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构成物质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844592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构成物质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总复习:构成物质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构成物质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构成物质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总复习:构成物质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中考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能用微粒观点说明某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原子的构成,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和含义;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学问网络】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特征 分子间有肯定的间隔 构 构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成 成 概念: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 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像 物质 原子 质子(带正电) 构成 原子核(带正电) 结构 中子(不带电) 构

2、 核外电子(带负电) 成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 离子 分类 阴离子 【考点梳理】 考点一、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性质”是指化学性质。分子有什么化学性质,由这种分子聚集成的物质就有什么化学性质。如一氧化碳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所以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分子的聚集状态确定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水分子间距离很小时水呈液态,水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水呈气态,水分子规则排列,不能自由移动时水呈固态(冰)。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干脆由原子或原子团构成。 2.分

3、子基本性质: (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 kg,一滴水(约0.05 g)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且不断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用此性质可说明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等。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如氢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而水分子不能与氧分子反应。 【要点诠释】 用分子理论说明物理、化学现象: 1.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改变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如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变;在发生化学改变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

4、的分子,如水氢气+氧气,在此反应中,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2.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同结构的微粒构成。如:纯水是由水分子(H2O)构成。 混合物是由不同结构的微粒构成。如:空气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稀有气体分子和其他的微粒构成。 考点二、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粒子,即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 2.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H除外)。 3.原子的不行分性和可分性: (1)不行分性: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会变更,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 (2)可分性:在核反应中,原子核发生变更。从

5、核反应和其他试验人们可推断出原子的结构。 【要点诠释】 1.记住两个等量关系: (1)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内中子数不肯定等于质子数); (2)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2.对于原子,有:同种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体积主要由核外电子运动的范围确定。 考点三、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能量较低,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能量较高,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6、,为了形象说明,通常用电子层表示。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1)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分层运动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现在发觉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有7层,它们按离核的远近分别用表示,第1层离核最近。 3.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状况。 以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例: 【要点诠释】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各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电子层序数的平方的2倍,即2n2(n表示电子层序数)。 (2)最外层最多不能超过8个(只有l层的不能超过2个)电子。 2.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元素的性质,特殊是化学性质,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7、关系亲密(见下表)。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的稳定性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4(较少) 不稳定 易失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非金属元素 一般4(较多) 不稳定 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 8(He为2) 稳定 一般不参与化学反应 原子都有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有的是通过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有的是通过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考点四、离子和原子团 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Mg2+、Cl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如Na+、Mg2+;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如Cl、S2。 离子 3.离子符号的意义: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表示2

8、个镁离子 留意: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 4.确定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方法: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该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 (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Na、Mg、O、Cl。 (2)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Na+、Mg2+。 (3)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l、O2。 5.原子团:在很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与,似乎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的集团,叫做原子团。如: Ca(OH)2+Na2CO3=CaCO3+2NaOH 其中OH、CO32作为整体参与反应。 留意:原子团并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保持不变。如:在碳酸盐与酸

9、反应时,碳酸根离子变成了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氯酸钾受热分解,氯酸根离子分解产生氧气:2KClO32KCl+3O2。 6.离子的颜色:有些离子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如Fe3+呈黄色、MnO4呈紫色,铜离子呈蓝色。 【要点诠释】 1.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用分子式表示,如H2、H2O、CO2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Fe、He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Cl、Na+、NO3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当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

10、前加上数字时,如2H2、2H、3Na+,则它们只表示微粒“个数”(微观化),不表示元素或物质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2.物质结构关系: 3.要留意理解“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这一提法,它仅表示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导致“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并不涉及比较质子数的多少。如: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有N3,O2,F,Na+,Mg2+,Al3+(均含有10个电子)。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有S2,Cl,K+,Ca2+(均含18个电子)。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分子、原子、离子及其应用 1.(2022盐城)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缘由是() A分子体积变大 B. 分子间隔变大 C分子数量增多 D分子碰

11、撞频率减小 【思路点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干冰升华发生的是物理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更,变更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答案】B 【解析】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分子的体积没有变更,分子数目没有增加,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和分子碰撞频率减小没有关系。故选B。 【总结升华】物质因为物理改变而引起的体积改变,一般是因为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间隔发生变更。 2.(2022烟台)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说明错误的是() 事实 说明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混合后分子变小了

12、 NaOH和Ca(OH)2化学性质相像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OH- 稀有气体可作爱护气 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在化学改变中可以再分 A. B. C. D. 【思路点拨】利用分子、原子的性质及碱化学性质等学问分析和解决问题。 A、依据分子的性质推断,分子间有肯定间隔;B、依据碱具有通性的缘由推断;C、依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的缘由推断;D、依据化学改变的实质推断。 【答案】A 【解析】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故A说明错误; B、NaOH和Ca(OH)2化学性质相像,是因为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OH-,故B说明正确

13、; C、稀有气体可作爱护气,因为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发生电子得失,故说明C正确;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故说明D正确。故选A。 【总结升华】驾驭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娴熟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同种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的性质不同。 3.(2022安徽)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视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水的pH大于7 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D.全部分子的运动速率都

