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公共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公共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定稿).doc(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3答:公共经济学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2834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资源配置失效。资源配置失效是由垄断形成的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公共产品的存在、市场不完全、不充分和不对称、偏好不合理造成的。第二,收入分配不公。第三,宏观经济波动。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2930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
2、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外部效应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纠正外部效应一是根据科斯定律通过重新分配产权由私人交易自行解决;二是进行组织重构,合并与外部效应影响有关的企业;三是使用矫正性的税收(收费)政策和补贴政策。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7答: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90答:第一,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
3、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则恰好相反。第二,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政府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第三,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软。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公共支出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6、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必要性和原则136-13
4、8答:政府投资具有公共性、基础性、开发性、战略性、注重社会效益的特点。政府投资的必要性表现为:1、政府投资是克服市场在资金配置中存在的某些“失灵”表现的必要手段。 2、政府投资是进行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3、政府对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资,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般说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投资选择,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 1、政府投资不能对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造成扭曲和障碍;2、政府投资不宜干扰和影响民间的投资选择和投资偏好;3、政府投资要着眼于有利社会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的
5、增进。7、简述公共规制的定义及原因。248250答:公共规制,一般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为了实现市场的效率和公平,依照法律法规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导致公共规制的原因即是产生市场失灵的三个原因:垄断与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8、简述公共部门的定义。3答:公共部门包括政府部门、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它泛指拥有公共权力,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体系以及由政府投资、开办,并以国有形式运行的公营企业、学校、医院等组织体系。9、为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应发挥那些经济作用?3539答:一、资源配置。二、收入分配。三、经济
6、稳定与增长。四、公共部门经济作用之间的关系。10、简述帕累托效率的含义15答: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个人情况变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就是最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而使某人境况变好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坏,那么说明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是缺乏效率的。11、简述公共支出的含义。87一般是指政府为完成其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多种活动的财政资金的支付。就其本质而言,公共支出反映了政府的政策选择,是政府职能行为的成本。12、产生垄断的原因有哪些、垄断会造成哪些
7、效率损失、政府应采取哪些对策?2829产生原因:一、自然垄断的存在;二、资源垄断的存在;三、竞争性垄断的存在效率损失:一、产量受到限制,较高的垄断价格使得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二垄断行业由于存在垄断利润,管理松懈,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三垄断者可能不大关心研究与开发,不那么积极地推动技术进步。四是垄断者的寻租活动会造成资源浪费。政府采取的对策:一、对自然垄断行业,政府可以实行国有化、公共管制和公共定价措施。二、对于垄断竞争行业则实行反托拉斯政策,利用反垄断法来促进竞争的程度。13、试举例说明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33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逆向选择:因为信息的事
8、前不对称引起的,即在签订合同或从事交易之前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某些特征被隐藏,导致相关经济主体做出与交易另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 道德风险:是在签订合同之后发生的,它所对应的是隐瞒行为,即签订合同之后的不可观察的行为。14、公共产品的层次性与财政体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56-57认识政府财政的层次性和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实际上是以承认公共产品的层次性为前提的。或者说,具有不同受益范围的公共产品的属性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政体制的设置和进行。公共产品的特征和层次性是划分各级政府职责范围和事权的 依据,但还不是唯一的依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和层次性与经济、政治诸因素一道,为人们划分和确定各级政府
9、的职责提供了外部参数。各级政府及财政在行使既定职责的同时,也必然要求自己具有相对独立的收入来源,具有与自己责任主体地位相对称的财权财力。15、简述累进所得税制发挥“内在稳定器”作用的机理。38个人所得税有固定的免征额和税率,这些标准并不随经济状况而变动,从而可以自发地调节经济。当经济繁荣时,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人们的收入也普遍增加。超过免征额和税率进入更高标准的人增加了,这就等于税收自动增加了。这种税收的增加无须政府采取任何措施,是自动发生的。但它有利于抑制收入和消费的过度增加,从而抑制了总需求的增加,对经济产生了一种拉力,对防止经济过度繁荣而发生通货膨胀,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当经济衰退
10、时,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下降,累进所得税会自动随之降低,抑制了总需求的过度下降,从而产生了一种推力,防止经济过度衰退而导致萧条,促进经济趋于自动稳定增长。16、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7一是非竞争性。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例如国防保护了所有公民,其费用以及每一公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不会因为多生一个小孩或出国一个人而发生变化。二是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气中
11、的污染是一项能为人们带来好处的服务,它使所有人能够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要让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鲜空气的好处是不可能的。17、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68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分成两个市场: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和政治家、官员。选民和利益集团是政治市场上的需求者,相当于商品市场的消费者,他们手中的选票相当于商品市场中消费者手中的货币;政治家是政治市场上的供给者,用对大多数人有利的政策换取尽可能多的选票。他们之间交换的对象是公共产品。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他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民主选票来选择能给他
12、带来最大利益的公共产品、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18、简述寻租活动的影响。85寻租是指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如有的政府部门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有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捞取好处,有的企业贿赂官员为本企业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具体说来,寻租活动将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寻租活动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2)寻租盛行将导致生产萎缩
