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情况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情况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情况总结 2022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之年,现将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完成状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状况 芜湖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主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仔细落实中心及省委有关部署要求,下铁心、出重拳、求实效,实施一系列生态环境爱护治理措施,确保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提前一年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十三五”目标,中心、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重大成果。 (一)强化思想引领,推动全市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态
2、环境改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与改善民生福祉、落实政治任务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从政治、技术、民生方面建立整改标准,突出系统综合整治,确保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二是突出组织保障。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生态环境爱护委员会探讨生态环境爱护工作23次,解决详细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一线督导,深化整改现场50余次。建立提示单和四清单制度,向县市区和工业园区主要负责人发送提示单110份,公开约谈7名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负责同志,切实推动重难点问题整改。三是强化制度建设。领先出台市级生态环境爱护督察整改工作方法(试行),明确整改机构、对象、环节和
3、纪律;领先制订芜湖市突诞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工作方法,明确“整改报验、核查验收、销号公示、抽查复核”四步工作法;出台芜湖市突诞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工作专家询问委员会制度(试行),全面提高问题整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二)坚持目标导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落实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爱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看法(芜市发202236号)目标任务要求,细颗粒物(pm2.5)浓度要求较2022年下降18%以上:截至12月13日,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2022年下降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要求达到省考核标准(80%以上):截至12月13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4、比例为90.2%,较2022年增长7.2%;全市地表水-类水体比例要求达到90%以上:1-11月,全市6个国控断面水质均值达到类标准,青弋江宝塔根、裕溪河裕溪口、黄浒河荻港3个国控断面优于国家考核要求;劣v类水体比例要求限制在0.9%以内:已完成;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要求基本得到消退: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基本完成;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达到或优于类比例达到101%:已完成;4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要求达到或优于类比例高于95%:达到或优于类比例达到101%,已完成;二氧化硫、氨氮化物、化学需氧量均提前一年完成减排任务,其中二氧化硫要求较2022年削减17.9%:2022年较2022年排放量下
5、降20.5%,已完成;氨氮化物要求较2022年排放量下降17.6%:2022年较2022年排放量下降17.6%,已完成;化学需氧量要求较2022年排放量削减8%:2022年较2022年排放量下降11.24%,已完成;氨氮要求较2022年排放量下降16%,目前累计减排量达到14.24%,预料年底可以达到减排目标;煤炭消费总量要求较2022年下降5%左右:1-10月份,我市规模以上煤炭消费总量较2022年同期下降9.91%左右(除华电三号机组);全市受污染耕地平安利用率要求达到93%目标左右:已完成;污染地块平安利用率要求达到90%:我市污染地块平安利用率达到101%,已完成;生态爱护红线面积占比
6、要求达到4.95%:已完成。森林覆盖率要求达到35%以上,现我市森林覆盖率为25.84%,尚未完成。 (三)突出攻坚克难,统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市以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系统推动水清、岸绿、天蓝、土净等工作,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系统施策“治水”,组建实体化运作的水环境治理办公室,与三峡集团合作,探究出“一城一主体”“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治理模式,探究的“三峡模式”受到国家发改委充分确定并在我市召开现场会,胜利获批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前列。二是持续推动“岸绿”,开展长江干流岸线集中专项整治,推动42家港口企业、63座码头、1
7、0家港口服务单位进行雨污水收集治理。累计新增长江造林面积1.73万亩,基本做到岸线1公里范围内应绿尽绿。三是努力实现“天蓝”,累计投入1亿元,建成投用镇(街)空气监测点74个、激光雷达2套、移动走航1套、机动车遥感和冒黑烟抓拍设备19套、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1套,“技防”和“人防”优势互补,污染源“靶向治理”更加精准。四是着力推动“土净”,持续开展“清废行动”,生态环境部交办我市78个问题,问题点位49个,整改完成率101%。五是联合执法“禁捕”,坚持查、治、建一体化推动,全面打响禁捕退捕攻坚战,全市建档立卡退捕渔船1121艘,退捕渔民1159户2155人、家庭人口4259人,全部纳入基本养老
8、、医疗保障,转产就业率达101%。六是持续修复“生态”。近年来,芜湖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22全国宜居宜业城市”等称号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市省级及以上自然爱护区共有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建成森林公园4个、湿地公园2个、风景名胜区1个、地质公园2个、水产种质资源爱护区1个。南陵县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湾沚区获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繁昌区入选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七是助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生态示范创建,经开区、三山开发区获批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
