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方法第2章-标准审查方法3演示幻灯片.ppt

上传人:知*** 文档编号:98091984 上传时间:2024-08-2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方法第2章-标准审查方法3演示幻灯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标准化方法第2章-标准审查方法3演示幻灯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化方法第2章-标准审查方法3演示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方法第2章-标准审查方法3演示幻灯片.ppt(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标准化方法,胡玉华,oliviassy,TEL,:,13157100509,中国计量学院,标准化学院,1,第二章 标准制定和审查的方法,第二节 标准审查方法,一、标准审查概述,二、标准文件的审查方法,三、标准审查案例分析,2,一、标准审查概述,1、标准审查定义:标准审查是依据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标准制定程序的合法性、标准与法律法规和基础标准的协调性、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和合

2、理性、标准编写的规范性进行审查。,审查的主体,:,送审稿的审查、报批稿的审查和征求意见稿的审查。,3,标准制定程序的合法性审查:审查标准制定过程是否经历了标准立项、调查研究、起草、技术指标和要求的试验论证、征求意见、技术委员会审查、报批稿审查等整个标准产品的生产流程。,标准与法律法规和基础标准的协调性审查;审查标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与相关基础标准和强制性标准协调一致。,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审查: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行业专家对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的审查。,标准编写的规范性审查:审查标准是否符合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等对标准编写作出的规定和要求。,4,2、标准研制

3、与审查的关系,标准审查工作应贯穿标准研制的全过程,是标准研制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标准研制阶段中审查重点,侧重审查标准确定的标准化对象是否合理,标准名称是否规范。,标准征求意见阶段中审查重点,侧重审查标准确定的技术内容是否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结构是否合理。,5,标准送审阶段中审查重点,侧重审查标准是否与其他标准协调、表述是否准确清楚、标准的结构与表述是否符合标准编写规则、量和单位是否规范。,标准报批阶段中审查重点,侧重审查标准整个起草过程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及规章。,标准审查是对标准制修订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是保证标准编写质量的关键步骤,采用先进的技术、标准化的语言和规范的程序才能制定

4、出科学合理规范的标准。,6,3、标准研制与审查的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基础性相关标准,7,法律法规,法规:,199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制定各级标准的部门应当组织由用户、生产单位、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和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标准草拟和参加标准草案的技术审查工作。,这条规定说明:一是标准审查工作的重要性,需要由各个方面的专家组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来负责;二是标准审查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工作,需要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8,规章制度:,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采用国际标

5、准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对标准的研制和审查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作出了程序性规定。,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负责起草单位应对所订国家标准的质量及其技术内容全面负责。,9,基础性相关标准,1、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2 第2部分:标准的制定程序。,2、标准化工作指南,GB/T20000.1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T20000.2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GB/T20000.3 第3部分:引用文件;,GB/T20000.4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20000.5 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的内

6、容;,GB/T20000.6 第6部分:标准化良好行为。,3、标准编写规则,GB/T20001.1 第1部分:术语;,GB/T20001.2 第2部分:符号;,GB/T20001.3 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GB/T20001.4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20001.5 第5部分:产品标准,4、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GB/T20002.1 第1部分:儿童安全;,GB/T20002.2 第2部分:老年人和残疾人。,10,二、标准文件的审查方法,1、标准审查的内容,2、对征求意见阶段的审查,3、对标准送审稿的审查,4、对标准报批稿的审查,11,1、标准审查的内容,1)对标准制修订程序的

7、审查,标准制修订过程中,起草单位是否完成了必要的程序;,是否向有关行业部门、协会以及相关生产、销售、科研、检测和用户单位广泛征求意见,是否做到公平公正,协商一致,规范透明;,是否充分考虑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2)对标准技术内容的审查,审查标准与立项计划内容的符合情况;,标准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框架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完整;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12,3)对标准间的协调性审查,审查标准与基础通用标准、强制性标准、同级或上级标准是否协调一致,与相应国际标准是否协调一致。,4)对标准编写规范性审查,审查标准编写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标准的表述是否清楚

