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ZT 0439-2023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pdf

上传人:mengk****6310 文档编号:98027549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37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版)DZT 0439-2023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清版)DZT 0439-2023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清版)DZT 0439-2023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清版)DZT 0439-2023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07.060ICS07.060CCS D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4392023DZ/T0439202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onitoring andearly warning equip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2023-04-19发布2023-08-0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自 然 资 源 部发布2023-04-19发布2023-08-0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自 然 资 源 部发布

2、IDZ/T04392023目次目次前言.引言.V1范 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通用检测项目和方法.24.1设备种类.24.2检测要求和限制.24.3室内检测项目和方法.24.4野外现场试验要求.95专用检测项目和方法.105.1雨量计.105.2管式含水量(率)仪.125.3裂缝计.135.4测地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165.5加速度计.165.6倾角计.165.7泥(水)位计.185.8声光报警器.185.9视频监测系统.196抽样.206.1抽样条件.206.2抽样方案.206.3抽样判定方法.207检验.207.1检验分类.207.2结果评定.218标

3、志和包装要求.218.1标志要求.218.2包装要求.21附录 A(资料性)通用检测设备和项目选择.22附录B(规范性)野外现场试验检测报告参考提纲.23附录C(规范性)设备试验记录表.24参考文献.26DZ/T04392023DZ/T04392023前言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东方智感(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信华源科技有限公

4、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苍旭、张磊、冯建华、马娟、黄喆、张昊、贺鑫焱、李康、孟庆佳。VDZ/T04392023DZ/T04392023引言引言监测预警作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我国已在2891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监测预警设备;“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类设备的试用推广。然而监测设备仍存在生产和运行维护成本高以及实用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自然资源部在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纲要(自然资办发202016号)里提出“集成研发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装备并加强检测检验,推进我国地质灾害技术装备国产化、

5、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与推广应用”。检验检测是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质量的必要手段,同时为仪器设备产品的国产化、标准化、工业化提供保障。在此背景下,编写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验检测类标准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我国目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生产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为规范监测预警设备检验检测工作,制定本文件。1DZ/T04392023DZ/T0439202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技术要求1范围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通用检测项目和方法、专用检测项目和方法、抽样、检验、标志和包装要求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的检测检验,其他类型监测预警设备检

6、测检验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B:高温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Db:交变湿热(12 h+12h循环)GB/T2423.7环境试验第

7、2部分:试验方法试 验 Ec:粗率操作造成的冲击(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Ka:盐雾GB/T2423.2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N:温度变化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GB/T5080.7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17215.9311电测量设备可靠性第311部分:温度和湿度加速可靠性试验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

8、626.5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38615超声波物位计通用技术条件GB/T3939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JJG 233压电加速度计JJF 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305线位移传感器校准规范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GB/T2828.1 和 JJF1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3.1检测testing在设定环境条件下,对给定产品,按照规定程序确定某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处理所组成的技术操作。2DZ/T043920233.2检验inspectionDZ/T043920233.2检验inspection在给定环境条件下,为确

9、定产品的各特性是否合格,测定、检查、试验或度量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并且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的活动。3.3地质灾害监测物联网平台3.3地质灾害监测物联网平台geological hazard monitoring loT platform用于接收地质灾害数据采集设备监测数据,并提供数据展示、分析、共享等功能模块的信息系统。注 1:注 1:地质灾害监测物联网平台包括构成其功能的软件系统和支撑其运行的硬件系统。注2:注2:IoT 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简称。3.4平均无故障时间3.4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产品或系统在

10、两相邻故障间隔期内正确工作的平均时间。注:也称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是标志产品或系统能平均工作多长时间的量。4通用检测项目和方法4.1设备种类4通用检测项目和方法4.1设备种类根据我国目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生产和发展的实际情况,设备分为以下几类:雨量计、含水量(率)仪、裂缝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加速度计、倾角计、泥(水)位计、声光报警器、视频监测设备。4.2检测要求和限制4.2.1检测仪表及设备要求4.2检测要求和限制4.2.1检测仪表及设备要求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检测过程中,应采用经定期检定或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仪表以及有关测试配套装置。4.2.2人工干预限制4.2.2人工干预