13、;(3)寻租活动会形成特殊利益集团;(4)寻租严重阻碍创新;(5)寻租导致交易费用增加;(6)寻租带来分配扭曲;(7)寻租破坏制度和规则。19、简述税制结构的含义及内容。189税制结构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需要所确立的税类和税种的构成体系。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各税类、税种的布局及相互间的协调、配合问题。 税制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主体税类的确立和各税类间的相互协调、配合。 二是主体税种的确立和各税种间的相互协调、配合。三是各税种内部的各个税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0、简述税收公平原则的涵义及衡量标准。170171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涉及税收制度时,应使纳税人承受的税收负
14、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征收数额相同的税收,即所谓的“横向公平”;二是对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征收数额不同的税收,即所谓的“纵向公平”。衡量标准:一是受益原则;二是支付能力原则,主要体现在普遍征税和量能负担两方面。21、简述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收转嫁的方式。181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通过人为地抬高或压低商品购销价格等经济交易方式,将所纳税款部分或全部的转移给他人负担,进而减轻自己税收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即特定的税收负担最终由哪些经济主体承担。 税收转嫁的方式:1.前转;2.后转;3.散转;4.消
15、转;5.税收资本化二、辨析题 ( )1、负外部性的存在会使企业的产量不足。30 错。对于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来说,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产品的提供规模将大于应有的规模。( )2、纯公共产品并非肯定就是全国性的,准公共产品也并不一定就是地方性的。49对。纯公共产品也有全国性与地方性之分,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纯公共产品是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特征的产品,而不完全具备这两种特征的产品则为准公共产品。区分和判断“纯”与“准”公共产品,关键是看这种公共产品的消费是否会因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 )3、社会保障的项目越多越好,受益程度越高越好。148 错。社会保障项目过多、过滥或受益水平
16、过高会影响效率和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公平的兼顾和为社会成员创造相对平等的机会。社会保障水平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适应。( )4、供给富有弹性时,所征税收更多地通过价格提高向前转嫁给购买者。183对。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消费者分担的税负数量越大,生产者分担的税负数量越小,甚至在需求完全无弹性的极端情况下,生产者将全部税负转嫁给消费者,甚至实现超额转嫁。( )5、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加快固定资产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194 对。因为消费型增值税将购进固定资产价值中的所含税款全部扣除,可以减轻企业税负,加速折旧,加快固定资产更新,有
17、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6、规制机构可能被受规制企业所俘虏,从而使政策发生偏离,损害公众利益。260正确。规制机构在设计一个固定价格合同时,拥有很大的权力,其合同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并直接影响企业获得的租金,此时,企业可以通过收买规制机构来获得超额利润,只要收买所付出的成本不高于其获得的超额利润就是有利可图的。( )7、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294错。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8、如果一种变革使受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损失,这种变革就叫帕累托改进。15答:错误如果一种变革使受益者所得
18、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损失,这种变革就叫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如果至少一个人的处境变好了,其变动结果又并未使任何人处境变糟,这种变动称为帕累托改进。9、对于具有负外部效应的产品来说,私人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31答:错误对于具有负外部效应的产品来说,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10、政府投资应以竞争性项目为重点。138答:错误政府投资应以公益性和一部分基础性项目作为重点。11、卷烟厂通过提高卷烟的出厂价格把税负转移给卷烟商,卷烟商又把税负转移给消费者,这是税收负担的后转过程。181答:错误这是税收负担的前转过程。后转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嫁给销售者的一种转嫁方式。12、
19、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要求达到税收超额负担最大化和税收额外收益最小化。172错。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要求达到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和税收额外收益最大化。13、设租总是与权力联系在一起。因此,政府行为必然导致寻租活动的产生。86 错。并非所有的政府活动都会导致寻租活动,政府通过特殊的制度安排来配置资源,可以使寻租活动难以发生。14、购买性支出对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对社会生产和就业只有间接影响。错。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 )15、在协调公平与效率的过程中,市场与政府发挥着不同的作用。45对。在协调公平与效率的过程中,市场与政府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市场主要解决效率问题
20、,政府主要解决公平问题。市场机制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政府为市场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同时需要解决社会公平分配问题。( )16、以公共财政手段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就意味着公共部门直接生成公共产品或服务。55 错。财政是一种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根据政府的政策通过财政收支实现资源配置。17、审批公共预算的机构是国家行政机构。错。审批公共预算的机构是国家立法机构。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公共预算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19、政府决算是整个公共预算程序的总结和终结。223对。政府决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整个公共预算程序的总结和终结。20、拉姆齐定价模式是一种使
21、得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保持均衡和垄断企业收支均衡的价格形成方式。255对。拉姆齐定价模式,即平均成本定价模式。这是一种在保证受规制企业预算平衡的约束条件下使得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一种定价模式。平均成本定价包含了“正常利润”,生产要素可得到正常回报,自然垄断企业不会出现亏损,同时也没有获得超额利润。21、政府发行公债会诱使全社会进行私人投资,从而全社会的私人投资和社会总资本增加。289对。这是指公债的挤入效应。( )17、决算草案的审批和预算草案的审批程序不相同。错。决算草案的审批和预算草案的审批程序相同。( )15、公共选择是指政治市场上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答
22、:错误公共选择理论把人类社会分为两个市场: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 )20、公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公债发行收入与当年公共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答:错误公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公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比率。三、论述题(一)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调整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有些还呈现加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二、 居民之
23、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三、 收入分配秩序部规范,特别是腐败和灰色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社会影响恶劣。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应当:一、 从促进形成合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出发,对财税体制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新一轮的改革重点。二、 以缩小城乡差距为重点,发挥城镇化在缩小收入差距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三、 在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让各种要素遵循市场原则取得收益,并加强对不合理因素的调节。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
24、括为:1、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持续偏低;2、收入分配不公平,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冲击社会公众可以容忍的心理底线;3、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在初次分配领域,主要表现在:部分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特殊情况工资支付混乱;部分用人单位制度外收入多;一些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失范;非法收入占有一定比重。在再分配领域,社会保障不足且在某些方面不够公平,偷税漏税等问题严重。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和对策主要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原
