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ZT 0436-2023 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建设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清版)DZT 0436-2023 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建设规程.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07.060ICS07.060CCS D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4362023DZ/T04362023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建设规程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建设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shallow groundwater clustered monitoring well construction2023-04-19发布2023-08-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2023-04-19发布2023-08-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IDZ/T 04362023目次目次前言.引言.IV1范围.12规
2、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原则和要求.25 设 计.26建井材料.36.1井管.36.2滤料.36.3止水材料.37钻探施工.38成井工艺.48.1物探测井.48.2换浆.48.3下管.48.4填砾.68.5止水.78.6洗井.78.7样品采集.89井口坐标高程测量.810监测井保护设施.811安全、健康与环保管理.811.1安全管理.811.2健康管理.811.3环保管理.812验收与资料归档.9附录A(规范性)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建设用表.10参考文献.15DZ/T04362023DZ/T04362023前言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
3、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建良、李文鹏、孙梓航、彭新明、王进卫、王树芳、刘久荣、李长青、黎涛、陈添斐、周勇、肖海龙、周涛、崔一娇、尉玺、何运晏、杨全合、欧志亮、张园园。DZ/T04362023引言DZ/T04362023引言我国浅层地下水分层监测孔主要是巢式监测井和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巢式监测井监测的层位不超过5个层位,主要适合厚度
4、较大的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监测。目前,连续多通道监测井最多可以监测7个层位,每根监测管口径较小,而且现场开口制作滤水口,受工艺限制监测管口径不能太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可以在同一孔内监测7个以上的层位,并且监测管口径相对较大、监测的精度更高、监测层定位更准确。目前,国内的集束式监测井建设没有统一要求,为了规范集束式监测井建设过程中设计、施工、成井、验收等工作,特制定本文件。IN1DZ/T04362023DZ/T04362023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建设规程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建设规程1范围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设计、建井材料、钻探施工、成
5、井工艺、井口坐标高程测量、监测井保护设施、安全健康环保管理、验收与资料归档的程序。本文件适用于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的建设,其他形式的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296管井技术规范AQ20042005地质勘探安全规程CJJ/T13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DZ/T0064.2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DZ/T0148
6、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DZ/T018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270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DZ/T0310地下水巢式监测井建设规程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3.1浅层地下水shallow groundwater埋藏于地表以下100 m 以浅的地下水。3.2集束式监测井clustered monitoring well3.2集束式监测井clustered monitoring well在一个钻孔中集中下入7根以上不同深度、口径不大于50 mm的监测管,通过分层填砾和分层止水,建成监测多个目的层的监测井。3.33.3外管outer casing防止井孔坍塌和保证洗井透