11、限制除检测开始前允许对受检仪器或设备装置进行常规性能检查调试外,检测过程中不允许再做人工调整。4.3室内检测项目和方法4.3.1分类原则4.3室内检测项目和方法4.3.1分类原则根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实际使用环境的差异,规定了12项检测项目,供各设备在不同使用环境中选择。通用检测项目设备和项目选择参见附录 A。4.3.2外观检查4.3.2外观检查以目测和手检方式对设备的外观进行检查,其结果应满足以下要求:a)整机结构不得有松动变形及其他影响使用、操作的缺陷;3DZ/T04392023DZ/T04392023b)设备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应有加工缺陷及锈蚀;c)外表涂覆、电镀层应牢固均匀、光滑,

12、不应有脱皮锈蚀,外露表面应具有良好的防腐蚀层;d)面板、机壳、铭牌等外观颜色、结构、型式应保持相互协调,必要时还应考虑系统仪器联机配套的整体一致性4.3.3数据通信规约4.3.3.1设备通信要求4.3.3数据通信规约4.3.3.1设备通信要求设备应满足监测数据定时上报、设备状态上报、指令控制、设备应急联动等功能要求,具体内容见表1。表 1设备通信要求表 1设备通信要求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描述检测内容数据定时上报地质灾害监测物联网平台(以下简称物联网平台)根据设备数据上报频率情况,判定数据上报稳定性默认设置每小时上传一次监测数据,物联网平台下发修改定时上报频率指令后,按照修改后上报频率进行数据定时上

13、报2设备状态上报在测试周期内每天至少上报一组设备状态数据状态数据包括设备电压、电池余量、温度、信号强度、定位信息、传感器状态等3指令控制测试周期内物联网平台采集上报频率、阈值等参数后通过指令下发至设备端,设备接收指令后需按照设定参数进行调整控制指令如下:a)获取设备终端时间b)校正设备终端时间c)获取设备状态d)重启设备终端e)获取接入传感器类型f)设备遥测g)设置传感器时间相关参数h)获取传感器时间相关参数i)设置传感器属性相关参数j)获取传感器属性相关参数k)设置工作模式1)获取工作模式m)地质灾害气象预警n)固件升级o)固件升级包大小范围p)下发预警喇叭播报内容q)紧急预警r)获取设备指

14、令集版本4设备应急联动在测试周期内人工触发设备,通过数据上报和联动情况判定设备是否具备应急联动功能人工触发一次受测设备(随机挑选)达到阈值,设备触发后需进行数据加报,加报数据上传后,预警广播根据平台指令进行预警信息播报4DZ/T043920234.3.3.2设备通信试验方法4.3.3.2.1DZ/T043920234.3.3.2设备通信试验方法4.3.3.2.1试验环境及条件:a)提供试验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b)设备需满足任意运营商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c)参与试验的各类设备至少一台/套。4.3.3.2.24.3.3.2.2试验流程。a)试验设备在物联网平台完成注册。b)设备开始功能性测试:数据

15、定时上报、设备状态上报、指令控制、设备应急联动四项功能:1)数据定时上报:设备(报警器除外)按照默认每小时上报一次数据,并可根据物联网平台设置的上报频率进行数据定时上报;2)设备状态上报:自设备连接物联网平台启动测试开始,上报设备状态情况;3)指令控制:测试期间物联网平台自动随机给设备下发参数(包括数据采样间隔、数据上报间隔、告警阈值等)修改控制指令;4)设备应急联动:在测试周期内人工触发受试设备达到阈值,受试设备10 min 内需自动上传变化数据;物联网平台接收到变化数据后向预警广播自动发送预警信息(10 min 内响应表示成功)。c)物联网平台给试验完成的设备生成测试结果。4.3.4温度检

16、测4.3.4.1低温检测4.3.4温度检测4.3.4.1低温检测具体要求如下。a)低温检测用来确定设备在低温环境下使用、运输或贮存的能力,低温检测应按照GB/T2423.1规定的测试程序进行。b)应将样品放入温度为实验室温度的试验箱中,然后将温度调节到符合GB/T2423.1规定的严酷等级温度。当试验样本温度达到稳定后,在该条件下暴露到规定的持续时间。c)由温度和试验持续时间表示试验严酷等级,严酷等级应从下面给出的数值中选取:1)温度:-40、-33、-25、-20、-10、-5、+5;2)持续时间:2 h、16h、72 h、96h;3)确认低温检测后设备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说明书要求。4.3.4

