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于知识链的高校教学模式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基于知识链的高校教学模式创新.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议基于知识链的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围绕当前素养教化的大背景,本文在系统阐述学问链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在梳理学问链条基础上进行阅历整合、社会整合、学问整合和课程设计整合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高校教学模式,并就详细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这种基于学问链的教学模式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校教学;创新;学问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记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42-0126-03 一、引言 学问是一个简洁却又困难的语汇。学问无所不在,特别庞杂,由于学问处于不停的累积与改变过程中,使其本身很难被精确地描述。在学问的产生过程中,学问有可能来自于不同但相互关联的领域或体系
2、,并且在产生的过程中通过链条的方式而产生。而学问的链条可通过人类对事物或现象的视察、测量、思索与认知而形成,并且可以经由网络和链条的应用、组合、创建、发展来增加其运用的价值,因此,学问是一个浩大、困难、相互交织的系统,而各学问领域间有递回互涉的关联从而形成各种学问系统。 在新的时期,促进学生素养特殊是科学素养的发展是高校教化教学的重心之所在。而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学问,是对学问系统而全面的认知、驾驭与娴熟运用。因此,高校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利用“过去与现在的学问”来教育“现在的人”去解决“现在与将来的问题”。在高校老师将各学科学问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打破以往的垂直和水平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学
3、问链的系统性架构来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从而有效增加学问学习的广度,同时提高学习的成效与应用,这是一个值得广阔教化界同仁深化探讨的课题。 二、学问链的概念与内涵 学问的产生往往是由很多其他学问的链结而形成,并且在链结过程中增加学问的内容与价值。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某一特定学科内,学问的成长不单单只是水平的发展或垂直的累计,也会多维度和多方向地发展与累积学问,由此形成网链式的汇合。本文在此借鉴Klein对学问链的定义:将全部学问分类成各个学问对象,并将这些对象视为单独的节点,再将全部的节点相联结、相环扣,形成网链状的系统,其中每个节点互有关联。 通过上述定义可以了解到,学问可能来自
4、各种不同的关联体系与系统,包含了有机体与无机体。而学问的产生过程经常通过相互链接而形成,随着人们的运用与在运用过程中对学问认定、编选和组合增加其价值,使学问变得更简单获得与再运用。一个组织的学问形成,常包括学问的识别、学问的获得、学问的开发、学问的分解、学问的储存、学问的传递、学问的共享以及学问产生价值的评价等环节,各环节的连结形成一条学问流。 三、基于学问链的教学模式创新 学问间的关联,常随着时空环境的演化而产生改变,各学科的学问亦会有相同的特性,学术上的探讨与实务上的操作,均可能产生新的学问关联与改变。因此,在学习与发展上须要应用关联,建立完备的学问基础,以提升学问的学习的效果与效率,而同
5、时在学问学习的发展上则有规则可寻。本文探讨基于学问链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要在既有课程框架下,对特定领域相关学问链条重新梳理和整合后而产生的崭新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所学学问有更完整的相识。任何学问都可能是其他学问的输入项而去影响其他学问,而新产出的学问也可能又是其他学问的输入项,如此一来可以形成环环相扣的循环系统,因为任何旧的或新的学问都是会相互影响和连结不行分别而形成一个网链状的结构。 因此,所谓基于学问链的教学模式创新,其实质在于将相互关联的学问紧密地连成一体。举例来说,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包含了工作设计、职位分析、工作规则、人力资源规划、人力招募、人力遴选、人员教化训练、组织发展、
6、人员生涯规划与管理、士气激励、绩效评估管理、薪资酬劳管理、员工福利、员工关系、员工工作平安卫生等等领域的学问。尽管每一个子领域虽然可以独立学习发展,但每个子领域之间仍存在极强的关联性,有些子领域之间是因果关系,有些是部分整体关系。而这一点在理科课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如微生物学,包含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几大类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微生物的养分和培育基、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微生物的生长及其限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传染与免疫、微生物的生态及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等学问,这些内容亲密联系,不行分割。甚至,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更其他学科也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种特定课程中各个学问领
7、域紧密关联的特征为基于学问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现代学问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对课程学习内容的重新组织,以多元的脉络去刺激学习,打破学问的运用界线使学问破裂的状况获得改善,以期能得到丰富的学习阅历、得到完整的学问与增进学习的理解与迁移,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与品质。 综上所述,基于学问链的教学模式创新其实质是一种整合,即将错综困难的学问点梳理出清楚明朗的脉络,从而使得学生可以顺藤摸瓜,由此及彼,实现高效率的学习。详细来说,整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阅历整合 依据我们的教学阅历,某一领域的学问越能置于特定的情景,越能植根于学生的文化背景、后设认知以及个人学问,便越简单理解、学习与记忆
