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教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编稿:翟秀红 审稿:陈敏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凡尔赛体系的构建华盛顿体系的构建“非战公约”国际联盟知识经纬知识清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凡尔赛体系的构建1、巴黎和会(1)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11919.6)背景:一战结束;同盟国战败。主要操纵国:英、法、美。列强分割世界的企图:美国: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英国:削弱德国,维持欧陆_;法国:确保国家安全,重建欧洲霸权;意大利:扩大领土;日本:确立远东霸权。(2)凡尔赛和约(1919.6.28)主要内容:疆界、殖民地、限制军备、赔款。评价:它是战胜国强加给_的十分苛刻的和约。一方面,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
2、了自己的目的,并通过一定的妥协,使原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解决,开始建立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另一方面,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和约束,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的罪恶种子。2、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_”。其主要包括:凡尔赛和约即对德和约、对奥条约圣日耳曼条约、对保条约纳伊条约、对匈条约特里亚农条约及对土条约色佛尔条约。(2)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3)影响: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
3、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演变均为凡尔赛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二)华盛顿体系的构建1、华盛顿会议(1)会议的召开(1921.111922.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在_的争夺日益激烈,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建立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缓和它们在该地区争夺的矛盾,于1921年11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议持续到1922年2月。(2)主要内容条约时间内容影响四国条约1921年11月缔约
4、国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利;缔约国应以协商方式解决纠纷;英日同盟应予终止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其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五国条约1922年2月五国主力舰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它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不仅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而且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九国公约1922年2月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才是列强奉行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华盛
5、顿体系的形成(1)建立:华盛顿会议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及九国公约建立起来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为_。(2)影响:调整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亚太地区保持了暂时的稳定,军备得到一定的控制,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的经济经过短暂萧条后,逐渐走向繁荣。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日本并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称霸亚太的野心,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埋下了侵华战争和日美战争的祸根。维护和平的尝试【高清课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415878 维护和平的尝试之国际联盟】(一)国际联盟1、国际联盟的成立 成立时间1920年1月盟约内容“_”的原则;实行“集体安
6、全”;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机构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会员国状况成立时只有23个会员国,苏俄和战败国最初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未参加国联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实质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2、国际联盟的评价(1)进步性:国际联盟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如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等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国联成立的最初几年,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在它的组织下,1924年缔结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议定书即_。国际联盟中的卫生、劳工、交通运输、处理国际难民等机构或组织,为促进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 (2)局限
7、性:国际联盟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国联盟约规定的形成决议所需要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最终也未制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洛迦诺公约的签署1925年10月,德、法、比、英、意等国缔结相互保证公约。德国还分别同法、比签订了仲裁条约。这些条约统称为洛迦诺公约。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暂时稳定了欧洲局势,是英国均势政策的胜利,德国国际地位提高,法国影响力下降。(三)非战公约的签订(1928年8月)1、背景:洛迦诺公约签订后,法国感到自己的安全问题并未真正得到解决,希望与美国结盟并得到美国的保障;美国怕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但又不便拒绝,于是建议签订非战公
8、约。2、内容:1928年,美、德、英、法、比、英、意、日等15国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_,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3、评价:作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共同签订的国际条约,它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非战公约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实际上非战公约也只是一纸空文。参考答案:势力均衡 德国 凡尔赛体系 亚太地区 华盛顿体系 维护和平 日内瓦议定书 非战公约要点精析要点一:对凡尔赛和约内容的理解【高清课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415878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1、德国疆界
9、问题法国代表提出阿尔萨斯必须归还,并且依照1790年以前的归还,这意味着原属德国的萨尔煤矿区也将由法国控制,萨尔区的储煤量相当于法国全国煤炭蕴藏量的40%,而且还紧邻法国的洛林铁矿区,将两者联合起来,无疑将极大推动法国重工业的发展,同时制约德国重工业的发展。规定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是基于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方案没有得到实现后的一个妥协产物,在削弱德国国防力量的同时,也给予法国一定的心理安慰。永远禁止德奥合并是防止这两个有着深刻历史渊源的国家合并后更为强大,威胁欧洲其他国家的安全。战后波兰复国使得德国版图大为缩水,特别是“波兰走廊”的存在,将经济发达的东普鲁士分割为一块飞地,使
10、德国蒙受了领土、经济上的双重损失,也成为德国发动对波兰战争的借口。2、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德国挑起战争的目的是要夺取更多的殖民地,但结果事与愿违,还丧失了自己原属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这对德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但对殖民地人民而言没有任何实质变化,此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不断高涨。3、限制德国军备问题规定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是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而允许德国保留10万陆军,既保证了德国无足够兵力发动战争,又保证德国资产阶级有足够力量镇压国内革命运动;对于战争中被公认为具有极强攻击性的空军、潜水艇,则不允许德国拥有
11、,无疑是防止它再次挑起战争的可能;莱茵河不设防区的建立是对法国要求缓冲区设立的进一步满足,对德国的进一步控制。【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
12、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联系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依据材料中“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来分析归纳其不同。第(2)问从国家利益角度来分析,并结合材料中的“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
13、正常的压力”进行分析概括。答案:(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已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要点二:正确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高清课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41587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1、建立: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体系一起构成了一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实质:通过巴黎会议和华盛顿会议建立的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3、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亚太地区的关系,构成
14、了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尽管不是和平,但是20年的休战,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发展。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仍旧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德国1935年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突破了凡尔赛体系;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突破了华盛顿体系;德突袭波兰,凡尔赛体系彻底瓦解;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补充】图示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的主要