17、.2高温检测4.3.4.2高温检测具体要求如下。a)高温检测用来确定设备在高温环境下使用、运输或贮存的能力,高温检测应按照 GB/T2423.2规定的测试程序进行。b)应将样品放入温度为实验室温度的试验箱中,然后将温度调节到符合 GB/T2423.2 规定的严酷等级温度。当试验样品温度达到稳定后,在该条件下暴露到规定的持续时间。c)由温度和试验持续时间表示试验严酷等级,严酷等级应从下面给出的数值中选取:1)温度:+125、+100、+85、+70、+65、+60、+55、+50、+45、+40、+35、+30;2)持续时间:2 h、16 h、72 h、96 h;5DZ/T04392023DZ/

18、T043920233)确认高温检测后检验设备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说明书要求。4.3.4.3温度变化检测4.3.4.3温度变化检测具体要求如下。a)温度变化检测用来确定设备耐受环境温度快速变化的能力。b)应将样品放入温度为实验室温度的试验箱中,然后将温度调节到符合GB/T2423.22规定的严酷等级温度。从实验室环境温度到第一个条件试验温度,然后到第二个条件试验温度,再返回到实验室环境温度的调节过程被视为一个试验循环。c)实验的严酷等级由两个温度、温度变化速率、暴露持续时间和循环数的组合决定:1)相关规范应规定低温,应从55、-50、-40、-33、25、20、-10、一5、5 试验温度中选取;2)

19、相关规范应规定高温,应从125、100、85、70、65、60、55、50、45、40、35、30 试验温度中选取;3)温度变化速率的优选值为:(10.2)/min、(30.6)/min、(51)/min;4)暴露持续时间可为3 h、2h、1h、30 min、10 min 或相关规范规定的时间,当相关规范没有规定暴露持续时间时,则该时间为3 h;5)试验样品应连续试验两个循环,确认温度变化检测后检验设备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说明书要求。4.3.5湿度检测4.3.5.1恒定湿热检测4.3.5湿度检测4.3.5.1恒定湿热检测具体要求如下a)恒定湿热检测用于确定规定时间内恒定温度、无凝露的高湿环境对试验

20、样品的影响,恒定湿热检测应按照 GB/T2423.3 规定的测试程序进行。b)本检测包含在高湿度的条件下,仪器使用、贮存和运输时适应性的试验方法。试验的严酷等级有温度、相对湿度、试验持续时间共同决定,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选择如下:1)温度:302;相对湿度:93%3%;2)温度:302;相对湿度:85%3%;3)温度:402;相对湿度:93%3%;4)温度:402;相对湿度:85%3%。c)推荐的持续时间:12 h、16 h、24 h、48 h。d)调整试验箱内温度,到达所要求的严酷等级。为了避免试验样品产生凝露,应控制试验样品的温度或使试验样品先达到试验温度再调整试验箱的相对湿度达到规定值。e)

21、在 2 h 之内,通过调整试验箱内的湿度达到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f)确认恒定湿热检测完成后仪器指标是否符合说明书的要求。4.3.5.2交变湿热检测4.3.5.2交变湿热检测具体要求如下。a)湿度检测用于确定设备在高湿度与温度循环变化组合且通常会在样品表面产生凝露的条件下使用、运输和贮存的适应性,湿度检测应按照GB/T2423.4规定的测试程序进行。b)本检测包含相对湿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下的一个或多个温度循环。温度循环的上限和循环次数6DZ/T04392023DZ/T04392023决定了试验的严酷程度。严酷程度应从下列数值中选择:1)高温:40;循环次数:2、6;2)高温:55;循环次数:1、2

