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林业局“星级社区”建设汇报材料]星级班组建设汇报交流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林业局“星级社区”建设汇报材料]星级班组建设汇报交流材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林业局“星级社区”建设汇报材料星级班组建设汇报交流材料柴河林业局施业区面积34.5万公顷,局址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人。其中局址社区8个、林场社区22个。柴河林业局星级社区创建工作在总局民政局的关怀指导下,在林业局党委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以“深化拓展、破解难题、创新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以打造“特色型”社区为载体,以实现“居民自治”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依托,以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为抓手,全力打造了以“五型”(即:规范型、服务型、文化型、富裕型、和谐型)为目标的现代新型社区,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创新管理,着力打造规划型社区 我们坚持把星级社区建设作为抓
2、民生、谋发展、促和谐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谐工程,纳入社区大事实事强力推进,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精力上多投入、经济上多支持、工作上多关注、干部上多配强,促进了社区建设“五个转变”,即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单一行政化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转变,由林业局主导向社区居民自治转变,由社区一家抓向齐抓共管、社会参与转变,由粗放随意型管理服务向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管理服务转变。一是建立“小街道、大社区、小机构、大服务”的新型管理体制。为了适应林区城镇居民“组织”属性逐渐弱化、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的新形势,针对各社区改革传统的“上下一对一”的机构设置模式,按照城市化社区建设规
3、范,我们重新定岗、定编、定职能,全员竞争上岗,交纳保证金,做到该专则专、能兼则兼,一专多能。街道办职能由原来的直接、具体管理变为宏观管理、协调、指导和服务,人员由原来的18人减到12人。下辖的八个社区按科级单位建制,原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并为每个社区选配了能力强、素质高、年纪轻的书记兼主任,35名职能大员和2名大学生,将原来各单位的社会职能和各类社会人员全部划归所属社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和服务,使每个居民委由原来的平均400户增加到600户。目前退休工资、低保费、社会保障费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和缴纳。通过改革创新社区建设管理模式,既改变了过去社区管不着、单位管不好的现象,又使各单位减轻了社会负担,集
4、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还强化了社区职能,优化了社区干部队伍,减少了管理环节,理顺了条块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便了职工群众。二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坚持社区主办、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星级社区创建工作目标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调研机制和考核推进机制,召开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星级社区实施方案,与各社区、林场签订创建责任状,确保了创建工作与林业局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三是建立健全共驻共建机制。建立了由街道、社区、公安局、环卫处、辖区单位、派出所负责人、包片民警和居民群众代表参加的和谐社区建设联席例会制度,每月召开
5、一次,共同研究部署社区建设、服务等重要事项,通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使创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奖罚机制。先后制定了社区建设三年规划、和谐社区与和谐居民委创建竞赛活动方案、考核细则、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对街道、社区、居民委各项工作、每个岗位健全了规章制度,层层签定责任状。建立了单位与社区、组织与群众相结合的考评体系,按月跟踪考核评比,与绩效工资和年度评先选优挂钩,严格兑现奖罚,实现了社区管理方式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五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制定了居民公约、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建立了民情恳谈会、民事调解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四会”制度。实现社
