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知识讲解_井陉之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知识讲解_井陉之战.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井陉之战编稿:姜虹 审稿:程彦芳学习目标1、 能结合语境,掌握重点文言现象。2、感受作者对韩信军事才能的全力歌颂。3、了解本文按照人物生平阶段精选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丰富自己的写作手法。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文题解读本文节选自淮阴侯列传。淮阴侯列传以封爵名篇,它是汉初杰出的军事家韩信的传记。策士蒯通、武涉作为相关人物附传。本传记载了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他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对此,作者注入了无限同情和感慨。韩信简介韩信(?-前196),汉初大将,淮阴人。初属项羽,继投刘邦,因萧何荐为大将。楚汉战争中,刘邦用其策定关中。刘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时,他领军袭魏攻
2、赵,以数千人背水列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破赵军20万。随后率军东进,攻打齐国,大败齐楚联军,自立为齐王。汉高祖元年,与刘邦合围项羽,设下十面埋伏,高唱楚歌,迫使项羽自杀于垓下。汉兴,改封楚王。人告其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又被告谋反,为吕后所杀。善将兵,著有兵法三篇。井陉之战井陉之战是韩信辉煌战例中的精粹。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一举击破20万赵国大军,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谱写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精彩篇章。这一结局,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胜利,使得其在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敌手,为下一步“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
3、创造了声势和前提,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从而造就了孤立项羽的有利态势。这虽然是一次战役规模的战争,但却有着战略性质的地位。字词汇总字音井陉(xng) 阏()与 荥(xng)阳 喋(di)血 戏(hu)下 萆(b)山 裨(p)将 传飧(sn) 辎 ( z)重通假字(1)禽夏说阏与(禽:同“擒”,捉,捕捉)(2)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戏:同“麾”,军队中的帅旗)(3)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同“蔽”,隐蔽)(4)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陈:通“阵”,布阵)(5)于是信、张耳说弃鼓旗(详:同“佯”,假装)(6)兵法右倍山陵(倍:通“背”,背后)重点虚词乃乃敢引兵遂下 (才)信乃使万人先行 (于是
4、就)与齐、赵亦反汉与楚和 (跟,介词)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和,连词)其其八月 (这,代词)其锋不可当 (他的,代词)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那,代词)且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 (将要,副词)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并且,连词)一词多义疾归视亲疾 (病,名词)若疾入赵壁 (快速,形容词)绝即绝河关反汉 (切断,动词)从间道绝其辎重 (断绝,动词)古今异义词(1)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前去,往前走)(2)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用来比喻对事情对物或者对人的一种评论和心理)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向东前进)足下深沟高垒(挖沟)名词作状语
5、欲东下井陉击赵(向东)引兵东,北击赵、代(往北)西乡对,师事之(像对待老师一样)形容词用作名词恐吾至阻险而还(险要的地方)形容词用作动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坚守)使动用法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重点语句判断句成安君,儒者也省略句禽夏说(于)阏与聚兵(于)井陉口坚营勿与(之)战吾奇兵绝其后,使(其)野无所掠(信)谓军吏曰水上军开(营门)入之斩成安君(于)泜水上陷之(于)死地而后生(之),置之(于)亡地而后存(之)被动句必为二子所禽矣广武君策不用宾语前置句何以加之课文精要理解主旨井陉之战正面表现了韩信卓绝而奇特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制造和利用赵军的错误,巧妙地运用“置之
6、死地,使人人自为战”的心理,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出奇制胜,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精彩篇章。把握重点井陉之战韩信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制造和利用赵军的错误,巧妙得掌握士兵的心理状态,奇正并用,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 井陉之战中赵军为何失败?【明确】赵军主帅迂腐而傲慢,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作战方案,不能了解汉军的作战意图,最终丧失了优势和主动地位。韩信是一个怎样的军事家?【明确】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灵活作战,出奇制胜。 写作特色全文截取了韩信辉煌战例中的精粹之战,表现了主人公的胆略与奇才。章之中,充分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汉军当时的形势衬托井陉之战的重
7、要性,从而突出韩信战胜的非凡意义;运用韩信以师礼对待广武君的细节描写,表现韩信重才赏才的一面;最后用下属对韩信的赞誉之言侧面表现了韩信的才能,同时又总结了井陉之战之所以取胜的缘由,文辞兼备。知识迁移阅读下文,完成15题。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
8、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莽,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耶非耶?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
9、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老子伯夷列传第一)注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希:稀少。木主:死人的牌位。爰:于是;就。徂:通“殂”,死亡。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0、)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B天下宗周宗:祭祀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D余甚或焉或:通“惑”2、下列各句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洒安足辞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淡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叔齐闻西伯晶善养老,盍往归焉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11、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参考答案1、B【解析】宗:归顺2、A【解析】A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至于;比得上。C再
12、说;尚且。D指示代词,哪个;表反问语气3、C【解析】是说伯夷、叔齐不记仇;是说伯夷、叔齐以西伯昌为贤,准备投靠;是说伯夷、叔齐进谏;这些都不能体现他们的“淡泊名利,坚持操守”。4、A【解析】“含蓄地批判吴太伯、自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错误,作者对他们是赞扬的态度。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曾经登上箕山,相传上面有许由的坟墓。孔子论述古代圣人、贤人的事迹,如让王位的吴太伯、伯夷之类,是很详细的。我所听到的许由、务光的德义都很高尚,但在经书中却见不到有关他们事迹的梗概,这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旧仇,因而怨恨很少。”“目的在于求仁,而得到的正是仁,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可是我却为伯夷、叔
13、齐的事迹感到悲哀,读了他们流传在民间的歌辞,感到有不同于孔子所说的令人惊异的地方。他们的传记中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
14、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由此看来,他们是怨恨呢,还是不怨恨呢?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
15、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他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子孙也不断绝。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绝不努力去
16、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我对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 “到了严冬季节,才能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凋落的”,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露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拓展阅读井陉之战参考译文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背叛汉王跟楚国和解。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
17、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蒲津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王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王豹,平定了魏地,改制为河东郡。汉王派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在阏与活捉了夏说。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人马,想要东下突破
18、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王豹,活捉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看情势运粮食的队伍一定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
19、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广武君的计策没有被采用。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
20、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
21、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时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
22、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斩杀了成安君,生擒了赵王歇。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于是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趁机向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尚未得到将士们的理解和信任,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非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