22、、6。c)样品在试验箱内稳定之后,箱内湿度应上升至不小于95%,环境温度为25 3。d)24h时循环期中,升温过程应满足下列要求:在(30.5)h 之内到达有关标准所规定的合适高温值,相对湿度应不小于95%,最后15min 内相对湿度应不小于90%;保持过程应满足下列要求:温度应保持在规定的高温限制的2内,直至循环开始的12 h30min为止,本阶段的最初和最后15 min 之内,相对湿度应在90%100%之间,其余时间相对湿度应在(933)%;温度降低过程应满足下列要求:湿度在3h6h内降到253,相对湿度应不小于80%。e)温度降低过程结束后,试验环境应保持在253,同时相对湿度不小于95

23、%,直至24 h-个循环结束。f)确认交变湿热检测完成后设备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说明书要求。4.3.6盐雾检测4.3.6盐雾检测具体要求如下。a)盐雾检测适用于确定设备抗盐雾腐蚀的能力,也适用于评定保护性涂层的质量以及均匀性。盐雾检测应按照GB/T2423.17规定的测试程序进行。b)试验箱的温度应维持在352之间。所有的暴露区域都应维持盐雾条件,用面积为80cm的器皿在暴露区域的任何一点连续收集至少16 h 的雾化沉积溶液,平均每小时收集量应在1.0 mL2.0mL之间。至少应采用两个收集器皿,器皿放置的位置不应受试样的遮挡,以避免收集到试样上凝结的溶液,器皿内的溶液可用于测试 pH 值和浓度。

24、溶液的收集可以按照规定在试验前或者试验中进行。4.3.7振动检测4.3.7振动检测具体要求如下。a)振动检测适用于确定仪器在包装状态下,在运输、搬运过程中经受振动的适应性。将试验样品按预定的状态放置在振动台上,试验样品重心点的垂直位置应尽可能地接近振动台台面的几何中心,可以使用围栏等方式固定。b)包装件样品固定于振动台,包装的最小面朝向人;振幅为25.4 mm,以最低转速启动,逐渐提高至包装离开振动台。记录此时转速,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试验持续时间:(1)式中:T 持续时间,单位为分钟(min);n 转速,单位为转每分钟(r/min)。当完成一半振动时,将试验样品在水准方向上做90的旋转,按照

25、之前的转速,继续振动直到结束。试验期间可沿试验样品的长边底部放置一个钢尺量具,当发生移动时,可认为是包装离开振动台。4.3.8自由跌落检测4.3.8自由跌落检测自由跌落检测用来模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被剧烈搬动受到跌落等粗率操作造成冲击效应的试验方法。自由跌落检测应按照GB/T2423.7的规定进行,检测后检查设备的工作情况。除非已知实际使用7DZ/T04392023DZ/T04392023条件或有关规范另有规定,跌落高度的选取应考虑试验样品的质量。自由跌落高度与质量见表2。试验样品处于正常运输和使用时的姿态进行自由跌落,应该从规定的位置跌落了两次。表 2自由跌落高度与质量表 2自由跌落高度与质量

26、跌落高度mm试验样品质量kg未包装在完整的运输箱内2550500501010105075500104010001154.3.9浪涌(冲击)抗扰度检测4.3.9浪涌(冲击)抗扰度检测浪涌(冲击)抗扰度检测用于评价设备电源线和内部连线在经受来自开关切换及自然界雷击所引起的高能量瞬变干扰时的性能。浪涌(冲击)抗扰度检测应按照GB/T17626.5进行,检测后检查设备的工作情况。试验前先确定试验等级,优先选择的浪涌(冲击)抗扰度等级范围见表3。表 3浪涌(冲击)抗扰度等级范围表 3浪涌(冲击)抗扰度等级范围等级开路试验电压(士10%)kV10.521.032.044.0特定注:“”可以是高于、低于或在

27、其他等级之间的任何等级,该等级可以在产品标准中制定。除非相关产品标准有规定,施加在直流电源端和互连线上的浪涌脉冲次数应为正、负极性各五次;对交流电源端口,应分别在0、90、180、270相位施加正负极性各五次的浪涌脉冲。连续脉冲时间间隔为1min或更短。浪涌施加部位在电源端口(直流或交流)可能是输入或输出端口。4.3.10静电放电抗扰度检测4.3.10静电放电抗扰度检测具体要求如下。a)静电放电抗扰度检测适用于处于静电放电环境中和安装条件下(也包括从人体到靠近关键设备的物体之间可能发生的静电放电)的设备、装置和系统等,用来评估设备遭受静电放电时的性能。静电放电检测应按照GB/T17626.2进