8、、准确和无歧义。,5)对报送材料的审查,审查报送材料是否齐全、规范,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13,2、对征求意见阶段的审查,1)审查依据,依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或则标准制定工作组承担标准起草工作,在调查研究、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标准征求意见稿,满足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后,报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意,由起草单位向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以及相关生产、销售、科研、检测和用户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一般为一个月。,14,2)审查重点,征求意见稿及其附件发放情况:,包括征求意见稿发放范围是否广泛,被征求意见单位是否有足够的代表性,比如产品标准征求意见稿发放的范

9、围是否涵盖了产品的生产、使用、销售、检验、教学科研和管理等部门。,征求意见稿回函情况:,包括回函占发函的比例,所征求的意见中有无重大分歧或反对意见等。,征求意见稿回函处理情况:,应关注起草单位对回函意见的处理情况,特别是对未采纳意见的处理,是否说明了未采纳的原因,如没有说明原因,应要求明确说明。,15,3、对标准送审稿的审查,依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的要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组织并负责标准草拟和参加标准草案的技术审查工作。并对标准的内容和质量负责。,1)审查原则,全局性:国家标准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协调,发布后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因而,对国家标准的审查应站在国

10、家层面,充分考虑并兼顾各行业和各地方得意见和需求,保持公平公正。,政策性:标准是法律法规的重要技术支撑。审查时,应认真审查标准是否与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相协调,是否实现了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图。,科学性:标准是先进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制定标准的目的就是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技术进步和质量提高。审查时,应关注标准技术内容的来源和依据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可行。,16,2)审查要求,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完成标准送审稿后,应提交给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经主任委员同意后,由技术委员会组织标准送审稿及其附件的审查。,形式审查:,送审材料是否齐全,包括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及其有关附件、意见汇总处理表、审查形式、

11、审查单位和人员名单建议;,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内容是否符合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要求;,需要进行试验验证的相关验证材料是否齐全,是否提出明确的验证报告结论;,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中的意见是否得到了处理;,标准的编制工作是否完成了规定的程序;,建议的标准审查形式是否适宜;,建议参加审查的单位及人员是否包括了各相关利益方的代表和专家。,17,技术内容审查:,1)技术内容确定的原则,目的性原则落实情况,审查标准的名称和范围是否保持一致;标准制定意图和目标是否实现。,性能原则落实情况,标准中的指标、要求的选择和确定是否恰当;要求的表示方式是否恰当,如产品标准,应尽可能用性能特性表示,而不用设计特性和描述特

12、性表示;是否达到给技术发展留有最大余地和性能要求中不疏漏重要特征。,可证实性原则落实情况,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是否可以衡量;技术要求指标是否有相应的试验方法,即要求能否被证实。,18,2)技术内容的合理性,指标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标准的协调情况,标准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规定,与基础通用标准及其相关标准是否协调一致。,采用国际标准情况,是否优先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划分是否恰当;与国际标准对比,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如何。,技术内容,科学合理、先进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如指标的分等分级;指标是否经济合理;有否疏漏重要特性;规范性要求中是否定量并使用明确的数值。,19,3)试验方

13、法的选定,审查产品标准时,试验方法是否能直接引用已有的标准,应首先引用现成适用的试验方法。,试验方法中的内容是否包括用于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方法,是否有保证结果再现性步骤的所有条款;,涉及使用危险的物品、仪器或涉及过程时,是否有警示用语等;,当有多种试验方法时,是否指明了仲裁方法。,4)征求意见的处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中的意见是否都有处理结论;未采纳意见的理由是否充分合理。,20,编写规范性审查,审查标准编写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审查标准的框架结构是否合理;标准的表述是否清楚、准确和无歧义。,形成会议纪要/函审结论,会审:会议审查要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应如实反映审查情况,会议纪要应经全