14、相等 【思路点拨】A、依据氨水的酸碱性考虑;B、依据酸碱指示剂的定义考虑;C、依据分子的特点考虑;D、依据试验现象考虑分子运动的快慢。 【答案】D 【解析】A、氨水属于弱碱,所以氨水的pH大于7,故A说法正确; B、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和碱可显示不同颜色,故B说法正确; C、分子是时刻在不断运动的,所以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说法正确; D、由图示现象可知“变蓝的点”比“变红的点”多,说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快,故D说法错误。故选D。 【总结升华】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氨水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指示剂,知道分子特点和依据试验现象推断运动快慢的方法。 4.(2022通辽)如图是元素

15、周期表中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依照此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示意图、表示的全部是原子结构 B 示意图的核电荷数x=12 C 示意图若表示的是离子结构,则它的最外层电子数y=7 D示意图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它是稀有气体元素 【思路点拨】A和B选项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解答;C选项依据17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分析该微粒成为离子时的电子层结构特点即可;D选项依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和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答案】B 【解析】A、由于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可知不属于原子; B、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2+8+2=12; C

16、、17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示意图 若表示的是离子结构,则它的最外层电子数y=8; D、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或2),而表示的是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不是稀有气体元素。故选B。 【总结升华】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分和联系,了解元素的概念、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5.(2022济南)当前,世界已经迈向了“低碳”时代,选择“低碳”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责任。济南市公交系统适应形势发展,推广运用节能减排的双燃料公交车,这种公交车是以自然气为主要燃料。下图为自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的微

17、观示意图。 请依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 (填“分子”“原子”之一)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上述反应的产物C、D中,与H2O2组成元素相同的是 (填序号); (3)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反应属于 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氧化”之一)。 【思路点拨】依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模型表示的原子种类,可推断A为CH4,B为O2,C为CO2,D为H2O,再按题目要求逐一分析解答。 【答案】(1)原子 (2)D (3)CH4+2O2CO2+2H2O (4)氧化 【解析】(1)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8、2)上述反应的产物C是CO2、D为H2O,其中H2O与H2O2组成元素相同;(3)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4)上述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中的任何一种类型,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总结升华】如何利用图解法探讨物质的构成及其化学改变规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为了揭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很多中考题用图解的方法表示这一过程,考查学生对分子、原子及化学改变及其规律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应分四步,第一步视察反应物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是怎样构成

19、的。其次步视察反应物分子是怎样分解的,分解出的各种原子数量是多少。第三步视察生成物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生成物分子与反应物分子在构成上有什么不同。第四步再看分子数目的改变,反应类型等。 6. (2022山西)请说明下了改变: (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 ; (2)图二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表示 ; (3)图三所示反应为C(石墨)在肯定条件下转化为C(金刚石),你对该化学改变的微观说明是: ; (4)请你再写出一组反应物,其反应的微观实质与上述都不同: (合理即可)。 【思路点拨】(1)依据溶解过程体现的微观信息分析解答;(2

20、)依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并结合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析解答;(3)从金刚石与石墨的结构不同进行分析;(4)从复分解反应发生时的微观实质分析并举例即可。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或分子很小) (2)2H2+O22H2O 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或每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3)碳原子排列方式发生了变更(或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NaOH和HCl 【解析】 (1)该图示反应的是物质的溶解过程,体现的微观信息主要有分子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很小等; (2)氢气燃烧生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结合图示可知表示的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即:氢原

21、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或每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3)金刚石与石墨的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该改变主要是导致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4)依据以上的分析可知复分解反应发生时的微观实质(离子的结合)与以上不同,如NaOH和HCl的反应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总结升华】此题是一道微观问题的说明题,涉及到化学改变的实质及说明,解题时要对相关的宏观现象与微观结合在一起。对于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比较,应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以及分子构成方式等方面进行;对于改变所表达的信息,则应从改变的基本类型,改变前后分子的种类与个数,物质的类别等方面分析。化学探讨的任务是

22、从微观的角度探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改变规律。所以我们学习化学要建立微观观念,从微观的视角相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改变规律。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更 B在化学反应中,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变,原子变更 D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可能变更 【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分子的过程,因此,化学改变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行分,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变式2】依据如图所示的有关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3、)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g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简单失去1个电子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答案】A 【解析】由图中的信息可知,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所以Mg2+核内有12个质子;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得1个电子成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Mg2+和Cl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变式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微粒运动改变的先后依次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图为水分子电解前示意图;图为电解刚刚起先的示意图;图为电解

24、一段时间后氧原子与氧原子聚集和氢原子与氢原子聚集的示意图;图为电解生成了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故先后依次为。 【变式4】如图所示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_;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_; (3)依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改变的一个信息:_。 【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或原子总数不同,或分子结构不同等) (2)都含有氧原子 (3)在化学改变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也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在化学改变的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变更等) 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