28、行,检测后检查设备的工作情况。8DZ/T04392023DZ/T04392023b)确定施加放电点。要考虑的试验点可包括位置有与地绝缘的金属外壳上的一些点、控制或键盘区任何点和人机通信的其他任何点(开关、键、旋钮)以及其他操作人员易于接近的区域、指示器、发光二极管(LED)缝隙、栅格、连接器罩等。c)静电放电试验时,试验等级的优先选择范围参见表4。接触放电是优先选择的试验方法,空气放电则用在不能使用接触放电的场合中。表 4静电放电抗扰度等级范围表 4静电放电抗扰度等级范围接触放电空气放电等级试验电压kV等级试验电压kV12122424363848415特殊X特殊注:“”可以是高于、低于或在其他

29、等级之间的任何等级。该等级应在专用设备的规范中加以规定,如果规定了高于表格中的电压,则可能需要专用的试验设备。对受试设备直接施加的放电除非在相关标准、产品标准中有其他规定,静电放电只施加在正常使用时人员接触到的受试设备上的点或面。通常考虑情况见表5。表 5静电放电施加在连接器上的情况表 5静电放电施加在连接器上的情况序号连接器外壳涂层材料空气放电接触放电1金属无外壳2金属绝缘材料涂层可接触的外壳3金属金属外壳和涂层4绝缘材料无a5绝缘材料绝缘材料涂层6绝缘材料金属涂层注:“a”表示若产品(类)标准要求对绝缘连接器的各个插脚进行试验,应采用空气放电。间接施加的放电对于放置于或安装在受试设备附近的

30、物体的放电,应用静电放电发生器对耦合板接触放电的方式进行模拟。4.3.11外壳防护等级4.3.11外壳防护等级应按照 GB/T4208规定的测试程序进行。4.3.12可靠性检测4.3.12可靠性检测可靠性指标采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可选用8000 h、10000h和 1 6 0 0 0 h。具体应按照GB/T5080.7及 GB/T17215.9311的规定执行。9DZ/T043920234.3.13功耗检测4.3.13.1工作环境DZ/T043920234.3.13功耗检测4.3.13.1工作环境具体要求如下:a)如果制造商未规定工作环境,或者规定的

31、温度范围包括23,试验应在235进行;如果规定的温度范围不包括23,则试验将在任意一个温度范围边界更接近23的条件下进行;b)相对湿度范围:40%70%。4.3.13.2精度要求4.3.13.2精度要求具体要求如下:a)测量使用经校准的能提供有效值的万用表或功率计;b)万用表、功率计在额定电压下的精度应在1%以内。4.3.13.3测量过程4.3.13.3测量过程具体要求如下:a)如果样品有一个或多个额定电压,应在一个额定电压下和不重复的多个额定电压下进行测量;b)如果样品有一个或多个额定电压范围,应在所选额定电压范围的每一个边界进行测量;c)当功率稳定后,读取正常负载下不同工作模式的输入电压和

32、功率;d)如果功率在正常工作周期内是变化的,应测量覆盖一个完整的工作周期的功率平均值。4.3.13.4记录信息4.3.13.4记录信息对每个配置的测试至少应记录以下信息:a)受试样品制造商名称和商标或识别标记;b)机型或型号和受试样品的序列号;c)试验时的配置和使用的工作负载;d)试验时的环境参数;e)输入电源规格;f)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功耗。4.4野外现场试验要求4.4.1现场试验时间4.4野外现场试验要求4.4.1现场试验时间具体要求如下:a)各类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在新产品鉴定或试生产前,应开展现场试验;b)宜选择在汛期或设备适应的工作期进行,检测时间应不少于三个月;c)一般应至少经历6月

33、、7月、8月中的两个月。4.4.2现场试验要求4.4.2现场试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a)现场试验点应是真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议选择比较典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b)设备的布设应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相适应;10DZ/T04392023DZ/T04392023c)设置的数据采集间隔时间和上传间隔时间需满足正常监测要求;d)监测设备的数据应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至物联网平台;e)试验设备在线率计算、数据质量和完整性的评判均以物联网平台接收到的数据情况为准。4.4.3现场试验实施4.4.3.1试验设备准备4.4.3现场试验实施4.4.3.1试验设备准备具体要求如下:a)现场试验实施前应与物联网平台负责机构