14、体审查人员讨论通过。,会议纪要应包括:会议过程及参加会议单位和人员情况;对标准的综合评价和质量评价;实质性分歧意见及其处理意见;对反对意见的说明;标准水平的评价;确定标准的性质;具体修改意见,以附件形式给出;明确审查结论。,参加会审的专家或委员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方视为通过;标准起草人不能作为审查专家参加表决,其所在单位的代表不能超过参加表决人数的四分之一。审查会形成的会议纪要,应提供专家亲笔签名的原件。,21,函审,一般在会审条件不具备时可以通过函审,另外,会审后有必要时,也可补充进行函审。函审时,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或标委员会秘书处对函审意见归纳整理,编写函审结论,填写标准送审稿函审结论表和标准送

15、审稿意见汇总处理表。函审时,需有参审单位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同意视为通过。,22,3)上报准备,上报程序,起草组修改玩啥标准报批材料后,报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审核。上报分为两种途径:,直属技术委员会的标准直接上报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非直属技术委员会的标准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再由行业主管部门上报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上报材料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以及关于加强国家标准报批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国家标准报批文件清单,23,4、对标准报批稿的审查,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归口部门组织对标准送审稿审查的基础上形成标准的报批稿及其附件,向标准审批部门报批

16、。,标准审批部门对上报的标准报批稿及其附件的审查,也是对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的审查,审查编制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关注利益相关方是否参与、制修订过程是否公开透明、充分协商以及对标准征求意见的处理是否恰当,标准技术内容的试验验证是否充分。,24,1)审查原则,利益公正,程序合法,材料齐全,内容合理,编写规范,25,2)审查要求,按照审查的工作顺序,依次对报批文件的齐全性、报批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合法性、标准技术内容的合理性、标准间的协调性以及标准编写的规范性等情况进行审查。,报批文件的齐全性,指报送国家标准报批稿及其附件等的数量、种类的齐全和完整。,26,报批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合法性,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合法

17、性审查是国家标准技术审查的重要环节,是规范标准制修订程序,保证标准编制质量并达到公正透明、协商一致的前提。应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以下:,计划项目的审查,程序审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审查上报标准的内容是否达到了立项计划的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标准的内容应与计划立项时提出的内容相一致(包括标准的名称、范围及主要技术内容等);,标准所要解决的问题应通过标准的制修订过程得到了解决;,计划存在调整,如下达计划与上报标准的属性(强制性、推荐性和指导性)发生变化,应按有关规定办理了计划调整手续;,标准的制修订周期应在下达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采用快速程序上报的标准应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中有

18、明确注明。,27,编制过程的审查,程序审查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审查标准编制过程是否规范,主要涵盖征求意见、审查和批准3个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征求意见稿及其附件发放情况:,包括征求意见稿发放范围是否广泛,被征求意见单位是否有足够的代表性,比如产品标准征求意见稿发放的范围是否涵盖了产品的生产、使用、销售、检验、教学科研和管理等部门。,征求意见稿回函情况:,包括回函占发函的比例,所征求的意见中有无重大分歧或反对意见等。,征求意见稿回函处理情况:,应关注起草单位对回函意见的处理情况,特别是对未采纳意见的处理,是否说明了未采纳的原因,如没有说明原因,应要求明确说明。,28,审查阶段,会审的审查人员应具有代

19、表性、权威性,应有来自各个领域等利益相关方的代表和专家;,会审的审查人员人数应符合规定,如强制性标准审查会的人员不能少于12人;,会审一般应取得一致意见,需要表决时,应符合有关规定,即全体委员或出席会议代表人数的四分之三同意方为通过;,审查会形成的会议纪要应如实陈述对标准送审稿的审查结论及主要修改意见;,函审应着重审查其是否应采用函审方式,如强制性标准审查只能采用会审方式;,函审的回函率、同意率应符合规定,函审结论的填写应规范。,29,批准阶段,标准报批文件(含电子版)应为标准修改后最新版本;,上报的报批稿应采纳了会审和函审的主要修改意见;,经会审、函审通过而形成的报批稿,其标准内容在报批过程