15、问题及主要矛盾 【典型例题】 1、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解析:题干内容是针对一战结束后,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成员们为防止德国死灰复燃制定的凡尔赛和约,和约从各个方面对德国的军事、经济力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必然会引起德国的反抗。A项不是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B项恰恰是不过分削弱德国;C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故选D。答案:D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 某校同学在学习了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后,得出了以下结论:仍以欧
16、洲尤其英法占优势。体系具有不牢固性、脆弱性。体系具有反动性。体系具有不全面性。该体系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1)凡尔赛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决定了这一体系的不稳定性。将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分类并指出分别反映了哪类矛盾? (2)除了材料中图片反映的矛盾之外,凡尔赛体系还包含着哪些矛盾?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结论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以图片和历史结论为切入点,考查对凡尔赛体系隐含的矛盾及其不稳定性的理解。第(1)问根据图片下方的说明文字来明确是哪个国家的运动。然后判断属于凡尔赛体系下的哪一类矛盾。第(2)问依据所学基础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依据凡尔赛体系及其评价的有关史实进行归纳概括
17、即可,要注意列举的史实必须与题干中的结论相符合。答案:(1)图1: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图2、图3、图4: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联)之间的矛盾。(3)仍以欧洲尤其英法占优势:英法操纵了国联。战争虽然削弱了英法的实力,美日力量增长,但还不足以完全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旧世界格局,尤其是军事实力仍无法与英法竞争,所以战后欧洲中心地位只是产生动摇,并没有完全丧失。体系具有不牢固性、脆弱性: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体系具有
18、反动性:如“委任统治”。体系具有不全面性:如排斥苏俄(联)。该体系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如一定程度上承认民族自决的权利。要点三:国际联盟建立的原因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它的出现是有其深刻原因的:1、国际联盟的建立是人类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日益国际化的结果。两次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由此产生的多边性国际问题也随之增多,为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组织开始出现,一战前是这类国际组织出现发展的早期阶段。一战后随着世界新格局的形成、新问题的出现,国际联盟应运而生。2、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既是世界的大分
19、裂,也是世界的大合作。在交战中双方都加强了本集团内部的合作,并在合作中逐渐认识到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性和优势,这为一战后国联的建立奠定了心理基础。3、国联是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发展的结果。四年的世界大战让人们再次深刻认识了战争残酷性与破坏性,更多的人们渴望和平。战争期间持和平主义思想的人在积极奔走寻求维持和平,制止战争的新方法。最终人们在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的基础上组建了国联,将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希望寄予在这个新成立的国际组织上。4、国联的建立符合了战胜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一战的爆发即是由于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反应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战后新的世界格局建立,为维护各自新划定
20、的“疆界”,取得的利益,各战胜国政府代表的垄断资产阶级要求有一个组织或一个准则去保证他们利益的,于是国际联盟产生了。它不仅维护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也意味着可以利用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继续获得更多利益。5、战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也成为国联建立的催化剂。苏维埃政府提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外交原则,并且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原来的旧的帝国主义外交已越来越不被人们所接受,这就使得帝国主义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外交原则。一种新的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多数国家共同参与的国际组织无疑成为这时最好的选择。【典型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际电信联盟(1865成立)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材料二
21、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国际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试各举出一例说明“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联盟。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威尔逊十四点计划、战后反战和平思潮等角度回答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第(2)问国联实
22、质上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在其推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可从美苏被排斥在外,未提出战争非法、制裁侵略等主张等角度回答其原因。答案:(1)工业革命使各国间交往密切,世界连为整体,行业性组织建立,为国联建立奠定基础;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战后反战和平思潮的兴起。(2)原因:苏联、美国等大国被长期排斥在国联之外;会员国全体一致原则使制约侵略成为不可能;未宣布战争是非法的,允许会员国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战争;没有明确说明要对侵略行为做出制裁,这就给侵略行为以可乘之机。举例:20世纪30年代,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都没有起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举出一例即可)思维拓展
23、一战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从而使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也日益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准备了阶级基础。2、日本加紧对中国的控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3、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北洋军阀混战加剧,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中国政局极度混乱。4、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思潮主流,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5、巴黎和会上对中国问题的不公正处理,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
24、主要目的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中国还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顾维钧发完言后,“威尔逊、兰辛、劳合乔治与贝尔福都走到中国代表团处表示祝贺;会议的新闻发布也强调中国的声明受到除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致赞扬”。但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日本制造舆论说,如和会不同意日本对山东的要求,日本也要效仿意大利,退出和会,不加入国联。原来不希望日本在远东实力过于强大的威尔逊为了保住国联计划,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在山东问题上向日本作出让步。4月22日,“三巨头”召中国代表到会,威尔
25、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他们明确地要求中国对日本作出让步。(1)依据材料指出山东问题的实质,并结合史实概括这一问题的产生过程。(2)材料中美日的行径引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概述这次爱国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3)通过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你得出了哪些认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对中国的影响。第(1)问结合材料概括山东问题的实质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的主权,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过程。第(2)问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史实回答运动性质及其意义。第(3)问认识从强权主义、国家利益、经济实力等角度回答
26、即可。答案:(1)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1898年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把日本的这一侵略行径合法化,所以山东问题完全是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产物。(2)巴黎和会上的这种强权政治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使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帝国主义推行强权政治,以强凌弱;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一切以自身利益为转移;没有国家独立,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外交,实力是外交的后盾。【提示】中
27、国山东问题的来龙去脉 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清政府被迫同意将胶州湾租给德国,并允许德国在山东有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由于袁世凯几乎全部承认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使得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引起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在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华盛顿会议期间,1922年2月中日双方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及一部分权利,它是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在这次会谈中,日本被迫放弃了“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