34、沟通,确认前期准备工作;b)设备的供电系统应能满足连续30个阴雨日正常工作要求。4.4.3.2试验点选择与踏勘4.4.3.2试验点选择与踏勘具体要求如下:a)根据试验设备的类型选择相应的现场试验点;b)现场试验点选择后,应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详细了解试验点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c)在踏勘过程中,确定好试验设备拟安装的位置。4.4.3.3试验设备安装与调试4.4.3.3试验设备安装与调试具体要求如下:a)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设备安装;b)根据设备和物联网平台数据传输要求,进行设备在物联网平台上的建站和数据采集与上传间隔等参数设置;c)检查设备的安装与参数设置情况,正确无误后,开始投入运

35、行。4.4.3.4试验运行4.4.3.4试验运行具体要求如下:a)现场试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设备故障、维修更换、网络故障、物联网平台故障等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相关信息;b)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或软件,应及时详细记录处置过程信息;c)现场试验中,要加强与试验点监测人员的联系,随时掌握现场情况。4.4.3.5试验总结4.4.3.5试验总结现场试验结束后,进行现场试验报告的编写,对现场试验的开展情况以及试验效果进行总结。野外现场试验检测报告参考提纲见附录 B。5专用检测项目和方法5.1雨量计5.1.1分 类5专用检测项目和方法5.1雨量计5.1.1分 类雨量计分类应符合表6的规定。11DZ/T 0439

36、2023表6雨量计分类类型分辨率mm压电式0.1、0.2、0.5、1.0称重式光学式容积式虹吸式翻斗式5.1.2检测项目及指标要求具体要求如下:a)在人工降雨的环境中,应将待检测雨量计传感器的输出值与量具的读数值进行比较;b)人工降雨在空间分布均匀,宜在降雨强度10 mm/h及以上;c)有效降雨覆盖范围内同时放置的两个量具在1h 内降雨量读数相差不超过1%。5.1.3检测方法及参数具体要求如下:a)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用误差表示;b)与量具读数相比,雨量计测量的绝对误差应在4%范围内。5.1.4操作步骤具体步骤如下。a)将传感器和清空的量具同时放置在人工有效降雨环境中。b)测量连续1h 的累积降

37、雨量,比较传感器输出值和量具读数。c)可分别选择不同的人工降雨强度,如中小雨约25 mm/h、暴雨约45 mm/h、特大暴雨约120 mm/h。综合误差计算按照公式(2)进行:(2)式中:Z被检雨量计的综合误差,数值用“%”表示;W 被检雨量计雨量输出值,单位为毫米(mm);W 量具雨量输出值,单位为毫米(mm)。d)计算结果应满足5.1.3的要求。e)试验记录表按照附录 C 中表 C.1 格式记录。12DZ/T043920235.2管式含水量(率)仪5.2.1检测方法和设备具体要求如下:a)管式含水量(率)仪的检测采用烘干法;b)在相同的土样环境中,将待试验含水量(率)仪的输出值与烘干法获得

38、的含水量(率)值进行比较;c)烘干法的设备,主要由环刀、装土铝盒、分析天平、电热恒温烘箱等试验设备组成;d)烘干法类设备基本参数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 7烘干法类设备基本参数设备名称技术参数铝盒材质:铝;容积:300 cm环刀材质:不锈钢;容积:100 cm天平精度:0.1g;最大量程:500g烘箱材质:不锈钢;温度范围10 300,灵敏度士0.5 5.2.2检测方法及参数测量的准确性用误差表示。与烘干法相比,含水量(率)仪的测量值绝对误差应在士2%范围内。5.2.3操作步骤具体步骤如下。a)采集土壤样品。标准土样从野外采集;野外采集的土样应注意土壤代表性。b)处理土壤样品。野外采集的土样需经过