7、彻而前期下入的井管,包括井壁管、滤水管和沉淀管。2DZ/T043620233.4DZ/T043620233.4内管inside casing在外管(见3.3)内下入的监测管。3.53.5二次成井法two-step well completion在已完成的监测井内下入小直径井壁管、滤水管和沉淀管,分层填砾、止水、洗井,再次成井的方法。4原则和要求4原则和要求4.1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建设应坚持一井(组)一设计的原则。4.2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的位置和监测层位选择应满足地下水监测目的和要求。4.3建设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时,应根据当地含水层结构来确定监测目的层:a)有稳定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
8、)的多层(组)含水层系统,按含水层(组)分层监测;b)没有稳定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的含水层系统,应根据岩性特征,可按一定间隔设置分层监测层。4.4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成井工艺应采用二次成井法。4.5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施工流程: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编写选定井位管线、地下构筑物等探测 钻进成孔物探测井冲孔换浆按设计要求安装外管 自下而上对应过滤管位置分层填砾 分层封隔止水 洗井 按设计要求安装内管 自下而上对应过滤管位置分层填砾 分层封隔止水 洗井取水样建设井口保护设施。5设计5设计5.1在开展设计之前应进行现场踏勘,充分收集和掌握监测区域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因地制宜,科学设计。5.25.2
9、应执行审核、批准制度。设计一经批准,应严格遵照执行。在施工中,如因实钻地层和预期存在差异,应及时进行设计变更。变更设计应经原设计机构批准。5.3监测深度宜根据监测的目的含水层(组)确定,以不大于100 m 为宜。5.4设计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a)监测井编号及位置;b)监测井深度及监测目的层和监测内容;c)井、孔结构;d)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取芯要求;e)物探测井;f)井管、滤水管、滤料、止水材料;g)下管方法、扶正器安装;h)止水和封孔的位置及方法;i)洗井方法及设备;j)水样采集;k)井口保护、坐标高程测量及仪器安装;3DZ/T04362023DZ/T043620231)安全及环保措施等。5
10、.5设计书格式见附录A 中 表 A.1。6建井材料6.1井 管6建井材料6.1井 管6.1.1根据监测目的与要求选择井管规格、材质,应采用坚固、耐腐蚀、对地下水水质无污染材质的井管。监测项目中包含水质的监测井井管宜选用PVC-U(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无缝钢管和不锈钢管。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常用井管材料选择见表1。表 1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常用井管、适用范围及特性表 1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常用井管、适用范围及特性井管适用范围特性P V C-U 井 管适于无机物分析有机物能造成化学侵蚀,使用安装方便,耐腐蚀性好,价格低无缝钢管除痕量金属外的分析有发生腐蚀的可能性,价格高不锈钢管除痕量金属外的
11、分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腐蚀性,价格高6.1.26.1.2外管直径根据内管的数量和直径来确定,以不小于315 mm 为宜。6.1.36.1.3内管直径应满足安装监测仪器要求,以不大于50 mm 为宜。6.1.46.1.4滤水管可以根据地层情况、含水层类型、水质等进行选择,可采用缝隙式或打圆眼缠丝等方式。6.1.56.1.5砂层滤水管需要进行包网,粗砂包网目数为40目60目;中砂包网目数为60目80目;细砂包网目数为80目100目;粉细砂包网目数为100目120目。6.1.66.1.6滤水管孔隙率、缠丝间距按照GB50027有关要求执行。6.2滤 料6.2.16.2滤 料6.2.1应采用分级石英砂
12、。特殊情况下如使用河砂,应选择质地坚硬、密度大、磨圆好,且未被污染的砂砾。6.2.26.2.2使用前应使用清洁水冲洗,在钻井场地存储时应确保不与污染物接触并防止杂质混入。6.2.36.2.3外管过滤层围填滤料厚度应不小于50 mm,内管过滤层围填滤料厚度应不小于30 mm。6.2.46.2.4滤料规格按照GB50296有关要求执行。6.3止水材料6.3.16.3止水材料6.3.1应采用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污染、渗透性低的材料。6.3.26.3.2宜采用小直径膨润黏土球或膨润土水泥浆作为止水材料。6.3.36.3.3黏土球的直径以15mm20mm为宜,采用优质膨润土制成,水化时间不小于30
