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长先进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站长先进事迹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化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文化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他暗暗下定决心,肯定要把乡村文化工作 当成自己最神圣的事业来做。 2022 年,国家复原在乡镇建立文化站,王*同志被*乡党委任命为乡文化站长。上任伊始,虽然连一间办公室都没有,但他还是一头扎进了村屯,因为他实在是太酷爱这项工作了,他暗暗下定决心,肯定要把乡村文化工作当成自己最神圣的事业来做。东北大秧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为动作简洁,好学易会,在农村的普及率极高。于是,他把扶持全乡各村屯组建具有肯定规模的东北大秧歌队作为自己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切入点。那时,全乡没有一支成型的秧歌队。刚起先组建秧歌队时,虽然三人两伙玩玩还行,但真正组成正规军,好多老一百
2、零一姓还是不愿加入。他就多次跑村串屯,找那些有号召力或有这方面天赋与爱好的人谈心,讲道理,激励他们主动参加。他来到群众基础最好的南利东屯,找到了对大秧歌情有独钟的邱宪华、艾薇等文艺骨干,坐在农家的炕头上,通过促膝谈心,最终唤起了两个人的爱好。他又劝服开办花嫁之约婚庆公司的弟弟爱东,拿出专款给农夫秧歌队购买了服装、乐器、扇子、腰带、音响等。听说文化站长要来发服装和锣鼓家什,几十人在村口列队欢迎。王*说:望见乡亲们那样热切的眼神,那样真诚的举动,就不得不为他们去做点事。从那以后,每当夜幕驾临,南利东屯的老一百零一姓就穿上了色调缤纷的服装,没有场地,就在乡村的街道上挥动起了彩扇,伴着锣鼓扭了起来,后
3、来竟发展到了 101 多人。接下来,王*的脚步走进了战家屯、滕家屯、韩家屯、刽家屯、曲家屯,茅屋中,土炕上,村头田间留下了他和文艺骨干交心的身影。大家纷纷行动起来筹办大秧歌队,王*自 掏腰包作为扶助经费不断地送给农夫。如今全乡有肯定规模的秧歌队已经发展到了 24 支。王*说,只要有人扭,他就赞助,他就支持。秧歌队的组建和常常性的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和参加,并在*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氛围。为了统一动作,提高大秧歌的整体表演水平,他还有安排的聘请县文化馆的老师深化到村屯进行培训和辅导。利用春节、元宵节组织大秧歌队,参与县文化馆和乡文化站组织的汇演。正是从秧歌队的组建和活动的开展,让他迈开
4、了乡村文化工作的第一步。 他广辟思路,苦苦耕耘,为村民搭建文化舞台 发展乡村文化最大的难点就是没有固定场所。要真正的旺盛乡村文化,激发农夫们对文化活动的爱好与爱好,首先要给他们供应活动平台。这几年,为了给农夫挚友增加固定活动场所,王*同志广辟思路,利用新农村建设、贫困村建设等项目,主动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先后建成了三个标准化的文化小广场。20*年1 月,王*动员*乡晓光村农夫企业家栾长彬回村独家投资 73 多万元建设了一座占地面积 500 多平方米的农夫文化小剧场。结束了这个乡没有特地演出场所的历史。乡村文化小广场、文化小剧场的建设,为农夫自娱自乐供应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艺舞台,使农夫在农闲季节或
5、我们的节日到来的时候,能够常常在小剧场汇聚,自演自唱,自娱自乐。 20*年,他紧紧抓住黑龙江省文化厅在基层乡村集中建设文化小广场的契机,全面提升*村、*村文化小广场的档次。现在,*村农夫文化活动中心已经正式挂牌成立。这个中心占地面积 6000 多平方米,现已建成集休闲区、体育运动区、秧歌和健身舞蹈表演区、小舞台等室外活动区,同时,在室内还建设了四室一区,即:音乐室、图书室、书画室、根雕创作室和摄影展区。20*年,又为永胜村建设了一个红色文化基地。为了这项文化工程,他几乎每天泡在村屯里,帮 助村里谋划文化项目、送物品、找寻和动员乡村文化能人。 今年已经 60 岁的农夫赵荣江酷爱根雕艺术,但早已放
