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知**** 文档编号:98079986 上传时间:2024-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选-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5.GDP消胀指数 :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

2、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 7.黄金律稳态:使稳定状态消费最大化的资本水平。如果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那么,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有试点上的消费。与此相比,如果经济的资本小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那么,达到黄金规则就要求增加投资,从而减少现在这一代的消费。8.稳态 :满足新增投资正好与折旧相同的点,在该点资本存量会保持稳定不变的水平。我们称这个资本存量水平为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或简称“稳态”,记为k*。9.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当的状态。10.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3、。11.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12.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 13.古典两分法: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只会导致普遍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货币数量的变动不会改变厂商和家庭的决策,也不会改变产出和就业这类实际变量。由于这种观点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分割开来犹如泾渭分明,互不影响,因此这种观点被称为古典两分法。 14.乘数效应:政府购买增加对于国民收入增加的放大效应称之为“乘数效应”。 15.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实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需求。16.总供给: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17.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18.投资乘数: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19.计划总支出:一个社会中家庭、企业和政府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定义为计划总支出,并且用E表示。20.挤出效应:利率的上升增加了私人投资的成本,使私人投资下降。这种由于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被称为挤出效应。21.IS-LM模型: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22.菲利普斯曲线:表

5、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23.利率的传导机制: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25.流动性偏好: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这种在交易过程中的便利性的倾向。 26.政府购买乘数:是总收入的增量和政府购买的增量之比,即每增加一单位的政府购买所带来的收入的增量。27.价格黏性 :由于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在这个价格水平上企业可能无法销售出所有的产品,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将随着经济周期而移动,从而使实际工资变动表现出某种顺周期性,这就是价格粘性模型。 28.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

6、又可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个阶段。29.交易性动机:指人们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日常交易。30预防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31.投机性动机:是指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等待有利的投资机会进行投机。32.通货膨胀: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什么区别?答:国民生产总值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出和收入的一个常用指标,它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因此GNP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凡是本国国民创

7、造的收入,无论他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则不计入GNP .而GDP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它统计一国领土范围内的总收入,不管这种收入是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3、 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

8、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4、 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还有一些事公开了但没有市场交易行为的 4.经济福利: 人均水平,人均GD

9、P只是反映收入的平均水平,并没有反映首付的分配情况。 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从地下开采出来后他的价值被计入GDP5、分析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分歧。答:主要分歧有:(1)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古典学派认为,人们的预期不是被动地重复过去,而是主动的、有理性的,人们能够利用现有的一切信息形成理性预期并指导自己的行动,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价格、工资就具备完全伸缩性,市场是能够出清的。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即使理性预期存在,价格、工资的刚性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不能出清。(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工资具备充分伸缩性,市场能够出清,因此政府干预经济是没有必要的。而凯恩斯学派认为由于

10、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缺陷,市场出清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政府要担负起市场出清的任务,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是必要的。6、国民收入的衡量方法有哪些?收入法用这种核算方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 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GNP NFP支出法是把一个国家一年期间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按购买者(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因而也是这些产品和劳务的销售金额)分类汇总而成。即: Y =GDP = C I G NX 7.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的条件是什么?答: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

11、的黄金律水平。记为k*。长期消费水平达到最大化,也就是黄金律稳态水平的基本条件是MPK=。即在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上,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折旧率。8、 简要说明技术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扮演的角色。答:技术进步正是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要之处。在宏观经济中,考虑到技术进步时的总产量生产函数与技术具有正向关系,即给定资本和劳动,技术状况的改进将带来产量的增加。在增长理论中,为了便于分析技术进步,常将生产函数写为如下形式:Y=f(K,NA),NA为劳动与技术状况的乘积。这种考虑技术状况的方法据说更容易考察技术进步对产出、资本和劳动之间关系的影响。如果将NA称为有效劳动力,则技术进步意味着增