13、min。6.3.46.3.4膨润土水泥浆:将优质黏土、膨润土和水泥以5:1:1的比例在存浆桶内混合后加水用拌浆机搅拌成稠度均匀的泥浆。7钻探施工7钻探施工7.1按照设计要求确定井位,并应进行细致的现场踏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7.2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项目概况、技术要求、施工方案、组织机构、施工设备及材料、进度计划、项目经4DZ/T04362023DZ/T04362023费、生产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7.3前期准备按照CJJ/T13有关要求执行。在城镇、村庄、矿山、工业园等区域,应在安装钻机前探测是否存在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7.4采用一径钻进或先用小径钻进和取样,再扩孔成孔的方法施工。7.5采用
14、回转钻进或冲击钻进方法,冲洗液可选用清水、泥浆、无固相冲洗液、空气和泡沫等。7.6钻进设备及机具进入场地前应进行彻底清洗,避免将污染物带进场地。7.7安全检查合格,并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后方可开钻,开钻前宜先埋设井口保护管。7.8采用冲洗液回转钻进成孔时,宜使用清水钻进,不得使用其他添加剂;钻进用水不得使用污染水、劣质水。孔壁不稳定时,应采用临时套管护壁。7.9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全孔取芯,取芯按照GB50027有关要求执行。7.10岩土分类描述按照GB50027有关要求执行。7.11钻进工艺、孔内事故预防与处理等按照DZ/T0148有关要求执行。7.12钻进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地层岩性、岩芯采取
15、率、地下水水位、取样深度及取样日期、冲洗液消耗量、孔壁坍塌、溶洞等情况。7.13简易水文观测内容包括初见静止水位、静止水位、恢复水位、孔内水位变化、自流量、漏失量及其他异常现象等,应及时将观测结果记录到原始资料中。7.14井斜应不超过1。7.15下管之前和终孔分别校正孔深,误差应小于1。7.16在供水水源地及其他敏感地段钻探施工,宜采用套管护壁钻进工艺,减少钻井液漏失。8成井工艺8.1物探测井8.1.18成井工艺8.1物探测井8.1.1水文物探测井成果曲线成图比例尺宜不小于1:100。8.1.28.1.2监测井应进行视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深、井斜和井径测量,如需要也可进行水温测量、气
16、温观测和气压观测。8.1.38.1.3水文物探测井曲线应进行现场解译,根据岩芯、岩屑样品进行校核,结合区域水文地质剖面、监测目的、监测设计等因素,最终确定综合解译成果和监测目的层。8.1.48.1.4视电阻率进行标准测井时,应使梯度和电位测井曲线能兼顾分层确定厚度和估算渗透层及其侵入带的真电阻率。8.1.58.1.5水文物探测井按照 DZ/T0181 中第5章和第6章执行。8.2换浆8.2.18.2换浆8.2.1采用泥浆钻进时,下管前应进行换浆。8.2.28.2.2对于稳定地层换浆后的泥浆黏度宜为18 s 左右,密度宜为1.05 g/cm1.15g/cm;对于不稳定地层,适当稀释后的泥浆黏度宜
17、为20 s25s,密度宜为1.15 g/cm1.20g/cm。8.3下 管8.3.1一 般规定8.3.1.18.3下 管8.3.1一 般规定8.3.1.1集束式监测井先安装外管,分层填砾止水,洗井至水清砂净,完成第一次成井。5DZ/T043620238.3.1.2DZ/T043620238.3.1.2在已完成的监测井外管内,安装集束式监测内管,分层填砾止水,洗井至水清砂净,完成第二次成井。8.3.1.3集束式监测井内管下入方式主要包括捆绑式下管和逐次式下管两种方式,因集束式监测井下入的井管较多,应首选捆绑式下管方式。8.3.2准备活动8.3.2.18.3.2准备活动8.3.2.1井管连接时,井
18、管之间宜采用螺纹连接,并在螺纹处加密封圈或缠绕聚四氟乙烯带密封。不得使用有机黏合剂粘接。8.3.2.28.3.2.2依据取芯记录、测井成果与地质编录进行排管,全部井管按顺序丈量、排列及编号并下入井内。8.3.2.38.3.2.3为了保证止水效果,应减少滤水管长度,控制在0.5 m2.0m之间。8.3.2.48.3.2.4松散层段的过滤管应包网缠丝,过滤管类型选择与技术参数应按照 DZ/T0270 有关要求执行。8.3.2.58.3.2.5外管每10 m15m安装一组扶正器,安装在滤水管上下两端。每根内管安装扶正器2组,安装在滤水管的上下两端1 m2m处,扶正器的位置应设置在止水材料中间部位。扶
19、正器外径比管径大20mm40mm.8.3.2.68.3.2.6扶正器可以采用提前加工或现场制作的方式完成,简易扶正器可以利用现场的管材制作,PVCU扶正器安装时可采用热熔方式进行粘连,钢管扶正器可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见图1和图2。图1 扶正器安装俯视图图2 扶正器安装正视图8.3.2.78.3.2.7每根监测井管底端设置沉淀管,沉淀管长度宜为1 m2m。8.3.2.8沉淀管应封底,管底采用丝扣底盖或焊接进行密封。8.3.2.9下管前应检查管材质量,不合格的管材不得入井。8.3.2.108.3.2.10下管前应对钻机进行检查,特别是提升系统的检查,防止在下管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8.3.2.118.