6、下了手中的刻刀。原有的根雕作品也是丢的丢,送人的送人,剩下的也都放在了自家的仓房中落满了尘土。王*同志先后 10 多次来到赵荣江家,动员老赵重新拿起刻刀,还在*村农夫文化中心特地开拓了赵荣江根雕艺术创作展览室,不仅使老赵的作品重见天日,还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他还自己掏钱为赵荣江购置了刻刀,去林场联系购买了大量的树根为老赵供应创作素材。赵荣江激烈地说:再不好好的探讨根雕艺术,真对不起王站长的一片苦心啊。和赵荣江一样被王*感动的还有农夫摄影家赵文,绘画爱好者王长彬、刘树森、任桂荣,音乐爱好者郭喜、魏云良、张志刚等一大批农夫。现在,*村已经成为木兰县远近著名的文化先进村。只几年每到
7、农闲季节,王*就组织全乡各村文艺人开展大型文意演出和晚会,受到全村一百零一姓的热情欢迎和主动响应。每天到文化活动中心来跳舞、扭秧歌、看书看报、书画创作、观赏根雕、吹拉弹唱的人都超过 200 余人,就连许多外乡镇的人也慕名前来参观。 *村胡家屯紧邻哈罗马路,是一个拥有 400 多户的大村。由于历史缘由,全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几乎为零。村民扭秧歌、跳舞就在不足 4 米宽的村道上。村道上车多、孩子多,特别的担心全,一过车尘土飞扬,也不利于一百零一姓的健康。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过主动努力,最终争取到了省文化厅援建综合文化小广场的项目。小广场开工建设期间,他每天都来现场监工,他说坚决不能让省文化厅的文化
8、惠民工程流于形式。施工方示意,假如能放宽要求,可以给他点儿好处费。王*同志坚决的说:发展乡村文化是我的事业,我不能贪图小利,让老一百零一姓骂一辈子,小广场建设必需根据省厅下发的施工标准进行,差一点都不行。截止日前小广场已经圆满的竣工了,全村一百零一姓无不欢欣鼓舞,还没等配套工程完工, 老一百零一姓就迫不及待的在这里扭起了大秧歌,跳起了健身舞。 这几年,他还非常重视村屯文化大院的建设。在兴建文化小广场的同时,王*每年都有安排的扶持 2 个以上具有肯定规模的文化大院。其中他重点扶持了*村永恒文化大院、乔家屯张春荣文化大院、韩家屯邱桂荣文化大院、刘家粉坊屯孙贵文化大院、大灰堆屯郑永利文化大院、建新村
9、邱宪华文化大院、*村刘景贤文化大院、曲家屯曲锦顺文化大院等,他不仅倾注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帮助筹划设计,使这些文化大院很快提档升级。同时他还主动争取有关部门为各村的文化大院配备了相应的乐器、音响等设施,使文化大院真的名符其实、为民所用。 王*还广开思路,因陋就简开拓了冰雪文化项目。20*年 1 月,王*来到了*村范家屯农夫张凤良家中,激励张凤良利用自家的冬季闲置养鱼池塘开办农夫冰雪文化基地。经过半个多月的筹备,*乡首家农夫冰雪文化基地正式对村民免费开放了。基地占 15 亩水面,设立了滑冰区、陀螺区、冰爬犁区和文艺表演区。他还协调县文体局免费为农夫下发了冰刀,自掏腰包 2*元为基地送来了组合音响和
10、101面彩旗,印制了4条彩色宣扬横幅。冰雪文化基地的投入运用,为*乡冬季文化工作开拓了新的途径,增加了新的亮点。 他用完心思,只为乡村文化一百零一花齐放 为了搞好文化下乡活动,提高演出水平,他依托各村屯文化大院组建了乡村文化小剧团。平常,这些人就作为村子里的文艺骨干和文化带头人,发动村民扭秧歌、跳舞,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农闲季节还集中组织排练文艺节目到各村巡回演出。这些演出即丰富了老一百零一姓的文化生活,也熬炼了自己的队伍。由小剧团为核心举办的农夫春晚,受到了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领导的高度赞扬,成为这个乡的一个文化品牌。20*年 7 月以来,*乡文化小剧团还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魅 力*,激情*魅力
11、*,华蜜红丰唱响心中的歌。抓文化促党建惠民生大型广场演出中秋赏月篝火晚会广场文艺晚会和两届*乡农夫健身舞蹈大赛,连续三年举办了独具特色的*乡农夫春节联欢晚会乡村好声音*乡农夫歌手电视大奖赛全乡秧歌大赛等活动,吸引了全乡文艺能人的广泛参加和群众前来观看。王*每年都创建机会,让农夫上舞台甚至送文化进城表演。这种老一百零一姓自己编、自己演、自己评的活动形式,不仅喜闻乐见,而且寓教于乐。既丰富了一百零一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也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弘扬了正能量。 他为了事业慷慨解囊,把简朴和劳碌留给自己 为了搞好乡村文化工作,王*同志经常自己掏腰包。从 20*年起先,为了全面展示*乡文化工作的丰硕成果,