39、风干、挑选、研磨、过筛和装瓶等室内严格的准备过程。c)根据管式含水量(率)仪的实验工装尺寸和土壤待测含水量(率)计算出蒸馏水、干土质量。d)按照已经计算得出的蒸馏水和干土质量,将干土和蒸馏水混合均匀。e)将管式含水量(率)仪固定在工装内。将一定含水量(率)的湿土逐次、分层、均匀压实。制备好一定湿度的土样后,记录管式含水量(率)仪测量值。f)在土样测量层取三次环刀土样,并全部转移至铝盒内。用天平称取铝盒及土壤试样合计质量m,准确至0.1 g。g)将铝盒及土壤试样放置于烘箱内,设置温度105,直到土壤试样烘干至恒重,用天平称取铝盒及烘干土壤试样合计质量m。h)烘干法计算土壤体积含水量时,采用公式(

40、3)进行计算:(3)式中:w 土壤体积含水量,数值用“%”表示;m湿土+铝盒的质量,单位为克(g);13DZ/T04392023DZ/T04392023m干土+铝盒的质量,单位为克(g);p水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水的密度为1g/cm;V 环刀的容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i)将待检测的含水量(率)仪放置在相同土样环境中进行测量,用烘干法测量相同土样环境含水量(率)。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对,计算测量的绝对误差应符合5.2.2的准确性要求。j)可分别选择在不同土壤含水量范围进行试验,如含水量在0%10%、10%20%、20%30%、30%40%之间。k)相同的观测者按照相同的测

41、量程序,使用相同的设备,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标准土样的含水量(率)。重复测量次数应不少于六次,计算实验标准差。1)试验记录表按照附录C 中 表C.2格式记录。5.3裂缝计5.3.1裂缝计分类5.3裂缝计5.3.1裂缝计分类裂缝计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a)电感式裂缝计;b)差动变压器式裂缝计;c)振弦(应变)式裂缝计;d)磁致伸缩式裂缝计;e)电阻式裂缝计;f)拉线(绳)式裂缝计;g)激光式裂缝计。5.3.2基本性能参数5.3.2基本性能参数裂缝计计量特性见表8至表14。其中电感式裂缝计计量特性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 8电感式裂缝计计量特性表 8电感式裂缝计计量特性项 目技术指标基本误差%0.10士0

42、.2C0.30士0.50士1.0线性度%0.100.200.300.50士1.0回程误差%0.040.080.120.200.4重复性%0.040.080.120.200.4差动变压器式裂缝计计量特性应符合表9的规定。14DZ/T04392023表9差动变压器式裂缝计计量特性DZ/T04392023表9差动变压器式裂缝计计量特性项 目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基本误差%士0.10士0.20士0.30士0.5(1.0线性度%0.100.200.300.50士1.0回程误差%0.040.080.120.200.4重复性%0.040.080.120.200.4振弦(应变)式裂缝计计量特性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

43、10振弦(应变)式裂缝计计量特性表10振弦(应变)式裂缝计计量特性项目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指标基本误差%士2.5线性度%士2.0回程误差%1.0重复性%0.5磁致伸缩式裂缝计计量特性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磁致伸缩式裂缝计计量特性表11磁致伸缩式裂缝计计量特性项 目技术指标基本误差%0.05线性度%0.05回程误差%0.02重复性%0.02电阻式裂缝计计量特性应符合表12 的规定。15DZ/T04392023表12电阻式裂缝计计量特性DZ/T04392023表12电阻式裂缝计计量特性项 目技术指标电位器型滑线电阻型导电塑料型基本误差%士2.0士2.0士0.050.1士1.0线性度%士2.0士2.

44、0士0.05士0.1士1.0回程误差%1.01.00.020.040.4重复性%0.50.50.020.040.4拉线(绳)式裂缝计计量特性应符合表13的规定。表13拉线(绳)式裂缝计计量特性表13拉线(绳)式裂缝计计量特性项 目技术指标基本误差%0.050.100.200.50线性度%士0.05士0.10士0.200.50回程误差%0.010.020.030.20重复性%0.010.020.030.20激光式裂缝计计量特性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14激光式裂缝计计量特性表14激光式裂缝计计量特性项 目技术指标基本误差%0.020.100.20线性度%士0.02士0.10士0.20回程误差和重复

45、性%0.010.030.055.3.3检测方法5.3.3检测方法按照JJF1305 的规定对受检设备进行检测。16DZ/T043920235.4测地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DZ/T043920235.4测地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接收机按照 GB/T39399 的规定对受检设备进行检测。5.5加速度计5.5.1概述5.5加速度计5.5.1概述加速度计(包括带内置放大电路、电荷一电压转换器等),通常与适调仪(如电荷放大器)配用;用于振动与冲击加速度测量,它主要由质量块、压电敏感元件和基座等组成。其中压电敏感元件可以是石英晶体或压电陶瓷等,主要包括微机械电子加速度计和压电式加速度计。5.5.