8、。因为人的阅历、价值与信念都来自于阅历的建构,人们从反省阅历中学习以面对外来的问题。这种学习以下列两种方式进行整合:第一,将新的阅历整合到意义的系统中;其次,组织或整合过去的阅历以帮助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情境。因此重要的是如何组织课程阅历加以应用,以帮助学习者将他们的阅历与学问整合到课程的整体系统中。 社会整合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程设计必需能够为学生解决社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因此,教学当中高校老师应环围着个人与社会议题加以组织,并由师生共同合作安排与实施,而投入学问的整合。这可以让学生更简单接近学问,有助于将课堂打造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课程学问充分融合的学习型社会。 学问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
9、,老师不应考虑学科界线,而是应用相关的学问置于情境脉络中以处理问题并让学习者更能感受到情境与意义。学问应是一种动态的工具,让个人或群体所应用,基于此观点,学问是一种权力,它能供应人限制自己生活的策略。课程环围着个人与社会议题进行组织,相关学问也跟议题产生关联,带来新的意义,也更新学习者的视野。 课程设计整合 基于上文所述的阅历整合、社会整合与学问整合,详细到课程设计,本文认为,首先,课程以问题或议题组织,且以真实世界中对个人与社会有重要意义;其次,规划与学生相关联的学习阅历,在其现有阅历的脉络下整合适当的学问;第三,强调实际方案和行动以凸显学问的应用,由此增加学生运用所学学问的主观意愿,提高相
10、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第四,学生应参加课程规划,教学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迎合学生需求,提升学习效率。 四、学问链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学问链教学模式与以往的垂直和水平的传统模式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这一教学法对广阔高校老师和高校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详细操作中必需引起留意。 高校老师层面 学问链教学模式的教学中,老师的角色相当重要,包括学问的引导、学习活动的限制及最终成效均与老师的教学行为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所以在实施学问链教学模式时,本文对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着力培训学生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实力 在学问链教学的课程支配上,学生可以充分感受主动学习与
11、共享的课堂氛围,而在专业理论的学习上,会因为学生在资料的搜集与打算上的足够与否而影响学习成效,因此学生搜集资料的实力至关重要。老师必需加强针对性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足够的打算。 不断累积学问链教学的阅历 老师对学问链教学模式的过程与操作方法的熟识程度,将干脆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顺畅与否。亦即,在学问链教学的学习历程中,学习成果与老师实际参加学问链教学的阅历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这就意味着,不只学生要学习,高校老师更要不断充溢自己,累积学问链教学的阅历,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成效。 高校生层面 学问链教学模式着重于学生能主动、深化与对学问全面性的学习,所以本文对学习者提出建议如下。 调整学习时的心
12、态 学问链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搜集相关资料并与同学共享探讨,使自己对于内容有较深的了解,并通过相互的合作使学问能够形成网状和链状的架构,进而对所学的课程内容有全面的相识,所以学习者应当能调整传统学习时单向与独自学习的心态,在上课与课后能够与同学探讨及共享学问。由此,学生之间才能够相互激发创建的火花,而不被单个或某几个学问点所局限。 学问的实际应用 学问链教学模式有别于以往的传统串联式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学习看法上,经探讨结果发觉的确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课程认同、学习方式认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认同、学习动机。但若能在课程单元上加以设计有关所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与操作,应当可以更引发学习者的学习爱好
13、,使其对所学的学问更有参加感,信任在教学过程中可提高学习者学问共享与创建的动力,进而对课程更加认同与增加学习的自信。 学习活动时能够切实参加与合作 本文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觉,部分同学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还是依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或用心倾听、不做探讨与协作所要求的学习方法,使老师不仅须要从旁指导、督促,还需随时提示同学,留意学问链结的相关性与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基于学问链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其获得学问的实力、运用学问的实力、综合归纳与分析实力、探讨开发与创新实力以及团队协作实力,对学生科学素养与实际实力的提升都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汤凌霄.高校教学中学问链的形成、传授与延长J.
14、湖南商学院学报,2022,. 2李建中.基于学问链理论的创新教化J.山西财经高校学报,2022,. 3曾冬梅,陈江波.学科专业建设的学问链分析模型J.高校教化管理,2022,. 3Klein,D.A.The Strategic of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M.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4Drake,S.M.,Bebbington.J.,Laksman,S.,Mackie,P.,Maynes,N. & Wayne,L. Developing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using the story modelM.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1012. 5史秋衡,王爱萍.高等教化质量观:从相识论向价值论转变J.厦门高校学报,2022,. 6邵士权,别敦荣.我国高等教化教学思想观念的变革与发展J.湖北高校学报,2022,. 作者简介:刘小锦,女,安徽安庆人,博士,讲师。探讨方向:微生物食品平安。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