20、中应不存在原则性变动(如调整范围、改变技术内容等);,上报标准内容应与已经发布或即将发布的相关标准不存在重复、矛盾和交叉;,上报标准中相关的引用标准(未发布)应同期报送。,30,标准技术内容的合理性,确定技术内容的依据是否充分,成熟的科研成果,在丰富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执行多年的技术文件,国际标准或有关规范性文件等。,在判断标准技术内容的合理性时,要对标准的编制说明及相关附件等仔细分析标准中技术内容确立依据及有关验证的描述是否充分。,31,技术内容的先进性,技术要求的先进性是指规定的各项指标和要求能够反映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和生产建设的先进经验,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使

21、其真正起到促进生产和指导生产的作用。具体而言,各项指标的水平,应高于现有生产技术水平,执行者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这就能为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的提高提供动力和压力。,确定标准的先进性与否,要进行综合评价。标准首先要符合使用要求,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有利于保障安全和健康,还要与相关标准协调配合。要全面衡量,不能只顾单项指标或几项指标的高低。,32,技术指标的合理,具体的说就是,技术要求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不能把指标定得过高,造成生产上的浪费;既要防止功能不足,又要防止功能过剩。,技术要求的指标,通常不能低于相应的通用技术条件或基本技术要求标准中规定的指标;,可参考国际和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要求;,根据

22、使用要求对高指标作出分级规定,允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逐步贯彻实施,使所定的技术指标在有效期内处于最佳状态。这对生产技术水平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用户的需求非常必要。审查技术要求,在强调先进性的同时,必须注意合理性和可行性。,33,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要满足技术内容的合理性,在规定技术指标时,需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以产品标准为例,对技术内容的规定,要有利于促进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取得好的效益,还要给技术发展留有余地和最大的自由度。,比如机电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原机械部强调五个统一,即型号和参数统一、安装连接尺寸统一、易损件统一、试验方法统一、主要质量要求统一。至于可变技术条件,可由企业去

23、补充制定企业标准,以便发挥各企业的积极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竞争力。,34,标准间的协调性,标准主要用于统一和协调贸易、交流等活动。具有目的性和系统性。例如,货物运输集装箱的标准一定要系统考虑公路、铁路和水路等各种情况,集装箱的规格尺寸与运输工具、道路设施的协调,只有协调各方关系,才能有效提高运输效率。标准之间协调配套,才能形成有机整体,从无序到有序,实现最佳的全面经济。,标准之间必须保证协调,四级标准中,下级标准不得与上级标准相抵触,同级标准之间应保持协调。,35,与基础通用标准的协调,基础标准:,通用标准:比如食品标签标准。,与强制性标准的协调,除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外,要特别关注

24、所审标准必须符合相应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与同级和上级标准的协调,例如,在审查行业标准时要关注:,是否有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重复。只有在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才需要制定行业标准;,是否与有关国家标准相抵触;,相关行业标准之间是否保持协调统一,没有重复。,36,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是否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和国情;,是否优先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中通用的基础性标准、试验方法标准等;,是否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对国际标准进行修改时,是否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控制在合理的、必要的并且是最小的范围之内;,当所采标准涉及安全等问题时,是否以保障国家安全、防止欺骗保护人体健

25、康和保护环境等目的。,37,在编写体例方面,在审查时注意对同类型相关标准或系列标准之间在体例、结构方面的协调性审查。,标准编写的规范性,标准是否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标准条文编排是否适当,同层次的条有无标题是否统一、列项的引导语及列项的层次编号是否正确等。,标准中规范性要素与资料性要素的编写。,图、表、公式和数据的表达是否规范,标准条款的表述是否清楚、无歧义,标准条款中所用的助动词是否规范。,与国际标准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标准应符合的要求。,38,三、标准审查案例分析,1,、报批材料的齐全性,;,2,、制修订程序的合法性,;,3,、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之间的协调性;,4,、技术内容的合理性;,5,、编写的规范性。,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