25、则: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2,坚持提高效率与注重公平相统一,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3、坚持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规模,限制过高收入,规范灰色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对策主要是:1、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2、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
26、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 3、 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出让制度,建立国有土地、海域、森林、矿产等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支出
27、。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提高上交比例,统一纳入公共财政。完善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保障技术成果在收入分配中的应得份额。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严格控制职务消费。4、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逐步建立健全财产税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较
28、大幅度提高居民转移性收入。5、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清理规范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外收入、非货币性福利等。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清理规范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加快收入信息监测系统建设。建立收入分配统筹协调机制。(二)结合实际,试分析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因素。92答案要点:1、经济因素: A.经济发展,GDP不断增加,税基不断扩大,公共收入增加,为公共支出扩大提供了可能。 B.政府通过税收取得公共收入具有累进性也使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可能。 C.社会财富的增加,国
29、债筹资扩大支出成为可能。2、政治因素 A.政府职能的扩大; B.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制度对公共支出规模产生较大影响; C.政局是否稳定和是否出现非正常事件; D.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工作效率的高低。 3、社会与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公共支出规模。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教育、保健以及社会救济支出压力较大。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公众要求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利也对政府公共支出提出了新要求。(三)试论述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答案要点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制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
30、类型。生产型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已征增值税,税基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税基最大,但重复征税也最严重。消费型允许一次性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最终消费,税基最小,但消除重复征税也最彻底。在目前世界上140多个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我国从1994年起在工业领域与商业领域全面实施的增值税制度是抵扣范围偏窄的生产型增值税模式。2004年7月1日起,增值税转型试点首先在东北三省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八大行业进行。2007年7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中部六省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电力业、采掘业等八大行业。2008年7月1日,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内蒙
31、古自治区东部五个盟市和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将消除我国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在维持现行税率不变的前提下,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由于它可避免企业设备购置的重复征税,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四)试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
32、,必要性和对策措施。答:含义:一般地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必要性: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二、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实现城乡间经济均衡发展。三、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实现地区间经济均衡发展。对策措施:一、匡正主体意识和责任,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一)避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当市场化而引发“泛市场化”。(二)力求公平地分配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资金。(三)推进公共服务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民主化、科学化。二、增强社会公众素质,提高它们享受
33、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三、集中利用有限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四、建立科学的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公众的满意度。(五)联系当前实际,试论述重视民生,调整公共支出结构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凸显出一些关乎民生的棘手问题尤其是教育、看病、养老和住房这四方面。教育、医疗和住房三种高额费用支出被人们视为是压在他们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群众要求政府解决这方面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因此本文主要立意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应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财政支出的
34、总量和结构安排,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近些年来财政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进展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财政支出范围基本覆盖了政府、企业和家庭等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入,集中资金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35、济发展和公共财政要求,财政保障范围也相应进行了调整,逐步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着重保障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重点加大“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党的十六大以来,财政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继续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着力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2003年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累计达到1.6万亿元,年均增长17.8,地方各级财政也相应加大了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6、,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2003年2007年,全国财政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支出累计分别达到2.43万亿元、1.95万亿元、6311亿元和3111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8.6、14.9、24.4和16.5,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1.41倍、1.27倍和1.3倍。2007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支出合计达到1.82万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总支出的36.6。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