6、区管理与被管理者的良性互动,增强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居民自治机制,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改变了过去不论大事小情不找街道和社区,直接找单位和林业局,上访不断,无法办公的局面。六是建立健全示范带动机制。实行“一居一品”、“一区一特色”,各社区立足优势,因地制宜,竞相开展“规范服务社区”、“现代文明社区”、“稳定和谐社区”、“党建富民社区”等特色创建和争先创优活动,做到示范引路,典型带动,有力推动了社区建设。 二、夯实基础,加大投入,着力打造服务型社区 一是完善服务设施。加大了社区办公条件改善力度,林业局先后投入1500万元,完成了八个社区办公设施
7、、环境的标准化改造。建立了社区服务网站,实现办公网络化、自动化、无纸化,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效能化。加大了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力度,在繁荣、友谊等五个社区,都建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各社区均设立了健身休闲区、休闲广场、健身器材、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乒乓球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民情调解室、警务室等服务场所。配齐了相关设施和活动用品,满足了社区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极大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二是健全服务网络。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各社区建立了服务工作站,实施“三制”服务(预约制、延时制、代办制)和“三式”服务,即(保姆式、孵化式、快
8、餐式)各居民委、小区、楼栋建立了服务联系点。做到工作机构、职责、服务内容、相关管理制度层层明确,形成了街道、社区、居民委和小区三级层次分明、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覆盖面广、管理规范的服务工作网络。成立了由党员、团员、低保对象、志愿者600人组成的6支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16个小区党支部,257个楼道党小组,服务辖区需要帮助的群体,制作了“爱心”服务联系卡、为民服务袋。建立完善了服务与被服务电子信息档案,设立了社区服务热线电话,开设“四点半课堂”四个,解决了在职职工接孩子难的问题。指定商业服务网点12个,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一般事不出街道,大事有人帮,及
9、时为民排忧解难。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在选好配强社区干部队伍的同时,注重抓好社区干部的能力和作风建设。两年来先后组织社区干部到8个社区建设先进城市和兄弟单位考察学习,开展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培训10次,轮训干部100余人次;制定出台了行风建设“十不准”规定,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挂牌上岗制”五项制度;所有社区工作人员统一订做服装,着装上岗。大大提升了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四是实施服务工程。以“百项服务”进社区、“六比六看”活动为载体,在提供全面服务的基础上,坚持面向四类弱势群体,重点实施“四大服务工程”:爱老敬老助老工程
10、,结合辖区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空巢老人多、孤寡老人多、困难老人多的实际,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搭建了街道、社区、居民委三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成立了“为老志愿者”服务队、专业服务队、老年服务队和四个社区老年协会。开办助老服务人员业务培训班600余人次,有120人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开展有偿、低偿、无偿养老服务,对生活条件好又有服务需求的老人实行专业化有偿服务;对生活较困难和有特殊贡献的老人由企业补贴或社会资助化低偿服务;对孤寡老人、特困老人和有特殊贡献的老人,实行企业全额购买和志愿者提供的无偿服务,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现辖区享受低偿和无偿服务的老人
11、有45人。开展“走进去”、“走出来”养老服务,为高龄、空巢、独居、病残、困难老人,由养老服务队结对上门帮扶,定期服务;在社区建立了日托服务中心,向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康复、休闲娱乐、学习聊天等各种服务,让大部分行动方便的老人走出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现每天有近百名老人或在社区各种活动室参加文体活动,或入托接受服务,免除了子女的后顾之忧。各社区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定期上门开展义诊、巡诊活动,并大力开展孝老爱亲宣传教育和模范人物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扶贫帮困工程,针对辖区弱势群体比例还很大、贫困
