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野中的大学校园文化特征]校园文化的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视野中的大学校园文化特征]校园文化的特征.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哲学视野中的大学校园文化特征校园文化的特征 摘要在哲学视野中,高校校内文化具有主体性特征,包括人对文化的自为性、能动性和创建性;也具有理性特征,包括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和交往理性;还具有价值与价值观特征,包括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关键词哲学高校校内文化特征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1 概念界定1.1 文化文化很难精确定义,探讨者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视角提出了不同的定义。美国的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指责考察中收集了定义164种。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定义得到相对广泛的认可:“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学问、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为所必需的
2、其他实力及习惯。”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辞典对文化说明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建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宝,如文学、艺术、教化、科学等。”这也是我国普遍运用的一个定义。1.2 高校校内文化高校校内文化是在高校针对自身的教化目标和办学特点,长期渐渐形成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制度规范、人文景观和各类活动。通过校内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能体现自身特点、反映群体共同追求、群体公认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群体共有的文化蕴涵的一些精神提炼和物化表征,并在校内内形成一种潜在的氛围,对校内中的人和事产生顺应这种氛围的影响。从心理学上,高校校内文化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高校代代相传的思想和阅历在人们心
3、理上的沉淀。2 校内文化的主体性特征2.1 高校校内文化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力、作用和地位,是人的意义的体现。校内文化的主体性表现在人对文化的自为性、能动性和创建性。高校校内文化源自师生的自为性。人是文化产生的唯一主体。文化因为人要满意自身的须要而在实践活动渐渐产生,也就是源自人的自为(人的活动),是主体存在方式的对象化。高校校内文化源自师生的自为,师生的须要就是高校校内文化产生的源泉。高校师生以自身为目的,以教化教学活动为手段,从而形成高校校内文化。高校校内文化持续依靠师生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表现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能动两个方面。“文化自觉”由费孝通先生提出,意指生活在
4、某个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应当对自身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包括其文化的起源、生成、特点、走向等。高校师生身处高校校内,就应当对高校校内文化形成“文化自觉”,并以高校校内文化的主体身份推动校内文化的自我相识、自我觉醒、自我创建;文化能动则是指主体的能动性在文化中的体现,是师生有目的地、主动主动地去相识、建设、提升校内文化。详细表现为他们对校内文化的思想和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行动。高校校内文化提升依靠师生的创建性。创建性是主体特有的实力,是文化的新奇、独特、深化、提高的内在机制。创建性是校内文化不断进步的关键。自为和自觉只能带来校内文化的产生和传承,而校内文化的进步和创新则必需依靠师生的创建性。校
5、内文化只有不断发挥高校师生的创建性,不断地产生更新更进步的校内文化,提升校内文化的价值实现、道德水平、审美层次,才能推动校内文化的发展。2.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校内文化主体性的根本体现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其最高阶段表现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宝这一基础上的自由特性”,这说明白人的发展史实际就是全面发展和主体解放的历史。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绽开,人的本质包括类本质、社会本质和个体本质。人类本质体现在人的劳动实力和劳动实践的发展,特征是公允和正义,是人的“应有发展”,社会本质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特征是秩序和效
6、率,是人的“和谐发展”,个体本质体现在独立自由的发展,特征是人的自主、独立、自为和自强,是人的“特性发展”。 这三个本质发展之和,构成人的全面发展。2.3 以人为本是校内文化主体性的时代需求以人为本表现了以人为本原、根本和动身点的思想。人的发展与完善是终极价值,文化建设应当确立以人为中心、实现人的意义的目标和理念,把人作为一切的动身点和最终归宿。以人为本思想是校内文化的主体性的时代需求。高校校内文化的以人为本,表现为以老师和学生为本,重视师生的基本需求、利益、追求、华蜜,实现校内的和谐。3 校内文化的理性特征理性是高校校内文化的必经之路。教化是针对“人”的事业,其本质是对人的本质的阐释和人的自
7、我完善。高校文化应当唤醒人的理性意识、塑造人的理性精神、培育人的理性实力,高校文化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理性化的过程。3.1 校内文化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马克思韦伯把理性行动分为价值理性行动和工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是建立在对某些固定价值观念的信仰基础上的理性,重视动机纯正和实质正义,不过多考虑行动的结果;而工具理性则是指建立实现某种好用的、功利性目的基础上的理性,强调工具和手段的有用性,通过预料和精确计算来实现目标,追求效率、重视结果。高校文化对高校师生实施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对人的生存方式、生存实力、生活质量供应帮助,更对人的自我相识、人格塑造、自我完善供应指引。即:高校文化一方面应具有
8、工具理性,关注师生的现实利益与现实发展,另一方面也应当具有价值理性,关注人类的终极价值。只有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的状况下,才能树立起文化的、历史的理性观,使高校师生在理性思想指引下追求真理、传承与创建人类文化,培育人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和批判精神。3.2 校内文化是建立在主体间性上的交往理性交往理性是哈贝马斯在对工具理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理性观。它是指人们通过交往活动(以语言为核心的各种符号文本)达成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一种交互性行为。交往理性表达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种主体间性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取信,实现社会的一样、有序和合作。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