9、。目前我市绿色矿山27家,其中8家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荣誉称号。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绿色设计产品7种、绿色园区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家。省级绿色工厂21家,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污染防治攻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肯定成效,但当前仍旧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一)蓝天保卫战方面 一是柴油货车攻坚战联动合力不足。“黑烟车”、超标车上路行驶现象多有发生。二是工地扬尘整治不到位,存在反弹。在各类工程复工复产后,因抢抓工期,项目单位“六个一百零一分一百零一”要求有所放松,土方作业方式粗放,特殊是轨道交通等线型工程夜间施工扬尘和噪音扰民,投诉增多。三
10、是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水泥、钢铁、玻璃等高排放行业占比过高,空气环境质量全面达标的任务艰难。 (二)碧波攻坚战方面 中心、省督察多次指出我市水环境短板突出,管网设施不健全、污水处理实力弱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水污染限制与治理将是一项长期、困难和艰难的系统工程。特殊是我市内河水系沿线老旧小区数量多、城市地势低洼、地基简单塌陷、水网密布、汛期受暴雨极端天气影响大,黑臭水体问题简单陷入“反复治、治反复”的逆境。当前全市水环境治理的工程正在全面推动,但工程效益存在滞后性,环境治理效益尚需时间检验。 (三)净土攻坚战方面 固废处置实力不足,处置体系不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普遍缺少固废集中处理中心
11、,全市缺少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固废处理基地。污染源普查显示,芜湖市危急废物年产生量约15.16万吨,涉及种类27种;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约450万吨。目前我市仅有海创环保一家上规模的危废集中处置企业,处置种类仅17种。尽管芜湖海创公司新上繁昌水泥窑固废综合利用项目,也仅能满意目前的污泥、飞灰处置需求,其他一些种类工业固废处置尚需依靠跨境转移处理。 (四)环境治理体系方面 近年来,虽然我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生态环境爱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实力有所提升,但少数企业生态环境爱护意识不强,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不高,个别基层环保网格化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环保违法
12、成本低、遵守法律成本高的问题依旧存在,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与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求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现实须要还有差距。 三、2022年工作支配 一是坚决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深化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仔细实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共抓大爱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大力推动“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爱护的倒逼、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主动主动服务“六稳”“六保”,持续以生态环境高水平爱护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系统推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紧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
13、片、中心及省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推动实施“三大一强”升级版由点到面,对生态环境爱护问题全面开展网格化排查整治,发觉一个、整改一个、巩固一个,做到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效提升,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保持,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工程深化推动,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初步建立。 三是深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攻坚力度,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波、净土保卫战。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限制为主体,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重点抓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调治理,提升空气质量,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平安
14、、水文化,接着“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态用水”,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实施漳河、青弋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组织开展龙窝湖、奎湖、惠生联圩等沿江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加快推动区域水系贯穿工程,使水畅其流、生态涵养水源成为常态。力争“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长江芜湖段入河排污口监测全覆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1%,建成才智长江(芜湖)综合管理平台,持续推动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早日实现一江碧波向东流。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安排,以土壤平安利用为重点,不断提升危急废物监管和处置利用短板,紧盯核与辐射平安、“一废一库一品(危急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等领域,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
15、环境风险。 四是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科学编制我市生态环境爱护“十四五”规划,详细包括市“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爱护规划,生态爱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市大气污染防治达标规划(20222030),市水生态环境爱护规划,市土壤污染防治规划以及国家、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规划等。深化实行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看法,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实力。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爱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动才智环保建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努力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展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坚决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着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区有特色、有魅力的生态名城。 2022年12月23日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