12、加了经济的有效劳动力。在这种考虑之下,公式所示的生产函数表示产出是由资本K和有效劳动力NA两个要素生产的。由于有效劳动力被定义为NA,即劳动力N与技术状况A的乘积,因此,有效劳动力NA的增长率为劳动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和。在稳态时,总产出的增长率由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之和所决定,这一增长率与储蓄率无关。利用这一重要结论,并注意到人均产量被定义为总产量与劳动力之比,则知,在稳态时,人均产量增长率决定于技术进步率9、试分析外生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答:(1)外生增长理论假定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因素都是外生变量,而内生增长理论则放宽这些假设条件,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

13、技术进步这些因素作为内生变量来考察。(2)外生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具有编辑报酬递减的性质,而内生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具有边际报酬不变的性质;内生增长理论把一国总资本的边际报酬不变主要归纳为以下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人力资本,另一个原因是:知识积累(技术进步) (3)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储蓄率s决定着一个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 。在索洛模型中,依靠储蓄积累起来的资本仅仅局限于物质资本,物质资本的单纯增长的必然是边际报酬递减, 资本的积累并不能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所带来的投资延伸到了人力资本和知识领域,资本的积累不仅包括物质资本的增长,而且包括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知识的积累,因此,储蓄的

14、增加必然带来要素生产力的提高,持续的经济增长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内生增长理论之所以强调储蓄在经济主张中的决定作用,正是因为储蓄带来的人力资本开发、知识积累等因素,构成了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推动力。(4)索洛模型是假定经济增长率,而内生增长模型是解释经济增长率。比如说,如果假定一国的技术进步率是2%,人口增长率是1%, 那么按照索洛模型就可以确定这个国家3%的经济增长率和2%的人均增长率, 至于原因,索洛模型不能回答。而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多家的生产力增长率是不应该随意假定的,而应该是由其内在的经济机制决定的10、 为什么在一个岗位空缺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的经济中,劳动者并不能在两个市场中自由转移?

15、答: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工作机会的数量和失业工人的数量一般来说是相当的,因此,我们可以假定两个不同类别的劳动市场。在一类市场上,劳动的需求大于供给,工作岗位大量闲置;而另一类市场上,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量,许多人处在失业状态。由于劳动者在市场之间专业需要时间和成本,因此,劳动市场岗位空缺和事业并存的现象将持续下去。11、 为什么说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失业?答:从政府行为来看,最低工资制度用政府行为替代了市场的调节,使劳动市场无法达到供求平衡的市场出清水平,从而导致失业。从企业行为来看,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可能主动地将实际工资水平定在高于劳动市场出清的均衡水平上,从而

16、导致了失业。从劳动者行为来看,劳动者组成工会后,通过集体谈判决定的工资水平往往会高于市场水平,也会导致失业。12、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1)核心原因:发行货币大于市场货币的需求量(2)总需求冲击,总需求增加,物价上涨(3)总供给冲击。a工资拉动,工资水平提高,物价水平提高。 b原材料价格上涨(石油危机)。(4)结构性 劳动效率提高,利润率水平提高。 生产效率不同 ,一部分行业利润率水平偏高,拉动通货膨胀。低效率厂向高效率厂看齐,提高产品价格,拉动通货膨胀。工人通过工会要求同高工资人群有相同工资,从而拉动整个整体趋于高工资。1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答:(1)长期总供给 主要

17、受人口(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口和资本存量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都会增加总供给;反之则相反。例引进新技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总产量提高,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长期总供给的增加意味着与之对应短期总供给也会增加,这是因为在短期内短期总供给量和长期总供给量会出现偏离,但是在长期内两者必须相等,也就是说,长期总供给是短期总供给的基础。 (2)短期总供给 一个经济的短期总供给主要受工资、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带动成本上升而导致短期总供给减少,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而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则会造成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