12、家庭还比较多的实际情况,健全完善了特困救助工作制度,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帮扶和“邻里亲情”互助活动。积极争取政策,扩大了低保和社保覆盖面,并在社区创办了“帮扶中心”和“爱心超市”,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两年来,共发放社会救助金77.99万元,救助困难家庭967户;低保递增950户1572人,年发放低保金达465万元;组织各社区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共捐款6万元,捐衣物2000余件。处党员领导干部与贫困家庭结对帮扶28个,同时对84名困难学生入学实行了救助。就业保障服务工程,在各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站、再就业办公室、再就业台帐、下岗失业人员数据库、辖区单位用工需求库,实行动态管理。开设就业咨询服
13、务站,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拌菜、面点制作、家政服务、计算机应用、焊接技术、保洁员、月嫂等就业再就业培训590人。为2225名一次性安置人员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为2035人办理了社保补贴手续,累计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4860人,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生命维护工程,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开展卫生防疫、家庭保健知识讲座和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采取设立医疗服务求助和咨询专线电话、社区服务巡回医疗组、家庭病房等多种服务模式,定期送医上门、巡回义诊、专家义诊,为社区居民免费或少收费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卫生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持续性卫生服务,实现小病不出家庭、常见
14、病不出社区,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五是引进新型服务项目。为打造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品牌。林业局突出抓好一站式大厅便捷、高效、规范化的服务,全力打造综合缴费和服务大平台,推行全职能大厅,缴费人在一个大厅就可办理物业费、水费、卫生费、有线电视费、供热费等多种类型业务,让缴费人方便、快捷、节省时间。其中10项“立等可取”,7项“限时办结”,5项“定期办理”。“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大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直接延伸到社区,改变过去群众办事到处跑腿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办事不出社区。协调龙江银行柴河支行,在社区设立24小时自助银行,安装存取款机2台,并在大厅增设咨询和代理银行业务。
15、优化窗口人员配备,把一些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安排在窗口岗位,近距离面对面为居民百姓服务。同时推进上门服务,社区党员、小区居民委、物业牵头,各社区在志愿者队伍中组建便民维修、家政服务、法律援助帮帮团,走进居民百姓家中,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三、建强阵地,丰富载体,着力打造文明型社区 一是建阵地,拓宽活动空间。近年来在林业局大力支持下,新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756平方米,文化活动室9990平方米,休闲文化广场30处16万平方米,建立了文化长廊、阅报亭、宣传栏、社区文化站、图书室和书屋,解决了职工群众多年没有文化、休闲、娱乐、健身场所问题。二是组团队,夯实活动基础。文化是精神的食粮,是群众素
16、质的基本体现。近年来八个社区组建了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各种群众性文艺团队和文化组织22支,定期开展活动,每年到各个节日,社区文艺队都要在各个广场和活动室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七一”期间在文化广场开展“社区儿女心向党”大型文艺演出,并通过演出节目,宣传党的好政策和辖区中涌现出的好典型,通过文化活动,广大居民群众不断在文化娱乐中提升了素质,增强了维护和谐社会的整体意识。三是创载体,注重活动成效。以阵地为依托,以乐民、育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为目标,以“关心柴河、爱护柴河、发展柴河、奉献柴河、和谐柴河”和“知荣辱、促和谐、树新风”为主题,街道搭台,社区组织,居民唱戏,月月有活动,打造了各具特
17、色的广场文化、小区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窗口文化、节日文化、道德文化。在各社区开展了文明居民委、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创建书香社区、书香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全民读书活动,繁荣社区开展了“百家宴”、征集睦邻友好格言等“邻里节”系列活动;聘请退休老教师为社区学生家长开办“家长课堂”,传播现代教育理念。在居民中大力开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爱”(爱国、爱党、爱局、爱岗)、“四好”(好邻居、好媳妇、好婆婆、好公民)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感动柴河”优秀人物评选活动,“十佳”居民、“十星”家庭竞赛活动。社区居民李再文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孤寡老人,被评为