20、3.2.11下管前应对下管使用的夹持工具进行检查,防止在下管过程中井管脱离。8.3.2.128.3.2.12下管时应根据井管总质量、强度和连接方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下管方式。常用的下管方式有提吊下管法和兜底下管法。提吊下管法用在总质量小、强度大、连接方式牢固时的下管,兜底下管法用在设备能力小、连接方式不牢固时的下管。8.3.2.138.3.2.13内管安装时,相邻两根管之间通过安装的扶正器,使其留有间隙,不得紧贴在一起,这样黏土球遇水形成泥浆后可以包围在每根内管四周,起到止水密封作用,相邻两根管之间的间隙应大于20mm。8.3.3捆绑式下管方式操作8.3.3.18.3.3捆绑式下管方式操作8.
21、3.3.1捆绑式下管方式就是将所有的内管捆绑在一起,一次性下入井内,具体操作过程为:自下而上先下入最深的第1级井管,当下入深度到达第2级井管的设计深度时,将第1级井管与第2级井管通过捆绑、黏结、焊接等方式集中同时下入,当到达下一级井管的设计深度时,重复上述工作,直到所有的井管6DZ/T04362023DZ/T04362023安装完毕。8.3.3.28.3.3.2捆绑式下管方式井口结构见图3,捆绑式下管方式过程中须注意以下问题:a)所有的监测井内管应在地面提前连接好,止水位置计算和测量应准确;b)监测井内管捆绑结实,防止脱落;c)安装检查扶正器,防止各监测井内管因捆绑原因而造成间隙不足;d)提前
22、考虑监测井内管重量,选择合适的下管方法,防止监测井内管脱落。图3 捆绑式下管方式井口结构8.3.4逐次式下管方式操作8.3.4.18.3.4逐次式下管方式操作8.3.4.1逐次式下管方式井口结构见图4,孔正中间留有空间,以便下入灌浆管进行填砾和止水。8.3.4.2孔口应使用限位盘固定各监测井内管位置,限位盘样式见图5。图4逐次式下管方式井口结构图5限位盘样式8.3.4.38.3.4.3下管时,由深到浅,逐根下入,具体操作过程为:自下而上先下入最深的第1级井管,填砾止水,然后下入第2级井管,填砾止水,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有的井管安装完毕。8.3.5注意事项8.3.5.18.3.5注意事项8.3.
23、5.1当采用丝扣连接井管时,丝扣应上满拧紧,如丝扣有问题,应进行修复或更换新管。8.3.5.28.3.5.2当采用焊接连接井管时,管口内、外壁要对平,井管对直后,才能焊接,须焊正、焊牢。8.3.5.38.3.5.3下管时合理控制下管速度,轻提慢放,中途遇阻时可缓慢上下提动或转动,不得猛冲或强提。8.3.5.48.3.5.4地面以上井管高度以1m 为宜。8.3.5.5下管时应进行详细记录,井管结构明细表见附录 A 中表 A.2。8.4填砾8.4.18.4填砾8.4.1下管后应及时按钻井设计要求进行填砾。8.4.2填砾前应计算滤料用量,现场备足滤料。7DZ/T043620238.4.3DZ/T04
24、3620238.4.3现场有固定容积的器皿计量滤料用量。8.4.48.4.4一般采用静水填料法进行填砾。8.4.5填砾应从井管周围均匀填入,不得只从单一方位填入。8.4.68.4.6在填砾过程中合理控制填料速度,一般在15 L/min20L/min 之间,不宜过快。8.4.78.4.7填砾过程中应经常测量孔内滤料面高度。按设计用料量全部填入后,停5 min 后测量填砾面位置。如发现填入数量及深度与计算有出入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解决。8.4.8在填砾过程中,观察孔内液体是否始终保持从管口漏出,若溢流中断,应采取措施,管口恢复正常水流后再继续填砾。8.4.9滤料的厚度应根据滤水管的长度确定,单层厚
25、度宜不小于1 m,滤料面高度宜超过滤水管上端0.3 m0.5m。8.4.10填砾应有详细记录,记录表见附录A 中表 A.3。8.5止水8.5止水8.5.1集束式监测井止水包括外管分层止水和内管分层止水。8.5.2外管和内管止水位置应严格一一对应。8.5.38.5.3每一封隔层止水材料的厚度应大于2 m。8.5.48.5.4封井止水材料一般采用优质黏土球和膨润土水泥浆两种。8.5.58.5.5隔水层厚度大于或等于2m 时,用优质黏土球封填止水孔段环空。黏土球的直径宜为15 mm20mm,在半干状态下沿井管周围缓缓填入。地下水位以上部位黏土球回填时,每3 m5m 回灌清水1次,以崩解黏土球。8.5