18、例工会的成立增加了工人集体谈判的能力,是工人的工资水平增加,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减少,因此企业会减少总供给量,是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成本上升并不会造成一个社会人口和资本存量的变化,也不会改变当前的技术情况,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并不会发生变化。在图中反应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沿着同一条长期总供给曲线左移,表明在短期总供给减少的过程中,社会潜在的总产量保持不变。1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答:(1)实际资产效应人们会由于各种原因持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如货币、基金、股票、债券等。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手中名义资产的数量不会改变(以货币固定其价值的资产,其名义值不变,如货币、固定

19、收益债券等),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的实际资产的数量会减少,这就意味着他原来的计划可能要大打折扣,为了实现未来的计划他必须保持实际资产数额不变,因此,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名义资产存量。结论: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会相反,这就是实际资产效应。实际资产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下倾斜。 (2)跨期替代效应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抬高利率水平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货币

20、的供给量)就会减少,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市场上对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为了平衡人们对货币的过度需求,利率水平必然上升。这样,价格水平上升必然带来利率水平的提高。同时,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结论: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从而减少对商品的需求总量;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来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跨期替代效应。 (3)开放替代效应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就会用外国产品来替

21、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外国居民则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需求量从而商品总需求量会减少。结论:总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来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总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这就是开放替代效应。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替代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另一个原因。15、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总需求曲线表达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与商品总需求量之间的一种关系,而其他因素发生变动就会造成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预期 预期包

22、括预期收入、预期利润率、预期通货膨胀等。人们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会增加他们当前的个人消费需求,从而增加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预期利润率的提高会扩大企业的投资需求,其作用与预期收入相同。预期通货膨胀上升会使当前商品的价格变得相对便宜而未来商品价格变得相对昂贵从而扩大对当前商品的总需求;预期通货膨胀下降则相反。 2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扩大政府购买支出的财政政策会直接增加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而缩减政府开支就会使总需求下降。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比较间接。当政府采取扩大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时,利率水平会下降从而导致投资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而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结果恰好相反。3世

23、界经济世界经济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一国的总需求,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汇率和外国收入的变动。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下降,本国将扩大对进口的需求而外国将减少对出口的需求,于是,本国净出口将减少,总需求下降;汇率下降的作用相反。外国收入增加会扩大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在进口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净出口需求,总需求上升。16、 用总供给冲击模型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答:总供给冲突是移动总供给曲线,这种冲突的直接效应就是提高价格水平和降低产量,假设总供给的冲突不影响潜在产量水平,则实际价格要低于人们预期水平。供给冲突发生以后,若要使经济总供给冲突恢复到冲突前,人们会按照下降

24、的实际价格调整预期,从而促使工资与价格水平一起下降,这样失业和产出会增加,当人们的预期和实际达到一致,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就会和冲突钱一样。而运用扩张性政策对付供给冲突,促进经济尽快从衰退走向繁荣,使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实现一致,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但价格水平比冲突前上升。17、菲利普斯曲线的意义是什么?答: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

25、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18、曲线和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答:(1)IS 曲线是代表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两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

26、明 IS 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 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 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 IS 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2) LM 曲线是代表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M ky hr P 。 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货币市场上,位于 LM 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

27、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 LM 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 LM 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3) 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 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IS 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 IS 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 LM 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上述移动特点,如果使IS、LM曲线同方向和同等幅度的向右移动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而要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相机抉择),一方

28、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19、为什么说IS-LM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要小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的政府支出乘数?答:在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中,政府购买的乘数 dY/dG=1/(1b), 0b1,即此时政府 购买乘数显然会大于 1。 而在 IS-LM 模型中,政府购买乘数 dY/dG=z/(1b)=f/f(1b)+qh, 其中 z= h/h+dk/(1),很显然 0z1, f 代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q 代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 代表货币需求对 收入的敏感程度,b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ISL

29、M 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要小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20、简述IS-LM模型的基本含义。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 IS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物品市场的均衡,即IS,LM曲线上任意一点都是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在E点上则是两种市场的同时均衡,这时决定了利率水平为i0,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0。而且,也只有在利息率为i0,国民收入水平为Y0时,两种市场才能同时达到均衡。)21、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有什么关系?前者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事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后者则揭示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体现了一致的宏观经济学思想22、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