18、黑龙江省“和谐之星”光荣称号。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和文明创建活动,社区内出现了“四少四多”的可喜局面:摆“方城”的少了,唱戏学技能的多了;乱扔乱倒、乱贴乱挂和破坏公物的少了,保洁、护绿、建环境的多了;邻里吵闹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无事闲侃的少了,关心国家大事和林业局发展、参加公益性活动的多了,社区环境也达到了“绿、美、安”,社区居民的家园意识和社区归属感明显增强,在全局形成了淳朴友善、诚信礼让、知荣明辱、和谐互助的良好民风。 四、多轮驱动,多元发展,着力打造富民型社区 一是以机制促动。制定了社区经济建设规划、方案和考核细则,对每家每户定人员、定增收目标、定收入渠道、定致富项目,划分党员
19、干部包保责任区,建立“双培双带”示范区,开展奔万元社区、万元户、万元人、致富能手竞赛活动。建立了跟踪考核评比竞赛机制、传帮带引责任机制。目前共建立5个党员责任区,为居民开展致富实用技术技能培训594人次,发放科技致富图书资料1560本,组织赴外参观考察学习8次,促进了家庭经济、社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二是以创业带动。结合社区经济建设,开展创业型社区、创业型居民委、创业型小区和家庭创建活动,实施全民创业工程。通过广泛宣传,示范引导,政策扶持,以大户带小户、富户带穷户,使许多居民转变观念,走出家门,不等不靠发展自营经济,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富民增收。孙亚茹是繁荣社区居民,也是亚茹编织厂负
20、责人,2010年,在亚茹编织厂因动迁无场地的困难时期,社区主动与林业局联系,在林业局创业孵化基地免费拨出300多平方米作为她们的创业培训基地。几年来,到编织厂就业的下岗职工不断增加,现已安排35人就业,培训合格自主创业的人员已达270多人,在厂工人月工资都达到1700元以上,经过孙亚茹个人申请和各级党组织的考察,孙亚茹也光荣的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通过“双培”、“双带”的开展,辖区的致富典型也不断涌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两年来,各社区家庭就业人员增加2768人,家庭经济户增加216户。三是以产业推动。树立“大社区”理念,结合棚户区改造、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发展棚室
21、经济、庭院经济、劳务经济、能人经济、项目经济、路边经济、街区经济、信息经济,使山下八个社区全部跨入万元社区。个体经济产值由原来的6331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0,037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来的4503元增加到现在的11990元。 五、群策群力,综合治理,着力打造平安型社区 一是实行日常排查化解机制。实行街道、社区、居民委、包片民警、辖区单位和派出所信访稳定联包联保责任制,并在各社区和居民委成立了民调委员会。社区居委组干部80%的工作时间在居民区,坚持“五必访”,即家里有事有难必访、逢年过节必访、困难户和五保户必访、上访人员必访、“两劳两放”等重点人员必访。做到察民情、解民难、排民忧、化民怨常
22、态化、长效化,使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及时掌握,及时反馈,及时处理。理顺了林业局在社会管理中与居民群众的关系,从源头上消除了不稳定。两年来,调处各类纠纷62件,排查化解矛盾89件,调好率98%。二是健全联防联治网络。各社区建立了“综治小组”、“十户居民联防小组”、“四老”人员治安巡逻队、党员治安联防队、警民联防队,设立了警务室、110和119报警点,做到常宣传、常督促、常检查、常防范,发挥社区与警区的互补、联动作用,铺设街路、重点行业和要害部位、单位内部全天候治安防控“三张网络”,实施人防、物防、技防、消防“四防并举”,构建了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综治防控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发案少、
23、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发案率下降11%。三是强化特殊群体管理。加强对居民区暂住、流动人口管理,建立外来人口登记备案制度。对后进青年“两劳两放”人员、精神病人、重点人口成立帮教转化小组,开展“真情感化、回归接茬、思想对接、培训安置”一条龙帮教服务。落实包保教控责任制,转化率达90%以上。四是坚持依法治区。各社区设立了社区法律服务站,聘请政法战线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成立法律援助志愿队,义务开展法律咨询、援助、培训等活动。结合“六五”普法,大力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小区、进家庭、进工厂“四进”法律宣传教育活动,让居民学法、懂法、守法,自觉维护安定团结。近年来来,社区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
24、安全防火事故、无封建迷信场所,社会秩序井然,居民安居乐业。 在星级社区创建过程中,我们将深入开展“二十项服务进社区”(即:党建联络、党风廉政、计划生育、社保医保、就业培训、城镇低保、警务管理、司法调解、法律援助、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小区物业、小区供水、社区银行、社区学校、居家养老、青少年教育、园区经济、资产管理)。在具体服务中,各社区以“服务联办、治安联防、环境联治、经济联帮、文明联创”主题活动为载体,全面贯彻以“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使居民所需所想有人帮有人管,真正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的稳定局面。 社区建设责任重大,任道重远,在下一步的服务工作中,我们力争在一年内将局址社区全部进入星级社区,相信有上级领导的支持,有居民的群策群力,我们一定能把工作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