实践技能与岗位需求脱节。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双主体”开展教学,按照行业需求施教,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强的技术、技能,能很好地实现专业与行业、产业的对接,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下,企业成为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主阵地。学生进入企业或作业场所,在真实的工作实践中学习,通过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来学习技术、技能。相比单纯的学校
3、教学,现代学徒制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提高了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二)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其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由于采用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的双导师制,学生在跟企业师傅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工匠精神,并渗透进自己的价值观中。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工匠精神、接受并实践工匠精神。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职业道德培育存在的问题(一)注重技能训练,忽视职业道德培育通过调研发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不论是在学校的学习还是在企业的实践,都较为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术技能的培训,对
4、职业道德的培育重视不够,或者并没有在企业实践中有意识地去培养。但在对农业生产企业的调查中发现,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对求职者的职业道德素养都比较看重,特别是团队合作精神、敬业奉献精神、诚信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都是相关企业较为看重的。(二)职业道德的培育片段化,缺乏系统性学生在企业实践时,对职业道德感受比较多的是生产车间或工作场所的标语,另外就是师傅的言传身教。职业道德培育存在片段化,没有系统地、科学地开展。试点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中,缺少职业道德培育的专项内容。但在人才素质的要求中,都提及了职业道德。可见学校对职业道德培育是认同的,但职业道德教育如何开展,内容如何确定,比较缺失
5、。(三)职业道德培育实施主体不明确现代学徒制采用企业、学校双导师制,学校老师主要承担学生认知课程的教学,企业导师主要承担技术技能的指导。而对于职业道德的培育,应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并实施培养。在实际实施职业道德的培育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难以有效地衔接。学校更倾向于由企业来承担培育实施的责任,而企业则认为职业道德的培育是学校的责任,应融入到学校思政类课程的教学中,自己的主要责任是岗位技能培训。(四)校企合作紧密度不够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直接关系着现代学徒制项目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效果。目前,现代学徒制模式试点院校的实践中,存在合作力度不足,校企联系不紧密的情况。与
6、企业对接的教师多数为合作班班主任,或者安排个别相关专业教师,对接形式主要为定期探望、检查。有的学校不放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安排,轮流安排教师驻扎企业,进行日常班级管理。可见,校企对接程度还处于初步阶段,对接程度不深,思政教师与企业对接的情况更少,职业道德培育存在困难。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农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育建议(一)完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职业道德培育内容体系将职业道德素养纳入现代学徒制项目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中,增强试点学校和企业对职业道德培育的重视度,明确农业生产岗位所需职业道德方面的具体目标。职业道德培育内容与传统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实践项目结合,构建完善的职业道德培育体系。具体内容的制定,需融
7、合不同农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情感、工作态度、专业精神等。除了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外,也需要将职业道德的培养渗透到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在实践中落实职业精神的培育。(二)制定考核制度,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根据职业精神培育内容,制定出具体且能体现出来的评价标准。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考核纳入学习过程各阶段,特别是企业实践阶段,评价考核要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和工作质量上。考核评价指标可分为考勤、产品合格率等客观考核指标和团队协作、服从管理等主观评价指标,可由学校老师、企业师傅、同事、自己等多元评价主体协同评价。(三)融合“三师”特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有效地开展现代学徒制下的职
8、业道德教育,就必须促使企业师傅、思政老师、专业教师三种类型师资的有机融合,系统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企业师傅要教师化,应加大对企业师傅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使企业师傅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了解现代高职学生的特征。思政教师要在传统思政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专业特点、工作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认知教育,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学校专业教师要企业化,专业教师要定期深入田地、养殖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熟知实际的实践技术,避免仅教授“一成不变”的理论知识。同时,专业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学徒制平台,与企业师傅多交流、多融合,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内化农业行业的职业精神,以身作则,从而更好
9、地培育学生。(四)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促职业素质培育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有别于企业冠名班合作。有条件的学校在双导师制的基础上,可以实施双班主任制,明确学校和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共同主体性。双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校理论知识和企业生产实践的统一,这点不仅体现在专业教学上,在职业道德培养中也是如此,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职业道德的实践和内化过程在企业完成。双班主任制可以进一步实现校企的深度沟通,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给师傅和老师,有助于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激发实践工作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专业和职业的热爱和认同感。参考文献:崔勇,朱永,朱佳,等农业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探究南方农机,():,陈新新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沈阳:沈阳师范大学,崔勇,朱佳,朱永,等农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