30、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答:(1)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由此导致利率上升。IS曲线从IS1向右方移动到IS2,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如政府购买的增加直接提高了总需求和总收入,货币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就会上升。 (2) 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会下降,LM曲线从LM1移动到LM2,利率下降。但由于价格水平会提高,而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因此,利率的下降会受到一定限制。23、在萧条经济中,价格水平下降。根据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将刺激总需求增加。这样,萧条将会自动走向繁荣。这种说法

31、对不对?试分析。答:不对。根据总需求曲线,价格下降确实会使总需求增加,但只是有可能性。是否下降还要取决于总供给。在萧条经济中,总供给处于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水平,价格不可能继续下降。因此,虽然由于可能性的价格下降,总需求会扩张,但是,该经济实际上不可能按照这种方式由萧条自动地走向繁荣。2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区别?答:(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来调节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宏观经济。 (2)财政政策本身就是总需求扩张的因素,通过乘数总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张;货币扩张是通过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部门需求增加带动总需求扩张的。 (3)在陷阱区和古典区,两种政策的效

32、应恰好相反。 (4)某些因素对这两种政策的效应的影响是相同的,某些则不同。 (5)财政扩张会产生一个财政融资问题,而货币扩张则没有。25、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应如何运用经济政策?答:(1)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采用扩张性政策,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另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在公共市场业务中买入大腹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及放宽贴条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是增加总需求,达到总供求的均衡。 (2)繁荣时期,与上述政策的运用相反。四、论述题1.用ISLM模型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时,不仅收入会变动,利率也会变动。 当LM曲线不变而IS

33、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不仅收入提高,利率也上升。这是因为,IS曲线右移是由于投资、消费或政府支出增加,一句话是总支出增加。总支出增加使生产和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了,对货币交易需求增加。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假定LM不变),所以,人们只能出售有价证券来获取从事交易增加所需货币,这就会使证券价格下降,即利率上升。 当LM不变而IS曲线向左下移动时,收入和利率都会下降。 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右下移动时,收入提高,利率下降。这是因为,LM曲线右移,或是因为货币供给不变而货币需求下降,或者是因为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在IS曲线不变,即产品供求情况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凡LM曲线右移,都意味着货币市场上供

34、过于求,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使收入增加。 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时,会使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如果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收入和利率的变动情况,则由IS和LM如何同时移动而定。如果IS向右上移动,LM同时向右下移动,则可能出现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的情况。这就是所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可能出现的情况。2.用失业理论分析我国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你对此有何政策建议?凯恩斯的失业理论称为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论,它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占统治地位。凯恩斯经济学的基础是有效需求理论。他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来说明失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失业问题的方法,以达

35、到社会的“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导致经济存在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形成失业。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即所谓“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量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结果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各种原因:第一是就业机会缺乏,这是主要的大局问题。所以,要支持发展那些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职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二是用人制度不健全,尤其是行政机构

36、、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改进用人制度,强化能者优先、发展优先的原则,使有各单位都具有为了发展而使用能者的动力,排除非能力因素的干扰。对大学生就业的建议:1、树立自己就业的信心。大学生数目的增多,只能说明自己所处的平台更高、更宽,应该对自己就业有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2.树立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的理念。适合的是最好的。应该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品德素质要足够重视,不应该受冷落,品行兼修,并且都优秀。4.多参与用人单位就业讲座或者其它就业讲座建立双方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5.学校邀请就业比较成功的大学生定期回校进行就业交流沟通.多让部分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士回校讲课,演讲,或者成为授课教师。(特别是营销类,管理类)。6.学校尽量建立企业的HR、管理层来校指导就业的平台。7.建立实事求是的,有规律,有目的性的在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平台,“学为了用”。8.平和的态度和自我真实的认知。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