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811638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种过渡性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目前,我国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形式相对单一,国内医学教化形成性评价探讨主要集中在少数几所医学高校和几门课程的开展上,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领域应用较少。作者依据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特点,认为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注意学生创新实力的培育,通过课堂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融合,共同促进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创新实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记

2、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52-0207-02 教学评价即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的评价,是推断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有力依据,并为教学决策供应服务。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能促进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实力和学习效果的改善。在我国传统教化模式中,终结性评价方法是主要的教學评价方法,但不能刚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形成性评价是由美国专家M.Scriven于1967年首次提出,后被美国闻名心理学家B.S.Bloom第一次应用于教学领域。它是指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爱好、看法、参加活动程度进行推断,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种过渡性评价,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学效果和须要实行的改进措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3、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自评、老师评价等。学生自评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老师提问、课后习题、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对自己所学学问驾驭程度的推断。学生互评通过日常课堂表现、课后学问运用、临床实践运用开展相互评价。在学生自评和互评过程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评价不断反省,刚好发觉自己的学问短板,便于不断调整学习方式和方法。老师自评是老师依据课堂讲授状况及学生爱好等,刚好调整教学方法。老师评价包含课堂提问及探讨、课后作业、小测验、实践技能考核、期末考试等,老师依据学生综合表现,刚好调整教学方法。 形成性评价在国外医学教化中应用广泛,包括医学教

4、化的各个学科和领域。我国起先引入形成性评价概念是在11017年,当时主要用于中学课程教学中,而真正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医学教学是2022年。截至目前,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医学教化中开展得越来越广泛,也取得了肯定的成果。目前,形成性评价已经用于护理实践教学、外科实践教学、医学检验基础课教学、病理生理学教学、药剂学试验教学等教学过程。 我国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形式有: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回答5;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小的测验和考试。我国的形成性评价应用局限于授课过程的某些章节或者某些学科,尚未大面积开展6。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目前国内医学教化形成性评价的现状为:各个医学院校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探讨

5、不匀称,有的医学院校探讨力度大,涉及课程范围广,有的医学院校有开展形成性评价,但在医学课程中尚未涉及;形成性评价中,针对评价方案和评价体系的探讨较少;形成性评价重复性探讨较多,探讨水平不高;医学教化形成性评价的实践应用探讨较少。目前,我国形成性评价教学已广泛开展,在中医药院校也得到一些应用,但在中西医临床课程教学领域尚未开展。 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是一门中西医一体化的临床课程,涉及学问面特别广,包括中医、西医两大医学体系,也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对提中学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效果、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临床实践实力至关重要。国内中医药院校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采纳终结性评

6、价方法,由期末考试确定学生的考试成果,各种评奖评优均以期末考试成果为参考,临床实习也以考试成果为依据,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所学学问和技能的驾驭程度。 笔者毕业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现从事中西医教化教学多年,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我校中西医结合教化教学实践,认为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形成性评价方法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是加强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医学教化重在实践,特殊是中西医结合教化重在中西医临床实践一体化,只有不断通过练习、见习、实习才能提高临床技能。其中,练习包括课堂操作练习、临床实践技能强化训练、病历书写练习、参与医药社会实践活动如义诊等;见习包括临床课程的日

7、常见习、寒暑假参与的见习等。在练习、见习、实习过程中,采纳形成性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评、老师点评等,不断订正错误的操作方法,改进实践技能水平。 二是加强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对中西医结合教化多采纳“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一体是指中西医结合临床,两翼是指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学生通过对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的系统学习,进入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学习时,最重要的是驾驭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把两门不同学科体系的学问有机融合起来。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培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案例教学,采纳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法进行病例设计,让学生从中西医角度对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

8、、鉴别诊断、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由老师在对学生的分析过程中行点评,提高学生的中西医临床思维。 三是加强中西医临床医学学生的创新实力。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加强引导探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或参加创新实践课题、撰写医学论文、参加科技文化作品竞赛等,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创新实践实力。 四是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的多效评价方式。运用课堂视察、提问、探讨等方式对学生参加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学期中依据教学状况设计阶段性测试评价,刚好驾驭学生对学问的驾驭程度,并适时做出教学方式的调整;期末进行传统试卷考试,合理设计试题的学问量和难度,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

9、状况进行评价。将课堂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进行有效融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爱好,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Gearhart,M.&Osmundson,E.Assessment Portfolios as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 Learning J.in Educational Assessment.2022.14:1-24.;Osmundson,E.,Dai,Y.,and Her-man,J.Year 3 ASK / FOSS Efficacy Study.CRESST Report782.2022. 2周毕军,探究形成性评价在高职医学教化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化,2022,14:19-20. 3黄华兴,沈历宗,凌立君,等.“形成性评价”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南京医科高校学报,2022,11:173-173. 4王小莉,杨小迪,焦玉萌,等.以形成性评价为导向改革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2,:1151-1152.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