46、2试验方法5.5.2试验方法按照JJG233的规定对受检设备进行检测。5.6倾角计5.6.1倾角计分类5.6.1.15.6倾角计5.6.1倾角计分类5.6.1.1倾角计按照工作方式可分为:a)活动式倾角计;b)固定式倾角计。5.6.1.2倾角计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a)伺服加速度式倾角计;b)电解液式倾角计;c)电阻应变片式倾角计;d)振弦式倾角计;e)微电子机械式倾角计;f)光纤光栅式倾角计。5.6.2倾角计组成5.6.2倾角计组成倾角计主要由传感器、电缆、测量仪表等部分组成。测量仪表应具备与传感器相配套的标准接口。5.6.3基本性能参数5.6.3基本性能参数基本性能参数包括测量范围、基本误差

47、、线性度、回程误差、分辨力。倾角计的基本性能参数应符合表15的规定。表15倾角计的基本性能参数表15倾角计的基本性能参数设备名称测量范围基本误差满量程百分比%Fs线性度满量程百分比%FS回程误差满量程百分比%FS分辨力(”)伺服加速度式倾角计15150.20.20.0520一303040一505060909010017DZ/T 04392023表 15倾角计的基本性能参数(续)设备名称测量范围基本误差满量程百分比%FS线性度满量程百分比%FS回程误差满量程百分比%FS分辨力()电解液式倾角计551.01.00.5201010403030100振弦式倾角计15151.01.00.54030301

48、00微电子机械式倾角计15150.20.20.0515303020一909040光纤光栅式倾角计15151.01.00.5403030100电阻应变片式倾角计551.01.00.5201010405.6.4稳定性倾角计在满量程范围内往返10次后回零,零点漂移应不大于其综合误差的25%。5.6.5试验方法试验要求如下。a)倾角计在正常试验条件下,预先放置24 h 以上。b)将倾角计测头安装在分度头式计量台上,在测量范围内往返三次。c)按测量范围均匀选取7个11个测量点,包括零点和满量程点。d)倾角计的基本性能参数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1)将倾角计测头调节至测量范围下限角度点,逐级增加到测量范围上

49、限角度点;在每一测试点稳定30 s 后,读取输出值;非直接输出角度的测斜仪,由生产厂家提供输出值转换成角度的计算公式;2)重复步骤 a)三次,将输出值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综合误差计算按照公式(4)进行:式中:Z倾角计的综合误差,数值用“%FS”表示;(4)C 三次循环中每一个测试点输出值与标准值之间的最大差值,单位为度();D 倾角计最大测值,单位为度();D 倾角计最小测值,单位为度()。e)试验记录表按照附录 C 中表 C.3 格式记录。18DZ/T043920235.7泥(水)位计DZ/T043920235.7泥(水)位计按照 GB/T38615的规定对受检设备进行检测。5.8声光报警器

50、5.8.1声光报警器分类5.8声光报警器5.8.1声光报警器分类声光报警器按照应用场景和安装位置可分为:a)室外报警器;b)入户报警器。5.8.2室外报警器5.8.2室外报警器室外报警器主要由主机、报警灯、扬声器以及电缆组成。主机应具备与报警灯和扬声器相配套的标准接口,如无标准接口应提供相应的接线说明。入户报警器主要由电源和主机组成。室外报警器的基本功能要求应符合表16的规定。表16室外报警器的基本功能要求表16室外报警器的基本功能要求功能项基本要求白名单应具备电话白名单管理功能,至少可设置10个以上白名单号码短信广播应具备接收白名单号码发送的短信转换成语音通过扬声器播放电话广播应具备接听白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