26、.68.5.6隔水层厚度小于2 m 时,在滤料面以上先用黏土球封填0.5m1.0m(防止上面的膨润土水泥浆沿滤料的缝隙进入下部孔段)。将灌浆管放入距黏土球封填面50 cm80cm处开始向井内灌注搅拌稠度均匀的膨润土水泥浆,随时灌注、随时测量和随时提升灌注导管,确保膨润土水泥浆充填止水孔段。8.5.78.5.7当封孔完成后应进行止水效果检验,现场测定不同井管内的静水位来检验止水效果。8.5.88.5.8还可通过不同井管取样的水质分析结果进一步判断止水效果。8.5.98.5.9不得使用岩屑和监测井周围的材料作为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回填材料。8.5.10止水过程应进行详细记录,记录表见附录A 中
27、表A.3。8.6洗井8.6洗井8.6.1填砾、止水结束24 h 后进行洗井。8.6.28.6.2外管洗井时可采用空压机振荡法、水泵洗井法等多种方法联合,不得采用化学洗井方法,以防止洗井过程中井管损坏。按照GB50296 中有关要求执行。8.6.38.6.3内管洗井时可采用空压机振荡法,空压机的风量不宜太大(1m/min左右)。对于孔内水量少的监测井,可先注水,然后采用空压机振荡洗井。8.6.4内管洗井时,应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对每一监测目的层进行逐一洗井。8.6.5洗井过程中,应填写监测井洗井记录表,见附录 A 中表A.4。8.6.6外管和内管洗井过程中都应采用电导率仪和浊度仪随时测试抽出水的电
28、导率和浊度。当同时满足下列要求时,可结束当前目的层的洗井:a)取出的水清澈透明,浊度小于5 NTU,水样中含砂量体积比不小于二十万分之一;b)连续观测5 min,电导率值的变幅在5%内。8DZ/T043620238.7样品采集8.7.1岩屑(砂)样采集8.7.1.1DZ/T043620238.7样品采集8.7.1岩屑(砂)样采集8.7.1.1第四系钻进时宜每2 m 采集一件砂样,基岩地层钻进时宜每5 m 捞取一件岩屑样,变层时加密采取。每件岩屑(砂)样不应少于500g,记录岩屑(砂)样的采集深度并进行编号,对岩屑(砂)样进行地质描述及定名。编录结果要与后续的物探测井结果相互验证。8.7.1.2
29、8.7.1.2必要时可采取岩芯、地下水水位以上土样,用以分析测试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含量。8.7.2水样采集8.7.2.18.7.2水样采集8.7.2.1在洗井结束24 h 后采取水样。水样采集与保存按照DZ/T0064.2 中有关要求执行。8.7.2.2用标签在采样瓶外标记采样日期、时间、地点以及样品编号和采样人。9井口坐标高程测量9井口坐标高程测量9.1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应在外管顶端或其他位置设立一处井口高程测量标志。9.2坐标高程测量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其他要求按照DZ/T0270 中有关要求执行。9.3在地表升降变形剧烈的区域,应定期校正井口高程,频率视沉降速度由1年至数
30、年不等。10监测井保护设施10监测井保护设施10.1井口应安装坚固耐用、不易被破坏的保护设施。10.2井口保护设施应满足采集、监测井的维护以及监测数据自动发射和传输的要求。10.3井口保护设施应设立管理部门信息及警示标志。10.4保护设施具体制作方法按照 DZ/T0310有关要求执行。11安全、健康与环保管理11.1安全管理11安全、健康与环保管理11.1安全管理11.1.1进场前应进行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排查。11.1.2对施工现场应进行危险源辨识。11.1.3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11.1.4施工安全按照 AQ20042005执行。11.2健康管理11.2健康管理11.