37、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建立等,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家财政进一步加强了对民生等重点支出的保障。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达到5955.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7.9,主要用于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国财政安排教育支出9081.95亿元,增长27.5,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84.33亿元,增长22.7,重点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等;安排医疗卫生支出2499.06亿元,增长25.6,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财政支出的
38、公共性、公益性特征日益明显。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财政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比较薄弱,社会保障总体上覆盖范围较窄、标准较低,且农村人口所占比例高,地区间、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需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建设需继续加快。行政成本较高,一般性开支控制不够严格,影响财政对民生的保障力度。财政资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刚刚起步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壮大财政实力,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立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财政支
39、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握好几个关系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财政部门支持社会建设既责无旁贷,又大有可为,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建设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壮大财政实力,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保证。同
40、时,财政要更加注重推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抓紧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财政要协调促进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建设,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多、底子薄,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而且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承受能力也有限。财政既要统筹兼顾,全面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又要突出重点,从我国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财政承受能力,适当集中财力,着力支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并随着经济发展逐
41、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水平。三是财政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既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也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直接关系社会公众利益和福祉,直接关系社会公平正义。要切实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保障能力,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负担。同时必须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不可能完全由政府(财政)直接提供。同时,公益性事业发展形式不是单一的,运行机制也各异,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包办一切。对能够通过市
42、场满足的社会需求,要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四是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改善民生,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加强制度建设。不增加投入,社会事业就不能加快发展。而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增加的投入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要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针对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着力支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确保取得长远效果,更好地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总之,财政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
43、的积极性,着力推进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财政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措施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紧紧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与货币、产业等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并根
44、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抓紧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机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实现全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助学金、奖学金等形式给予资助。逐步探索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特困学生资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成本分担机制,逐步建立新型高等教育拨款制度,探索建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促进就业支持机制。增加财政投入,扩大社会保障基金规
45、模,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建立应对体制转轨和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支持机制。全面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城市居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合理确定社会保障待遇和缴费水平,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管机制。认真落实减免税费、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医疗卫生事业保障机制。完善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全面实行并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中央财政补助、
46、地方财政补助、集体扶持和农民个人缴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主要对农民住院及大病医疗费用给予补偿。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逐步将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覆盖范围。支持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并加强与相关制度衔接。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补助从主要补助供方向主要补助需方转变,对供方的补助要由“养人办事”向“办事养人”转变,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有序竞争和服务质量改善。灵活运用各种财税政策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医疗卫生事业,推动形成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筹集机制。积极支持住房制度改革,并根据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按照规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加大
47、投入力度,特别是要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切实按照规定用于廉租住房保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合理控制行政成本。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制订完善一般性开支标准,推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保障力度,支持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逐步走向市场。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增长幅度,尤其是公务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因公出国等经费的增长,以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超编人员不得纳入工资统发范围,擅自增设的机构不得纳入预算保障范围。中央和省级单位要全面推广应用公务卡。牢记“两个务必”,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行为。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腾出财力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财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的过程。财政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效果。在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同时,要努力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