12、鼓舞全乡干部群众做好乡村文化工作,进而推动此项工作的发展,王*考虑到站内人员少、经费不足等实际困难,劝服爱人自己掏钱创办乡村文化专刊,每年出刊 4 期,每期印数 1010 余册,每出一期的费用就是 3*元。现在已经坚持出了第 12 期,已累积出资 45000 余元。依据乡村文化工作的须要,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封面人物、时代先锋、亲情故事、文化快讯、文化能人、乡村古风、绿野诗林、心灵鸡汤、理论学习等相对固定的栏目。整个栏目的组稿、采写、编辑、排版、印刷都是王*亲力亲为。白天到各村检查指导,晚上就加班编辑刊物,经常都要工作到夜里 12 点以后。印刷刊物要到外地,他就开自己家的车。每期都要来回几次进行
13、校稿和确认,以确保刊物的质量。刊物出版后,他还要免费发放到县直机关学校,村屯小卖部和乡村干部、农夫手中。图文并茂的乡村文化工作专刊,受到了广阔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传看。创刊两年多来,乡村文化已培植了固定作者近一百零一名,作者年龄有青年学生,也有耄耋老人,有乡村干部,也有一般农夫。可以说它的影响跨越了几代人。黑龙江省文化厅领导看到此刊物后非常兴奋,还在刊物上亲自批阅,号召全省文化站 长向王*同志学习。 20*年秋天,*乡*村农夫刘长林开办的农夫文化创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县委常委、宣扬部长郭本刚、政府副县长王艳玫等县乡领导莅临了现场,亲自为文化创作室揭牌。文化创作室不仅吸引了本村爱好书法、绘画、
14、剪纸、根雕、文学创作的农夫参与,还吸引了全乡有艺术爱好的农夫参与。大家聚在一起创作热忱非常高涨。王*还常常帮助刘长林邀请县里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剪纸艺术家等到创作室沟通创作阅历,详细指导农夫创作。他把农夫创作的作品有选择的刊登在乡村文化专刊上,既激励了创作室成员的主动性,还丰富了刊物内容。仅这一个文化创作室,王*个人就出资 6000 余元。 20*年元旦刚过,*乡首届农夫唢呐培训班开班了,为了能办好这次培训班,王*又出资 5000 余元。每次搞活动,资金不足他就自掏腰包补上。有人问起他几年来为乡村文化花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说不清晰。 为了乡村文化的发展旺盛,他倾尽全部精力,每天都用笑脸迎接每一
15、位群众,每天都以饱满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丝丝的病痛,丝毫没有影响他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执着追求。乡亲们常常会望见一瘸一拐的文化站长来到他们中间,为他们不遗余力的服务。*村党支部书记赵景奎说:王站长就是一个工作狂,铁人。他常常晚上到*村加班,到了饭时也不吃饭,实在太饿了,就到小卖部买一包便利面,我还是头一次接触这样的好干部,光干活,不吃饭。王*的爱人乔亚清是个农夫的女儿,对文艺原本不懂也不关切。望见丈夫拖着病体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挨累搭钱,她即生气又心疼。但他拗不过丈夫,每次丈夫向她要钱,她最终还是把钱掏了出来。去年,儿子把对象领回了家,商议结婚。可是家里却拿不出买婚房的钱,最终还是兄弟姐妹联手帮忙,
16、才让儿子有了结婚的房子。王*一家人的生活都非常简朴。妻子的一双皮鞋穿了三年也舍不得换。他本人平常穿的也像个 农夫,全身上下没有一件超过*元钱的衣服,甚至连他最喜爱的手表也舍不得买,使的手机也是*元的低挡手机,唯一值钱的家产就是他开了四年的面包车。有人笑话他土气,他总是笑着说:有吃有喝有衣服穿,还有汽车开,这日子啊已经是够华蜜的了。儿子装修新居,找老爸商议想买点高档材料,他却给儿子写了一首诗:天地须弥大,有屋就是家。但存风雅趣,不必太奢华。 王*酷爱乡村文化,奉献乡村文化的事迹,不知道感染了多少人,也让全家人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旁观者到参加者。爱人每天下班不仅主动的关切丈夫的身体状况,还主动参加丈
17、夫的工作,帮助丈夫出谋划策。*乡农夫健身舞大奖赛,望见丈夫找不到女主持人,她还毛遂自荐,客串了一把女主持。从今,每年的大赛她都会成为女主持。 今年 50 岁的王*还有着他自己遥远而绚丽的乡村文化发展规划,他对他的事业充溢了畅想与向往。 他励精图治、孜孜以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在*乡一提起文化站长王*,没有不赞扬的。特殊是村屯一百零一姓,更是把他当成了欢乐的使者。他也把一百零一姓当成了亲人,一心一意的为老一百零一姓办事,把乡村文化植根于黑土,把幻想的种子播撒在了希望的田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做为农村最基层的文化站长,他的身影活跃在广阔的农夫中间,活跃在城乡的舞台上,为乡村文化插上梦的翅膀。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