31、2.1施工现场应采取措施防止粉尘和噪声污染。11.2.2应保障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11.2.311.2.3夏季高温天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防止煤气中毒。11.2.411.2.4如遇疫情,应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防止疫情扩散。11.3环保管理11.3环保管理11.3.1现场应设置废浆池和岩屑堆积区。9DZ/T04362023DZ/T0436202311.3.2钻井液的配置应选用无毒的处理剂和无污染的水。11.3.311.3.3对设备及现场油料应加强管理,防止泄漏造成污染。11.3.411.3.4钻探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过程应符合当地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集约用地等要求,并有详细的过程
32、记录。11.3.511.3.5施工完毕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恢复,包括泥浆坑的填埋、泥浆及岩粉的清运。12验收与资料归档12验收与资料归档12.1竣工后,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建设方依据设计,对监测井进行验收。12.2验收时,施工方应提供监测井质量验收表,见附录A 中 表A.5,还应提供钻探班报表和物探测井、下管、填砾、止水、洗井、抽水等原始记录,现场采取的岩芯或捞取的岩样等实物地质资料,提供成井竣工报告。12.312.3验收内容包括孔位、孔深、孔径、孔斜、岩芯采取率、井管规格、井管质量、过滤器、滤料、止水、封孔、洗井、水样采取与化验、物探测井、高程测量点设置是否合理和孔口保护设施等是否满足设计
33、要求,岩性描述是否准确,施工班报表是否齐全准确,测量每个井管的水位,检查止水效果,记录人签署是否齐全,施工资料是否及时规范和成井竣工报告是否满足要求,施工现场是否满足环保要求。12.412.4每眼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应建立单独的技术档案以便建设方存档。12.5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技术档案内容包括设计、原始记录、测井成果资料、抽水试验资料、水质检验报告、竣工报告和验收报告的纸介质文档及电子文档。台附录A(规范性)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建设用表附录A(规范性)浅层地下水集束式监测井建设用表设计书格式见表 A.1,监测井井管结构明细表见表A.2,填砾、止水记录表见表A.3,监测井洗井记录表见表A
34、.4,监测井质量验收表见表A.5。表 A.1设计书格式表 A.1设计书格式监测井编号监测井位置监测性质设计孔深m监测层数钻机类型地层年代层底深度m柱状图比例尺1:地层岩性取芯方法及要求钻探方法及注意事项地球物理测井要求钻孔结构及排列要求外管井管滤水管要求外管下管程序滤料止水封井材料要求及深度外管洗井方法内管井 管滤水管要求内管下管程序滤料止水封井材料要求及深度内管洗井方法水样采集井口保 护、坐标高程测量及仪器安装安全及环保措施等设计单位:设计人:审核人:批准:表A.2号监测井井管结构明细表表A.2号监测井井管结构明细表外管井管结构明细内管井管结构明细下管时间井管规格连接方法井管下入序号井管或滤
35、水管每根长度m累加长度m下入深度m备注内管编号下管时间井管规格连接方法井管下入序号井管或滤水管每根长度m累加长度m下人深度m备注填表人:二审核人:日期:12DZ/T04362023表DZ/T04362023表 A.3填砾、止水记录表填砾、止水记录表监测井编号监测井位置滤料种类规格止水材料类型及规格内管或外管滤料或止水材料填入量L填入前深度m填入后深度m检查员:填表人:日期:13DZ/T04362023表DZ/T04362023表 A.4监测井洗井记录表监测井洗井记录表监测管编号起始时间终止时间空压机压力bar空压机风量L/min累计注水量L电导率S/m浊度NTU水位埋深m记录人:检查员:14D
36、Z/T04362023表 A.5监测井质量验收表DZ/T04362023表 A.5监测井质量验收表监测井编号监测井位置设计深度实际深度开孔日期终孔日期开终孔直径mm监测层数验收项内容检查情况1.原始资料钻探班报表、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测井资料、下管记录、填砾止水记录、洗井记录、检查记录等资料是否齐全2.材料质量管材是否有材质单和合格证,滤料和止水材料是否符合要求3.岩芯编录是否准确并满足设计要求4.止水效果通过检查监测井管的水位和水质,检验止水效果5.坐标高程测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6.井口保护装置井口装置安装是否安全、可靠验收意见验收人员验收日期建设单位(盖章、签字)施工单位(盖章、签字)15DZ/T04362023参 考 文 献DZ/T04362023参 考 文 献1GB/T510402014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2T/CMAS00012018绿色勘查指南2T/CMAS00012018绿色勘查指南